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焱看起来有点冷酷,但实际上很幽默。他的幽默有点暗黑,像煤灰渣子在太阳直射底下泛出冷冷的光泽,又像刺猬,听着就觉得扎手,因为他的幽默基于聪明。
为什么要聪明?“干我们这行,你要活下来就得足够聪明,不聪明就得死。”在前一轮PE和VC界的洗牌中,很多人死了,在阎焱看来这非常合理,“2005年风险投资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说我们是皮包公司,2008、2009年投资火了,很多政府里发改委、纪委、财政厅的人下海做起投资,这些人肯定做不好。”他认为投资也有1万小时定律,在行业里呆1万小时,投1亿美元,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投资人。
有经验创业更好
《陆家嘴》:听说你投了两个北大在校的“90后”姑娘,做一个卖衣服的APP,一年的销售就过了亿,你怎样看待根本就没有过工作经验的90后创业?
阎焱:这种情况是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领域内,就是当互联网这么发达以后,它给年轻人创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使得交易费用非常低,所以这两个北大小孩可以做得很快。现在移动互联网里头,一个APP没有几千万的用户的话,在我们看来都不叫移动互联网。再加上可能经过过去几年,包括媒体不断地宣扬,创业的风气也多一些,变成一种文化,现在年轻人的英雄是马云、是马化腾。
我今天看到一组数字,2014年公务员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大减38%,几个原因,一个是反腐败,当官没什么好处,或者好处越来越少。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所有年轻人的梦想是当官,他职业的第一选择是当官,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国家在进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倒不认为年轻人创业就一定是个好事,也不认为这个“90后”就一定会比“80后”“70后”做得好。相反我认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之后再去创业可能会更好一些。对于女孩来讲可能这个年龄要早一些,对于男人来讲恐怕最好的创业时间是30岁以后,做一个统计的话,30岁以后的男人创业,比年轻人的创业成功率要高很多。媒体上比较喜欢讲“90后”,但我看到年轻人中间喊口号的比较多,真正坚持下来的比较少。创业跟年龄层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坚持。当然了你说你80岁再创业,可能也有问题。有人说年纪大了,40岁的时候说我这个脑瓜不行了,50岁也这么说。我自己觉得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的智力、对信息综合判断的能力反而更强了。我不认为年轻人创业就一定好,也不认为年纪大了不好。
《陆家嘴》:你觉得中国现在有那么一点儿“全民创业”的迹象吗?
阎焱:如果全民创业,这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了,说明国家没有给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好的选择机会和社会保障。其实创业一定是一个社会中间少数人的事,而且它应该只适合于少数人。如果全民创业一定是社会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在中国目前这个机制下,政治体制下,相对来讲创业的人多一点倒是个好事。因为如果说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去当警察、去国企工作,那可能是更坏的。所以在这些坏的中间比较,创业可能稍微好点。
投1亿美元以后才是合格的投资人
《陆家嘴》:两三年前PE和VC行业经历了一轮所谓的寒冬,作为投资人,现在去投项目的方式、方法,跟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阎焱:我觉得干我们这行特简单,就是赚钱。就是你只要不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我赚的钱比你多我就是爷,你赔了钱你就是孙子,没那么复杂。中国的PE、VC真正发展是在2005年以后,2007、2008年达到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一帮本来就没有资格做投资的,或者一些傻瓜都跳进来了。我做投资的时候,中国人觉得你们做投资的都是皮包公司,没想到2007年的时候成了英雄,所以大家都来做投资。我一个大学同学本来是副市长,结果某天突然不做了,做了一个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况其实蛮多的。很多人来做投资,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肯定是做不好的,所以出现一轮洗牌这是必然的,但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这个社会总得有人去试。
投资这个行业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进入门槛不是很高,但是你要做好很难。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做一个记者其实挺容易的,但是做得好挺难的。或者说开餐馆,遍地都是,但是你看中国要做成一个好的、有品牌的餐馆,太少太少了。
门槛很低,做好不容易,投资也是这样。这个行业我们有一句话,你在这个行业里面要待10万小时,要投1亿美元以后,你才可以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能够做独立判断的投资人。10万小时就是11年。美国的统计数字大概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做12年,从你出门到你独立判断大概12年。你看我们基金也十四五年的时间了。谁要是告诉你说,去年开始做投资,今年赚了大钱了,有可能,但是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这行衡量标准最简单,就是赚钱,但是要判断做不做,投不投资的时候,又是最复杂的。在这个行业当中要想做得好,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一定是最聪明的,想活下来,你就得聪明。
《陆家嘴》:投早期的项目你最看重什么?
阎焱:大家有的时候看人,如果说一个聪明的人天天在家里养鸡,你肯定不会去投。这个人聪明,那有什么用呢?所以有些话说得比较忽悠人的,你也别当真。投一个项目至少得看他做什么事,它的产品是什么,是硬件呢还是软件,一个是它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要能赚钱,而且商业模式要有可扩充性。还有就是这个人,必须是个好人,能力强弱是你的判断,有些人看起来挺憨厚的,没什么能力,但是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挺咬得住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的人品一定要正,基本上心术不太正的人,他可能会赚一点钱,但永远赚不了大钱。
创业团队拿第一笔融资时,应注意什么
绿菜心/钛媒体
去年12月,小米科技、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美团四家公司的融资额超过了5亿美元;而今年年初这一势头还在持续增长,1月15日,快的打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融资,“饿了么”外卖平台也传出将获达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这些大额融资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我只想说:看看就行…….
着眼于当下的第一笔融资对创业公司来说更为重要,这无疑对整个项目是有巨大推进作用的,就连刘强东在创业课堂的演讲中也说道:“如果有投资人愿意给你投钱,尽快把钱拿到手。现在傻钱非常多,你要多拿钱,因为傻钱很快就消失了。”
那么,创业公司在第一轮融资时究竟应该注意什么?
当我们面对各式各样的投资人,有天使、VC、PE还有战略投资人,应当根据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初创公司更多接触的是天使投资人或者VC,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投资人,对方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创业者都会考虑以下问题:我的股权会不会被稀释掉?我公司的估值该怎么算?我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创业者关注:
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埋单
第一轮融资时尽量设立小期权池,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埋单。一般VC在投资谈判时都会要求目标公司设立一定比例的期权池,这个期权池肯定会被要求在投资前设立而且不会由VC的股份掏出来。如果说创始人原本的股权比是100%,VC投进20%,而他还会要求设立20%的期权池,这意味着融资完成后的股权比例是,创始人60%,VC20%,期权池20%。当公司面临第二轮融资时,随着公司发展股权激励计划的进行,期权池很有可能已经不足20%,第二轮的融资者也会向目标公司提出相应的期权池要求,那么公司的原始创始人的股权会面临进一步稀释。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会建议在公司一开始就设立一个大期权池,这样即使第二轮融资后,期权池依然有较大比例存在,而不用从原股东手中重新拿出股份投入期权池。但是我认为,既然投资人要进来跟创始人一起做股东,就没有理由只让创始人自己为期权池负责。最好的办法是融资完成后,由创始人和投资者共同摊薄这一部分股权,设立期权池。但实际融资过程中很少有投资者会答应,因为投资者的逻辑是要让原始股东出期权。
如果创始人无法在第一轮融资时要求双方共同出期权,那么创始人最好制定一个第一轮轮到第二轮轮融资期间的管理团队招募和期权激励计划,并且争取设立一个尽量小的期权池。第二轮的时候再设新的期权池,这个时候,期权池的构成就该由第一轮的投资者和创始人共同分担了。
估值只是手段,拿钱才是目的
此外,就是创始人对于公司股票估值的问题。很多创始人在跟投资者争论中,总是担心自己的公司被估值过低,使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获取股权。其实,创业者在第一轮融资时并不需要把估值看得太重。因为高估值,意味着投资人要拿出更多的钱投入,而投资者必然会在最后要拿回它的成本,他会要求一些回报或类似并购退出的条件。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报价高是由于他对自己的创业团队、产品有信心,而实际上,如果团队稍微做的不够好,或者说估值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后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既然创业者都明白第一轮融资是一个很好的助力,是推动创业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吸引住投资人的目光,在第一时间把钱拿到手才是公司快速发展的第一步,而不要纠结于估值问题白白浪费大好的融资机会。
文/于婷婷
为什么要聪明?“干我们这行,你要活下来就得足够聪明,不聪明就得死。”在前一轮PE和VC界的洗牌中,很多人死了,在阎焱看来这非常合理,“2005年风险投资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说我们是皮包公司,2008、2009年投资火了,很多政府里发改委、纪委、财政厅的人下海做起投资,这些人肯定做不好。”他认为投资也有1万小时定律,在行业里呆1万小时,投1亿美元,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投资人。
有经验创业更好
《陆家嘴》:听说你投了两个北大在校的“90后”姑娘,做一个卖衣服的APP,一年的销售就过了亿,你怎样看待根本就没有过工作经验的90后创业?
阎焱:这种情况是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领域内,就是当互联网这么发达以后,它给年轻人创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使得交易费用非常低,所以这两个北大小孩可以做得很快。现在移动互联网里头,一个APP没有几千万的用户的话,在我们看来都不叫移动互联网。再加上可能经过过去几年,包括媒体不断地宣扬,创业的风气也多一些,变成一种文化,现在年轻人的英雄是马云、是马化腾。
我今天看到一组数字,2014年公务员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大减38%,几个原因,一个是反腐败,当官没什么好处,或者好处越来越少。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所有年轻人的梦想是当官,他职业的第一选择是当官,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国家在进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倒不认为年轻人创业就一定是个好事,也不认为这个“90后”就一定会比“80后”“70后”做得好。相反我认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之后再去创业可能会更好一些。对于女孩来讲可能这个年龄要早一些,对于男人来讲恐怕最好的创业时间是30岁以后,做一个统计的话,30岁以后的男人创业,比年轻人的创业成功率要高很多。媒体上比较喜欢讲“90后”,但我看到年轻人中间喊口号的比较多,真正坚持下来的比较少。创业跟年龄层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坚持。当然了你说你80岁再创业,可能也有问题。有人说年纪大了,40岁的时候说我这个脑瓜不行了,50岁也这么说。我自己觉得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的智力、对信息综合判断的能力反而更强了。我不认为年轻人创业就一定好,也不认为年纪大了不好。
《陆家嘴》:你觉得中国现在有那么一点儿“全民创业”的迹象吗?
阎焱:如果全民创业,这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了,说明国家没有给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好的选择机会和社会保障。其实创业一定是一个社会中间少数人的事,而且它应该只适合于少数人。如果全民创业一定是社会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在中国目前这个机制下,政治体制下,相对来讲创业的人多一点倒是个好事。因为如果说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去当警察、去国企工作,那可能是更坏的。所以在这些坏的中间比较,创业可能稍微好点。
投1亿美元以后才是合格的投资人
《陆家嘴》:两三年前PE和VC行业经历了一轮所谓的寒冬,作为投资人,现在去投项目的方式、方法,跟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阎焱:我觉得干我们这行特简单,就是赚钱。就是你只要不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我赚的钱比你多我就是爷,你赔了钱你就是孙子,没那么复杂。中国的PE、VC真正发展是在2005年以后,2007、2008年达到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一帮本来就没有资格做投资的,或者一些傻瓜都跳进来了。我做投资的时候,中国人觉得你们做投资的都是皮包公司,没想到2007年的时候成了英雄,所以大家都来做投资。我一个大学同学本来是副市长,结果某天突然不做了,做了一个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这种情况其实蛮多的。很多人来做投资,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肯定是做不好的,所以出现一轮洗牌这是必然的,但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这个社会总得有人去试。
投资这个行业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进入门槛不是很高,但是你要做好很难。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做一个记者其实挺容易的,但是做得好挺难的。或者说开餐馆,遍地都是,但是你看中国要做成一个好的、有品牌的餐馆,太少太少了。
门槛很低,做好不容易,投资也是这样。这个行业我们有一句话,你在这个行业里面要待10万小时,要投1亿美元以后,你才可以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能够做独立判断的投资人。10万小时就是11年。美国的统计数字大概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做12年,从你出门到你独立判断大概12年。你看我们基金也十四五年的时间了。谁要是告诉你说,去年开始做投资,今年赚了大钱了,有可能,但是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这行衡量标准最简单,就是赚钱,但是要判断做不做,投不投资的时候,又是最复杂的。在这个行业当中要想做得好,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一定是最聪明的,想活下来,你就得聪明。
《陆家嘴》:投早期的项目你最看重什么?
阎焱:大家有的时候看人,如果说一个聪明的人天天在家里养鸡,你肯定不会去投。这个人聪明,那有什么用呢?所以有些话说得比较忽悠人的,你也别当真。投一个项目至少得看他做什么事,它的产品是什么,是硬件呢还是软件,一个是它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要能赚钱,而且商业模式要有可扩充性。还有就是这个人,必须是个好人,能力强弱是你的判断,有些人看起来挺憨厚的,没什么能力,但是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挺咬得住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的人品一定要正,基本上心术不太正的人,他可能会赚一点钱,但永远赚不了大钱。
创业团队拿第一笔融资时,应注意什么
绿菜心/钛媒体
去年12月,小米科技、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美团四家公司的融资额超过了5亿美元;而今年年初这一势头还在持续增长,1月15日,快的打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融资,“饿了么”外卖平台也传出将获达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这些大额融资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我只想说:看看就行…….
着眼于当下的第一笔融资对创业公司来说更为重要,这无疑对整个项目是有巨大推进作用的,就连刘强东在创业课堂的演讲中也说道:“如果有投资人愿意给你投钱,尽快把钱拿到手。现在傻钱非常多,你要多拿钱,因为傻钱很快就消失了。”
那么,创业公司在第一轮融资时究竟应该注意什么?
当我们面对各式各样的投资人,有天使、VC、PE还有战略投资人,应当根据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初创公司更多接触的是天使投资人或者VC,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投资人,对方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创业者都会考虑以下问题:我的股权会不会被稀释掉?我公司的估值该怎么算?我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创业者关注:
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埋单
第一轮融资时尽量设立小期权池,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埋单。一般VC在投资谈判时都会要求目标公司设立一定比例的期权池,这个期权池肯定会被要求在投资前设立而且不会由VC的股份掏出来。如果说创始人原本的股权比是100%,VC投进20%,而他还会要求设立20%的期权池,这意味着融资完成后的股权比例是,创始人60%,VC20%,期权池20%。当公司面临第二轮融资时,随着公司发展股权激励计划的进行,期权池很有可能已经不足20%,第二轮的融资者也会向目标公司提出相应的期权池要求,那么公司的原始创始人的股权会面临进一步稀释。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会建议在公司一开始就设立一个大期权池,这样即使第二轮融资后,期权池依然有较大比例存在,而不用从原股东手中重新拿出股份投入期权池。但是我认为,既然投资人要进来跟创始人一起做股东,就没有理由只让创始人自己为期权池负责。最好的办法是融资完成后,由创始人和投资者共同摊薄这一部分股权,设立期权池。但实际融资过程中很少有投资者会答应,因为投资者的逻辑是要让原始股东出期权。
如果创始人无法在第一轮融资时要求双方共同出期权,那么创始人最好制定一个第一轮轮到第二轮轮融资期间的管理团队招募和期权激励计划,并且争取设立一个尽量小的期权池。第二轮的时候再设新的期权池,这个时候,期权池的构成就该由第一轮的投资者和创始人共同分担了。
估值只是手段,拿钱才是目的
此外,就是创始人对于公司股票估值的问题。很多创始人在跟投资者争论中,总是担心自己的公司被估值过低,使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获取股权。其实,创业者在第一轮融资时并不需要把估值看得太重。因为高估值,意味着投资人要拿出更多的钱投入,而投资者必然会在最后要拿回它的成本,他会要求一些回报或类似并购退出的条件。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报价高是由于他对自己的创业团队、产品有信心,而实际上,如果团队稍微做的不够好,或者说估值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后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既然创业者都明白第一轮融资是一个很好的助力,是推动创业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吸引住投资人的目光,在第一时间把钱拿到手才是公司快速发展的第一步,而不要纠结于估值问题白白浪费大好的融资机会。
文/于婷婷
从投资者和创业者两个角度分析融资投资那些事
阎焱看起来有点冷酷,但实际上很幽默。他的幽默有点暗黑,像煤灰渣子在太阳直射底下泛出冷冷的光泽,又像刺猬,听着就觉得扎手,因为他的幽默基于聪明。为什么要聪明?“干我们这行,你要活下来就得足够聪明,不聪明就得死。”在前一轮PE和VC界的洗牌中,。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从投资者和创业者两个角度分析融资投资那些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投资者和创业者两个角度分析融资投资那些事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白手起家需要具备的11个成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