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
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力,方向与其重力相反,来自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单位为牛顿,计算可用它推导出的公式F浮=ρ液gV排液体积,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一、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2)当>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3)当<g p=""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
(一)浮力
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
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学生思考讨论,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
学生思考并回答:
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
能力。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30分钟)
(二)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
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
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学生分组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适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浮力》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是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后面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并且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出简单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和方向。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自己通过实验定性的分析问题从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
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大量筒、 弹簧测力计、锁、氢气球、乒乓球、土豆、饮料瓶、水桶、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圆柱体等
五、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个量筒好深呀!(把乒乓球扔进量筒)从现在开始,不能去碰量筒,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呢? 生:往里面注水
师:这个方法究竟可不可行?我们试一试(叫学生往量筒里面倒水)到一半时,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乒乓球怎么了? 生:乒乓球浮起来了 师:(继续往里面注水)水位越来越高,但乒乓球始终浮在水面上(倒满后取出乒乓球)同学们,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就帮我们解决了刚才那个难题,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一想,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浮力作用)
师:
1、演示:把鸡蛋、圆柱体、泡沫等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2、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多媒体展示课题:浮力)
二、实验探究过程
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看谁能再举一些其他的类似的例子? 生:……………………. 师:大家都看到了浮力的存在,有谁感受过浮力的存在?
生:游泳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会变轻,在井中打水师刚开始感觉很轻…………... 师;
这些同学子生活中很善于观察。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感知一下浮力(把空的矿泉水往水中压)某学生感受,说出感觉。 生:感觉有一个向上的力
师:对,浮力就是一个向上的力。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图片上看到的辽宁舰,竹筏都受到浮力做用,并且他们是浮在水面,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不是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幅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学生小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师:那位同学能对水中的土豆进行受力分析 生; 浮力,拉力和重力 师; 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呢? 生; 浮力+拉力=重力
师; 即:F浮+F拉=G
同学们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那到底什么是浮力呢? 生:…………… 师:(屏幕呈现)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即:F浮= G-F拉(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师:我们了解了浮力基本知识点,那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先让我们看一段视屏(投影)
生:看多媒体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并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对长方体
左右前后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所以产生的压力相等。对长方体上下 表面的压力不同, 浸在液体中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浮力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1.将乒乓球放入饮料瓶内,向饮料瓶里倒水,乒乓球———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 ——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他的压力不同.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即:F浮 = F下– F上
师: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作用。发现:浮力的大小不一样。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 (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有什么依据? 生:(猜想)………………..
师:同学们猜的不错,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浮力的大小,所以我们采用哪一种试验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验证:
猜想一;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猜想二: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猜想三;探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学生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的要求,)
1、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2将圆柱体用弹簧测力计挂好浸在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小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归纳实、进行汇报总结:
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课堂练习: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80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三、本节小结
浮力的概念及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与有关
四、布置作业:p52,1.3.4
板书设计:
10.1浮力
1、 定义: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 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影响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1、情境导入:以怎样不碰量筒取出乒乓球这个情境导入,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注入水的方法取出乒乓球,因为乒乓球会浮起来,这样为学生猜想其它物体的浮沉做了铺垫。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规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是本章的的一个学习重点。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感悟科学知识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浮力概念的建立和浮力的规律,难点是浮力规律的探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较重,稍不注意会难以完成。
学情简析
学生对“漂浮物体受浮力作用”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再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知识,稍作点拨就可以知道浮力的存在及其施力物体和方向。但对浮力规律的探究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更没独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浮力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班学生中,约五分之二的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达,且有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而其余多数学生学习被动,思想懒散,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思考的习惯。
教学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提问激疑,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可能有深度、有广度地广泛参与思考。关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限于学生基础,只要求认识到“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暂不作引导分析。关于浮力规律的探究,为了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直接将问题具体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设计实验,由学生“指挥”老师完成探究。关于浮力知识的运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级练习,以此促进学生巩固基础,逐步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及其方向。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作受力分析,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施力物体及力的方向)。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课的教重点;浮力规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钢铁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2、制造轮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漂浮在水上?
第1页(共2页)
二、观察现象,初识浮力
1、将乒乓球投入水中,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乒乓球漂浮在水上,它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如何?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而没有下沉,说明它必然受一个朝什么方向的力?这个力是谁给它的?乒乓球受的的浮力和重力,哪个较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将石头沉入水中,提示观察,并思考:石头放入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爱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它是否受浮力?(鼓励学生设计并大胆表达)
3、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头的重力,再将石头浸没入水中,并观察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协助读数和记录,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石头在水中受到浮力吗?浮力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总结与板书什么叫浮力以及测浮力的方法。
三、实验演示,规律探究
1、引导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我们的猜想一定正确吗?要靠什么来验证?
2、指名两位学生,协助实验演示: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完全浸没前,随着浸入体积的增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完全浸没后,随着浸入深度的改变,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3、引导分析:这个实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深入探究浮力的规律。
(1)介绍器材,并将探究问题具体化:溢水杯装满水后,若将物体浸入水中,浸入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是越大还是越小?它排出的水是越多还是越少?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吗?怎样做实验?
(2)接上述测出石头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往下做:测出空桶的重力,将石头浸没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空桶接下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由学生算出排出水的重力。
(3)分析总结: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是什么关系?换用其他物体和液体做实验,会得出同样的规律。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怎样表达?鼓励学生表达。
(4)其实这个规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人是谁?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个规律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什么?课本多少页?大家齐读一遍。教师板书表达式。
四、梯级训练,加深理解
1、将一木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重10N,这个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块石头浸没在煤油中时,它排开煤油的质量是800g,这个石头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伐木工人经常利用流水运送木料。若一根圆木浸入水中的体积是0.08m,那么这根圆木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五、提示帮助,方法补充
1、F浮=m排g
F=ρ液V排g
2、由补充的计算方法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六、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行回忆: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七、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埘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浮力产,丰的原闪及沉浮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浮力的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讨论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再应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讨沦物体的沉浮条件及沉浮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方法一:
[师]世界上有个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有名的死海.死海里的水非常咸.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而人却可以很舒服地躺在上面看书.(在这儿借助多媒体演
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将要讨论这样的问题.
方法二:
[师]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鱼儿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自由地游动.这些都是一些关于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浮力
[演示1]将 乒乓球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小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水块浮在水面.
[师]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乒乓球(或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又如何呢? [生]从水里浮上米的乒吒球(和浮在水商上的术块)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生]它们还要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是水.因而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演示2]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住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师]下沉的石块受浮力的作用吗? [生]石块下沉肯定是受向下的力的作用.不受浮力.
[生]我认为向下沉的石块可能也受浮力的作用,只是浮力很小而已.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可以用实验来求证自己的想法.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先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再进行实验并互相交流.
学生讨论并操作,教帅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交流讨论. [生]先用弹簧秤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弹簧秤悬挂着的石块浸入水中,比较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如果测力计读数不变.则石块不受浮力;如果示数变大,则石块不仅不受浮力还可能受水向下的压力;如果测力计示数变小,则石块一定是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师]能不能说叫原因呢? [生]用弹簧秤悬挂着石块住空气中静止时,石块受重力和弹簧秤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弹簧秤悬挂着石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了,肯定是受到了另外的力的作用.因为石块在水中仍处于平衡状态.而石块的重力是不变的.(学生演示在空气中轻轻向下拉石块和轻轻向上托小石块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 [师]同学们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我们用弹簧秤悬吊着石块让百块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石块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师]大家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有其他的问题,或者说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生]让石块浸人水中的时候.不要比石块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如果石块触底,就可能会受底面的支持力作用.这时弹簧秤示数也会减小,就不能确定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通过大家的实验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呢? [生]浸入水中的石块也会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能知道浮力的大小是多少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浸没在水中静止的小百块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弹簧秤拉力和水对小石块的浮力.小石块静止不动.说明三个力平衡,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即F浮=G-F.
2.浮力的大小
[师]同学们认识了浮力.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浮力较小,浮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按照书中的提示,动手操作然后互相联系流.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生]同样大的一块橡皮泥,把船造得越大,小船装载的货越多.我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生]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时,越往下按越费力.说明越往下按浮力越大.我认为浮力可能和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体积)有关系. [生]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多,它排开的水也越多;一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的船越大,装更多的货物时,船排开的水就会越多.所以、我认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系.排开的水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分析、推理作出自己的猜想.这很好.浮力的大小到底等于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完成探究实验,看看和自己猜想的是否一致.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
[生]我们组的实验是这样的:
A.先用弹簧秤测出小桶的重G桶,把小桶放在溢水杯旁边 B.用弹簧秤测出小石块的重G。
C.将石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人小桶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石块在水中的重).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 D.用弹簧秤测出装有溢出水的小桶的总重G总,算出溢出的水的重量即排开的水的重量. G排=G总-G桶
E.比较浮力F浮及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大小,发现F浮=G排
结论:浸没存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第二组:
[生]我们分别将石块浸没往水和酒精中进行实验,虽然红酒精和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但在水中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和排开水的重力和排开的酒精的重力相等.
第三组:
[生]我们组还用木块进行了实验.先秤出木块的重力G木;然后将木块放在溢水杯中,木块浮在水面上,算出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G排后.发现木块的重力G木和木块排开水的重力 G排相等,即G木=G排.因为木块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
[师]归纳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如果用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用ρ0№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那么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ρ液V排g.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表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练习:铁块、铅块各一个,都重7.02.N,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备受到多大的浮力?(取g=10 N/kg)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板演,教师最后讲评) 引导学生分析,铁块和铝块放入水中浸没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即铁块和铅块的体积.因此要求浮力,需求出铁块和铝块的体积.
[师]同学们还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吗? [生]过年时常吃的饺子和正月十五吃的汤圆,在生的下锅后都是沉在锅底的,然而煮熟以后就会一个个浮到水面上来.这就和浮力有关系. [生]小时候玩的吹泡泡也和浮力有关系.从吸管吹出去的一串串泡总是先上升然后下降.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能解释得具体些吗? [生]生饺子比较密实.密度比水大,放入水中时重力大于浮力,饺子就会沉在锅底.饺子入锅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饺于馅和皮吸饱了热水以后会逐渐膨胀起来.体积随之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多,所受的浮力增大.饺子充分膨胀后.浮力大于重力.饺子就会浮起来.所以看上去熟饺子比生饺子要大.
[生]吹泡泡时,在开始的时间里,肥皂泡是从嘴里吹出的热卒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的空气密度小于外部的空气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冈此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减小,浮力变小而重力不变,重力大于浮力,肥皂泡就会下降. d.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的应用,但是浮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我认为足物体放进液体中时.物体对液体有压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对物体也会产生压力,这就是浮力. [生]我认为是液体有压强,液体压强作用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表面就有压力,这就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即浮力. [演示] 将正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竖直上浮.
[师]木块住水中时各个向各个方向都有水的压强,受水的压力,为什么木块不向前后或左右运动而要向上运动呢?大家讨论.
[生]液体压强的特点是在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因木块左右、前后对应部位在同一深度,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所以木块不会向前后或左右运动.
[生]浸没水中的木块上下表面所在的深度不同,水对上下表面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向上的上压力比木块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向下的压力大,水对木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水对
木块向上的浮力.
[生]浮力是由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多媒体展示]浮力消失了吗? 1874年8月的一天.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方,有一艘深海考察潜艇,为研究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正在向深处下潜,舱内的考察人员被海底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致使下潜速度过大,船体猛然撞到海底.陷入海底的沉积物中了.船员把潜艇水舱中的水全部排出,企图上浮.奇怿的是,潜艇丝毫不动,像被海底“吸”住一样.这是为什么?难道浮力真的消失了吗?怎么办?你能替他们想出摆脱困境的办法吗?
[师]为了同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下面的小实验.你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 [演示]如图所示,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师]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将蜡烛紧贴在容器底部时,蜡烛不上浮.这时它受浮力作用吗? [生]蜡烛紧贴容器底部时.蜡烛的下底面没有水,因此不会受水向上的作用力但上面受水向下的作用力.所以蜡烛和容器底部密合时只有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没有浮力,因此不会上浮.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_,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观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丁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练习1.将完全相同的两物体A、B浸没在水中.情况如图。则它们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FA和FB相比,FA___ FB
练习2.长为l的木条直立在水面上,底面积为s,木条密度为ρ。,则木条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图(1)中可知A、B两物同处于悬浮状态.所以F浮=G,因两物体完全柑同,GA=GB,因此FA=FB.练习2中因上表面在水面上,因此上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水对木条下表面的压力即水对木条的浮力.又因为木条漂浮.F浮=G=ρvg=ρ Slg所以.木条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p=F/S=ρlg
三、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1.物体的浮沉条什及应用.
5.测浮力的办法:弹簧测力计法、压力差法、浮体法、排液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2600t,即指轮船不装货物时,船浮在水面上所排开水的质量.因此船自身的质量即为2600t:满载时的排水量是5800t,它最多能装的货物,m=5800t-2600t=3200t.
2.开始时向保鲜袋内吹的是热空气,袋内温度大于袋外温度.袋内空气密度小于袋外空气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刚此放手后保鲜袋会上升.上升的过程中袋内温度降低,袋内空气冷却收缩,体积变小.浮力变小,而袋内空气重力不变,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保鲜袋会降落下来.
3.把鸡蛋放在自来水中时,鸡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鸡蛋在水中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鸡蛋会沉在水底.如果向水中加盐并慢慢搅动.盐在水中溶解后.盐水的密度大于自来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体积不变,液体密度增加,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当盐水密度增大到和鸡蛋密度相同时,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如果继续加盐。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鸡蛋就会上浮.如果向容器中再加入自来水.鸡蛋还会下沉.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练习:练习册作业
七、教学反思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课内完成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实验报告安排在课后进行。由于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采取了课内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抽学生生演示——分析总结——评估交流,课后分组轮流实验的教学流程。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注意什么?该如何测量浮力大小,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算出浮力,并通过比较,加深对浮力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板书上,也对实验报告做一些恰当的提示。这样,不但让学生获得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物理课产生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
★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大漠升起蘑菇云》经典教学设计范文
★ 五年级语文下册《活见鬼》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人教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的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 初中八年级物理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5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上一篇:5年级实心球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