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范文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音乐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

  《赏析惊愕交响曲》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二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发现素材,主动的感受资料,主动的探讨问题;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则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略)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片段,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2、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体会作曲家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鉴赏的积极性,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引导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出勤

  二、导入

  请同学说出上课之前播放音乐的名称,并感受音乐表现的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说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大家可以想象的到,一位音乐家失去听觉几乎就是致命的打击,可是有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三、新课教学:

  1、介绍古典主义时期及音乐风格

  a、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1820年左右)

  b、音乐风格(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形式严谨、语言通俗、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的风格)

  教师总结: a (无趣的童年),b (失意的青年),c (失聪的晚年), d(不修边幅的形象)

  贝多芬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中包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九部交响曲,还有钢琴协奏曲和歌剧、弦乐四重奏等音乐作品。

  3、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主题之一

  (1)简单介绍作品(见P110分析)

  (2)让学生聆听作品片段,思考音乐表达怎样的情绪?

  (3)教师总结:这部作品中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典型的贝多芬风格。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1)作品简介(见P111分析)

  (2)介绍《第九交响曲》手稿

  (3)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出示作品结构示意图

  A、聆听作品,教者在聆听过程中讲解乐曲发展脉络。

  B、聆听过程中思考问题,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这部交响曲的感受?

  总结:作品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5、音乐知识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奏鸣曲式——快板乐章: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时加尾声)

  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四、拓展与探究(一)

  讨论: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哪里?(1、艺术成就 2、思想)

  总结: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自由、平等、博爱”。

  拓展与探究(二)

  维也纳“三杰”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音乐巨匠。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贝多芬被誉为“乐圣”。

  请同学们课余时间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他一生贫穷、孤单、残疾,命运没有给他带来欢乐,他却带给大家欢乐的世界,贝多芬没有被命运所厄倒,他用顽强的生命谱写着一部部不朽之作。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执着顽强的精神,好好学习,珍惜今天,命运就在你们手中把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