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1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同学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同学学语文的过程和同学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同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笼统--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同学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同学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同学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同学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同学用自身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同学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同学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同学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同学建立段的概念,必需引导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和时指导同学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同学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同学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同学的读写能力。告诉同学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身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同学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同学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2

本学期,语文学科项目中,开展了“读读写写勤练笔,寻找读写结合点”的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语文教学过程而言,实质上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一学期来,我在实施这一项目的实践中,摸索中探索,训练中总结,有了一些感悟:

1、强朗读,积淀词句

会写首先要会读,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不断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敏捷了思维,从课文中汲取营养。因为课文所选的大部分是思想性强、结构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学生通过朗读,正确理解了词语,积累了典型的词句,梳理了文章的条理,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为写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教学中,我重视每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

2、写多练,形式多样

千篇一律,形式单一的写,会使学生会厌烦、乏味而失去写作的热情。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失为读写结合中的一剂良方好药。

1)、框架式: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如《音乐之都维也纳》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的,让学生仿照这一结构写“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音乐”。大部分学生谋篇布局比较好。

2)、比较式:比较课文之间的写作异同,掌握多种写作的方法。如采用倒叙的方式写,吸引读者,引起悬念。让学生写了《这真让我》的作文,效果不错。

3)、复述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仓老师》和《将相和》等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便于复述。

4)、仿写式:仿照某一章节的写法,印象深刻。如一课,对话展开情节,很有特色,于是让学生写一段对话,要表现出四种说话的形式,学生写得蛮有滋味。

5)想象式:好多课文会给人遐想的空间,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地。如《苏武牧养》中有一情节“苏武手我、握旌节,与羊做伴,深情地注视着南归的大雁——”苏武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一过程写具体。学生的想象还真丰富,写作中突出了苏武的“思乡、爱国”的情怀。

6)写句式:写作,不必拘泥于长篇大论,有时几句精练的语句,同样能能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拥抱大树》这篇保护环境的文章让学生深受教育,于是,学生设计的一条条精美的广告语,折射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读写结合的形式还很多,它们往往又是相互交错使用的。只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有计划地选好结合的“点”那么,学生练笔的机会就多了,写作的基本功也就扎实了,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是相得益彰呀!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矗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读书再读书》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母鸡》一文,作者按照心情的变化(讨厌——不敢再讨厌)通过叙述几件事,写出变化的原因。于是安排学生以心情的变化为线索,写清一件事情。于是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孕育而出《语文啊!语文》、《海盗船》、《猫》……只有这样,便可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第2、3自然段,描写了桂林的山是奇特的、秀丽的、险峻的;桂林的水是平静的、清澈的、碧绿的。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景点或实物等为题仿写一个片断。一学生以《广州的小吃》为题作了这样的仿写:

“广州被誉为‘美食之都’,最的,就算是早茶了。广州的早点品种真丰富啊!有蒸的、煮的、煎的、烧的、油炸的、干煸的;包子、小菜、主食、饮料……无所不有,让你愁没胃口品尝;广州的小点,制作真精制啊!有一笼香气扑鼻的虾肉包,_透明如白玉,鲜红的虾肉若隐若现,真像一件艺术品,令人舍不得吃;广州的早点,味道真可口啊!肠粉,油而不腻,入口柔滑,回味无穷,真是吃了还想吃。”

读了这段话,我们感觉到是一个成功的片断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这就是小作者仿写成功之所在。

又如学习《开国大典》_广场方位描写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我的小天地》和《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4

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说明了只有占得很高才能望的远的道理。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和别人。

谈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释志南的《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衣服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杏花雨”是指早春的雨,“杨柳风”是指早春的风。这样说比和风细雨更有美感,杨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衣服似湿未湿,让人感觉到初春细雨似有若无,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得有一丝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读着这两句诗,我不觉思绪飞扬,好像漫步在春风细雨中,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与浪漫。

现在人们经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美好的景色。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5

书香人生

读书,乃中华几千年传统,读书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它就像一盏盏明亮的蜡烛,明晃晃地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书文化流传千年,古人刻苦读书的感人事例可谓是层出不穷。人的一生因书而精彩,因为书,你的人生将书香弥漫!

早在古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还有我们家喻户晓的“悬梁刺股”的故事: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这些,不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缩影吗?

如今,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读书也没有像“悬梁刺股”那样夸张了。但读书的精神还是在我们这一代渊源流淌:学校开办图书馆,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交流活动;甚至有些图书馆还特意的举办了图书漂流活动、图书跳蚤市场等别出心裁的活动,这难道不是现代人推广读书传统的表现么?或许有的人,说读书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以为读书就是读书,读完了没有任何收获,甚至有的人连书里面的内容都读的朦朦胧胧、张冠李戴。我想告诉这些人,读书,必须要报以一种用心灵去读的心态细细地品味书里真正的内容的意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脑到、嘴到!”这样,读完书才会有一种“满载而归”的喜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一句很有说服力的名言。我在读三年级的时候作文曾经很差,作文里的句子经常“牛头不对马嘴”,读起来简直是像在战地里骑自行车一般,不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还使我对写作文产生了厌恶情绪。然而,是书彻底地改变了我,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读小说之类的书,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读书,对人物的敬佩和喜爱常常在我读书时油然而生,我的写作能力也“起死回生”,没过几周,我的作文就获得了老师的赞赏,我的语文成绩也直线上升,对书的热爱之情至今还很浓厚。

书,使人类走向了文明,中华五千年也离不开书,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把书香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让书香弥漫每个人的人生!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6

当我成功的时候

成功,多么令人向往。当我面对着它,那往日的矜持与闺秀早以抛向了九霄云外去了,谦虚与骄傲的定义早以微不足道。

似豺狼寻找鸡鸭,似沙漠里的人寻找水源。我望着成功沾沾自喜,一切饿事物便得格外美好。

然而,一次次的失误却扼杀掉了那成功的胜利喜悦。

试卷上那一个个醒目的‘X’,一个个惹人注意的负数,让我与成功失之交臂;那一声声的责备,那一声声的批评,让我与成功格外陌生。

世界之大却无奇不有。我暗暗伤心,成功的天平却向我悄悄地倾斜了过来。我握紧手里成功的见证……

那是爱迪生曾经拥有的,那是莱特兄弟曾经面对的,那是冰心老奶奶曾经享誉的——

我再次握紧那成功,心中却乏味极了……成功竟这般味道——

我低下了头,放下了那沉重的笔,望了望瓦蓝瓦蓝的天空——竟这样单调11于是,我托着腮,继续写道

成功多么令人向往。当我面对着它,那往日取得成功的快感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的督促声……

“孩子,认真读书把1那下一次的成功将是你!”

我不禁低下了头,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昔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心,竟如此地静——


三年级教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 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随笔

★ 教师教育心得随笔5篇

★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随笔

★ 教师随笔欣赏

★ 三年级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参考

★ 幼儿园教师教学随笔300字范文五篇精选

★ 小学劳技课教师教学随笔兴趣5篇

★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悟八篇

★ 小学教育随笔教学典型案例十篇

★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反思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