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是作家巴金1927年在赴法国留学途中在船上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望星星的情况和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并形成书面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
霎眼(shà)静寂(jì)舱面(cang)
2、解释下列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昧:昏暗。
霎眼:眨眼。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巴金,生与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解题
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他“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前”看繁星,“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看繁星,这些星光“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看繁星,“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总之,在作者笔下,繁星是如此的亲切,观看繁星又是一件美好的事。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第4段)
朗读最后一段,展开联想、想象。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内容的?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第四段写“我”在别人的指点下认识了壮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如果说第三段是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天上的巨人”。
五、品味语言
思考:
下面几句话,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谈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第一句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心之情。
这几句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在讨论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不强求同样的答案。
六、探究
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
明确:
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八、小结
中心意思: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第3段。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介绍 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亮标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教师亮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化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三、合作探究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2、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
4、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面对满天的星斗,如此美景,你有何种感受?试着把你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来记录下你心灵的感悟吧。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
三、课文解析:
1、先有师范读课文,再指名由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第一句写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
总之,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
1、提学生默写生字词。
2、提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它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3、第三段中的“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4、能把“船在动,星与在动”调换成“星在动,船也在动”吗?为什么?
5、“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里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了。”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
6、文中有几处写星星在跑(走),请找出来。
7、文章末段写的“巨人”是什么星座?请夜空中找出。你是什么星座?请观察后把它描述出来。
8、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什么季节天上的星星最多?观察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下来。
以上问题主要有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有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写法简析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总结:
这篇课文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有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1、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2、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昧、坠、怀”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繁星满天的景象。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导语:晴朗的夜晚,星光灿烂。冰心先生在闪烁的星光中听到它们的对话,原来它们在互相赞颂啊!而当我们仰望星空,又会产生哪些遐想呢?你们是否会想起那些动人的传说?是否会想一探星空的奥秘?是否想起远方的某位亲人?……有一位作家,他经常独自仰望星空。面对闪烁的繁星,他思过往,想未来,抒发自己的真情。今天,我们就随他一起去欣赏夜空中繁星闪烁的情景,去表达对生活最诚挚的情感。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繁星”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观察“繁星”抒发了种.种思绪。紧紧抓住“繁星”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赞歌集》等,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文学译著等。
写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巴金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2.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怀(huái)抱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要求:
(1)画出表明作者观星的时间、地点的词句。
(2)找出作者三次观星中所看到的具体景物。
(3)画出表现作者观星感受的句子。
3.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首句在段落中的作用。这句话开篇点题,一个“爱”字表露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出下文“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写训练:我爱,但我也爱。
方法拓展: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应看其在文中的位置。(1)在开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2)在中间,照应上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3)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篇末扣题等。其内容上的作用,应先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描写性句子,还应继续判断是描写人物的、景物的,还是描写环境的。要结合内容具体作答;如果是一般叙述性句子,可能是交代记叙文的要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议论性句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强调抒发某种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
②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回答。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从前七八月,在家乡庭院里纳凉的时候。他看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产生了什么感受?
预设: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关键信息。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面的菜园里。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感觉到星光虽然微小,但是光明无处不在。
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预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在讲解前适当铺垫巴金的人生经历,并且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作者当时正值青年,胸怀宏伟理想,微小的星光“无处不在”正体现了青年人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
仿写训练:写一写自己观看星空的经历,以及从中产生的感想。
示例:夏天的夜晚,我最喜欢看繁星满天的景象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将之和前两次进行对比,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表明作者和繁星之间关系的词。(很熟)
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想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教师可以出示星空的图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被繁星包围的景象,进而体会这句话中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满天繁星比作飞舞的萤火虫,写出了繁星闪烁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④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想象一下:如果星星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站在星星的角度设想它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
⑤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同,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个不相同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
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与课文的描写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贾平凹《月迹》
示例: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可爱,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并且都是通过人物对繁星和月亮的主观感受来衬托繁星和月亮的可爱的。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夜空的繁星是美的,它们激发了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沧海日出也是美的,它又带给峻青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就通过欣赏下面的片段来体验一番吧!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就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峻青《沧海日出》
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小组交流,选举代表汇报。
(1)日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早霞的颜色变化;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日出的过程的?(时间顺序)
(3)沧海日出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美;壮观)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们的课堂表现。
过渡: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巴金先生正是用心观察、体验,才发现了这些美,并且为我们呈现了出来。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能像大家那样,发现事物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繁星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吧!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作者在对星空的描写中所寄予的真实意图。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散文,而是一篇美文。文中优美、生动的描写,动人的意境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即便没有真正观察过星空,也能在作者的文字中想象星空的美。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 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 光明无处不在 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5篇
★ 散文诗二首电子版教学设计5篇
★ 绿野仙踪阅读汇报教学设计7篇
★ 关于冰心荷叶母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老师读书计划
★ 公开课《日月潭》教学设计
★ 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和反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三篇
★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上一篇:《环保小创意》教学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