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一:《我们去春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教法: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体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在教室里设计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别写着:“你会独立作业吗”“你会梳头吗”“你会刷牙吗”“做完作业后自己会理桌子吗”等一些调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经常要面临的问题。通过让不同小组对于这个问题特别能干的孩子来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让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受到鼓励,其余小朋友在羡慕中进步,显示一种榜样示范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在这个活动中,也让孩子们动一动,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双小小手》,在动动、做做、唱唱、跳跳中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的情感意识,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二:《小手拉小手》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1课。

  二、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篇。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小手拉小手》、《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小手拉小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遇到困难应学会求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三、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班级即将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爱心标志,制定了成员守则。这节品生课,就是与班队活动相整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互帮互助,明理导行,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

  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

  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

  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最后老师推出“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教学反思: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忘带水杯”两组情景剧表演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辨析小品中两人言行,展示出学生对别人的爱心,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音乐、班队、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同学共同填写“爱心花”图:把每天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三:他们需要关爱

  一、内容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目的: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

  五、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

  (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为残疾人。你见过残疾人吗?

  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

  (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

  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2)、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单手戴红领巾”,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戴。

  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的感受。

  (3)、刚才,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就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啊。尽管如此,许多残疾人像我们一样地学习、工作。(师出示张海迪的画面及介绍)说说你还了解哪些这样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小组讨论,交流。

  (4)、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那种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呢?(板书:关爱)那么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出示课件)

  (5)、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你们知道我们社会对残疾人有哪些关爱吗?(引导学生认识盲道、无障碍通道、人民币上的盲文,电视台的哑语新闻,助残日等)。

  3、情境表演、巩固深化:

  (1)、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闻名的表现。小朋友们,那么当你在公园里遇见聋哑人向你问路时,遇见坐在轮椅上的阿姨要过小水沟时,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盲人急着要过马路时,你会怎么做呢?(出示课件)让我们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做一做。

  (2)、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关心残疾人?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板画:爱心)

  4.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在这世界上,我们人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世界都充满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将永远成为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努力去行动吧!回家去约上爸爸、妈妈,约上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关心残疾人。

  跟录音齐唱:《爱的奉献》。

  板书: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而实验教材正好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活动性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不再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学习,其中行为体验正是一条绝好的途径。

  1、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看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初步了解残疾人,从中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断臂青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

  2、参与游戏,亲身体验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成了学习的容器,个性被磨圆,创新的火花被掐灭。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如“换位体验”中的“蒙眼走路”、“单手穿衣”这一活动形式是令学生喜爱的,强调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人人都得到体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及相互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四:《我会理东西》

  1.教材

  本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技能。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齐、美观,使用时又方便。从小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就不会丢三落四。本教材在生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入手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学情

  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一件事,显得做事杂乱无童,缺乏条理。同时,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比赛,让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同时,通过两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4.教法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续编故事,明白道理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

  指导行为

  ↓

  联系实际,整理讲台运用学具,模拟生活比比赛赛,评选标兵

  ↓

  学会整理

  5.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比赛,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实施

  本课我们打算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活动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生整理东西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树立起这方面的榜样。

  活动二:续编故事,明白道理

  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发生在班中学生的身上,通过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可启发学生该怎样改正这个坏习惯。

  活动三: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通过创设“帮助冬冬”这个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整理东西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样,也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活动一:联系实际,整理讲台

  在课开始前,教师有意识将讲台弄乱,然后通过这一情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活动二:运用学具,模拟生活

  通过摆放学具这一模拟生活的环节,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活动三:比比赛赛,评选标兵

  整篇课文在游戏中开始,也在游戏中结束,激烈的游戏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设计稿五:《我会打电话》

  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相关文章:

1.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说课稿

2.幼儿园中班科学精选教学说课稿三篇

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精选优质说课稿

4.小学一年级语文《寄冰》精选教学设计教案

5.小学一年级语文《田野里,丰收忙》精选教案及教学反思模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