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在每年的5月5日、6日或者7日。到了立夏这个节气就说明已经告别了春天,步入炎热的夏天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24节气之立夏的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关于立夏简介★
★立夏的来历介绍★
★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立夏民间习俗★
★立夏起居养生★
★立夏简介
立夏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立夏这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在许多地方,这一天人们会用新收获的粮食蔬果祭祀神灵和祖先。据史书记载,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周代时每逢这一天,周王都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都城的南郊迎夏,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礼仪。后来这种迎夏礼更是为历代统治者所传承。迎夏之时皇帝要穿朱衣,同时以生肉、鲜果、五谷与茗茶等祭祀古帝。后此俗流传至民间,便有了立夏尝新之举。因为此时地里蔬菜繁茂,林间鲜果初熟,确是尝新的大好时节。如今江浙一带仍有“立夏见三新”之说,所谓“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立夏还有烹制新茶的习俗,实际上是传统尝新习俗的一种演变。如在明代即有家家户户在立夏这天烹煮新茶的习俗,再配上各色水果点心,亲戚邻居间相互馈送,称为七家茶。到后来,烹制新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茶艺比赛。这天家家选用好茶,调配好各种辅料,然后汲来活水,烧开之后用以冲茶。茶中还要掺上茉莉、桂芯、蔷薇、丁香、苏杏等,再搭配些时令水果,在邻里间互相赠送,互相品尝。一些豪富之家则借此机会争奇斗富,用名窑所出的精细瓷具作为茶具,将水果雕刻成各种形状,并用金箔进行装饰,放在茶盘里奉献给客人或邻人。文人墨客们则要举办“斗茶会”,品评名茶,吟诗作赋,以示庆贺。
夏季为冰雹多发季节,易成灾害,从而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立夏日为夏季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日渐炎热,容易有冰雹。而在北方地区,立夏之后正是小麦灌浆、饱满颗粒的日子。如果风调雨顺,小麦长势好,那么一个月后,必将迎来小麦的大丰收。可如果遇到雹灾天气,则必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所以人们就在立夏这天祭祀雹神,请求他保佑庄稼丰收。祭祀雹神通常在郊外进行,因为雨雹主要落于田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祭祀时,祭品中一定要有黑鱼与面饼等物。之所以用黑鱼,是由于夏季的冰雹多与雷阵雨并行,此时乌云密布,因此老百姓认为雹神喜欢黑色。至于面饼,老百姓认为它是雹神最喜欢吃的食品,所以一定要供奉。
夏季溽热,人多身体不适,或消瘦,或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或整天头脑昏昏欲睡,感觉四肢乏力。这些现象,在民间统称为“苦夏”,或“疰夏”、“蛀夏”。
老百姓相信在立夏这天进行一些习俗活动就可避免此种现象。比如吃李子,认为吃了后就不会苦夏。再如试穿葛衣或纱衣,此时天气尚未太热,还不需穿这样薄,因此只是象征性地穿一下,表示防暑在前,暑气不侵,也就不会再苦夏了。还有就是饮七家茶,向左邻右舍要一些茶叶,煮好后饮用。按习俗规定,煮七家茶时必须要用木炭,用陶器或瓷器做炊具,绝不可用铁器。这天,全家老老少少都要喝,邻居间还相互赠送。
另外,立夏这天家家还有做“饯春筵”的传统习俗,时间通常是在中午,有“饯春迎夏”的意义。饯春宴一般不请其他客人到家,都是自家人聚,而吃的则是节令性蔬果,如樱桃、杨梅、蚕豆、李子、黄鱼等。宴席结束时,每人还都要喝一点酒酿,因菜吃多了,喝一点酒可使口中感觉清爽无比。更有趣的是,过去这一天各酒店还有给老主顾赠送酒水等物品的习俗,称之为“馈节”。如今的饯春宴,虽不再像传统那样隆重,但在立夏这天品尝各种时新蔬菜水果还是被传承下来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立夏称人,是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一项立夏节俗活动。据民间传说,这一风俗的来源与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阿斗)有关。魏国灭了蜀国后,阿斗沦为亡国之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司马昭唯恐蜀国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巧是立夏,一大批蜀国投降的大臣也来参加仪式,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司马昭给阿斗称了体重,许诺说绝不会亏待阿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都要给阿斗称一次体重,并向天下公告他的体重,以供世人监督。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效,就形成了今日立夏称人这一习俗。在古代,立夏称人分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外用悬挂在大树上的大称来称,室内则悬秤于屋梁之上,主要是给妇女们称量体重,检验一年中是否长胖了。此时笑语纷飞,成为一种有趣的闺房游戏。对此,清代诗人蔡云曾写诗曰:
风开绣阁扬罗衣,
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
称量燕瘦与环肥。
返回目录<<<
★立夏的来历介绍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度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返回目录<<<
★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立夏之日,我国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称人”。所谓“称人”就是大人拿来一杆大称,称钩上挂一只大筐,小孩则坐到筐里称体重。后来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称人”。
“称人”的来由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后经多方打探险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
朱元璋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禁子,让他们好生对待常遇春,不要让他遭罪。俗话说“有钱能买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再加上元军将领和那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哪还敢给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弄得不好将来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事呢!
牢头禁子的老婆见丈夫一连几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就问丈夫何故。听丈夫说了常遇春的事后,他老婆哈哈一笑说:“这事还不好办,你先称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养着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遭罪么?”
第二天,牢头禁子真的按老婆说的给常遇春称了体重,这天刚好是立夏日。打这以后牢头禁子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着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点。
一年后,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头禁子为了表功,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一下常遇春的体重,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说:“好,好,立夏,立夏,称人,称人。”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返回目录<<<
★立夏民间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深层次上,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尝新活动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至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返回目录<<<
★立夏起居养生
饮食宜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可能逐渐攀升,人们难免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当然,作为一种节令习俗,“立夏蛋”有它的巫术仪式意义所在。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返回目录<<<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相关文章: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立夏节气的简单介绍
★ 立夏节气的含义简介
★ 二十四节气立夏代表什么含义
★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立夏的由来简介
★ 2021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2021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描写立夏节气的诗词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24节气之立夏的介绍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及习俗介绍
下一篇: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