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
草根创业故事: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
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是皮蛋。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
一垄垄田地上,整齐地生长着一种铁绿色的植物,5-8厘米长的茎,其上生长着像冬青树般的叶子。这就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田。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名贵珍稀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石斛苗,整个基地光是围墙就有3.8公里多。
这里的女当家就是俞巧仙。十多年前,她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界便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比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俞巧仙也不例外。
俞巧仙是义乌城西镇蒋母塘村人,父母均为农民。1980年她15岁那年,俞巧仙初中毕业,迫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摘过茶叶,俞巧仙最终选择了卖蛋。一开始,她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后来,她学会了到农村的代销店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
生意慢慢做大,3年后,俞巧仙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她对此记忆犹新,“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那个苦,就不用说了„„”接着,俞巧仙走上了一条捷径———品牌代理。她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做品牌代理的开山鼻祖。一路从金日、万基的地区代理,做到现在国内外800多个品牌的总代理。
大老板蹬三轮车送货
过去20多年的商界闯荡,俞巧仙认为有四次转折。
1990年是第一次转折。那一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摆了3年摊的俞巧仙跟着一帮温
州人到了广州。
“一到广州,我看傻了眼,副食品居然可以这样卖。”俞巧仙说,“就拿花生、青豆来说吧,我在义乌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卖,广州却是一小包一小包地卖,包装相当精致,价格也贵得惊人,一袋18克的开心果居然卖到1.6元!而像泡泡糖、跳跳糖等新玩意,我更是闻所未闻。”
她把所有带来的钱换成了这些新玩意,结果一到义乌便被一抢而空。
此后,俞巧仙频繁穿梭于义乌和广州之间,生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1994年,俞巧仙已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内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据说当时义乌汽车站1000平方米的候车室几乎成了她的货仓。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95年,她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在七八年前的义乌,搞经销代理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1995年3月,俞巧仙只身赶往成都,参加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地将“金日”“万基”两个品牌的总代理权揽入怀中,接下来是“生命一号”“东阿阿胶”……那一年,俞巧仙代理产品的年销售额逾亿元,常年为她送货的三轮车就有十几辆,她却还经常蹬着三轮车拉货送货。
代理商做得再大,主动权在厂家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脸色。随着厂家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俞巧仙想到自己办厂、打造品牌,这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转折。
1997年1月,俞巧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今之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短短几年,该公司已经拥有花儿红阿胶胶囊、芦荟胶囊、壮骨粉等6个拳头产品。
回归种植业
“我的第四次转折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次,因为选择了种„仙草"。”俞巧仙笑道。
仙草就是铁皮石斛(干品叫铁皮枫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古语称为“北有人参,南有枫斗”。过度采摘、濒临枯竭的野生铁皮石斛,1987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3000美元。
早在700年前,俞巧仙的同乡、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在他的著作《滋阴学说》里就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指出铁皮石斛是名贵的滋阴良药。
铁皮石斛多生长在连鸟兽也难以涉足的深山悬崖陡壁间,其生活习性神秘莫测,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年植株只分枝一次,每年生长一寸左右,一丛铁皮石斛寿命6-10年,自身繁殖力极低,分布极其稀少。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曾经被认为投入巨大、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三五年不可能有产出,至少得投入三五百万,还不能保证最终能否有效益。
1997年9月,俞巧仙聘请几位技术人员,成立了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一帮人在义乌城西一个砖瓦厂的废墟上干了起来。
一年多下来,累计投入近500万元,铁皮石斛的茎秆只长了几厘米,她心中没底:这东西还有希望吗?铁皮石斛真像人们说的那么难种吗?带着这个疑问,俞巧仙来到了上海中药研究所。
听说俞巧仙是种铁皮石斛的,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随便问了一句:“成活率是多少?”“98%。”几位专家吓了一跳,随即拿着笔记本围了上来,围着俞巧仙问这问那,反将她吓了一跳。
一个月后,专家们来到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看到一棵棵已成活的“小草”时,有位老专家偷偷将一位高工叫到一边,用上海话责问,“你们搞了6年的大田栽培都没搞成功,人家一年多就搞成了,你们不惭愧吗?”
事后俞巧仙才知道,上海中药研究所在磐安建基地,进行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花了五六年时间,前后投入三四百万元,成活率却只有15%左右。
“上海话我听得懂,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400个日夜,终于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们成功了。”俞巧仙说,“我当时已经作好最坏的打算,一旦搞砸,我就重新骑着自行车卖蛋去,从头再来过。”
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
俞巧仙的蛋最终没卖成。通过铁皮石斛工厂化高产栽培这一技术,2001年起,森宇公司在金华和义乌仿野生大面积种植铁皮石斛,从而一举解决了铁皮石斛资源紧缺的问题。2003年,森宇铁皮石斛仿野生大面积栽培珍稀药材被选送为“国家药典”标准,2004年,森山铁皮枫斗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她再三强调,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这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复杂工序中就可见一斑:接种、组培、练苗,经过9到12个月的三道工序后,才能移种到田里,此后再栽培整整3年。“为确保铁皮石斛的质量,我们严格模仿野生环境,栽培时不施化肥,也不能施农药,因此栽培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含量与野生的差不多,嚼在嘴里黏性很大,这也是判断铁皮石斛好坏的主要依据。”
俞巧仙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去年7月,日本农学博士比留木·忠治来考察时,偷偷拔了两株石斛苗用手绢包好放在口袋里。森宇公司总经理叶智根看在眼里,上前很礼貌地说,“博士先生,土放在口袋里太脏了,要不我先给您洗干净?”然后,他在水龙头前将土冲洗干净后,才递还比留木·忠治。
“除了温度控制外,土壤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事后,忠治博士大概觉得不好意思,回国后给我们寄来10株日本最名贵的茶花。”
2004年3月,俞巧仙成立了浙江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森宇实业公司、森宇药业公司,森宇生物工程公司、深圳今之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花儿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全资子公司。光是铁皮枫斗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一举跻身全国民企千强。
而摆在俞巧仙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她决定把公司总部迁至杭州。
“去年10月,我们聘请了浙江医学科学院的张治国教授为技术总工程师,他研究铁皮石斛30多年,有„石斛之父"之称。但他现在每个月只能来义乌工作一周,如果总部迁到杭州,张教授随时都可以来。”俞巧仙说,“前不久,美国杜邦公司药品研发中心的一名高级研究员也有意加盟,但希望能在杭州工作。”
“说实在的,我其实不想离开义乌。一走出义乌,我就浑身不舒服。”
目前,位于杭州拱墅区、高21层的森宇集团新总部世纪大厦正在规划,今年下半年将动工兴建,2007年投入使用。
“今后,杭州将是公司的总部以及研发、出口、营销和文化基地,金华是生产基地,而义乌则是物流和种植基地。”俞巧仙说。
源于草根高于草根
草根性是社会学的一种讲法,有人把它用来形容浙商———出身贫寒,性格坚韧,正如同草根过了冬天便重新发芽。
俞巧仙恰恰是这样一位富于草根精神的女企业家。从卖蛋,到摆摊,然后代理保健品,最终用她的韧性种成了大片的铁皮石斛,造福千万人的同时也成就了可观的个人事业。
她的成功,不只是时代之机遇、抉择之正确,更是性格之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讲,俞巧仙的创业史正说明:今日的浙商,为什么地位能超然于中华商人之林。
有这么一句名言:播种态度,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浙江商人的整体成功,绝离不开浙江人性格特征中“坚毅果决”的一面。
历史学家认为,昔日晋商的发迹,根源自山西人刻苦耐劳的本能;徽商的做大,扎根于安徽人务实本分的秉性。越是追求冲淡务虚的城市人,越是避免不了坐井观天式的观望嘴脸。
源于草根的财富,正给浙江人带来高于草根的追求。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到大城市、国际城市,根植于草根的浙江性格走向全球,收获着财富,更提供无数仍挣扎在草根丛中的人们以思考、以希望、以梦想。
草根创业故事
草根是在社会阶层中的一般平民百姓、群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根创业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一头扎进未知的未来
“老马的新项目据说一年收入20亿,已有千万的用户了!”曾经的代理商在一场论坛上相遇,相互攀谈起来。代理商口中的老马叫马昭德,他半路出山征战移动互联网江湖,曾经即将步入人生巅峰的前夜,却因国家相关部委不予通过支付牌照,项目“小付婆”并没有预想中的大红大紫。
如果说在没遇见微软副总裁之前,马昭德应该是一心想把自己所在成都的茶庄经营得更好。彼时,马昭德的茶庄正遇“一饼普洱茶”难求的历史巅峰。2006年的普洱茶价格是一天一个价,马昭德迅即身家暴增。
微软副总裁的出现,改变了堪称“互联网盲”的马昭德:
一个普通得老马自己都记不住的日子,他发现一个前来自己茶庄喝茶的茶客抿了一口茶就不再喝了,他敏锐地观察到这不是一位普通的顾客:要么是不喝茶,要么就是老茶客。而从他喝茶的动作来看,显然不是茶业菜鸟——马昭德于是及时拿出自己“镇庄”的茶给对方沏好,主动和对方攀谈。原来这是一个在微软做副总裁的互联网高人。高人感叹于老马敏锐的观察力,建议他投身互联网:互联网创业将会是下一个大蓝海,那将会有无限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
这段往事极像互联网创业元老们的轶事。当红炸子鸡雷军后来多次提及一本书对他的改变,这本书叫《硅谷之火》,同时被改变的还有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一些人深信互联网会改变世界,一些人热衷在这片空白的版图中欣喜若狂。马昭德两者都属于。只是热血沸腾的马昭德没有想到,他即将投入的互联网领域,会带给他如此不确定的未来。
被雪藏的下一个“支付宝”
马昭德从不缺洞察先机的能力,当初刚工作不久的他就发现降低烟叶含焦油的商机,并为此挣来人生第一桶金。然而,敏锐的洞察力似乎不太管用。刚进入陌生的互联网领域,他已不知究竟创了多少次业,开发了多少款产品,但产品大红大紫总与他失之交臂。
马昭德的第一次互联网创业,瞄准了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一番研究后发现,由手机和移动通讯网络组成的无线互联网,这张网络有着更多的用户量,但在其平台上,增值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却没有得到开发。经过对市场的分析,马昭德把手机搜索的初期模式定位于短信方式,即通过传统的SP短信,向终端手机用户提供基于搜索需求的本地服务信息。依靠这个应用,马昭德团队初出端倪。
然而一记闷棍即将敲在马昭德头上。正当如火如荼开发市场时,国家工商总局一纸“SP 业务大力整顿限制”令,这个业务不可能再发展了。
第一次挑战就面临失败
2006年,马昭德创立重庆先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他另辟蹊径将互联网载体直接从PC端转移到手机端,要知道2006年几乎还没有“智能手机”概念。马昭德的做法是让用户通过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商家的信息,有60多个城市和地区开通了此业务;此后,“惠源地-手机优惠券系统平台”面世,该系统为商家提供免费发布促销信息,为用户提供免费下载优惠信息服务;接着开发了防伪密码锁瓶盖,该项目采用开瓶密码和防伪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消费者在消费前必须进行防伪验证,否则无法消费。
马昭德团队研发的“无线二维码识读机”,其实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并获取专利的产品!“以后我随时可以找微信要二维码的专利赔偿!”老马谈到这里,轻松一笑。接下来,马昭德选择了第三方支付。2016年,小付婆自助支付平台诞生。市场的不成熟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弱小,导致小付婆没有取得支付牌照,马昭德忍痛停掉小付婆自助支付POS机项目。
花巨资和心血开发出的新支付工具,由于较为超前的理念却没有得到政策支持,4000多万投资血本无归,还欠下代理商高达1700万的代理费用,这一次给了马昭德不小打击。困难接踵而至,巨额资金要赔偿代理商。他不能跟任何人讲,只能独自一人承受这份激进的痛苦。如今,马昭德从办公室书柜取出几十份赔偿协议和仲裁协议,他翻开给我们指着这个代理商十多万,那个十几万,总共整整1700多万。“我要永远存留着,这是一面镜子”。
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以小搏大是一种勇气,勇气背后是众多心酸与无奈。那段巨大压力的日子和他内心的痛楚,我们并不能感同身受。但马昭德并未放弃,“责任与道德不允许我欠债不还”,事后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他这样说道。
破晓
尽管有员工流失,但那批创业元老在关键时刻并未离他而去,而是支持马昭德再出山。再战江湖也是马昭德一直的心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财富,还肩负合作伙伴、员工对他的信任。
马昭德总结,之前做互联网一心只想自有资金来支撑公司,殊不知,互联网前期更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其培育市场,设计商业模式上需要资本方共同参与企业的发展。2016年,马昭德凭借“指点通”项目开发,一举大规模盈利。有人说,互联网是商人贴近人性的工具。“苹果的风靡,其中真谛不在于它存在缺陷的完美,而在于乔布斯准确地迎合了人类追求完美的天性。”马昭德深谙其理。
2016年3月,马昭德的重庆秒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PP产品——“秒赚”正式问世。他再次崛起!这次回来,马昭德打破的是“传统广告商家投广告没效果,用户看广告嫌烦”的尴尬困境。互联网创业的核心主旨是必须从用户参与的角度切入,于是老马设计出“让企业用商品发广告,用户看广告换商品”的模式,实现广告主与用户无缝对接。这一套自动系统将传统广告费的 90% 直接分给用户,同时搭建一个自动广告发布和商品直购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商家打广告不花钱,用商品来冲抵,根据点击率支付广告费,并能自主精准设置投放条件。用户也按需求选择喜欢的广告点击收看,同时还可以分享给粉丝赚钱。“秒赚”因之形成了精准的分众传播形态。
马昭德做的其实不仅仅如此,他更想做的是多边平台:在秒赚的广告平台上,消费者是用户、广告主是客户、广告代理商是合作伙伴。为了方便广告主使用,秒赚将APP平台的操作极尽简单化:广告主只需通过手机提交广告名称、内容、网址、广告语即完成广告信息的添加,通过设定广告每天的投放时间、展示次数、投放地区以及目标人群的属性即完成广告的投放。“传统广告费的一半都浪费了,秒银就是要抛掉这可能被浪费的部分。”马昭德介绍,传统广告投放难免不够精准,秒银则通过对消费者的标签化管理,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收入、活动范围等,让广告内容精准地抵达消费者。
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用户由“被动”变为“主动”点击广告的体验;同时,正在解决大批传统广告公司的生存模式。广告公司有大批客户资源,随着传统广告业务的下滑,他们的资源如何转换?马昭德的秒赚很好的与他们对接起来。一年时间,秒赚每天以超过2家的速度签下800家广告代理商。
代理商迅即将手头客户资源转换,20万商家携带产品入驻秒赚
刚满“周岁”的秒赚,收获了市场的认可。马昭德仍然像他曾经一样,实事求是说事,对行业本身如数家珍,但他并不夸夸其谈,就算有代理商的场合,他也毫不避讳秒赚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产品还需完善,但对未来充满激情、勇气与想象力……1年间,“狂扫”20亿营收,秒赚现象引起各界空前关注。企业发展了,马昭德并未忘记曾经的“债主”代理商,他第一时间还清了此前项目的代理商费用。直到今天,他的大部分代理商都是他曾经的合作伙伴。他也没有忘记跟了他近十年的18名老员工,并给他们分配了秒赚的股权。
阶段性成功的马昭德并没有想放松一下,他的办公室里还到处贴着英语单词,坚持每天练一小时的英语。员工透露了谜底:马总不想公司上市时还说蹩脚英语!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死过两次的企业才可以被称为伟大的企业。可口可乐、通用、福特等巨头,莫不经过九死一生的煎熬与挣扎后方涅?重生。
一个农村草根青年的创业故事
张凯出身于山东德州农村,但他拥有大学学历。
在济南市郊,张凯开办了他的首家“草根”餐馆,餐馆布局平民化、大众化,餐饮服务也均是依照“农家饭”工艺调制,而餐馆的工作人员则全部是进城打工的“草根”。由于餐馆风格别具特色,餐馆经营完全依照“草根”的原汁原味模式,两年来,前来他小店就餐的顾客经常出现爆满现象,他的生意也并没有因地段偏僻受到影响。
从事探索性“草根创业”的张凯初告成功,他表示,面对经济新形势,如果说需要新的经济元素补给进来激活或振兴时,与其寄望于大企业、大集团等产业规模庞大的经济实体来支撑,倒不如去依托正在试图进行“草根创业”的家庭作坊、村落经济、青年创业等群体来完成。
张凯之所以选择自主创业,并且走的是“草根创业”之路,是因为作为新一代青年在发展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发展责任。出身于农村的他,选择“草根创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地道的“草根”,而是为实现他在学校时就有的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想在毕业后通过“草根创业”推动“草根经济”发展壮大,让更多的“草根”实现创业和就业,让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倚重“草根经济”.
当然,“草根创业”并非简单地沿袭以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等空手起家的思想和精神,更主要的是要传承和保留“草根”原有的属性和特性,激发原始的活力和思维,并结合现代手法打造出顺应新形势下的绿色经济主导产业,满足并迎合广大消费者的绿色生态消费需求。
现在,张凯在济南实践的“草根创业”样板工程――农家炒鸡店获得了成功,由于该店保留了“草根”原有风格,店里全部用餐原料均采购于当地农村,使原材料保持了纯天然、新鲜和绿色,做工则仍采用原始“农家饭”做工工艺进行调制,这样烹制出的食品深受当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一些回头客普遍认为,由于该店从原材料到做工都保持着原有简单、朴素的风格,满足了消费者对纯绿色食品的需求。另外,在用餐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一种重温儿时向往美餐愿景的微妙感觉,回首着过去,憧憬着美好未来,品味着佳肴,来这里已不是简单的用餐了,更主要的是来放松心情和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好地方。
目前,张凯的“草根”餐馆历经两年打拼,已从当初不起眼的一家发展到了十余家加盟店,一些加盟店也从偏僻郊区移至繁华的市区地段,每个店的日均营业额已达数千元,这些加盟店的“草根”员工总人数也已突破200人。
“中国农村改革论坛”副秘书长张宇认为,张凯的“草根经济”虽已成熟,但是他的“草根”属性并没有变,他的餐馆始终承诺采用绿色健康的方式来进行餐饮服务,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入了更高的层次。一方面组织农民建立健全生产合作组织,生产健康农副产品;一方面把农村生产的健康食品送到市民的餐桌上来,形成一种良性的健康有机链,推动良性城乡互动。这对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均起着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对此,发展“草根经济”,不是经济发展方向的倒退,而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本身,更是经济逐渐在平民化、大众化。还原“草根经济”原始活力,满足“草根创业”需求,由此可能成为未来经济繁荣昌盛的主流。
草根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 一个90 后创业者的 4 年创业路
★ 不靠谱的三种创业规划和愿景
★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征文|筑梦新时代奋斗者征文五篇
★ 奋斗新时代,勇做追梦者话题作文七篇 青少年关于筑梦新时代优秀
★ 当我们海阔天空大学生创新创业电影观后感精选五篇
★ 当我们海阔天空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电影观后感精选六篇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感想作文5篇|关于新时代奋斗精神话题作文
★ 《当我们海阔天空》观后感电影范文5篇精选
★ 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 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的大学生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