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许多父母都在加紧干追“二孩”。那生二胎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生二胎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一)
摘要: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关键字:二胎政策 调查 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
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育政策的实施之果,更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则提供了农村观念变革的现代意识之源和榜样的力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的青壮年大批走出家门挣钱,外界的先进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农村育龄人员生育观的转变。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识开始通过打工者的渠道,对农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从这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和抚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虽然通常比较缓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农村居民生育观正在发生的变化,当然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对未来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提前有所准备。
三、调查结果及描述性分析
XX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9%,高于全国比例2.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8%。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根据《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规定,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个再生育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其中,非农业户口的夫妻再生育条件有4个:
一,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三,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以上4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个条件:
一,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
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三,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四,市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另有两个条件没有户口限制: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政府备案.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二)
2017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二胎政策是继国家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也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人口的积极策略。根据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而言,针对50、60、70、80、90后这五类人进行社会调查,就“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及其想法”展开调查,四个人共同拟写一份调查问卷,附至本报告后。经过了我们的调查之后,现就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年代进行分别论述。
调查对象总体情况说明:每个年代按照老师要求5男5女,其中有些是进行社区问卷调查,有些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因此该调查对象群体中涉及到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家庭人口结构现状、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及周围社会文化观念等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他们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态度和想法。
50年代
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调查对象群体年龄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早已成为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爷爷奶奶们,普遍没有接受文化教育,没有国家退休保障和固定工作。
态度:他们相当支持“开放二胎”政策。
理由:第一,他们受“老来享天伦之乐,人丁兴旺代表一个家族的兴旺,多子多福”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老人们也喜欢子孙绕膝的画面,孩子是心头宝,有了多一个孙子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希望拥有多个孙子孙女,鼓励自己孩子生二胎。第二,50后普遍自己生了很多,同时自己也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多个孩子的家庭,孩子多家庭热闹,倒不喜欢只生一个孩子,人丁单薄。因为50后的父母们当
时是受毛泽东同志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不存在一胎或者两胎情况,因此50后都是很多兄弟姐妹,而且在这众多兄弟姐妹中至少都有一个是男孩。所以,第三他们也受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希望“开放二胎”政策实施后能够在自然状况下至少生一个男孩子能够延续家族。第四,由于我们调查对象群体是没有工作和退休保障金的老人,他们的孩子都是三个以上,几个孩子共同赡养老人,加之老人还具备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不存在养老负担问题。他们支持“开放二胎”考虑到以后孙子们赡养自己的父母亲的负担问题。第五,全部调查对象里都是属于大有时间帮子女带孙辈的情况。
60年代
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调查对象群体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存在差异,也有国家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员的区别。
态度:大部分支持该政策,极个别持无所谓态度。
理由:第一,由于他们的年纪刚好超过可生育年纪,属于一种尴尬状态。尴尬原因是:所采访对象当中存在国家岗位的退休或者代职人员,如教师、国家机关人员等,当时政策只能生一个,而且只生了一个女孩子的话,受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都想生一个男生延续香火,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夫妻双方都超过可生育年龄。因此存在“如果政策早实行好几年,可能就会继续生个男孩子”的结果。第二,按照当时情况,二十年为一代,60年代的孩子是80后,80后是当前生育主力军的话,开放二胎后,60后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生二胎。和50年代情况一样,一是可以帮忙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一是弥补自己没有多生孩子的遗憾,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生孩子。第三,考虑到两个孩子不孤单,有个伴,遇事有商量、有分担,赡养老人的压力不会那么大,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几十年之后,国家劳动力短缺,二胎政策可以适当弥补。第四,极个别持无所谓的态度原因就是自己本身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已经生了一男一女,而且自己的子女也已成年,开始步入工作,对当下自己的家庭结构很满意。但提及自己的子女生育问题上,在家庭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生二胎,而且必须要求有
男生以继承香火。
70年代
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调查对象群体都是人到中年,还具备生育能力,这代人是第一代接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他们有着比较大的压力,上有老,需要赡养;下有小,需要培养。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到了要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年纪,花费巨大。接受调查对象中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和农村户籍,受家庭及其社会观念影响严重。
态度:八人明确表示中立态度,存在一至两人支持该政策的现象。
理由:第一,70年代初的女性现在虽然还具备生育能力,但是都属于高龄产妇,生育具有风险,而且高龄产妇生出来的孩子在身体机能方面也有可能不如处于适育年龄的女子所生产的孩子,因此就算想生二胎也望而却步。第二,据他们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家里赡养老人和培养孩子的成本逐渐提高,虽然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一些学杂费,但是在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不会轻易生二胎。第三,他们如果生二胎的话,和第一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异大,以后刚带大了自己的二孩,接着又要帮助大孩带孙子,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比如一些人说“自己已经辛辛苦苦把一个孩子养大,现在又要重新抚养一个孩子,把屎把尿,教育他,生男孩的话长大后还需要给他买房子娶老婆,自己一辈子都没得闲啦”。再者造成二孩和孙辈的年龄差距小,辈分之间混乱,现在社会上也存在小舅和外甥女一样大甚至外甥女还比小舅大的情况。第四,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在女孩五岁以后是可以生第二胎的,所以农村存在生两个的情况。这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对于现在生“二孩”的政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也没有想要生二孩的意愿。第五,极少数支持该政策的调查对象说明了支持该政策的理由,首先城市男女如果受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生了一个女生后肯定会继续生,可是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就要多罚钱或者被开除工作,很多人都是偷偷摸摸地生,如果第二胎继续生的是女生的话,就存在利用堕胎或者流产等手段干预自然生育情况,不顾女性生命危险,一定要坚持生男孩。或者第二胎生完女儿后还继续生,直到生了一个男孩为止,也就是所谓的超生,农村在传统的宗法制思想的笼罩下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开放二胎”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生男孩,可以多生一个就意味着少罚一个孩子的款。
80年代
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群体是当前中国社会生育主力军,但是他们其中九个已婚,或生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一个未婚。普遍接受高中至大学以上文化教育,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夫妻双方都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
态度:对“二胎”的态度多样化,五人支持,三人中立,二人认为无所谓。 理由: 80后普遍具备经济能力,生活条件提高,接受普及性文化教育的程度都高于前三个年代,有鲜明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小孩的教育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方法。
一、持支持观点:调查对象中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也存在私企员工。调查对象的经济条件都不错,因此能够承担生养二胎的经济负担,“一个是带大,两个也没问题”,对于调查群体中的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开放二胎”政策简直就是一个福利,这些人并不受重男轻女的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是那么大,因此想要生一男一女凑一个“好”字,平衡男女比例,可是先前工作原因对生孩子限制,现在国家允许生两个当然要支持国家政策。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他们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基本是4—2—1结构(即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在赡养父母问题上自己感觉负担很重。另外当前的社会不乏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很多独生子女在走向社会后表现为性格怪癖、自以为是,自立自强的能力很差不良现象的出现。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孩子们不仅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上互相关照,减少独生子女的娇糜之气,而且可以更好地弥补国家养老政策的不足,子女间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适当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
二、持中立观点:二胎政策对调查群体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或者影响,迫于家庭压力或者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多生一个,但是这项政策不能解决社会老龄化的根本问题,还需要很多同步政策支持,比如说养老问题的解决政策等等。同时这项政策也不能对当前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产生很大的作用。也许到了完全开放生育政策得到时候都不能控制。男女比例不均,归根到底是家家都想生男孩,计划生育的时候,为了生男孩,怀了是女孩就不要,人为的干预最自然的男女分配状态。然而,这个问题,难道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就没有了吗?根本的观念是很难改的,不过情况可能会稍微好一点点。因此“开放二胎”政策于自身和社会都没有很大的影响。
三、持无所谓观点:这两位调查对象都已经生育一个孩子,收入高,文化程度都是硕士以上,其中一位是国家公职人员,一位是私人企业员工,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家庭抚养一个孩子需要太多的精力和金钱,虽然家庭经济水平能够提供给二胎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更倾向于只要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心血,若是再来一个孩子,他们并不能够承受其中的压力,并且现在一个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着。另外他们目前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用在工作上,他们不愿耽误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来生孩子,这也造成他们没有意愿去生第二胎。
90年代
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调查群体是20岁左右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们,目前至少是高中文化教育水平,具有个性的一代,思想独特奇异,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均未婚,没有收入,独生子女有两个,非独生子女有八个。
态度:中立,比较客观、全面的考虑多方面因素,没有出现反对的极端现象。 理由:第一,作为调查对象中的两位独生子女,比较渴望自己父母给自己多生一个弟弟妹妹,一个人太孤单了;但是也会考虑如果真的父母给自己添个弟弟妹妹,父母对自己的爱会不会变少,父母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弟弟妹妹身上而不再关心自己了。
第二,当被问及自己以后的生育规划时,全部都考虑到以后自己的经济能力和能否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这两个因素,因此出现生两个、一个都有,甚至还有不育的“丁克”思想。原因就是自己是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中国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怕自己以后没有能力去培养孩子,加之生养孩子所需耗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对生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第三,“开放二胎”政策被视为扭转不正常的人口结构局面的手段,是否能够产生作用呢?计划生育政策原本就非人性化,单方面为了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强行剥夺女性的正常生育权力,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这么一个国家这样做。当然,这也取决于当时的国情,人口过度膨胀,当政者也许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抑制这种现象吧。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只不过把中国从一个不正常的生育状态中引导回与其他国家一样的正常状态,从而能够发挥改善人口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作用。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已经不正常30多年了,全国人民也都习惯了这种不正常,突然又正常回来了,但是二胎政策所面对的对象恰恰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都适应习惯了每个家庭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全部调查对象对这项政策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因此这项政策能否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三)
江苏省“单独两孩”政策于2014年3月28日起正式施行。近日,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对我市市区单独夫妇“两孩”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市区单独夫妇“两孩”生育意愿率为26.0%。没想到的是,高学历和低学历的“两端人群”意愿最强烈,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两孩”生育意愿最高,占64.3%,其次为初中学历,占50.0%。
哪些人最想生二胎?研究生、高收入、头胎女儿
无锡单独夫妇家庭中,有多少人愿意生二胎?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近六成的家庭表示不愿意,剩下约15%的人则在观望,表示“想等第一个孩子长大一点再看看”。
无锡愿意生二胎的单独夫妇“形象”,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渐渐清晰:研究生学历、高收入家庭、头胎生女孩者。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者,“两孩”生育意愿最高,占44.4%,比平均水平高出18.4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间收入组,家庭年收入在15-20万元者,意愿为33.3%;家庭年收入10-15万元较低收入组和20-30万元较高收入组意愿相当,分别为28.8%、28.6%;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低收入组意愿最低,为16.3%。与此同时,第一胎生女孩的夫妇“两孩”生育意愿为44.9%,高于第一胎生男孩的夫妇20.9个百分点。
哪些因素影响意愿?生育、就学、择业三大高峰
在近三成的愿意生二胎的单独家庭中,多数受访者是为了孩子选择再生育。其中,高达89.5%的人是因为“一个孩子太孤单,想给他找个伴”;69.7%的人是感觉“两个孩子一起养,更容易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另外还有诸如“分担养老压力”、“想要儿女双全”等理由。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无论是有意愿的家庭,还是在观望的夫妇,都有不少担忧。问卷调查显示有三大忧虑反映比较集中:70.8%的人表示最担忧造成短期内的就学高峰,担心孩子学习竞争压力加大;57.5%的人担心短期内形成生育高峰,会使得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57.2%的人担忧20年后造成择业高峰,孩子以后就业压力加大。
二胎影响哪些消费?一半会换房、超五成要换车
“生二胎后,您是否会因此换房?”面对这个问题,打算生两孩或者正在观望的受访者中,有一半人表示会换房,其中50%的人要换122-144平方米的房子,41.7%的人要换成144-180平方米的房子。意愿生二胎的“单独家庭”40%的受访者倾向换学区房。此次调研的专题报告指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无锡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会激发对大户型住宅和学区房的需求。
“单独两孩”政策同样将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调查显示,超五成的家庭会因为生了二胎而换车。
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切忌不分析利弊就盲目跟风
根据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推进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等工作,并进行就医、就学的合理引导,培养广大市民科学准确的就医、就学观,另外可通过举办一些公益讲座,做好对两胎优缺点的客观宣传和科学引导,避免有些年轻夫妇没有对生两个孩子的利弊做过合理评估就盲目跟风。
愿意生二胎的受访家庭里,育龄妇女普遍年龄较高。调查组提醒,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出生人口的风险防范和监控,降低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另外,在打算生二胎的家庭中问及“您对无锡市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有哪些建议”开放式选题时,有高达11.6%的人希望建立公办0-3岁托幼中心,其中部分受访者提出“应促进0-3岁幼保幼教公共服务机构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公共服务和机构都要跟上”。 (袁柳、刘红)
本次调查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实际成功调查了292个家庭,其中已递交二胎申请的是42个家庭。在292个调查对象中,男性有97人,女性有195人;从户籍看,无锡本地户口279人,占95.6%,省内户口8人,省外户口5人,分别占2.7%和1.7%;从学历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7%,高中或中专占16.8%,大专占31.9%,本科占43.8%,研究生及以上占4.8%;从目前从事的职业看,在企业就职的占55.5%,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占23.6%,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的占8.9%,自由职业者3.8%,无业的占8.2%;从家庭年收入看,5万元以下的占16.8%,5-10万元的占36.6%,10-15万元的占27.4%,15-20万元的占11.3%,20-30万元的占4.8%,30万元以上的占3.1%;从育龄妇女的年龄看,25岁以下的占1.4%,25-30岁的占36.7%,31-35岁的占37.7%,35-40岁的占21.1%,40岁以上的占3.1%。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四)
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严格推行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为遏制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总量愈来愈少伴生的一系列新问题,比如人口倒三角结构和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社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也促使计划生育成为今年热点话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单独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和看法,本调查组针对单独二胎政策在我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张,回收有效问卷60张,回收率100%。
一、政策简介及政策内容
单独二孩,也叫做单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中国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现行的计生条例,其中准许生育二胎的政策都包括六方面:
如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
患不孕(育)症,符合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夫妻双方均为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的;
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见义勇为致残丧失正常劳动能力的人员,烈士的独生子女。
此外,各地还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比如江西、河南、江苏等地规定,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煤矿井下连续从事采矿作业5年以上,并仍在从事煤矿井下采矿作业,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可生育二胎;河北、山东等地规定从事海洋作业的沿海渔区的渔民,只有一个子女的可生育二胎;山东省还规定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也可再生育一个孩子。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地区,只生一胎的政策在很多地方被变通为[准二胎"或者如果第一胎是女孩,会被允许再生一个。因此农村地区二胎甚至三胎现象其实很普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小组从大学生角度出发,编写了一系列问题,以问卷的形式随机发放给在校大学生,现根据调查结果给予分析。
以上为本调查组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上的数据进行编制的部分饼状图,直观地给出大家不同选择的比例。首先,根据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对单独二胎政策仅仅是听说过,不是很了解的,更有甚者,连这个政策也没听过。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35%的非独生子女,而在这些人中,又有25%的人不希望有兄弟姐妹,究其原因,比例最大的原因竟是容易有矛盾。在占到调查人数65%的独生子女中,又有40%是不希望有兄弟姐妹的,当然,绝对超
过一半的独生子女希望有兄弟姐妹,因为一个人太孤单。不管如何,
终究是希望有兄弟姐妹的人居多,解决一个人孤单、分担养老压力这也许也会是单独二胎政策将来实行以后比较有意义的一点。
在调查中得到我关注的是关于抢生的问题,考虑到政策并没有完全实行,没得到完善,可能会有变化,有些生宝宝心切的人可能会趁这个时间点抢生,尤其是大龄女生育者,虽然在调查中认为大龄女生育者抢生二胎没有必要的高达79。6%,然而还是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那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单独两孩"政策有望2015年初开始逐步实施。并表示,政策一旦出台就是长期的,在各地具体政策出台前,家长没必要抢生。省人口计生委提醒,符合条件、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单独"夫妻,应慎重考虑评估,不要冒险赶在新政落地前抢生二胎。生二胎,必须先申请<批准再生育一个孩子生育证>。不管是双独,还是其他符合政策范围的,如果没有申请并获审批而生二胎,即使符合政策也是要被征缴社会抚养费的。省人口计生委昨天表示,在我省单独二孩新政策未出台之前,一律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政策落地前抢生二胎的,仍将被征缴社会抚养费。看来,是没有必要在政策完全实行时抢生,有生育意向而且符合条件的人还是先注意政策,做好充分准备比较合适。冒风险的盲目的抢生是没有意义的。
三、政策意义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
利于":
一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二是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三是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据可靠数据显示,在单独二胎政策下,生育率短期显著回升,累计效应释放后,波动在1。6-1。7;政策调整将使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对一些公共资源,如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单独二胎"放开有望在5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这些新生儿在2015-2019年将拉动上万亿元的市场消费。从政策影响的先后时间来看,母婴日化将会催热多个周边产业首先是母婴医药,其次是奶粉、尿不湿等初生婴儿用品相关产业,再次是儿童服饰、家具、童车、玩具,最后是动漫、钢琴、文具等文化教育相关产业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会不会有大的负面影响呢?放开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在已试点的地方得到了检验,并不会产生想象中诸如人口暴增等负面问题。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五)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生育小高峰。因此,已有一些人口学者在不断努力地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去分析和预测未来不同时期中,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双独夫妇”的可能规模②;然而,对于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这些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是否都愿意生育第二胎的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初,各地政府就规定“双独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这种二胎生育政策的制定似乎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含义:由于父母这一辈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到了子女这一辈时,父母受到生育限制的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就可以享受到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优惠。实际上,这种带有补偿含义的政策优惠同时还意味着这样一种潜在的前提:即当独生子女父母这一代人的生育受到限制后,等到他们的孩子,即独生子女这一代人进入婚育年龄、结婚成家时,社会中的人们(包括独生子女本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普遍希望生育第二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潜在的前提并不一定成立。这种二胎生育优惠政策的作用,也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中那些符合政策条件者生育第二胎的行为。我们应该思考:当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婚育年龄、结婚成家时,当“双独夫妇”在社会中大批出现时,这些可以享受二胎生育政策的 “双独夫妇”们真的都愿意、并且都希望生育第二胎吗?他们的生育意愿与那些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非双独夫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吗?又有哪些因素与“双独夫妇”们生育或者不生育二胎的意愿有关?这正是本文所要调查分析的内容。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另外西方文化的介入,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欲望和对未来小孩的期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生育观念的改变是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巨变之一,农村生育观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方面。
高额的经济处罚迫使有的农村家庭实难承受,使一部分人想生又不敢生。近年来,各地加强对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也促成了当地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中国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在尝试通过奖励扶持的办法,鼓励、引导人们接受正确的生育观。
这种生育观的改变,也是30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之果,更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则提供了农村观念变革的现代意识之源和榜样的力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的青壮年大批走出家门挣钱,外界的先进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农村育龄人员生育观的转变。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识开始通过打工者的渠道,对农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从这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和抚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虽然通常比较缓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农村居民生育观正在发生的变化,当然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对未来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提前有所准备。
三、调查结果及描述性分析
重庆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9%,高于全国比例2.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8%。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根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规定,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个再生育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其中,非农业户口的夫妻再生育条件有4个: 一,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三,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以上4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个条件:
一,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三,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四,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另有两个条件没有户口限制: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民众对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见大多数民众对二胎政策或多或少是有所了解的。
城市居民被访者愿意生二胎主要的原因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这是出于中国传统的儿女双全的思想,和自己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其他重要原因还有经济允许、减轻子女生活负担和喜欢孩子等。农村居民被访者中原因较为均衡,相比而言选择养儿防老的更多。根据调查员的得询问和调查,主要原因有: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退休金较为齐全,农村居民则不完善,所以他们认为养儿防老较为重要。
另外一个区别在于较少的农村居民被访者会选择经济允许,主要原因:
在农村消费支出较少,抚养孩子的代价较小。
由上分析可知二胎政策不宜全面开放,针对经济允许的家庭,可以试行;全面开放后会加重家庭负担,降低国民的素质水平。不符合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所以可以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或地区试行允许生育第二胎,来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等建设,使其养老要得到保证后可试行二胎政策。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得出的意见是:
经济允许的家庭和地区试行开放第二胎,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建设后可开放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否开放,最终看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确实有必要性,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的出发点就仅仅局限于自己家庭和者周边环境的考虑。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男女都约有40%的人觉得国家应该出台的“二胎政策”来降低或缓解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还有25%的男性和29%的女性认为“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下一代的养老压力。还有较少比例的人群选择开放“二胎政策”,因为他们认为人多了就可以增加劳动力,而且每个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说,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多都希望自己有两个孩子。
开放二胎所带来的不好影响:
当然开放二胎也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人口压力、经济压力还有家庭负担等,其中经济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对策
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哪些家庭开放:
现在我国已经从“十一五”规划过度到了“十二五”期间。据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说,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他个人赞成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政策允许生第二胎。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因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红利也到了一定阶段。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也在考虑此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王玉庆认为二胎政策一旦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涨。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所以开放或者试点开放二胎政策的条件是允许的。因此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出生率较低地区的家庭、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家庭、夫妻中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家庭开放。
就宏观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产生的种.种变化,意味着调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经来临。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人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的确,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容小觑,这不仅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明显,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尤为常见,据统计显示,在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成人的费用是291570美元。美国农业部发表年度报告说,它的这一估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费用和大学教育费用。那么在中国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由此可见,人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生二胎意愿,甚至是否有能力养一个孩子。当然不同层次收入的家庭,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从国家现状客观上说,我国人口生育尴尬现状令政策调整两难,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所谓的“人口红利”正面临严重的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一方面,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加速,国家似应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适当的调整,以保障必要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数量;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收入落差大,在普通居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生育二胎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将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普通城市居民因为生活的高成本负担而不敢或不愿意生育。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村地区人们的住房、饮食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市居民较小,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居民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即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都愿意生育二胎,或者目前已经生育了两个及以上的孩子。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7成的已婚人员在年龄上和经济状况上都要高于未婚人员,并且,较多已婚人员表示,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父母工作节奏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孤单感日益加重,而且在中国普遍本地人员外地上大学的情况下,可以减轻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们的养老压力。所以,如果政策开发及经济条件的允许,55%的人员认为自己会选择生育第二胎。而对未婚人员的调查中,由于本身人群的年龄较低,经济状况尚处于较低水平,接近6成的人员表示,在社会上再拼搏2~3年后才会考虑成家立业的问题,而鉴于目前的情况,暂时只打算要一个孩子。
2009年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009.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性出4141.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57元(数据来源于四川省2009年统计年鉴)。
结论:我们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民众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不同人群拥有1个孩子的比例都比较高,但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而且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并且认为可以先试点开放,然后全面开放。
2019年关于生二胎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上一篇:2019年事故调查报告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