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202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防止盲目攀比。)

4根据11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应选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

•指导学生联系25页内容,回顾“左”倾错误泛滥的种.种表现,强调那是严重失误,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来经过调整,虽然有所纠正,但是“吃大锅饭”等“左”的根子没有挖掉,才导致后来“--”十年浩劫,造成更大损失。中国要想突破“左”的束缚,就必须鼓励那些好的企业兼并那些应该淘汰的企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企业被淘汰了,职工怎么办?也就是说,用人用工制度该怎样改革?出现了那些新情况、新名词?(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职工的下岗、待业、培训等。)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新学案》58——60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2完成《历史填图册》27页各题。

3提醒学生整理教材和作业、补充“成长记录袋”所需材料,作好期末复习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本课的难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图片。

这几幅图片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我们曾遭受到外来的侵略,任人宰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而卓绝的努力,建立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节课,让我们重温那振奋人心的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多媒体打出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播放《开国大典》视频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要齐鸣28响呢?

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看书P2,按照导学提纲的提示自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媒体打出五星红旗图片

政协会议上提到的五星红旗,我们每天都能看飘扬在祖国的上空,那么,五星红旗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象征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日本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作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成为历史,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那为什么还要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点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多媒体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提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时期?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归纳总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

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归纳出来呢?要求: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

解释: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最后,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首先,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其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打出朱德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宣布命令时的情景图片

解释:1949年月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为了解放全国领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到1950年底,除西藏外的大陆全境基本解放

西藏地区是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方式获得解放的?西藏的解放有什么意义?

打出“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图片,并解说其过程。

解释:解放前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动西藏叛乱,--喇嘛也出逃国外,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1989年授予--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进行反华活动。

播放--集团在西藏“--”视频

课后小结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

多媒体展示学习小结问题卡

指导学生设计本课大事年表

板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四、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

2、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篇:三大改造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地方史导入

无锡梅园与无锡荣家

梅园何以从荣家的私家花园变为国家公园?荣家又为何受到毛主席的赞叹?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这一课之中。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方案二: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被--,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史料1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史料2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七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史料3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介绍三个阶段

史料4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史料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8%。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

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史料6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师: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

1.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抵触。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教师:阅读书本25-26页,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公私合营

教师:什么是“公私合营”?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教师:“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就是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教师: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学生:和平赎买政策。

教师: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教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学生:说说身边了解的进行“公私合营”的企业。(结合地方史材料)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三大改造有什么作用(意义)?

学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史料7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篇: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教学媒体设计

1.电教媒体的选择

依据事实性教学原则,情景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原则,选择计算机教学媒体。用POWERPOINT自制幻灯片13张,选择文字,地图,影视片断等,形成完整课件。

2.电教媒体的应用

在《最可爱的人》课件中,充分调动视听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课堂45分钟,提供给学生大容量的知识信息,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乐学,主动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

[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

[学习新课]

[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

[课件演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停战的相关文字资料

[讨论]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2、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课件演示]邱少云、黄继光的图片,电影《英雄儿女》片段

[活动]英雄赞歌①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②探讨志愿军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赞歌》

课堂小结

[活动]个人分别做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前后四人一组交流完善

[练习]教师点拨本课易错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篇: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

★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

★ 八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 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 初中八年级历史《最可爱的人》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 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文化教案3篇

★ 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集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合集

★ 初中历史教案参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