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1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国演义》。没看时我一直很好奇,《三国演义》是什么故事。打开后,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那年,天下大乱,逐渐形成了“孙刘联盟”对战曹操的百万大军。两军在不断的消耗中,渐渐的形成了合围之势,庞统使用连环计使曹军大败。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刘备趁机向北挺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说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阵、布迷谷、借万箭、取中原、擒孟获、入祁山、造牛马、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一生丰功伟绩无数,只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遗憾。
庞统在“落凤坡”死后,诸葛亮从那年开始就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从那时起,孙曹两国就开始攻打蜀国,虽然诸葛亮用“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术想缓解紧急的战况。但是关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荆州,还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诸葛亮死后,只要运用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马,姜维不能吞曹也可以无损撤退,可是刘备早死,阿斗无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国从此走向灭亡。
也比如说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应该称他为奸雄耿为合适,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率领百万大军本应稳赢,却因为自高自大断送了自己的军队。
后来,他如果肯接受华佗的治疗,也许就不会死,更不会把已经发展的基业被司马家族抢走。
在三国中,有很多小势力司马家族就是其中一个。经过司马懿、司马昭、司马迁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吞曹灭蜀一统江山。
这本书看完了,我却有种无法言喻的感觉,总感觉它还没结束。
但是它的确结束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也结束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杀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刘备兵败时,是他说服了孙权: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洲赤收众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愿将军量力饿而处之!同时指出在这紧要关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立刻反唇相讥:“苟如君言,刘豫洲何不事曹乎?”对孙权有意的讽刺,孔明采用激将法:“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洲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世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谈吐之间就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
虽然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过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在赤壁之战后期,曹操连环船被火攻,大败。曹操逃亡华容道,孔明却派关羽去堵曹操。可是呢,关羽接受过曹操的恩惠,关羽念旧情,义放曹操。这对魏国灭蜀国创立了根。
第二个错误是司马懿来取街亭,诸葛亮让马谡出战,可是马谡只会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战中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3
三国中有着名的“三绝”——“智绝”“义绝”“奸绝”!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三位三国人物。
“智绝”非诸葛亮莫属。他可谓才智绝伦,总能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谓流芳百世。“草船借箭”一文中,虽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诸葛亮却妙计一施,轻松夺回十余万支箭。在“赤壁之战”之前,刮得一直是西北风,曹操以为自己即将得逞,但诸葛亮得知后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将刮东南风,果不其然,交战当天刮起了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凭着他的智慧与遇事的沉着冷静使众人不得不甘拜下风,因而一举夺得“智绝”这一美称。
关羽,可谓武功盖世,而在他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的是他的义胆忠心。在《三国演义》里,当关羽得知刘备的去向后,关羽不忘当年誓言,舍去曹操所赐金银,如数返还,并且把金印挂在墙上,随后低调的离开。关羽为了当年与兄弟许下的誓言,能放弃财宝与种.种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让人由衷赞叹。然而,也正是他的“义”制造出不少麻烦。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命经过华容道,恰是关羽自告奋勇守在这儿,并向诸葛亮答应不会因旧情而放行,可是仅仅是曹操三言两语,就使关羽忆起当年之事,尤是感动,竟一抬手放了曹操。其结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刘备求情,恐怕关羽也性命难保了。
“奸绝”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怀大志,却狡猾多疑,可谓盖世之才,却不护忠义。《三国演义》有一回里,曹操同汉献帝打猎,其实早有预谋。在汉献帝三射鹿而不中时,曹操竟擅自拿来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众人看是皇帝的箭,以为皇帝所射,连喊“万岁”,此时,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经一览无余,竟然挡在皇帝面前受众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绝”当之无愧!
三国人物,个性鲜明,人性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些糟粕,我们则应敬而远之,以之来做警钟。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令我如痴如醉,让我百读不厌。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多疑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武功盖世的吕布……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羽。
关羽一生,只求“忠义”二字。如:华容道义释曹操;为曹操杀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过五关斩六将……可这样的英雄,却这么早死于非命,这都是他心太软造成的。他对刘封存有偏见,才落得被孙权杀害的下场。三国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你能帮助他就帮助,两人总比一人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就是报他的恩,你若不忠义,到你需要帮助时,就无人助你,还是用忠义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吧。关羽的忠义是把双刃剑,帮助他人是他,不过帮多了,就会对不起主公,心里压力会很大,所以心不能太软。关羽有着高强的武艺,天生就是块当将军的料,试问三国纷争的乱世中,将军能心慈手软吗?关羽本是一匹狼,却又有着一副羊的心肠,而那时的天下,是狼的天下,一匹“羊心狼”“独狼”,能在乱世中站稳脚吗?乱世中,人们早已被利欲蒙蔽眼睛,对他太好只是徒劳,在他人急需你时,伸出援助之手,他才会感到温暖。我只想对关羽说:“大丈夫该断则断,心软只能引祸上身。要想和主公打天下,断了情义少心软。关羽,太忠义只会要你命。”关羽忠义的精神值得子子孙孙学习。
而做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选择忠义,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像排除万难,为国家效力的钱学森,用年轻生命谱写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壮歌的黄继光,身为中国人骄傲用自豪的吉鸿昌……他们用“忠义”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与真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新西阳红……”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心中变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三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里面写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错综复杂的战争景象,是我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里面,我最喜欢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因此很多人来投靠他。不仅如此,书中所刻画的人物也都栩栩如生,如:义薄云天的关羽,胆量非凡的赵云,刚直勇猛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等,都使这部书出奇的吸引着我,让我陶醉其中。
不过,由于关张二人的死,让这位昔日的刘皇叔变成了一个败军之将……
当时,由于关羽、张飞的死,使刘备和东吴结仇,这位昔日的好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一气之下率领大军出师伐吴。不过他却败了。
蜀军伐吴,连战连捷,这不由得让刘备骄傲起来,最后,孙权没有办法,只好派书生陆逊去迎敌,你可别小看这嘴上每长胡子的陆逊,最后就是他抓住了刘备的弱点,让他的川蜀大军灰飞烟灭,命丧东吴。
当时的东吴,炎热无比,加上没有纯洁的水源,蜀军军营里,怨声连天,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刘备竟让大军迁营到了树下,这可让陆逊抓住了一个绝好时机——在一天夜里,陆逊采用火攻的办法消灭了蜀军,让刘备血本无归的回到了白帝城……
我想,如果刘备能听诸葛亮的话,联吴伐魏。也不会把那75万大军全部搭进去,更不会落得个白帝托孤的悲惨下场。
如果刘备当时能够把眼光放远一点,我想,或许一统三国的将不会是司马家族,而是他刘备啊!!
成也罗贯中,败也罗贯中,尽管罗贯中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刘备,可最终也不能摆脱历史的事实。毕竟,历史不能更改。真为刘备感到惋惜,替曾经为他卖命的人惋惜,同时也为他自己感到惋惜。
“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相关文章:
★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600字5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 2021三国演义小说读后感作文600字
★ 三国演义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600字
★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范文600字
★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5篇
★ 《三国演义》5篇读后感精选范文
★ 六年级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以上
下一篇:五年级《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