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如何成为中秋标配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知道过节你一定会被短息包围,我就提前将祝福编辑,让它翻长城,跨长江,一路闪过重重阻碍,以掩耳不及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钻进你的耳朵里:中秋节快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欢迎借鉴参考。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不管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月饼如何成为中秋标配

  据说,早在殷商时期,在江浙一带就出现了“太师饼”。不过这只是传说,事实上,至少在唐以前,人们还分不清饼的概念,而是统一把各种面食小吃叫做饼。比如把面条叫做汤饼,把馒头叫做蒸饼,把饺子叫作煮饼,把凉面叫做溲饼。

  后来北方草原民族的面食传入,又被叫做“胡饼”,这才慢慢开始有了我们今天月饼的摸样。

  说是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凯旋归来,向皇帝进献了一种从吐蕃商人处得来的胡饼。那时正好的是八月十五,李渊心情很好,拿出圆圆的胡饼,对着空中的月亮笑着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蟾蜍:我来了,饼呢?)然后李渊把饼分给了群臣品尝,于是就有了中秋节吃饼的习俗。

  这个故事充其量只能说明胡饼和圆月的形状相似而已,却不见得月饼和中秋有啥必然联系。事实上,月饼一词,直到南宋时才诞生。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月饼是和其他饼同时存在的常备饼食,“四时皆有,任便索唤”,和中秋节依然没什么关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秋节“团圆”涵义,确实是在宋朝就已经成形了的,最典型的就是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事实上,关于中秋节吃月饼有明确关联的记载,目前发现最早的,是明朝的《西湖游览志会》。

  同时,在明代史学家沈榜也在《宛署杂记》中也记载了当时中秋送月饼的盛况:“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月饼的样式日渐丰富,起酥和提浆也进一步得到了广泛运用。


相关文章:

1.201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2.中秋节活动方案

3.2018中秋节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4.中秋节活动方案社区

5.餐饮中秋节活动方案201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