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历史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也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1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__”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__”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走进新时代》
学生对这首歌熟悉,欣赏完歌曲之后,提问: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哪位领导人吗?那么“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反映的伟人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讲授新课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长达十年的“__”动乱结束了,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__”中的错误,但全国各项工作徘徊不前,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介绍此文章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文章发表后,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讨论,由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多媒体展示报纸截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老师作相关介绍:这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系统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学生阅读书本36页的内容,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之后,多媒体展示: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从“左”倾错误思想转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三是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从内容不难看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思想、政治、组织三个方面的正确决策。会议结束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阶级斗争”了。
提问:大家看完这段材料后,有何认识?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讲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那么,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
历史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提到伟大的“历史转折”,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地位类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是哪次会议呢?
学生讨论之后,多媒体展示:
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次会议相似之处:首先,两次会议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次,两次会议都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三,两次会议都形成了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3、拨乱反正
多媒体播放视频《刘少奇追悼会在北京召开》
播放完视频,教师具体讲述: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__”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此外,在“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通过拨乱反正,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思想高度统一,摆脱羁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三)课堂小结
拨乱反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此后,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推动了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顾历史,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每次巨变涌现的伟人分别是谁?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应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让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农村和城市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是由哪些改革措施带来的呢?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八、板书设计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时间:1978年12月
(二)地点:北京
(三)主要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四)历史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977年邓小平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思想道德目标
1、通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而且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通过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观念的教育。
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__"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今天来学习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
讲授过程
一、背景:
1、"__"后在徘徊中前进:--必要性
提问:"__"为什么会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经过十年"__",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百废待举,党和政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客观上由于"__"十年造成的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主观上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在坚持和延续"__"的"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中又急于求成,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共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的转变,使拨乱反正出现步履艰难、徘徊前进的局面。这也成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必要性。
有了必要性,说明当时必须实现历史转折,但当时实现历史转折的可能条件充足吗?
2、可能性
(1)、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提问:邓小平复出后,做了哪些整顿工作?
邓小平复出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出现了全新的面貌。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这不仅从理论上澄清了"__"中极"左"影响,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1977年底,在"__"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
(2)、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粉碎"__"后,党和政府开始全力整顿经济,从而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引发这场讨论的直接原因是"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1976年10月华国锋首次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其危害是在理论上,它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马列主义基本原来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把领袖神化,把毛泽东的言论绝对化,反对实事求是,反对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在实践上,它维护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阻挡粉碎"__"拨乱反正的斗争。其目的是在利用人民群众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神化领袖搞个人崇拜,实质仍是坚持"__""左"的错误。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2)、意义:这次讨论坑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良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
二、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思想上:
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就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使我党真正峄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它标志着党解决了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休戚相关的最为根本的关键问题。其次,全会还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2)、政治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问,历史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哪几次(1927、1949、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的决策标志着党放弃了坚持十多年之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现了政治路线的重大转折,中国社会发展走上正确的轨道。
(3)、组织上:全会决定拨乱反正,为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2、意义:
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有人称它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三、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拨乱反正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2)、主要工作:为事件平反,为刘少奇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反,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平反。
(3)、作用:天正和落实了党在"__"中被搞乱的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使他们与全党全过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建国32年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__"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彻底否定了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这表明中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日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决议》是个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纲领性的历史文献,它的通过和发表,对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
十年"__",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但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因此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复出,大力整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次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并顺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终于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日益成为推动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两大动力,大家知道吗?这场伟大的变革运动是开端于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板书)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条件:邓小平复出,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
3、内容
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一,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强调“重新确定”四字,可引导学生回顾这一路线是从遵义会议经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期间形成的,正是这一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又及时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移到城市、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胜利。但后来一度偏离了这一路线,产生了“大跃进”、“__”等重大失误。全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新确定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意义深远。
第二,政治路线: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第三,组织路线: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实质是健全党的组织路线和党风建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思想路线是前提,战略决策是关键,组织路线是保证。
3、意义: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①新道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②新时期: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③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在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新决策的同时,中国农村的改革也在自发地悄悄地兴起。
1、改革从农村起步
(1)农村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①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 ②农村困境:(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从60年代以来有些年份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改革迫在眉睫。温饱问题严重。
③农民首创:在一些地方,农民们为解决温饱问题而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一大二公”、单一经营、吃大锅饭的旧体制。
1978年12月,安徽
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大丰收,安徽、四川省的一些地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第一个以乡人民政府取代人民公社的是
。农村改革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1983年,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浪潮遍及全国。
(2)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突破了一大二公”、单一经营、吃大锅饭的旧体制,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基本任务是
,③中心环节是
,(如何增强?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入手)④按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⑤步骤:国营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3、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
实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1、步骤
结合图了解:
①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1979年,对广东、福建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②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③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14座城市
④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闵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⑤将海南全省辟为经济特区
这些地区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优惠,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本地的优势,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
⑥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开发开放区
意义: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
的重要标志。 ⑦深入到内地
2、特点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意义: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促进了
课堂作业:
【自我测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我国的历史性转折?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哪三步重要决策?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取得了相应的成就。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窗口的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在上述城市,实行扩大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对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可以划出一定的区域为对外的新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这些地区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优惠, 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本地的优势,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有4个经济特区、14个开放城市、1个海南省、2个三角洲、1个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天津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
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2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3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5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过程】
(先分学生小组,根据人数来)
一、导入
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图片对比引出十一届三中全会。 师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师:十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召开的一场重大会议,这场具有非凡意义的会议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那么,这场会议都有哪些重要内容,这场会议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__”,十年__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数据,(PPT展示)我们损失了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十年没有高考,面临人才断层。那么,__之后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生:急需纠正__的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师可引导学生回答)
师:对,在粉碎“__”以后,人们要求对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但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个阻碍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跟着小明的日记走进那段岁月
师:出档PPT让学读日记,从日让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生:“两个凡是”。
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毛主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这仍然是在坚持__的“左”倾错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__的错误能得到彻底纠正吗? 生:不能。
师:它已经成为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注意手势语言,桎梏)。中国想要发展,想要有出路,就必须打破这种思想的禁锢(着重加强语调),避免徘徊不前甚至倒退!这一错误思想是怎样打破的呢?
正当中国徘徊不前时,1978年5月,一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篇文章就是?(PPT展示文章)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文章中的一段话,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部分。
生:读文章。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 生:反对。
师:不仅是反对,而且是坚决反对,是针锋相对。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不过,对于这篇文章,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横加指责,于是,以这篇文章为起点,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经过讨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两个凡是”是不正确的,那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
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师:那这场讨论的性质是什么呢? 生: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这场大讨论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过渡: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二篇春雷惊天,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篇日记,提问:你从这篇日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要召开了 出示图片
师: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场景,大家可以看到,会场的布置非常简单,同学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78年12月)那地点呢?(北京)
师: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认识,这次会议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分别纠正了哪些错误,又树立了哪些正确的观点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
35、36页的内容完成表格。
师:我们先看思想上的内容,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思想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师:同学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思想路线中哪一句是最核心的部分?
生:实事求是。
师:对,正是实事求是,这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同学们可以想一想,1927年,秋收起义中我们进攻大城市遭遇挫折时,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生:向农村进军。
师:。既然实事求是我们党在工作中坚持的思想路线,那么__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__以后我国的实际国情,粮食产量在逐年增长,但仍有上亿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的工业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单一陈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同学们,__后我们的国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怎样的呢? 生:贫穷/落后的。
师: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应该怎么办?还能像以前那样天天搞阶级斗争吗?
生:不能。
师:好,我们看一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上的主要内容。这位同学。 生: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再来看这样一则材料,老师还是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材料。
师: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搞上去,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这才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去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这次中国的变革中,谁是引路人呢?
生:邓小平。
师:这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组织上的主要内容(PPT展示)。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师:这正如西方一位记者所说,毛的时代结束了,邓的时代开始了。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那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师:全会的英明决策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这一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难以遏制心中的喜悦,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请同学们看屏幕(PPT)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抢购有全会公报报纸的场景。
过渡:1979年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他被时代杂志评为1978风云人物,因为他是“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同学们接下来看这几则材料。
学生学案上的三段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有与会代表意识到这肯定是一场非比寻常的会议,有人是这样回忆这场会议的“当时听了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就兴奋地预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著名学者于光远回忆自己在1978年的经历时,用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和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同学们可以按照我们刚才分好的小组,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生:回答。
师: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__结束后,中国到底要往哪里走,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开端,从这里,我们伟大的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这是1984年在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人们没有歌功颂德,没有高呼万岁,一句简单的“小平您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人的无比崇敬。
过渡:邓小平主持工作以后,不仅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之前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下面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三篇
春暖花开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视频。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__中未经任何司法程序就被剥夺人身自由,最终被残酷迫害致死。国家哪一年给刘少奇平反?
生:1980年。
师:伴随着刘少奇冤案的平反,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同学们看这样一幅图片,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内容。
生:读内容。
师:这是一张当时的平反通知书。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渡:伴随着对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如何评价“__”,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建国以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否定__的错误,是否也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呢?这些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复杂又敏感问题。这里有段文字,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我找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材料。
师:读完材料,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材料是如何评价__的?来,这位同学。 生:读材料。
师:很好,请坐。第二个问题,这份文件是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呢?这位同学。 生:读材料。
师:很好,请坐。那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三个问题,这段材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怎样的工作作风?
生:就是实事求是。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做到了实事求是,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项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也加强了全党的团结,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收获: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该收获知识果实了。我们学习了这节课,你的历史知识到底记住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地点呢?(北京)内容有三个方面,哪位同学说一说?那会议意义呢?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文件是什么呢?《决议》。
出示PPT硕果累累
过渡:同学们,小明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现在是一名检查官了,他的日记也一直在写着,如果你是小明今天你在日记中会写些什么?你会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教师适当引导:1你可以歌颂邓小平复出以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纠正__的错误做出的巨大贡献;2你也可以向邓小平汇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出示PPT (视剩余时间选择几名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__结束以后,我们中国这艘巨轮以实事求是为动力,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礁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正了航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拨正航向后,共产党人又以大无畏的精神正视自己,带领巨轮穿过拨乱反正的浅滩,终于让巨轮驶向辽阔的大海!我们的国家也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奋斗,必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教案大全
★ 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 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历史教案
★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 初中历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范文总汇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下一篇: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