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一起看看国民革命运动教案!欢迎查阅!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1

[学习目标]

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必然性。

2.掌握中共初期的活动、斗争情况和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正确评价陈独秀的功过。

3.掌握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过程,分析革命统一战线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

4.理解并掌握国民大革命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阶段特征]

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国民革命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中,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

1.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有五个前所未有的特点:

(1)国共两党合作,四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形成,是国民革命的起点。国共两党共同领 导这场大革命,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

(2)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使这场革命的群众基础空前扩大。

(3)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空前规模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 争。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大进步,是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所不能相比的。

(4)国民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振全国。

(5)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主要领导人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 产 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 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 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 产 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 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 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 产 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 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 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 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 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 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 压,对外出卖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 革 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 共反人民的反 革 命政变,大肆屠 杀共 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 产 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 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 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 压,对外卖 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 压,又屠 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 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

2.能力方面:

(1)通过国共合作原因与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讲述中共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使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当时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留下了隐患。由此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帮助学生装树立辩证看待历史的观点。

(2)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其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而把阶级、个人利益置后的胸怀,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

4.学法指导方面:

(1)在引导学生对国共合作的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时,让学生从共产党、国民党、共产国际三方面入手,学生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在讲述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时,指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权、民生三项内容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义义革命两个时期的不同,使学生理解“新三民主义”“新”的本质是什么。以此使学生认识到比较问题时,需要找到事物的本质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重点。这个总是是本节的基础。而这一节又是全章的基础。所以必须首先搞清这一问题。原因方面:教材在本章导言中已经体现出来。如:国际、国内两大方面,特别是国内方面,又重点叙述了经济发展受阻,军阀混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斗争受挫后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各革命阶级的斗争及其结果,从而说明国共合作的必然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2)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是重点。教材在此重点介绍了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在分析这一内容时,应着力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2.难点分析:

(1)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难点。此问题涉及到历史、现实两大分析角度,特别是现实角度又包括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三大方面,非常繁杂。而这一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国共两党合作形式是难点。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很难理解这一方式为什么是可行的合作道路。党内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共产党员扩大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国民党的公开性和影响性使之只能接受这一形式;中共力量上还很有限这一客观事实,也决定了这一方式的必然性;这一方式也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改造国民党,使之真正变成代表各革命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一难点的突能上能下,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刻的理性思维。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混为一谈,认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就是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人民生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加,正是因为受到了苏联、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才产生的。所以,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其内容是发展了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课堂教学设计(音乐起:《国民革命歌》)

师:这段激昂的乐曲,把我们带回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板书第七章的课题)大革命又叫做每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它发生于1924~1927年。这场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就是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板书第一节课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指导学生阅读本章导言)

生:(思考并作答)

师:(总结)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极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大家想一想。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请同学们稍做回忆。在中国近代历有革命要求的有哪几个阶级?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农民阶级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但归于失败,原因何在?

生:(说明)

师:民族资产阶级则通过改良、革命的方式进行过抗争,那么他们的局限又是什么?

生:(分析说明)

师:尽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但都归于失败。特别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夭折,使孙中山蒙受了空前的打击。看来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国民党要继续革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坚强的革命性,并且这时已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但力量又有限,从哪个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

生:(思考并回答)

师:可见,在强大敌人面前,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有革命要求的阶级都不可能单独完成革命任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的。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利益的共产党的合作才能构成各革命阶级联盟的基础。

一、 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 国共合作的条件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3页第一段至第204页第一段)请大家总结出国共合作得以实现是由哪几种力量共同促成的?

生:(阅读并回答)师:(总结。三种力量: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首先谋求和国民党合作?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归纳)中共对此的答案是:①“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二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又连续倡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维护中国的民主共和。尽管都没有成功,但对中国封建势力的打击是极为沉得的。②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革命的象征,其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③当时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控制了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军阀割据的中国,这是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政权和武装。④尤其难得的是,孙中山先生当时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真诚欢迎合作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他开始注意培养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军事人才。但在第二次护法运动中,他十分器重的老同盟会会员、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用投影打出材料)“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音lǔ,迅速之意)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为失败于敌人。此役则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炯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为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摘自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1922年这使孙中山蒙受了空前沉重的精神打击。他痛感国民党内部鱼龙混杂,成分极为不纯,必须加以改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虽然对于改组的方向和手段,孙中山感到一筹莫展,可是革命的目标始终不渝。正在这时,他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热情帮助。1921年底,马林在桂林会晤孙中山,建议他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共产党合并。1922年9月孙中山开始了改组工作,从而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在中共方面,共产国际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22年,中共在杭州开特别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中国共产党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意见: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即与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联系,商谈国共两党合作问题。

2. 中共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

师:1923年,中共三大于广州召开。主要内容有几点?

生:(阅读并总结)师:为什么要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

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阐述)这主要是由国共两党的情况决定的。在此之前,国民党是性质单一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此次改组要把它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为此必须扩大其群众基础。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可以从内部更有力的影响其政策,推动其革新。同时国民党是个大党,有广泛影响,是公开的党,而从客观事实来看,共产党的力量还有限,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便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发动群众,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其真正变成代表各革命阶级利益的政党。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保持自己在各方面的独立性?

生:(讨论并回答)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于两党性质终究有本质区别,与国民党合作并不意味着放弃共产党自身的奋斗目标,所以仍要保持共产党在各方面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并未改变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也仍然独立存在。所以“合作”不是“合作”。那么,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功绩?又存在什么问题呢?生:(进行说明)

师:这说明党当时处于幼年时期,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错误观点。但毕竟国共合作方针已经制定。它为国共合作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中共为国共合作做出努力的同时,国民党方面也在积极行动。1923年秋,孙中山派寥仲恺召开国民党特别会议,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并请中共和苏联方面予以协助。至此,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均已具备,其实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 国民党“一大”的举行

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录像:一大召开)

2. 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师:大会最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而这个宣言是由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共同制定出来的。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请大家比较、说明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生:(学生逐项说明其不同)

师:(总结)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只强调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涉及中国近代最严峻的民族问题——反帝。而新三民主义则认为,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最严重的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相一致。新提法还有利于团结各民族被压迫的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号召君主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特别强调:(投影出示材料)“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摘自《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什么?

生:(回答)

师: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即限制具有独占性质的私人企业,使之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是在孙中山得到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而提出的,并且要实现这些目标,也必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因此,新三民主义就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这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提问: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为什么必须是新三民主义而不能是中共的革命纲领?

生:(思考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基础必须是两党纲领中所共有的。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有哪些内容是新三民主义中所没有的?

生:(进行说明)师: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等内容,在民主革命阶段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纲领。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毕竟不完全一致,资产阶级不可能提出或赞成与无产阶级完全一致的政治主张。这次大会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同意共产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同党。

3.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

师:(请学生总结)

生:(阅读教材并予以说明)

三、 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放录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势力掌握着强大的武装。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与之对抗。在斗争实践中,孙中山认识到这一点,(指出课本第207页材料,说明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请大家注意,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生:(总结并回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随着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轰轰烈烈的“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揭开了序幕。

【简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本节教案执教人的提问很有特色。当一曲《国民革命歌》落下,学生进入了“大革命”历史情景中,教师指出,“革命是从国共合作开始的,……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教师一下就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全课重难点的解疑上了。全课教师精心设计了近20多个提问,触发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设问功置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外,或置于事件的比较,最弱置问于规律的探索处,师生在共同思维交流中看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给人留下“善教者、必善问”的深刻印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