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结果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

找出马克思的巨大影响:

明确:

生前:

敌人——驱逐、诽谤、诅咒

战友——爱戴、尊敬

死后: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关键字句赏析:

1、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明确:

1、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

2、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2、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3、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明确:一个“将”字体现出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

【教学重点】

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

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简述所知道的马克思的情况后,教师播放《马克思》短片录音剪辑(约2分半钟)。

录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19世纪。那时候,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非常激化,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因而称为世界工人阶级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在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他上学时学习很努力,中学毕业的绝大多数课程获得了优异成绩。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有崇高理想,在中学毕业的作文中就表示,今后要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大学毕业后不久,他担任《莱茵报》主编,后来,马克思因发表文章抨击当时的德国的专制政府,被迫离开德国,移居到法国的巴黎。在巴黎,马克思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并且同许多革命者建设了联系。那时候,他精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逐渐成为共产主义者。

这是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览厅。马克思在他旅居英国的34年中,利用这里丰富的藏书,对历史,对哲学,对资本主义作了透彻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的《共产党宣传》和《资本论》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883年3月14日,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安葬在这座公墓内,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给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的诞生。从此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工人阶级不断斗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2、抽学生复述所听到的关于马克思的主要情况。

二、关于文体

因为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悼词”看待,实质上它是一篇议论抒情的文章。

三、有关悼词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

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情况。

2、简述死者生平。

3、评述死者的主要功绩或优秀品质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强调:悼词写作有以上要件,但主体内容在第3部分:对死者功绩、品质及影响的评述。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

明确:

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

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

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

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

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

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原因推测:

1、因为本文是恩格斯在葬礼上的讲话,前来悼念的人应该是熟知马克思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位众所周知的伟大人物,恩格斯觉得无须在此作太多的关于生平的介绍;

2、马克思是一个影响世界思想体系的顶峰级人物,他的去世更多是为后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恩格斯要提前加以强调;

3、本文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悼词。即使是,其基本结构也不是僵死的束缚,应该允许讲话人因为对象和场景的不同作必要的改变。

六、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要词语,并在课后认真掌握

七、解析课文第1自然段

1、感受语言。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怎样读才更准确、得体?师生配合完成。

明确:低沉,缓慢,充满伤痛之情。

2、体味准确、艺术的语言表达。

由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并加以解说,其他同学补充和纠正。个别地方,教师可作点拨。旨在让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可结合课后练习二完成)

八、简析第2自然段:马克思去世后带来的巨大损失

1、两大方面: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历史科学。

2、两个词语:空白。

九、自读课文,尽量读出深沉、凝重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一、简析3~8自然段各段之间严密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掌握)

二、讲析课文3~8自然段,了解马克思的巨大贡献

1、对哲学、经济学的贡献:(重点解析)

两大发现:

⑴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⑵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发现所具有的社会: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决了工人阶级对自己遭受剥削、压迫的认识问题,使他们懂得为生存而斗争。

②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工人们找到了同资本家进行坚定斗争的最充分的理由。

2、对自然科学的贡献:不是“浅尝辄止”;总是“衷心喜悦”

3、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主要贡献)。

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⑵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三、如何理解第8自然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两句话的含义?

明确:

1、“像蛛丝一样”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嫉恨和诬蔑的极度蔑视,这些诬蔑和诽谤丝毫不令他挂怀。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2、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四、关于第3自然段中“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一句的理解和句中“从而”一词的辩正

资料:张日昌《浅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从而”》。

基本结论:“从而”处翻译有误,其意应为“和因此而形成的”。这样,原句就变为“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因此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了基础”。

五、感受追悼会场面的庄严、沉重的氛围,进一步加深对悼词极其用途的理解

1、播放记录片《毛泽东同志永垂不朽》片头哀乐剪辑。让学生感受追悼会前的庄严、凝重的气氛。

2、播放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总理致悼词片断。在缅怀一代伟人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和追悼会的凝重气氛。

六、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悼词──泥淖──绰绰有余──归棹──卓有成效

不可估量──沽酒──骷髅──金箍

纷繁芜杂──妩媚

豁然开朗──心胸豁达

浅尝辄止──南辕北辙

衷心喜悦──言不由衷──哀思──衰弱

忌恨──嫉妒──讳疾忌医

给(gěi)以──给(jǐ)予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相关文章:

★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 最新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三篇

★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整理五篇

★ 高三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