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的玉米》课文原文

快到收获的季节了。一阵秋风吹来,地里的玉米叶子哗啦啦地响。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也都齐声赞美它。

收获的第一天,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第二天,老婆婆朝那个很棒的玉米看了一眼,还是没有摘它。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他越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不知多少天过去了,老婆婆又来到了玉米地里。

“这可是今年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了,有了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丰收的。”她一边夸奖这最后的玉米,一边轻轻地把它摘了下来。

那个获得最高荣誉的玉米,终于明白了一直没有被摘下来的原因。

“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棒。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最后的玉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 “荣”这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 “荣”这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回顾,激情导入。

1.师:秋天来了,老婆婆的玉米地里长满了水灵灵、黄灿灿的玉米。其中有一个玉米长得特别棒,受到其他玉米的一致赞美呢!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收获的玉米地,去看看那个很棒的玉米吧!(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读这一部分,行吗? 全班:(整齐充满自信的):一定是最先摘我啦! 全班:(响亮而坚定的)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这个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等待明天呢!(贴词卡:自信)

二、入情入境,品读感悟。

学习7、8、9自然段。 明天,明天会像他所想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7、8、9自然段吧!(生自由读文。)

学习第7自然段。

1、是像他所想的那样吗?(指名答)

2、师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转眼到了收获的第三天,(演示摘)很棒的玉米被摘走了吗?(生齐答:没有。)这时,他会怎么想?(1、今天不摘我,还有明天呢!

3、没关系,还有这么多同伴也没被摘走呢!)第四天(演示摘)被摘走了吗?(生齐答:还是没有。)他又会怎么想呢?(老婆婆是不是眼神不好呀?)(肯定学生的合理想象)

4、师:第五天,第六天„„一连几天过去了——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现在的他,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指名说。 书上第7自然段也用了一个很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他的心情,你找到了吗?

(师出示词卡:心灰意冷)指名读、齐读。师相机解释词语:对自己灰心了,觉得自己不会被摘走了,提不起精神了。 试着读一读他的心情吧。(板书)

指名读,师评价。(很棒的玉米开始还抱有希望,而现在所有比他差的玉米都一一被摘走了,他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看来他是真的心灰意冷了,是吗?)

5、我们一起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他心灰意冷的心情。

学习第8自然段。

1、师:一阵冷冷的秋风吹过空荡荡的田野,田野上只剩下那个很棒的玉米了,四周一个同伴都没有,他感到非常—— 指名说。 师:是啊,同学们,这个玉米就是这样孤零零地站在那儿!他也想早点被摘走,可老婆婆就是不摘他!他没有一点办法,是多么的无奈呀!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吧,读出你的感受来!(出示句卡:“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着脑袋。”) 自由朗读。(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文。师评价。

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

2、你们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吗?默读第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玉米样子的句子。 (生划句子并交流)

3.是啊,这个玉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句子)师引读:看哪,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

生:现在已经干透了!

师:原先长得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

生: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硬了。

4、指两名同学配合读,师指导读出语气。(师评:深褐色的胡须多漂亮呀!干透了,一点也不漂亮了!原先的果实水分多足,颜色多美呀!果实像石头一样硬,不好看也根本都不能吃了。) 请你跟你同桌的小伙伴一块像他们一样,一个人读玉米过去的样子,一个人读他现在的样子,配合配合,读一读吧!(同桌配合读文。) 女孩子们,请你们把这个玉米过去的样子读出来,男孩子们,请你们把他现在的样子读出来。准备好了吗?

(男女生合作读文。)

5、师:过去的他,有深褐色的漂亮胡须,有饱满的漂亮的果实,是所有玉米中最棒的。那时他是多么快乐,多么自信啊!他觉得自己的用处大着呢!而现在的他,头上没有了深褐色的漂亮胡须,身上没有了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从头到尾只有干透了的胡须,只有像石头那样硬的果实。难怪他越来越觉得——〈出示句子: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生接: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出示词卡:一无是处,读词,师:看到自己的样子,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全身没有一点优点,越来越不自信了,真是一无是处呀!(板书)

学习第9自然段。

所以,他在连连叹气,他在抱怨呢!出示词卡:唉,指名读、齐读,他到底在叹息什么、抱怨什么呢?(出示句子)师:谁来当这个玉米,对着大家抱怨抱怨?(指名读)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自卑、无奈)来,我们大家都来当玉米,说出他抱怨的心里话吧!(生齐读)

学习10、11、12 自然段。

1、是啊,曾经最棒的他都没有被老婆婆摘走,现在已经一无是处的他更没什么希望被摘走,只能在地里烂掉了。不知多少天过去了,没想到老婆婆又来到了玉米地里。老婆婆还来干什么呢?自由读10、11、12自然段。 (师带头饰扮演):老婆婆我又来了!孩子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我老婆婆呢? 学生纷纷提问。(2人) 你们可真会提问啊!那你们可得听好了! 师模仿老婆婆:“这可是今天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了,有了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丰收的。”

2、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明白了什么? 指名回答。 多聪明的孩子啊!是啊,老婆婆早就发现这个玉米地里最棒的玉米了!于是,一直等啊等啊,直到他变干变硬,成为最棒的种子,再把他摘下来!有了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丰收,长出更多更好的玉米!

3、孩子们,你们替玉米种子高兴吗?谁来读读第11节,帮老婆婆夸夸玉米种子?来,让我们一起夸夸这个最棒的玉米吧!

(全班读11自然段夸奖的话。)

4、那个玉米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现在又会怎样想? 指名说。

评价1:正是因为他是其中最棒的玉米,老婆婆才故意不摘他,留着作种子呢!

评价2:是呀,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能成为种子的,只有长得最棒的玉米才能获得这种荣誉呀!他要感谢老婆婆让他有机会发挥作用。

总结: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原来心灰意冷的玉米现在又恢复了自信。(板书:恢复自信)

5、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为玉米找到自信而高兴,为他懂得感激而欣慰。 女孩子读老婆婆的话;男孩子读最后的玉米说的话!陈老师给你们读旁白。我们一起合作,读出老婆婆的欣喜和赞美,读出玉米的感激和自信吧!

(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文。)

三、拓展交流,升华感情。

1.课文读到这里,你们认为最后的玉米是最棒的吗?

2.是啊!这个玉米一开始就充满了自信,虽然他成为最后的玉米时孤独过、抱怨过,但他最终获得了荣誉,成为的玉米。看来,只要我们始终充满自信、耐心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魏老师印象深刻。我为玉米找到自信而高兴,为他懂得感激而欣慰。我想把这个自然段背给你们听听好吗(师深情背诵。) 请你们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试着背背吧!(生自由背诵。) 谁能勇敢地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四、写字乐园。

1、玉米娃娃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位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荣”指名读、齐读。它是上中下结构,草和树木长得很茂盛,就叫做欣欣向荣。书写时,中间部分宽而扁,要“托上盖下”

2、师范写

3.拿出你们的铅笔,摆好姿势,先观察,再动笔,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脚放平,身坐正,笔拿稳,头抬高。(生练写)

《最后的玉米》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

本课需要正音的生字:“棒”是后鼻音,“荣”是翘舌和后鼻音。“淋”是前鼻音。本课课文我抓住那个长得胖胖的玉米外表和心情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先划出有关的句子,理出文章的基本脉络,玉米先是从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在不同心情变化的时候他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引发学生思考玉米情感变化的原因, 以此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这个玉米为什么会心灰意冷?从浅层的原因到挖掘深层的原因来领悟文章的内涵:丧失信心出于误会,源于信心不够。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文词精美、意蕴深远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在读文过程中品位文章的精美文词,在学文后有所启示,就是这节课的目标所在。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让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收获感悟;通过给他们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入情入境的体会玉米的自信和感激;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让学生们在理解品位了文章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自信!

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相关文章: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 苏教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 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模板

★ 二年级语文下单元复习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范文四篇

★ 小学二年级语文《被子的大地》优选教材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光下的琴声》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模板

★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 2021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