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参考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后世之人的,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1

我信步于我的书架中,偶然,我发现了一本有些陈旧的《曾国藩家书》,我随手翻开,不禁投入到了这本书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后一页,心中却不禁感慨万千。

那不过是几十封普普通通的家书,却是当年曾国藩万千智慧的结晶。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无所不有。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这是曾国藩家书中的原文,曾国藩早已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胜不骄,败不馁,心静如止水。读至此处,我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他不愧为晚清重臣尔!

曾国藩,谦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曾国藩的信也是为我们而写的,他也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提醒。透过家信,看看曾国藩,再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禁会羞愧万分,我亦然。

曾国藩,他受过无数委屈,但他毫不声张,默默忍受。打落牙齿连血吞,好一个硬汉!当今的我呢,却是一个弹簧,别人一压,就蹦得老高。那次,一个同学和我发生了点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长的权力把我恶告一通,我听见了,火冒三丈,冲上去和他争辩了起来,甚至差点动手,乃至我又多了一个仇人。如果那是曾国藩呢,他也许不会争辩什么,只是默默忍受罢了。我回想起来,不禁惭愧万分,中华民族自古以“忍”为上德,我为什么不能忍呢?

曾国藩有着一套独特的治家之法,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这是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兴旺的基本,但是这也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我们是这么做的吗?纵观社会,连壁纸都是“豪华、奢侈”的设计理念,“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哪里有节俭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学何处寻?……也许,我们应该汲取一下曾国藩的智慧了。

跟我们一样,曾国藩身上原来也有许多恶习:居功自傲、出言不逊、待人无礼……甚至比我们更加严重。但是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克服,战胜缺点,成为了一个谦虚有礼的正人君子。伟人总是有相通之处,富兰克林生前也是这样一个能够克制自己,去除恶习的人。由此,曾国藩也告诉了百年之后的我们一个道理: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只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克服恶习。至此,我不禁感叹:曾国藩成功之道,无过于此!

这本书封面上有二十八个字,其曰:做人处事之典范,修身养性之圭皋,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箴言。我读完了,不禁感叹道:“这本书无愧于如此评价了!”

曾国藩,晚清重臣,几百年前,他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信,今天,当我再次打开那些尘封的家信,我却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曾国藩的良言,不正是我们遗失的宝藏吗?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吗?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2

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3

曾国藩大家并不陌生,但关于他大都是从历史书上获得的,但致命的是他出现在和约签谈之中,当时的和约是有辱国家尊严的,因此他被赋了“卖国贼”的别号。但仅仅这一面就判他的死刑,公平吗?何况当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皇明难违”此皆迫不得已。他办团练,见湘军,抗流寇,平太平天国,这忠精之心难得比不上岳飞吗?他审时势,办洋务,兴科教,难道功劳小吗?他做人,做事,做官之道更为人传颂。

为人之道

他为人之尊循“静”“诚”“谦”“敬”“谨”五大功夫。

“静”为“养心静体”曾国藩出踏社会,血气方刚。太平天国起义后,他到湖南办团练,动辄就职责他人,尤其与绿营的磨擦斗法,与湖南官场离异不舍,还有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不静,他曾三次自杀,却自杀不成。此后他明白“静”的重要,于是希望通过读书培养静,在守孝之中,他把《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道德经》,《庄子》从头到尾看一遍。看书习惯直至死亡。

“诚”:“诚者物以终始,不诚无物”他的弟子李鸿章从南洋到北洋接替曾国藩时,问李鸿章如何与洋人打交道,但他说跟洋人打痞子腔最适合。曾国藩听了便晓之以理地说:“诚能打动一切事物,我想洋人也是人,他们也通人情。虚伪造假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比痞子腔更靠得住。”他在《冰鉴》中写了不少观人之法,其实他知道热人最难看透的所以他说:“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

做事之道

曾国藩做事方式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儒家中庸思想,二是道家方圆智慧。他交相运用,因时而变化,应势而取合,做事不过分,亦不过犹不及,善于权衡利弊,拿捏分寸,圆融中有刚毅,严厉中有柔情。共两方面分为五点“志”,“恒”,“识”,“度”“退”。

“志”他认为志向决定格局,态度决定高度,做事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并随时考验自己。

“恒”他有“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专一不二。”

“识”他以识为主,器识为先,识量远大,不求近功。

“变”他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与方法,在宽与严之间拿分寸,在刚与柔之间变化手腕,把自强与圆融合一起,在优劣中妥当应变。

“退”他认识到创业难,守业更难,成大事者善于在利益上退让,勇于被对方超越自己。

经过以上了解,可见他为人处事的登峰造极。正因为他已观人生百态。当他的湘军空前壮大时,打败太平天国时,他选择了涌流急退,卸去兵权,解散湘军。也许你说他笨,但想深了却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纵古博今,多少人临危受命,风浪过后而拥兵握权,有人由于看重权利最终不得上猜疑,并得到了重赏。

也许你读了他的书籍,你以为做人做到他的地步,那么辛苦干嘛,不如逍遥游乐更好。但你知道当今的复杂,其中处事方式的黑暗时,你却不得不后悔自己没有像他一样,世界的表面好像平淡无奇,但一旦接触,其中五味,人生百态,却够你受一辈了。也许我说得悲观了点,但早点学点为人处事的方法,准没你吃亏。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4

近代以来一直有着“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又所谓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曾国藩》一书后,我的理解是,不是必须要看他的书,但一定要学会他的精神“会下笨功夫”。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是“官场楷模”;他的著作和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青年毛泽东亦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据说,13岁时的某晚,曾国藩迈进书房。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又四年,他就高中进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曾国藩打通科举路,靠的全是笨劲。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高明。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自古成名者,多始于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我们成不了曾国藩,不是因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样的笨功夫。当然,他也并不仅仅只有笨功夫。

通过读《曾国藩》我感受到,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总结曾国藩成功的一句话:勤劳,实干,坚持。这不正是当下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中人所欠缺的吗?

勤这个字,做不得伪,从内心出发,告诉自己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如果长时间养成习惯,要做成点什么事也会相对容易很多。其次要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

这就是我读《曾国藩》的所悟所想,希望自己真正能够在勤劳、实干、坚持的路上坚持下去,以不负吾心。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5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句话,百余年广为传颂。曾国藩强调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修炼的,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这反衬出我们如今的教育太过重视“才”,而忽视了“德”。曾氏的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纨绔少伟男。”家长们这样的做法让子女难以体会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今天,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

且不评论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他能够在清代这个封建社会的末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就实属不易。通过阅读他的家书,足以见到他成功的原因。《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细细品读的好书。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6

第一次读《曾国藩》是在上学的时候,没能坚持下去,这次断断续续的读完。

借用几句名言,写一下观感。

1、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岳麓书院有一副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古三湘出人才,然人才之中,天赋异禀者少,大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科举之路不算顺利,几次之后才获同进士出身,终因诗文和见识打动穆彰阿,才点入翰林,而后十年七迁,官至二品。这其中虽有运气的成分,但跟他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分不开,一曰勤,二曰静,三曰诚;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是他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自己亦是这么践行。

正如他所说,拙不可怕,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这句话为后来的读书人标榜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曾国藩也不例外,出身翰林,其使命是:埋首经丛史集,吟诗作赋、著书立说。然当时的清朝外忧内患,并不太平。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为天下生民开太平之世,也是书生的志向。

初练湘勇的曾国藩雷厉风行,奉行“乱世用重典”,却不料成了百姓眼里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

靖港大败,选择跳江自杀,鄱阳湖之战,全军溃败,选择跳湖自杀。只要有他参与的军事行动,无一例外不是输,而他没有参与的,反而胜者居多。以至于认为自己根本无带兵打仗的才能。

论才华和军事谋略,曾比不过左宗棠,但左宗棠心高气傲,只可居人上不可居人下。曾则不同,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远在左之上。正因如此,三湘才俊愿意跟着他创办湘勇,也正是这批人,建功立业,封侯封爵。

虽无领兵打仗之能,却能运筹帷幄之中,湘勇由农民变成一支能打仗的军队,离不开曾的军事管理。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在战国时代能提出这种思想真是了不起,虽然直至今日,仍是民为轻,官为贵。

如果打败了太平天国,却发现百姓过得还没有天平天国统治时的好,你所谓的为万民开太平有什么意义呢?

在书的最后一章,也即曾国藩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对话;

陈广敷说他:几十年来,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言外之意是,当掌握二十万湘军的时候,为什么不黄袍加身,建立一个新朝。

国之命运,必有其天数。为或不为或许冥冥中早已注定。

4、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虽崇尚程朱理学,但是没有理学家的固执和刻板,对待洋务这件事情上,虽有排斥,但不盲目。咸丰逃亡热河,以及“天津教案”,让他深刻明白清朝最大的忧患在于外部,要防止洋人入侵,需要有一支强劲的水师,而水师需要装备精良的设备,光靠买不行,要办工厂,而且要有自己的母厂,从原零件的生产到军舰的装备技术一应俱全,要派人出去学习技术,要建立专门的技术学校。

思想之超前,制度之腐朽,要想落地必然会招致许多非议,好在他有个得意门生:李鸿章,李和曾不同,曾做事有太多道德约束以及对整个家族命运的担心,从而事事谨慎,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而李既有文人风骨,却又有痞子手段,加之背后有一支自己的淮军,往往是功成事立。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启迪篇7

当我读完唐浩明叔叔写的《曾国藩》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曾国藩为了干一番大事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老天给了他一次机会。那时太平军冲出广西,向江宁发起进攻,皇帝立即要各位大臣组织民团对付太平军。可曾国藩向皇帝进书说现在组织民团已没用了,必须组织新军,皇帝同意了,于是曾国藩创建了“湘勇”。在练兵期间,曾国藩受尽了白眼、嘲笑,可他还是忍了过去!他是个读书人,他非常明白:要干大事,就要学会忍!

我读了这本书,认为曾国藩值得我学习的有四点:

第一点,是曾国藩懂得用人。当太平军成立后,他们所到之处,关于孔、孟、程、朱这四位圣贤的所有东西都被毁灭,代替的是天父天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个失败原因,因为许多读书人信奉的是孔、孟、程、朱这四位圣贤,而太平军却毁了关于他们的所有东西,怎能不气愤!自然到曾国藩那里给曾国藩出主意消灭太平军。曾国藩也知道“乱世中必须要聪明人出主意才能做大事”这个道理,便想办法考投靠他的人,较苯的人就想办法开除,聪明的人就留下来给他出主意。每遇见一件难事就叫他的收的那些读书人商量办法一起解决,你说他不聪明吗?

第二点是曾国藩在练兵期间和士兵同甘共苦,一点也不摆统领的威风。想想我自己,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起床,总比爸爸妈妈晚起来。爸妈整天忙完了还要来照顾我,真惭愧呀!

第三点是他处事果断。我以前有个毛病:处事不过断。

当我看了曾国藩处事果断那篇文章后,我心想处时一定要果断,不要犹豫,可我还是失败了。不过后来我找到了秘诀:要果断,必须学会―狠!必须让自己狠,不过不是狠到做坏事,而是要狠到处事果断为止!

第四点是曾国藩很有计谋。他知道他是个汉人,在满人统领的中国里统领一只军队,会得到多方的猜疑,于是他决定做几件事:一、自从湘军打了胜仗后,肯定会骄傲、目中无人,必须裁湘军。二、人一当上官,就会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必须叫弟弟辞官。三、自己必须处事小心。这就是做的那几件事。

而且,他对清朝很忠,他虽然手握兵权,但他没有造反和做对清朝有害无利的事,反而裁军让清朝放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天下苍生啊!要是太平天国消灭了,他曾国藩却又攻击朝廷,你说天下人会怎么想?怎么做?曾国藩一辈子一身清廉,他是个好官!天下人有的恨他,有的赞扬他。但不管人们怎样说,他都是我心中佩服的曾国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