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讲话就要向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的这么形象,阴阳顿错,错落有致,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例证:
(一)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作,全当是丢一次丑,再紧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深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的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凝视物体—确定某一物体,专注凝视,并去分析它的形状,观察其颜色与远近.
摄入饮料—讲话前准备一杯开水,这样可以增加唾液,保证喉部湿润,也可以稳定情绪.
情绪转移—情绪转移也可以缓解紧张症状.英国有个企业家叫詹姆斯,因讲话屡次失败,怕在众人面前丢丑,每次讲话时那种紧张的场面就浮现在眼前.有次讲话前他狠狠地拧了自己大腿一把,突然感到出奇的平静,结果讲得非常成功.
2.认真构思腹稿.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理清讲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构思腹稿要防止下列话题: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了解掌握听众.每到一处讲话,即是三五成群的聊天,也要分个场合,可谓“逢场作戏”.了解听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职业、年龄、性别等.
(二)讲话时的技巧
1.开头的技巧.即兴讲话是一种随行就市,临场发挥的行为.所以把开头不要看得过分重要,也不要规定得过于死板,这样会限制讲话的临场发挥.但“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国著名口才大师洛克伍德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和大家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表达”.下面引用几个讲话开头的例子,请大家欣赏.
例一:直入式.著名诗人学者、民主同盟党中央委员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竞犯了什么罪,竞遭如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最后一次演讲》的开头语,闻一多几呼没有做任何铺垫,一开始就一连串激昂的感叹句把演讲直接引入正题,给听众一种畅快淋漓的印象.
例二:引用式.吕元礼的《祖国—母亲》中说道,“人们常说,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把美人比作花的是蠢才.不错,如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那么,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就会失去光彩.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比喻,即使你用它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同志们或许会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比喻呢?那就是,当你怀着赤子之心,想到我们祖国的时候,你一定会把祖国比作母亲.”吕元礼的演讲引用了一个讽刺的谚语,说明了对重复比喻的厌烦,然后话锋一转,强调另一种比喻可以不厌其烦的运用,引出了演讲的主题《祖国—母亲》.这样的开头方式,既由于谚语铺垫显得水到渠成,又由于谚语的使用而显得贴近生活.
例三:提问式.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中说道,“今天,我讲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能干,什么也能干;不干,什么也不能干.能干又不能干,不能干又能干.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确定女人能干不能干,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看环境,另一个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如果环境好,自己不去努力,只靠人家那就什么也不能干.如果自己努力干下去,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努力干,就是从那些小的具体工作到管理国家大事都能够干,如果不干,就会变成社会的寄生虫.” 蔡畅通过提问来引发听众的兴趣,再经自问自答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给听众留下清晰的印象.
开头的方式很多,还有故事式、悬念式、自我介绍式等,希望大家以后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2.讲话中的技巧.讲话中,如同文章的正文、主体.下面同样用几个例子请大家欣赏.
例一:如何表现自信心.继拿破仑之后法国历史上传奇总统戴高乐的《谁说败局已定》中说道,“那些身居军界要职的将领们已经组成了一个政府.这个政府以我们的军队吃了败仗为由.毫无疑问,我们确是吃了败仗,我们陷于包围之中.我们之所以受挫,不仅是因为德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飞机、坦克和战略.正是这些,使我们的军队不知所措.但是难道已经一锤定音,胜利无望,败局已定吗?不,绝不如此!请相信我,因为我对自己说话胸有成竹.我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没有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有朝一日扭转乾坤,取得胜利.” 戴高乐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他以一位领袖所具有的宏大气魄,断然否定了暂时的失败,表现出了对困难的极大蔑视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例二:如何增强号召力.英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要为自由而战斗》中说道,“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们买命啊!他们鄙视你们,限定你们的伙食,拿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理性的摆布,他们都是机器人,长的机器脑袋,机器心肝!可你们不是机器人,你们是人,你们有着人爱.”卓别林的演讲,对于盲目状态下被人利用的士兵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以战士的立场,分析了大独裁者带给他们多方面的伤害,号召不要去买命当炮灰.
例三:如何吸引听众.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演说家有一演讲,“关于抽烟,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吸烟的害处那么多,而人们还是要吸呢?我又仔细想了想,可能抽烟有三个好处:一是不会被狗咬;二是家里永远安全;三是永远年轻.大家要问,那为什么呢?因为:一是抽烟人多为驼背,狗一看见他弯腰驼背的样子,以为要捡石头打它呢;二是抽烟的爱咳嗽,小偷以为人还没有睡觉,不敢行窃;三是抽烟有害健康,减少寿命,所以永远年轻.这段笑话一开始讲了所谓的“三个好处”,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听众,把人带入好奇.后来将吸烟的三个好处一一说明,使听众很快恍然大悟.
例四:如何拉近听众距离.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说道,“很久以前,就想和你们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们谈一谈,我过去只和新华社的同志谈过,和多数同志没有谈.谈到办报,我是个外行,没有办过报,也没有写过通讯,只是看过报.因此,你们工作中的甘苦我了解的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那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讲话中没有摆官架子,也没有打官枪,说自己是门外汉,是一个普通读者,以这种身份提出意见,一下子拉近了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听众自然会认真的听他讲话.
例五:如何消除对抗心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时,一天晚上召开演讲会,有一帮印度记者扬言要发难总理,当工作人员得知后,将这个情况报告了总理,总理说,“你们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于是总理毫不顾及地走进了会场.总理一上讲台,有位记者喊“中国佬,滚出去!”这时总理双目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语音沉稳,却极富魅力的开始演讲.台下记者“唰唰”地记录着.总理重审了中国的立场后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佛教经典,曾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两国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列祖列宗,对下害了后代子孙.”讲话结束后,会场爆起了掌声.总理利用赞美的方法消除了听众的对抗心理,使听众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心理认同感.
例六:如何激发听众同情心.青年演讲家谢伦浩《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中说道,“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又拣到一个弃婴.王奶奶含辛茹苦把他们五个抚养成人,一个个都成了家.王奶奶健壮时争来抢去,成了“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儿女们为赡养问题犯愁,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当王奶奶丧失了自理能力时,更加惹儿女们厌恶.有一天,儿女们凑到一起,商量要送王奶奶去医院看病,并再三叮咛老人,到医院后什么也不要说.结果去的不是医院,而是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躺在送尸车上,静静的等着医生为她看病,心里还暗暗想着回家如何报答儿女们,结果被送进了火化炉.同志们啊!这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真人真事啊!”演讲者通过这个令人发指的事件,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效果.
例七:如何增强说服力.有一篇不知姓名的演讲者,他说“‘嘴上无毛’就一定‘办事不牢’吗?古今中外有许多军事家,恰恰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民族英雄岳飞,20多岁带兵抗金,任节度大使时才31岁.其儿子12岁从军,14岁打随州率先登城,20岁就当上了将军;率大军席卷欧洲的拿破仑, 24岁就是上将;周恩来26岁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挺17岁当了军长;刘志丹24岁任红十五军团政委.由此可见,‘嘴上无毛’与‘办事不牢’并无关系.关键是有才无才,俗话说,有才不在年高,无才空活百岁.”这位演讲者用充分的事实,论证了“嘴上无毛”未必“办事不牢”这样一个观点,说明了年龄与才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增强对听众的说服力.
例八:如何巧用数字.有位演讲者是这么用数字的,“是啊!谁也不可否认,大国不等于强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强,我们的装备还很落后,我们的技术还不先进,尤其可怕的是‘人均’二字,长期约束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土地资源最多能载9.5亿人,如今已有12亿,这12亿张嘴并在一起就有3平方多公里;一年喝掉的酒能装满一个半杭州西湖;一天抽的烟排列起来相当于我国东西长3个来回;一天吃的粮食能装7万辆大卡车.”这位演讲者为了说明12亿人口的消耗,用了4组数字给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影响,深感我国人口的压力.
3.结尾的技巧.讲话的结束语用好了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升华式、启发式、号召式等.总之,掌握即兴讲话的技巧非常重要,口才与交际、口才与事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言为心声,口才使你表情达意.
能说会道,口才使你交际畅达.
谈笑风生,口才使你处世安乐.
一鸣惊人,口才使你谋职顺心.
巧舌如簧,口才使你经商亨通.
神思妙语,口才使你事业成功.
下面引用三个口才的典故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
典故一:一位作家给出版社投了一篇小说,过了一段时间稿子退回来了.这位作家非常气愤,去信执问编辑,“你没有看我的小说为什么就否定了,我寄稿时将 18、19页粘在一起的,退回的稿子仍然粘在一起,这不是应付差事吗?”几天后,这位作家收到编辑的回信,“尊敬的作家,我吃鸡蛋时,咬第一口发现是个坏蛋,难道我非要吃完才说是坏蛋吗!”
典故二:一次智力竞赛,主持人问“三纲”是什么?一位参赛者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因他完全答反了,所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位参赛者却巧辨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是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了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如今许多家庭妻子掌权,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大家听后掌声四起.
典故三:有人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那些讨厌的人来房子吗?”回答者说:“当然有,当门铃一响,我迅速穿衣戴帽去开门,如果遇上不喜欢的人,就说实再对不起,我有急事要出去.如果是喜欢的人,就说你太巧了,我刚下班回家.这不就进退自如了吗!”
(一)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作,全当是丢一次丑,再紧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深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的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凝视物体—确定某一物体,专注凝视,并去分析它的形状,观察其颜色与远近.
摄入饮料—讲话前准备一杯开水,这样可以增加唾液,保证喉部湿润,也可以稳定情绪.
情绪转移—情绪转移也可以缓解紧张症状.英国有个企业家叫詹姆斯,因讲话屡次失败,怕在众人面前丢丑,每次讲话时那种紧张的场面就浮现在眼前.有次讲话前他狠狠地拧了自己大腿一把,突然感到出奇的平静,结果讲得非常成功.
2.认真构思腹稿.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理清讲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构思腹稿要防止下列话题: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了解掌握听众.每到一处讲话,即是三五成群的聊天,也要分个场合,可谓“逢场作戏”.了解听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职业、年龄、性别等.
(二)讲话时的技巧
1.开头的技巧.即兴讲话是一种随行就市,临场发挥的行为.所以把开头不要看得过分重要,也不要规定得过于死板,这样会限制讲话的临场发挥.但“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国著名口才大师洛克伍德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和大家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表达”.下面引用几个讲话开头的例子,请大家欣赏.
例一:直入式.著名诗人学者、民主同盟党中央委员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竞犯了什么罪,竞遭如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最后一次演讲》的开头语,闻一多几呼没有做任何铺垫,一开始就一连串激昂的感叹句把演讲直接引入正题,给听众一种畅快淋漓的印象.
例二:引用式.吕元礼的《祖国—母亲》中说道,“人们常说,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把美人比作花的是蠢才.不错,如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那么,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就会失去光彩.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比喻,即使你用它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同志们或许会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比喻呢?那就是,当你怀着赤子之心,想到我们祖国的时候,你一定会把祖国比作母亲.”吕元礼的演讲引用了一个讽刺的谚语,说明了对重复比喻的厌烦,然后话锋一转,强调另一种比喻可以不厌其烦的运用,引出了演讲的主题《祖国—母亲》.这样的开头方式,既由于谚语铺垫显得水到渠成,又由于谚语的使用而显得贴近生活.
例三:提问式.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中说道,“今天,我讲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能干,什么也能干;不干,什么也不能干.能干又不能干,不能干又能干.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确定女人能干不能干,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看环境,另一个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如果环境好,自己不去努力,只靠人家那就什么也不能干.如果自己努力干下去,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努力干,就是从那些小的具体工作到管理国家大事都能够干,如果不干,就会变成社会的寄生虫.” 蔡畅通过提问来引发听众的兴趣,再经自问自答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给听众留下清晰的印象.
开头的方式很多,还有故事式、悬念式、自我介绍式等,希望大家以后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2.讲话中的技巧.讲话中,如同文章的正文、主体.下面同样用几个例子请大家欣赏.
例一:如何表现自信心.继拿破仑之后法国历史上传奇总统戴高乐的《谁说败局已定》中说道,“那些身居军界要职的将领们已经组成了一个政府.这个政府以我们的军队吃了败仗为由.毫无疑问,我们确是吃了败仗,我们陷于包围之中.我们之所以受挫,不仅是因为德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飞机、坦克和战略.正是这些,使我们的军队不知所措.但是难道已经一锤定音,胜利无望,败局已定吗?不,绝不如此!请相信我,因为我对自己说话胸有成竹.我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没有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有朝一日扭转乾坤,取得胜利.” 戴高乐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他以一位领袖所具有的宏大气魄,断然否定了暂时的失败,表现出了对困难的极大蔑视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例二:如何增强号召力.英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要为自由而战斗》中说道,“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们买命啊!他们鄙视你们,限定你们的伙食,拿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理性的摆布,他们都是机器人,长的机器脑袋,机器心肝!可你们不是机器人,你们是人,你们有着人爱.”卓别林的演讲,对于盲目状态下被人利用的士兵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以战士的立场,分析了大独裁者带给他们多方面的伤害,号召不要去买命当炮灰.
例三:如何吸引听众.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演说家有一演讲,“关于抽烟,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吸烟的害处那么多,而人们还是要吸呢?我又仔细想了想,可能抽烟有三个好处:一是不会被狗咬;二是家里永远安全;三是永远年轻.大家要问,那为什么呢?因为:一是抽烟人多为驼背,狗一看见他弯腰驼背的样子,以为要捡石头打它呢;二是抽烟的爱咳嗽,小偷以为人还没有睡觉,不敢行窃;三是抽烟有害健康,减少寿命,所以永远年轻.这段笑话一开始讲了所谓的“三个好处”,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听众,把人带入好奇.后来将吸烟的三个好处一一说明,使听众很快恍然大悟.
例四:如何拉近听众距离.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说道,“很久以前,就想和你们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们谈一谈,我过去只和新华社的同志谈过,和多数同志没有谈.谈到办报,我是个外行,没有办过报,也没有写过通讯,只是看过报.因此,你们工作中的甘苦我了解的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可以向你们提点要求.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那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讲话中没有摆官架子,也没有打官枪,说自己是门外汉,是一个普通读者,以这种身份提出意见,一下子拉近了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听众自然会认真的听他讲话.
例五:如何消除对抗心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时,一天晚上召开演讲会,有一帮印度记者扬言要发难总理,当工作人员得知后,将这个情况报告了总理,总理说,“你们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于是总理毫不顾及地走进了会场.总理一上讲台,有位记者喊“中国佬,滚出去!”这时总理双目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语音沉稳,却极富魅力的开始演讲.台下记者“唰唰”地记录着.总理重审了中国的立场后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佛教经典,曾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两国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列祖列宗,对下害了后代子孙.”讲话结束后,会场爆起了掌声.总理利用赞美的方法消除了听众的对抗心理,使听众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心理认同感.
例六:如何激发听众同情心.青年演讲家谢伦浩《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中说道,“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又拣到一个弃婴.王奶奶含辛茹苦把他们五个抚养成人,一个个都成了家.王奶奶健壮时争来抢去,成了“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儿女们为赡养问题犯愁,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当王奶奶丧失了自理能力时,更加惹儿女们厌恶.有一天,儿女们凑到一起,商量要送王奶奶去医院看病,并再三叮咛老人,到医院后什么也不要说.结果去的不是医院,而是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躺在送尸车上,静静的等着医生为她看病,心里还暗暗想着回家如何报答儿女们,结果被送进了火化炉.同志们啊!这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真人真事啊!”演讲者通过这个令人发指的事件,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效果.
例七:如何增强说服力.有一篇不知姓名的演讲者,他说“‘嘴上无毛’就一定‘办事不牢’吗?古今中外有许多军事家,恰恰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民族英雄岳飞,20多岁带兵抗金,任节度大使时才31岁.其儿子12岁从军,14岁打随州率先登城,20岁就当上了将军;率大军席卷欧洲的拿破仑, 24岁就是上将;周恩来26岁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挺17岁当了军长;刘志丹24岁任红十五军团政委.由此可见,‘嘴上无毛’与‘办事不牢’并无关系.关键是有才无才,俗话说,有才不在年高,无才空活百岁.”这位演讲者用充分的事实,论证了“嘴上无毛”未必“办事不牢”这样一个观点,说明了年龄与才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增强对听众的说服力.
例八:如何巧用数字.有位演讲者是这么用数字的,“是啊!谁也不可否认,大国不等于强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强,我们的装备还很落后,我们的技术还不先进,尤其可怕的是‘人均’二字,长期约束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土地资源最多能载9.5亿人,如今已有12亿,这12亿张嘴并在一起就有3平方多公里;一年喝掉的酒能装满一个半杭州西湖;一天抽的烟排列起来相当于我国东西长3个来回;一天吃的粮食能装7万辆大卡车.”这位演讲者为了说明12亿人口的消耗,用了4组数字给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影响,深感我国人口的压力.
3.结尾的技巧.讲话的结束语用好了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升华式、启发式、号召式等.总之,掌握即兴讲话的技巧非常重要,口才与交际、口才与事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言为心声,口才使你表情达意.
能说会道,口才使你交际畅达.
谈笑风生,口才使你处世安乐.
一鸣惊人,口才使你谋职顺心.
巧舌如簧,口才使你经商亨通.
神思妙语,口才使你事业成功.
下面引用三个口才的典故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
典故一:一位作家给出版社投了一篇小说,过了一段时间稿子退回来了.这位作家非常气愤,去信执问编辑,“你没有看我的小说为什么就否定了,我寄稿时将 18、19页粘在一起的,退回的稿子仍然粘在一起,这不是应付差事吗?”几天后,这位作家收到编辑的回信,“尊敬的作家,我吃鸡蛋时,咬第一口发现是个坏蛋,难道我非要吃完才说是坏蛋吗!”
典故二:一次智力竞赛,主持人问“三纲”是什么?一位参赛者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因他完全答反了,所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位参赛者却巧辨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是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了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如今许多家庭妻子掌权,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大家听后掌声四起.
典故三:有人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那些讨厌的人来房子吗?”回答者说:“当然有,当门铃一响,我迅速穿衣戴帽去开门,如果遇上不喜欢的人,就说实再对不起,我有急事要出去.如果是喜欢的人,就说你太巧了,我刚下班回家.这不就进退自如了吗!”
高效实用的即兴讲话技巧
即兴讲话就要向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的这么形象,阴阳顿错,错落有致,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例证:(一)讲话前的准备1.克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高效实用的即兴讲话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效实用的即兴讲话技巧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如何提升你的即兴演讲能力
下一篇:做好即兴演讲你要有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