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整理了关于“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一篇:《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到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进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它是中国人民正义的革命运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展示孙中山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人?
2、孙中山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他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能不能说一说孙中山一次次失败的原因都有什么?
3、对,孙中山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一一改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新课《北伐战争》。
二、学习新课
1、五四运动让孙中山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进步性,于是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3、请大家看书,谁能介绍介绍这所学校?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liuxue86.com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北伐战争前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学生自学课文,回答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
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出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图
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了解北伐战争情况。
出示《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图,渲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强调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史实。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出示视频资料和图片《四一二政变》,了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情况。
介绍: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蒋介石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过渡: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引导学生看书,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统治了全国。)
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引导学生讨论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二篇: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 .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新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 —— 伊犁。)
2 .起初在收复新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 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 、请 2——3 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 1894 年 9 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 、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 、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 、 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 1895 年, [ 中 ] 李鸿章和 [ 日 ] 伊藤博文。)
4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5 、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 、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三篇: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第四篇: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五篇:《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 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40---41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标志、人物、旗帜、阵地。
2)阅读41-42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并记住前后期的内容,列举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 的贡献。
3、阅读42页,说说你对新文化运动性质和意义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什么 叫新文化运动?
(2)谈谈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3)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四)系统总结: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旧思潮的冲突)→过程(前期、后期)
评价(积极、消极)
(五)巩固训练:
1、填空: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年,领导人-----、-------、---------、---------,性质是-------------,两面大旗--------、---------,前后期的任务分别是-------、-------,前期的内容有----、------,-----、-------,-----、-------,------、--------。
2、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独秀文存》
请回答:(1)材料出自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什么运动?此运动有何影响?
(2)两位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3)此运动前后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 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文化教案3篇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范文
★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合集
★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总汇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精选范文大全
★ 人教版初中历史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 人教版初中历史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合集总汇
★ 人教版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优秀范文大
关于初二历史教案人教版精选总会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案2023经典模板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