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舒曼计划、《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舒曼计划、《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情景再现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问题探究: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纲要先回顾本章的线索,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我们说,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什么格局?

没错,但我们知道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我们说这是什么格局?

对的,然后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东欧剧变,1991年发生了一件什么重大事件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得好,看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都挺扎实,现今,我们说是“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的政治格局,那大家应该知道哪一个国家是超级大国?

好,那现在我们就已经回顾了我们本章的线索:两极形成→多极化出现→两极瓦解→多极化加强(板书)对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可以回答:两极格局。

学生回答:多极格局

学生回答:苏联解体

学生回答:美国

导入新课从本章线索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那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板书)

再从本章线索中展开本节课的线索,并要求学生掌握

我们知道二战后美苏争霸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美苏两国在五、六十年代掀起了军备竞赛,并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引起了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因素,都造成国力了下降。而与其同时,战后的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另外,哪个国家通过改革从战败国变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没错,除了这两股资本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我们还知道许多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我们称之为什么?

对,那现今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是哪一个?

没错,这几股政治力量的出现就使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掌握这节课的线索:美苏实力下降,欧、中、日及第三世界力量上升(板书)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线索以及本课的两个探究问题(书本181页):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发展成为经济大国?2.世界格局为什么会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起学习本节内容。

学生回答:日本

学生回答:第三世界国家

学生回答:中国

讲授新课一.欧共体

结合最近新闻,询问学生有关欧盟的资料,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对国际大事的关注程度,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知道最近同学们有没有看新闻报道,前几天,欧盟的两个国家举行_,都否决了欧洲宪法,大家有留意这个新闻吗?

老师简要概括欧盟_事件

没错,看来同学们都挺关心时事,欧盟由25个欧洲国家组成,但是欧盟现有的立法、行政机制过于复杂,阻碍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要求制定欧盟的宪法,简化现有的程序,加快欧盟经济联合的步伐。不过,在法国和荷兰的人民,他们觉得本国失业率一直没有下降经济没有改善,而且担心欧盟发展过快,因此在这两个国家的_都没有通过。

通过新闻事件分析,引出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好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初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同学们阅读书本181页,找出欧洲国家走联合的原因。

(板书)一.欧共体

原因

注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现在我们就一起分析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大家看书本,第一,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体系。

同时让学生回顾以前的基础知识

我们说在世界近现代历史当中,二战前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西欧,大家回想一下,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或者从过往的世界格局中找出答案。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由老师引导

拿破仑战争后以欧洲为中心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14年到1918年,以欧洲为中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等,从这些史实,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二战以前欧洲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现在却被美国和苏联取代。

第二,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_。由于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社会_的原因这就迫使各国政府必须改革,重新稳定政局。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尤其是欧洲,所以我们由此推断影响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第三,美苏争霸的影响。

补充课外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那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欧洲哪个国家,在二战后被美国和苏联分区占领,并成为美国和苏联斗争的中心?

没错,德国,战后,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资本主义性质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德国分别成立,首都柏林也成为斗争的对象,在二战后,美苏两国就引起了三次的柏林危机。

国内的经济衰落,社会动荡,国外又有两个超级大国在势力扩张,欧洲的许多国家都知道单靠本国的实力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趋向联合起来发展。这就是第四个原因。第四,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最后一个原因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老师在这补充一下,就是,第五,远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过往的历史名人都曾经提过欧洲统一的概念,包括但丁、卢梭、丘吉尔等。

通过游戏考察学生的地理和历史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分析了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大家的历史常识。老师会给大家出一个题目,然后第一个同学回答,第一个同学回答后指定另一个同学回答,第二个同学回答后指定第三个同学回答……如此类推。举个例子,请你说出我们国家省份的名称。那么李连杰同学答:广东省,张曼玉。那么被叫到名字的张曼玉同学叫要回答:江西省,姚明。同样被叫到名字的姚明同学就要回答:湖北省,-X……如此类推,大家明白游戏规则啦吗?哪位同学答错或者答不出就算输。好,游戏开始,老师的题目是: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25个欧盟成员国的名称。班长你先说。

游戏后展示欧盟地图,导入另一知识点,通过地图讲解欧共体的进程

好了,有一个同学答错,两个同学答不出,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下欧盟的地图。

(板书)进程。

展示地图并讲授知识点

同学们,现在阅读教材181页到182页,看看欧共体的内容,找出它和当时其他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板书)内容

从书本上,我们可以知道欧共体的内容包括: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从它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后单一的货币体系,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这三个内容就是欧共体与当时的其他区域性经济体系的不同点。

让学生从已讲得知识中总结,思考问题

了解了欧共体形成的原因,进程及内容后,我们可以猜测到一个经济走向联合的国家联盟,它在经济发展后,反映在政治上,它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大家思考一下,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板书)影响

-X同学你来说一下。

总结学生的回答

首先我们可以知道欧洲国家经济联合肯定就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再来,欧共体经济强大了,在经济贸易中就必会面临与美国、日本的竞争。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我们说,经济决定政治,现在,联合的欧洲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实力也增强了,那它就不向过去那样为美国马首是瞻,并且有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覥求。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日本

现在我们分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其?一极新的政治力量,那么接着我们来学习另一极新的力量——世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本。

要求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探究问题阅读书本找出答案

大家带着本章的第一个探究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妀何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也是本穠的重点来阅读书本,从书本中找出原因。

(板书)二.日本

原因

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介绍日本成为经济大嘰的有关资料

同学们边阅读书本边听老师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到了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好了,我们知道二战中日本受到_的杀伤,二战后国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那他们是如何把托这种困境的?-X同学你说一下。

总结学生的回答,在讲授知识点过程中可穿插现实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答得不错。我们可以说,首先国内,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从1956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经济有计划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人民也积极投入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当中。再来日本政府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众所周知日本这个国家是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尤其是它的科技,我们现在用的家庭电器、汽车、游戏机等等,你们说一下日本的电器、汽车、游戏品牌?

待学生回答后回归到课文内容上

嗯,现在我们再分析,当时日本得到了哪个国家的扶植?

在讲授知识过程中提问学生有关的时事知识。

没错。⑶.美国大力扶植。我们知道,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占领重点开始转到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以此来遏制中国和苏联,并把日本作为他在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大家知不知道日本哪个地方直到现在还有美军的驻军?

没错。美国一再削减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同时,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技术。

刚才-X同学说了一个因素,就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国向日本订购军需用品,日本从中获利。因此,我们说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借此机会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另外,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战败国,他被规定不可以拥有正常的军事力量,⑸.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这样,日本利用这个原因,把国家的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

我们说,经济决定政治,日本从战败国走向世界经济大国,那么,随之,他的政治要求也出现了变化,那么它对世界格局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2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

结合。

B、小组主持,合作探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15分钟)

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纽带、关系、色彩)

C、各组质疑。(5分钟)

D、课堂检测。(5分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3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

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

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

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X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通过本节课对若干政治问题的剖析,反思夏、商、西周三代发展政治的一些问题,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某种借鉴的东西,学史明智,鉴古而知今,从而使历史学习更接近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区域”。

五、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主要有哪几个王朝?

导入新课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发韧和源头。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至三代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三代各自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夏是奴隶社会的开端,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高峰,在这之后的春秋则是奴隶社会的最终瓦解。三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较之原始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故而全面推动了三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探讨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问题,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一下夏、商两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夏:约公元前2070年。商:约公元前1600年)然后让学生归纳夏、商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如下:夏朝,公共权力商朝,内服、外服制度。

1、夏:公共权力

补充:“公共权力”的理解

国家是在氏族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它与旧的氏族组织的不同在于:第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不是如氏族公社那样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原始制度;第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权力是为适应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服务的。恩格斯曾谈到过这种权力的来源。他指出:“在每个这样的公社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却不能由个别成员来担当,如:解决争端;制止个别越权;监督用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执行宗教职能。这样的职位,在任何时候的原始公社中,…还可以看到的。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全权,这就是国家权力的萌芽。”所以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2、商:内服、外服制度

(1)方国联盟

让学生看书理解“方国联盟”的定义然后选择性补充:受秦汉以后大一统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往往把上古时代的国家想象并构拟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司马迁作《史记》,夏、商、周三个王国的兴衰便被描绘成大一统王朝的更迭。其实,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所谓“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的、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商王作为方国联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国征取贡物、巡狩盟国境地、仲裁方国间争端和惩罚方国的权力。

为了处理商人本族及方国之间的关系,并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商王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2)内服、外服制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理解什么是内服制度?什么是外服制度?内服官员有哪些?外服官员权力有哪些?外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有选择性补充:成汤建国后,为了奖励那些跟自己南征北战的诸侯和部下,建立了自己的官吏制度。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

所谓的内服官就是在当时商都郑州任职的和由商王指派到各个诸侯国当驻地大使的官员。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商都郑州是商王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商王亲自委派官吏对辖区内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些官吏和其他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一样,是“内服”官吏。内服官中职务的政务官,是为商王出谋划策的“相”,又称“阿”、“保”、“尹”,如成汤时期的伊尹、武丁时期的傅说等,他们都是商王重要的辅佐人物,常常为商王决定国家大事。王朝中所有仅次于相的高级官吏统称为卿士,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名,而是对高级官吏的泛称。

另外,商朝还有“三公”这样的官职,但在成汤时期还没有设立,因为它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所以并不常设,是属于卿士之列。在卿士之下,还有很多掌管具体事物的官吏,如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还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等等。

在成汤灭夏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诸侯国跟随他并肩作战。建国后,成汤在商都郑州以外的地方,把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把王室诸子和其他贵族封为诸侯,他们就属于“外服”官。这些外服的诸侯都要接受成汤的封号,成为商王朝的臣子。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班爵制度,甲骨文记载有侯、伯、子、男等爵位之分,规定了诸侯和贵族的等级和地位,是奴隶制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诸侯也是有可能成为商朝政权中的高级官吏,即成为内服官。

各地的诸侯接受成汤的封号,也是要尽自己的义务的:诸侯必须对成汤表示臣服,并每年定期进贡大量的食物、珍宝;还要应成汤之召参加或者统领征伐、狩猎和其他力役;遵守商王朝的一切制度,维持封区内的安定和发展。

(3)垄断神权

目的: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商王的身份:在商代,王室人,也是神,即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

(二)周:封邦建国(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周族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的古老部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联合许多方国部落,大败商军于牧野,灭商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前期一直以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丰、镐为都城,因在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以西,史称西周。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建造东都“成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

2、封邦建国

在讲述“分封制”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出兵,征服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概括来说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2.分封办法: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4.分封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统治。教师在讲述西周分封制时,利用本目地图《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图》,让学生了解西周统治区域扩大的概况。另外,应让学生明确通行亲族与异性封国的差异。

1、宗法制度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定义:所谓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起来,经夏商两代至西周时期达到完备的程度。

(3)原则:西周的宗法制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一,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二,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周天子相对于其他一切封国领地来说是大宗,其他诸侯相对而言皆为小宗。同样,在诸侯国中,诸侯为大宗,其他卿大夫皆为小宗。在各个相对关系中,小宗应服从大宗,有义务纳贡、帮助出兵征伐;大宗有义务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其三,各级诸侯、卿大夫、士即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宗子——周天子负责。这种宗法统治的特征在于家族统治。周王即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长。在这种双重统治之下,官吏与各级行政机构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4)实质:宗法制度的实质在于保证夺得政权的家族对全社会实行家长制的_统治。

(5)工具:礼乐制度

注:此项让学生自主看书,合作讨论,进行归纳。

板书设计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公共权力

2、商:内服、外服制度

(1)方国联盟

(2)内服、外服制度

(3)垄断神权

(二)周:封邦建国(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2、封邦建国

3、宗法制度

(1)、目的

(2)、定义

(3)、原则

(4)、实质

(5)、工具文章来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教案相关文章:

★ 古代历史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精选教案

★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

★ 高一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模板

★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 高一人教版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优秀范文

★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模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