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所以应把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
平时利用空余时间翻阅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时,看着厚厚的一本我还担心没有信心看完它,但当我真正翻阅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很精彩,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美术,还把我国的历史也研究了。
美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可是在中国美术史上还包括了书法和篆刻两大类.光绘画这一个门类就经历了从石器时代---汉代的壁画---汉唐的宫殿壁画(由于时代的久远,很多没有保存下来,留下来的只是墓室壁画和一些画像石,画像砖),还有很多宗教美术保存在石窟中,到了唐末又出现了很多屏风画和卷轴画。
我国是从旧石器时代漫漫演化过来的,光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代就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在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很多“美”的事物,当时的磨制石器和陶器上的花纹更是当时人民艺术的结晶.其中彩陶和黑陶标志着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宋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彩绘以及产生窑变的彩釉陶。著名的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和汝窑。其中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 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 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到了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转入了江西景德镇.成功创制了色釉瓷器和彩绘瓷.这为我国的瓷器事业打开了另一座宫殿,其中有元朝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明代的<<斗彩鸡缸杯>>和清朝的<<各色五彩大瓶>>,他们不仅造型新巧,胎骨精细,图案华丽,色彩缤纷,而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陶塑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而且技术水平也相当高超.按材质分:陶塑,石塑和泥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代的俑类雕塑,样式趋于多样化.如:<<杂技俑盘>>表现了一组形式各态的表演者,活灵活现,好象真的有那么多乐师在表演特别是<<说唱俑>>更始把表演者生动化了,夸张的表情令人着迷.还有唐朝的随葬俑类,主要是哪个时期实行陪葬政策,所以当时的这类俑很多也很细致精美。其中唐三彩更是文明全世界。如:<<猎骑胡俑>>。
读了中国美术史瓷器和陶器篇,不仅被那些历史所迷住,更被那些艺术品和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所震撼。
篇二: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 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
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老官台文化彩陶的彩绘颜色有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红色和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白色。在距今6000多年的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半坡类型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紫、红两种彩色颜料锭。老官台文化彩陶上的红色宽带纹用宽笔绘成,而几何图案和符号则用细笔绘成。由于人们进一步掌握了颜料、笔等绘画工具,使绘画的兴起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原始社会绘画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这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有关。中华民族是由各区域的不同部族融合而成的,因此随着各族的不断交融,绘画表现的社会内容愈来愈丰富,除去写实的表现方法外,还有运用想象的表现方法。从这特点来说,对以后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篇三: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的发展源源流长。 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所以应把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时代在变,同样美术史发展进程中审美观念也在变化着。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同样,有了人,也变有了美术。我们的祖先在长久岁月的实践中,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逐渐产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产生的是炙剩的生殖崇拜及生殖崇拜文化这一思想内涵。从遗留下的位于新疆呼图壁县城西南的天山山脉中的岩画可以看出:男像大多数清楚地显露出艺术夸张的生殖器,女像则刻画得宽胸、细腰、肥臀,有的亦显示出生殖器管,又有群列的小人,这些形象十分明白地表现出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这和当时的饿自然条件、天灾人祸是分不开的,是原始人类对审美观念的反映。
当历史跨过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的时代,就迎来了金属时代——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 青铜工艺美术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大高潮。最能体现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是青铜礼器——狮身人像,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的威严之下,是在极端地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的,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反映。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由《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可以看出我国时期人物肖像艺术成就的一斑,楚国贵族妇女的基本特征和“楚王爱细腰”的审美时风。
也可见这时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而且通过外部形貌的描绘来揭示对象内在的东西,体现出了“形具而神生”的理论。 三国及西晋时期的壁画,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题材仍占重要地位。以世俗生活为题材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曹不兴所画的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风范被弟子卫协发扬光大,从审美观的角度看,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也正是时代精神、人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转化的外化形式。到了南朝,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美术思想,把中国绘画推向新的里程碑。 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具有阴深、苦难、悲惨性的特色。
从本生故事《尸毗王本生图》《须大孥太子本生图》《鹿王本生图》可以了解到,他们的主题思想是所谓的“忍辱牺牲”无原则的“施舍”,其美学性格就是内容所表现出的“崇高的苦难”和未失童真魅力的艺术形式。所反映的是劳动群众在黑暗长夜对善和幸福的热情向往和执着追求。
到了唐代,佛教壁画在艺术上呈现焕然求各、光彩一新的景象。由欢乐明亮代替了阴森血腥,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与人们的愿望。
如《净土变》、《药师净土变》等壁画。 唐代已不把“清赢示病之容”作为审美理想,而在“示病之容”的反面找到了“丰腴华贵”,从张萱、周舫的倚罗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萱画的妇女形象丰腴硕体,服饰艳丽,描绘的是盛唐贵妇的欢乐情绪。如《武后从行图》周舫所画繁荣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本为体”的特点。如“簪花仕女图》等。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到了宋代,文人画风出现,中国绘画从原始时代到汉是个质朴、后拙、粗略的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后,绘画向精密、精确、华丽、逼真方面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一个高峰,宋代文人 画家在适应这种形式的要求下,力求变革,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都在“笔墨情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在技法上注重“写意”,所苏轼认为绘画不是不要形似,而是认为形似并不是绘画的终极目的,“写物之功在于传神”,只有神似才是绘画品评的最高法则,苏轼非常重视构思,注重“意在笔先”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专门题材的绘画出现。
北宋的山水画以高山流水为主体,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院体山水画形成,所反映的是重视生活,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到了南宋。画家们弃北宋以来的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急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单化、单纯化的形式,创造出第二种艺术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有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当十、以简化繁••••••中国艺术的境界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山水画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着变化。 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他们的表现技法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浪漫精神,意境更为广阔、更加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园地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强调了绘画的文学化,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强调诗书画意,构成审美观笔墨跟随时代。代表人物为赵孟甫。 到了清末,海派绘画作品已具有商品的性质,卖画几乎成为画家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爱国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日子里,其作品透露着不安、苦闷、愤怒与反抗的时代精神。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既不失文人画的优雅、含蓄的底蕴,又考虑到市民阶层的欣赏水平,因而具有“特大写意”、“雅俗共赏”的时代特征。如任百伯年等。 时光在流逝、事物在发展,中国的美术史有着蓬勃的生机,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革,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也将日新月异!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 2020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施方案计划精选【汇总】
★ 学生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400字精选最新5篇
★ 2020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学习心得【五篇】
★ 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
★ 美育云端课堂心得体会
★ 2019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学习心得精选5篇
★ 观《廊桥遗梦》有感心得体会5篇
★ 2021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行动心得体会或启发1000字5篇
★ 疫情班主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5篇
★ 党员领导《党课开讲啦》心得体会致辞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篇
上一篇:读《童年》心得感悟_童年读书心得
下一篇:资本论读书心得1500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