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5篇

故宫的每一处,都是十分华丽的;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豪华的,里面有亭子,有各种树木,有假山有石洞,这里风景秀丽优美,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精选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

我们将游览的是北京故宫,请大家保持清洁!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期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

故宫在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你们知道故宫有几个门吗?还是让我告诉你们吧!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有五个洞。期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说了这么多,你们一定对故宫了解些了吧……

故宫的景色真是太多了,我说也说不尽了,你们还是细细游览吧!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精选篇2

雄伟壮丽的故宫,是北京城的中心。这组表现了国内古代建筑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庞大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历经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故宫一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统治全国的中心。

故宫四周筑有城墙,名叫紫禁城。城墙高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七十二万多平方米。紫禁城内有宫室九千多间,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紫禁城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

游览故宫,多从天安门进入,它是紫禁城外围皇城的南门。过了天安门,越过端门,迎面就是高大的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午门上有五座楼,人们习惯叫它五凤楼。明清两朝,冬天在这里颁发次年的历书,遇有大规模出征或凯旋献俘,皇帝就在这里发布命令或受俘。明朝臣子获罪,往往要受“廷杖”,就在这里挨打。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它高35.6米,座落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居中向阳,位当子午,帮名午名。门分五洞,中门供皇帝出入,叫“御路”;王公大臣走左右门;殿试时,考生按单双号分进左右掖门。

由午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内金水河。河上跨有汉白玉桥,名金水桥。沿河两岸,有汉白玉雕琢的栏杆。这条河曲折有致,形似玉带,也叫玉带河。过河往北,经过太和门,就是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三大殿 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总称。这三座大殿在涨白玉砌成的八米高的平台上,台分三层,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远望就犹中神州中的琼宫仙阙。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精选篇3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是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之一。

大家看这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故宫。请大家下车参观吧!瞧,故宫多么宏伟壮观阿!它是由23万民工和军工,经过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这规模宏大的宫殿。它是东方最早的宫殿,有9999间屋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700米,皇城由高大坚固的城砖砌成的,四面都有门:东——东华门;西——西安门;南——天安门;北——地安门。皇城内包含了宫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建筑。非常壮观。

宫城世称紫禁城。在皇城里,南北长约960米,东西约760米,矩形平面。宫城四周是用砖头砌的城墙,死角还有美丽的角楼,城墙也是四面开门的。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北——神武门;南——午门。午门建在高俊雄伟的城座上,下面是午门了,气象威猛森严,是颁诏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内延和外朝两个区。外朝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大殿。每个都筑在洁白的白玉台基上,可想而知,有多么珍贵呀!

整个宫城最北一区是皇家花园——颐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中最亲切自然之处。故宫的美景多得很!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览吧!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精选篇4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0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劳动节游世界遗产故宫导游词精选篇5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