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韶山故居导游词优秀范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韶山故居导游词优秀范文下载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韶山故居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韶山故居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这里叫土地冲上屋场,是毛泽东故居。

就是在这座普普通通的中国南方农舍里,诞生了一位革命伟人,一位历史巨人。数说二十世纪的历史,或者回眸千年历史,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不能无视或缺少毛泽东。且不说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思想,且不说毛泽东倒海翻江的行动,单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可以让史上所有的远征壮举黯然失色。毛泽东的多才多艺和全才全能使他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位巨人相比都毫无愧色。他的一项成就、一个本领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留名,何况他是那么一个包容、涉猎如此广泛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缔造者之一,或者干脆说,就是最主要的缔造者。不管他的晚期发生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作为一位为历史作出过如此巨大贡献的巨人,作为一位现今仍然还在、将来必然还会发生着巨大影响的伟人,他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他的一切因而也必然会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毛泽东的诞生,追溯到毛泽东的成长。这里是塑造巨人毛泽东的第一个环境,各位在这里探究,一定会不虚此行。

冲,是湖南方言对地形的称呼,指两山之间相夹的部位,而且,一般说来,随着山势的连接,尾端往往是封闭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小冲就叫土地冲,原来山嘴上有一座土地庙,这恐怕是得名由来。它是韶山冲的一个小分支。

屋场,也是湖南方言,它是对乡村民居的一种称谓。湘潭的乡村民居,往往独立地散布在青山绿水间,很少成集镇式地聚族而居,因此每个处所除了有一栋房屋,一定还有一片屋前的场地,本地人又叫坪。这大概就是本地人将住宅叫作屋场的由来。

为什么叫上屋场?原来,南岸是这里的地名,当得名于位处韶溪南岸。它原来的概念,包括了现在专称南岸的邹家祠堂和上屋场一带。上屋场,就是地理位置相对在邹家祠堂之上而言的,因此过去又叫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现在习惯把邹家祠堂称作南岸,就不再把主席故居也称作南岸了。南岸的概念可以包括毛泽东故居,这里的老人们都清楚。我们还可以举出两个证据。毛泽东1919年挽母联"春风南岸留晖远",明明白白。毛泽东塾师、堂兄毛宇居1953年写的一首诗也这样明确表述:

南岸茅庐主席家,风光就是朴无华。往来过客人言啧,此地频开革命花。

北方的民居通行四合院,南方民居尤其是湘潭民居则通行一担柴式(正面三间,两头横屋也是各三间);横屋少一点的也叫一把锁,一般的原则是整个房屋成中轴线对称。由于气候的原因,南方民居往往比北方民居开间要大,屋宇要高,自然门窗也要宽大一些。同时,南方民居还有一条规律,由山区而平原,建筑格局有渐渐趋大之势。毛泽东故居在湘潭民居中开间是偏小的,这大概是处于山区的缘故。总之,这幢房屋代表了湘潭近代民居的典型特色。

过去湘潭民居的建筑非常讲究方位,对方向的选择往往依山势、水位综合考虑予以决定,并不像平原地带按采光和背风的原则,多取坐北朝南的方向。这栋房屋就是坐南朝北而略偏东的,它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山环水绕,翠竹苍松,安谧恬静,是十分可人的乡居之所。似乎特别神奇的,是它所处的土地冲冲口,正迎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小韶山".人们传说,舜帝就是在"小韶山"奏响韶乐的。而"小韶山"又呼应着高标出世的韶峰。它们一脉相承,送来了山水的灵气。

其实,毛泽东的祖居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离这里十里远的滴水洞黄田坳下,它叫东茅塘。毛泽东的曾祖父叫毛祖人,又名毛四端,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光绪元年(1875),他在土地冲买下了一些田土,为便于耕种,便在光绪四年(1878)他55岁的时候向毛正光买下了上屋场东头五间半茅草房,就象现在西头邻居的样子。毛四端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毛恩普,又叫德臣,小的叫毛恩农,又叫翼臣。先是长子毛德臣在这里居住。过了十年,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德臣、翼臣兄弟分家,可能是这时抓阄选择住所,德臣搬回了东茅塘祖居;翼臣则带着儿子顺生和两个女儿搬到了上屋场,毛四端也随次子搬了过来。毛四端就是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翼臣就是毛泽东的祖父。毛顺生又叫毛贻昌,是毛泽东的父亲。毛泽东后来就出生在这栋茅草房里。民国六年(1917),这栋房子失过火。直到民国七年 (1918),毛泽东已是25岁的时候,随着家境的上升,毛顺生才光大祖业,掀茅盖瓦,加修后院,使这里成了一个十三间半瓦房的宽阔住宅。现在我们看到的房子基本上保持了原样,两家的差异就使这所本来对称的房子打破了对称。

毛泽东父母过世后,毛泽东兄弟姊妹很快都离家参加了革命,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没收了毛泽东一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家产,归清溪乡乡公所所有。不久,乡公所将屋租给贫农毛吉云居住,后来孙玉春、张春风也先后住过。1937年国共合作后才发还房产,由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烈士的妻子、小孩、父母先后居住到解放。1950年,毛泽东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开放。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2月21日夜,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前夕,中央电视台在这里组织了大型文艺纪念演出《人间正道是沧桑》。屋前水塘被临时用木桩木板覆盖,前坪地连同半个水塘被作为了舞台。著名导演张晓海执导,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倪萍主持了晚会。这台节目在毛泽 东诞生一百周年之日在中央电视台隆重播出。

毛泽东的邻居,主人叫毛爱桂,谱名叫毛贻业。他比毛泽东大一辈,但年龄比毛泽东还小21岁。毛泽东当了国家主席后,见了毛爱桂,当面还叫"爱桂叔",写信则称"毛爱桂先生".

毛爱桂在父亲毛恩苞去世后,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曾决定将房子卖给在家种田的毛泽东大弟毛泽民,毛泽东回家劝泽民退了协议,还资助了毛爱桂一些钱。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参加了毛泽东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的活动,毛爱桂本人也为韶山党支部的秘密会议放过风。毛爱堂1925年随毛泽东去广州投身革命,参加了北伐军,后来牺牲了。解放后毛泽东写信为毛爱堂落实了烈士身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爱桂母子在外流落三年,1930年才回到韶山,后来住到了张旭冲。1950年,毛泽东曾嘱咐毛岸英专程看望了他。1952年,毛爱桂写信给毛泽东,为他的儿子求职。毛泽东素来不愿为亲友推荐工作,这样的文字在他给亲友的信中比比皆是,但对邻居毛爱桂却是一个例外。毛泽东在信中说:

要你儿子出来搞一点随时随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兴。可向所属当地机关申请。

不久,他的儿子毛泽林就被安排了工作。1955年,毛泽东把毛爱桂以及他的大姐毛春秀接到了北京。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又接见了他。

现在我们看到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匾,这几个大字是邓小平1983年6月27日题写的。在此之前,故居1950年冬最初开放时,挂的金字匾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不久即改书为"毛泽东同志故居";1961年5月改为仿宋体;1965年9月28日换挂郭沫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旧居"楠木匾。

跨进大门,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堂屋。这间堂屋是毛泽东家与邻居毛爱桂家合用的,在所有权上讲,每家各有半间。这就是毛泽东家十三间半房子的这个半间的来历。堂屋是湘潭民居最正最高大的房间,也是房屋主人进行家庭祭祀活动与其他重要活动的主要场所。面对大门的正墙上镶嵌着神龛,神龛上一般供奉着佛像、财神和祖宗牌位,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往往要进礼。毛泽东1959年6月26日来到这里,他说,过去我家也信过迷信,边说边对着神龛作了一个揖,幽默地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

这里是退堂,本来是堂屋活动的进退过道,毛泽东家利用这个空间安排作了煮猪食的场所。毛泽1959年在这里看到了摆放什物有"原物"的说明,非常惊讶,说:"这些东西还保存了?"

这里是厨房,当地叫灶屋。毛泽东来到这里说:过去灶底下还有一个地窖,冬天可以储藏红薯,还可以烤火。1920年冬,我们兄弟姊妹就围坐在炉子边烤火。我说服他们离开家乡。后来,他们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毛主席所讲的就是广为流传的毛主席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旧事,它就是发生在这个地火坑旁。挂钩是当年挂烧水瓦罐用的,可以调节升降。一边烧水,一边供烤火,这是当时农村过冬的习惯。

这里是横屋,毛泽东1959年来到这里,说:这里过去是我们家的客厅和饭厅。那时客人来,总是我父亲作陪。母亲和我们兄弟到灶屋吃饭。我们平时很少吃荤菜,餐餐吃蔬菜。

这里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按旧历为清光绪十九年癸已十一月十九日辰时。辰时与这一家似乎有着特别的关系,毛泽东父母亲的生与死均在辰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辰与龙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所谓"辰龙".《毛氏族谱》载:

怡昌,字顺生,号良弼,行一,清同治九年庚午九月二十一日辰时生,民国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八辰时没。配文氏,清同治六年丁卯正月初二辰时生,民国八年己未八月初二辰时没。

按旧历,两人是同一年去世,相隔不到四个月,按公历则跨了年份。文氏活了53岁,毛顺生只活了50岁。

1959年毛泽东来到这里,凝视着父母的遗像,对身边的人说:这是我父亲和母亲。我母亲颈脖上生了一个包,穿了眼,只因在那个时候,要是在现在就不会死。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看到他们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非常动情,含笑着问:"这是哪里拱出来的?""拱出来"是湘潭方言,有"钻出来""冒出来"的意思。身旁人告诉他,是从他外家唐家圫找出来的。毛主席还说:这怕是我最早的相片了。这是我母亲有病时照的。根据考证,这是1919年4月间毛泽东母亲因患结核性淋巴腺炎来到长沙,借住蔡和森家治病时照的。几个月后,文氏就去世了。它记录了一个难得的历史瞬间,十分珍贵。这使我们今天有幸能看到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形貌。

1959年这里的解说词是:毛泽东同志1925年6月曾在这个楼阁上建立了中共韶山党小组。毛泽东看后说:不是党小组,是党支部。

我们现在到了故居的内院。这里完全是1918年扩建的部分,中间是天井,周围是放置农具、加工稻米、养牛喂猪和储藏柴草的所在。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实物,使它堪称中华南方典型的农耕文化小型博物馆。它定格了漫长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的耕作和生活方式。来到这里,不由得不使我们想起杜甫一千多年前路过湘潭农村写下的诗句:"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同时也使我们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1959年毛泽东来到这间碓屋,用脚踩了踩石碓,说:我小时候在这里干过这工作。我父亲讲,我家是靠它致富的。我们知道,毛泽东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米商,经营得法,很快便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发达起来。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跟斯诺是这样谈起他的父亲的:

我父亲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他当了很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通过做小买卖和别的营生,用心节约,剩下一点钱,买回了他自己的土地。

这时我家成了中农,拥有十五亩田地,这些田地每年可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每年食用共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有二十五担剩余。利用这个剩余,我父亲又积蓄了一点钱,过了一段时间又买了七亩地,这就使我家具有"富"农的地位了。我们当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剩余,依靠这剩余,我父亲就不断地兴旺起来了。……我父亲并没有开店,他只是从贫农们那里把粮食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去卖给商人,在那里他可以得到较高的价钱。

1949年国庆节刚过,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他的堂弟毛泽连,谈话间还深情地对毛泽连说:我爷老子(父亲)当年不应该买你家那七亩田哩。

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当时政策是根据解放前三年不动产来划分成份。毛主席家的成份怎么划?其实很简单,全家人早就离了家,并不依家产生活,应是革命家庭。但是有人认为,毛主席故居已经修复,还有田土财产,理应划为富农。当时的乡长作了难,含蓄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韶山正在进行土改,希望主席把家中情况告诉一番。毛主席为了给土改作个表率,便趁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之便向韶山乡转去自己的三条意见:

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

二、划为富农。责无旁贷,付来三百元作为退押金;

三、人民的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

毛泽东1959年在谷仓看到量谷斗上刻着"毛四端"四个字说:这是我太公的`名字。

在牛栏屋,有块牌子上写着:这是毛泽东少年时用过的牛篦子。毛泽东感到疑惑,说:哪有这样的事?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修房子时从地下挖出来的。毛泽东这才点点头。

毛泽东到了猪栏屋边,说:那时我和母亲常在这里喂猪。我母亲会喂猪,我也喜欢喂猪。

这里是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又名泽淋,字咏菊,曾任红军师长;1935年4月下旬,牺牲于江西瑞金黄鳝口小纸槽。毛泽东1959年在这张像片前端详了好一会,说:这是我泽覃六弟。泽覃很聪明,他的胆量比我还大哩。

为什么叫六弟?湘潭人以前兄弟排行,多是在共祖父的堂兄弟中排序。不论生死,凡出生了的就算。毛泽东父亲是独子,因此便只在同胞兄弟间排行。毛泽东出生前,已有两个胞兄早夭,因此他这个长子就成了老三,他的一个小名叫"石三",其中"三"的意义就是这样来的。泽民为四,泽覃为六,应该中间还夭了一个男孩。1940年四修族谱时,在毛顺生名下记载为"五泽覃",这是误记。但在泽覃名下,却准确地记载着"行六",族谱同时还记载毛顺生"女二殇",看来毛泽东另有两个姊妹在出生后不久即夭折了。

这里是毛泽东大弟毛泽民的房间,毛泽民原名泽铭,字咏莲。毛泽东三兄弟的字都带有草字头,分别是咏芝、咏莲、咏菊。毛泽民曾经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1943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当时鸟鲁木齐叫迪化。

这里是毛泽东家的晒谷坪。上面的山,下面的田,到处都留下过毛泽东劳动的足迹。这里有抹不去的乡情,也有忘不了的伤痛回忆。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走出故居,在这里久久徘徊,他说:这晒谷坪原来不在这个位置,在那边。他指了指右边一片竹林。又说:1919年,我母亲去世,灵柩就停放在这里,等我回来。

历史已经远去,毛泽东也早已离开了人间。今天,我们有幸抚摸着这一页定格了的历史,我们会久久地怀念着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善良的人们。

韶山故居导游词2

7月的那天,湖南大地,艳阳高照,热浪滚滚,中午的气温已升到40度。在长沙百公里外的韶山,同样酷暑难耐,然而,夏日的炎热,挡不住人们参观毛主席故居的热情,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参拜一代伟人。

在长沙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先来到了“故园一号楼”。当年,为了接待毛主席回长沙,湖南省委安排修建了这座总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的楼,毛主席1959年6月25-27日曾经居住过,还在这里开会,接待其他中央领导人,创作了《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尽管这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居所,是为全国领袖建造的,但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太稀松平常了,看看当年毛主席的主卧室,1米左右宽的床上,支着蚊帐,在那个年代,别说空调,就是电力供应也是用临时发电机解决。而今,在空调已经普遍走进寻常人家的今天,炎炎夏日,打开空调,又凉快,又防蚊,蚊帐自然用得少了。

在这座楼里,有个特别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小床,是周恩来总理居住过的,当时,周总理为了接待来韶山的外宾,将大房间都留给了他们,自己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这就是一代伟人们过去的传统。共和国的总理,为了接待好客人,自己宁可住小房子。

在这个故园里,还播放着当时某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毛主席回韶山的珍贵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这个7分钟的片子,让人感受到毛主席回韶山的那情那景。

参观了故园,接着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这座铜像高6米,铜像重3.7吨。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

这天午后,太阳特毒,我们从广场的入口,抬着鲜花,走向主席铜像。近距离观察这座铜像,给了人们雄壮、铿锵、振奋的感受。讲解员边走,边给我们讲述着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多位亲人,此时,在庄重的铜像前,在艳阳的照射下,汗珠子从额头上滚淌下来,几颗带有咸味的汗珠子,侵入眼帘,一种特别酸涩的味道,涌上心头,不知道是汗水的盐分带来的涩味,还是讲解员动情讲解伟人付出的往事感染了人,幸好,那是正午的阳光下,是这份汗水掩饰了泪水,不然,让同去的朋友见笑了。

向主席像献了鲜花,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据介绍,该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韶山故居导游词3

在上次暑假的7月25日。我们去了风景优美、景色独特的伟人故居韶山,也就是毛爷爷的故乡。在韶山这里,风景太迷人了,最壮观的就是毛主席广场里竖立着毛主席的雕像。那雕像显得多么有气质呀!

在雕像下面的楼梯上,铺着一张红地毯,那鲜红的颜色,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最壮观的还得说毛主席的故居呀。我们很快买了门票,然后经过狂奔通过了检票口,进入了景区。

我们一进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毛主席的故居。我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这个瓦房像一个“凹”形。突然,爸爸给我说,你看导游刚才说这个瓦房的屋顶上一共有2104块瓦片。我一听,惊呆了,天啊,这么多啊!我又看了一遍,发现这个房子不完全是毛主席的,在房子的右侧是他的邻居住的地方。

我和爸爸爷爷奶奶还去房子的里面看了一下,又发现房子的结构是这样子的。先是饭桌,然后是书桌,再是卧室,再是厨房,然后是毛主席的卧室,最后是毛主席哥哥的卧室。

啊,毛主席的家的房子真是神奇呀,要是我自己能建一个像这纵横四海的房子该多好啊。

韶山故居导游词4

眼前,是人潮涌动的韶山冲,心中,是激情涌动和澎湃感动。这个寒假,难忘的韶山之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屋前,一池碧水映衬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面临绿水,背依青山,刚到韶山冲,我就被山乡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环顾群山,脉脉回环,恍惚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见炊烟袅袅,蓦然回首,不见来时路,若置身世外桃源。

几乎是屏住呼吸,我开始参观毛主席故居。缓步走进光线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厨房、横屋、卧室、碓屋等处一一瞻仰,站在烙印着伟人足迹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错过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横屋这些新鲜的名词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里是伟人的家。

遥想当年,伟人也曾年少,伟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长在山乡的孩子,一生闭锁终老在这青山绿水间。但是在伟人眼中,池水虽小却闪耀着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挡住眺望世界的目光?伟人自小发愤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求学长沙,接受共产主义,橘子洲头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滴水洞,我看到,主席曾经用过的床与众不同,在床的`一侧加装一条长长的挡板,因为主席的习惯在床的一侧摆放书籍卧床阅读,据导游介绍,床板一侧略有倾斜,为的是当主席伴书入眠后让书自然滑落到一旁。遥想伟人当年戎马倥偬,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熟读丹青,俯仰古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踏上回程的汽车,我心中思绪万千,望着宽敞的公路、高耸的高架桥、一个个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感谢伟人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学生必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韶山故居导游词5

从小到大,我游玩过很多地方,它们都很美丽,很令人难忘,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韶山。

记得那是初中的一次秋游,我们集体去韶山游玩,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说过,韶山是毛主席的故居,是诞生这位伟人的地方,于是韶山就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这次,我终于实现愿望了,可以亲眼目睹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成长的地方。

那天,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韶山。下车后,我们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一尊铜像下,抬起头,只见毛主席的双眼炯炯有神地凝视着前方,他那伟岸的身躯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我看着这尊铜像,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了毛主席英勇地站在高地上,指挥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作战的景象。

我们全班同学在铜像前合了一个影,就一同前往毛主席的故居,排了不知多久的队,我们终于走进了这栋破旧的房屋,里面陈列着很多毛主席以前用的家具,这里很简陋,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他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一副桌椅和一盏油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正是这种生活磨砺着他,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

我们走出了这栋房子,又一同去了主席纪念馆,里面的玻璃柜里,存放着很多革命时期的照片,有些人拿着步枪冲锋,有些人点起手榴弹向敌人扔去,还有的人身负重伤,却还在和敌人拼刺刀,我注视着这些照片,感觉就身处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心情非常激动。在一个台子上,我看到了毛主席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只见上面修改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插入,删除的符号,可以看出,毛主席即使对待一篇文章,也是那么细致,那么认真。还有一张照片也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毛主席和他家人的合照,上面有他的妻子和儿女,下面有一段注释,讲的是毛主席的亲人们大多都在革命战役中牺牲,但是他并没有随着亲人的离去变得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挑起领导共产党的重任,开掘出一个新世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过上了今天这样的生活。下午三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

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革命先烈的努力和牺牲,也许我们现在还受着外国人的欺压,还在悲痛与恐惧中度日。我很感谢这次韶山之旅,它让我们知道了今天的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艰苦奋斗,才能活出生活的意义。


韶山故居导游词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 韶山导游词最新范文大全

★ 韶山导游词介绍5篇

★ 关于导游词的作文5篇

★ 鲁迅故里导游词介绍5篇

★ 清漾村导游词范文介绍合集

★ 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合集

★ 茅盾故居导游词最新范文大全

★ 三孔景区导游词优秀范文下载

★ 梅州导游词优秀范文合集

★ 最新江门导游词优秀范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