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兵》课文原文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我去找找他们吧。”那位翻译对朱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菩萨兵》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 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 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这篇文章纪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
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
其中,朱德总司令也是文章的关键人物,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对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课教学时也比较自然顺畅,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到:为人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你觉得红军对藏民们怎样?藏民们知道后会怎样?把朱德及红军们的关爱比做种子在藏民们心中牢牢记住。”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凑齐来理解。并从文中的语句中来体会这支军队不同于反对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从藏民们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让学生自己揭开疑问“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对于一种答案多种问法,能灵活变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10篇
★ 三年级藏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简短教案精选四篇
★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模板
★ 202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 古诗山中教学设计5篇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教案的模板范文案例
★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