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7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有哪些?读后感是指用心读完一本书后,所得到的感悟。这个感悟会对你之后的生活以及人生有莫大的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也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诵的《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指生养孩子却不能很好教养培育,是家长的过错。身为师长只是教育孩子但不严格要求,就是懈怠懒惰。

本部立法,从法律角度明确谁来担责:谁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即家庭,并倚重和塑造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同时也让作为家长的我们:躬身自省,是否做到孝悌,忠信,好学!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

(一)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普遍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当我们听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境遇如何,我们心中都充满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华夏文明,这就是家国情怀,这就是民族意识。

当我们读到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艾青用那颗真挚的爱国之心,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每每读到这首诗,都让我心潮澎湃,这就是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悸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我们要有行动,要有目的把这种旋律优美的爱国歌曲,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家国情怀的诗句传唱下去。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彖传》指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认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有严君而后家道正”,是说家长首先严以律己才能进一步理顺家庭关系。《彖传》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则指出家庭成员要各行其位,各尽其责,实现家门内的和顺,以家庭的和睦来实现国家的安定有序。

我生于长于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地方,我受过私塾教育太爷爷,爷爷都是很正统的儒家文化倡导者,践行者,而我们的家风,家教也向来如此,我们祖宅大门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也是我们子子孙孙的最早来自原生家庭的文化熏陶,时代在发展,世代在更迭,但是我们的家风家教却始终不变,正契合: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而我们就是这国家,民族的一份子, 我们将竭力践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坚信文化自信,倡导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合理运用十七条方式方法,塑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原生家庭。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2)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三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3)

一、让孩子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点燃拼搏进取的火焰;理想是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理想是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是中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根本保证。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容山距海不限也。志之所向,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要让孩子树立什么样的远大理想呢?许多优秀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融合在一起才更有价值。

二、让孩子在温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幸福的环境。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思想从小就受压抑,心灵和自尊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因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出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有的家庭经常暴发“战争”,孩子在惊恐中不知如何是好,大一点年龄的孩子为此增加思想负担影响学习,甚至发生悲剧。孩子既是子女又是朋友,对孩子要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在家里我们从不给孩子什么压力,让他快快乐乐地生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摇篮,只有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好孩子,教育好孩子,使他茁壮成长,不断进步,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仅要培养“吃苦”精神,还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在日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他们要求孩子在寒冷的天气中跑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在英国有一所著名的伊顿中学,那里的学生几乎都能考入名牌大学,其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该中学不设暖气,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也只让学生盖一条毛毯睡觉,洗冷水澡,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学生得到磨炼;在法国,做父母的绝不让孩子乱花钱,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用钱,只有去打工,他们的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而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劳累、何为困难、何为贫穷……孩子中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所以,家长越保护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赖越无能,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最大隐患。所以,要让孩子在逆境中,在经历风雨后的人生显得更加灿烂。

四、广泛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不断提高孩子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培养孩子不能光抓学习,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我的作法是提供各种条件全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从小就参加一些有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提高孩子的素质,我感觉,今后的孩子光学习好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个原则,不能死扣学习,一定让孩子有特点有特长。有一个报道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联欢,各国留学生在台上又唱又跳,各种乐器很在行,演奏的十分动听。邀请中国留学生上台时,个个摇头,你推我来我推你,没有一个能上场。说起学习中国留学生最刻苦,可其他方面就差了一截,这是不行的。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读书习惯,我经常带他去书店购书,开始是我为他选,后来是他自己选。从小学开始到现在,家里已经摆满了几十本的书籍,孩子从这些书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另外,组织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不能总把孩子关在家里,经常带孩子出去,让孩子在大自然和新颖的环境中开心地活动。有些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孩子将铭记一生。

五、从小培养孩子的诚实、善良的性格

我经常跟孩子沟通,从一些小事和孩子讲道理,让他真正理解“皮诺曹为什么会从一个木偶真正成为一个孩子的道理”。他需要什么,合理的我会满足他,不合理的跟他讲清楚,坚决不跟他讨价还价,不让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每件细小的事情,培养孩子纯真友谊、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等良好品德。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4)

班主任作为一位管理者,是联接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的桥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带好学生,服务于任课教师,管理好班集体,还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由于职业的特点、文化水平、性格脾气等条件的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特别是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那种骨肉之情,往往会冲淡理智,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而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背离。班主任老师有义务也很有必要指导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班主任只有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出富有成效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成功性才能大大提升。

首先我在不断学习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过程中,能够与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们可以面对面交流,交流班主任在育人方面的困惑,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入学后,他们的全部生活仍然与家长保持着联系,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主动与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明智的班主任应该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经常主动地与家长一同分享孩子点滴进步的喜悦,交换教育的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主动与家长勾通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外,我利用网络与家长勾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把家长也带进了呱呱视频房间的家庭教育学习,家长带动家长进呱呱视频房间课堂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习中让我认识到,班主任是能够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无论学历高低,只是缺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但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和愿望走到一起,一定会让我们学习与生活更加精彩,因为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就是与智者同行,与大师同在,这个智者、这个大师就是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二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神奇,更是神圣,当我们被这神奇与神圣感化后,我们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变化一:

开始学会了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用这五爱看待世界所有。我相信天下每一位身为父母和老师都想成为这样的家长和老师!我惊奇地发现,当我们自身的育人素养提升后,我们面对孩子和学生的眼神、态度、语气、动作、用语都发生着变化,学校育人环境在我们的变化过程得到进一步优化。

变化二:

自从学习家庭教育以后,我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带动家长也是自然的,家长们也在跟着发生变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在每次家长会后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家长写来了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感悟很深。如这次的家长会上,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表演了手语操《好习惯》、祖孙三代表演了《跪羊图》,好多家长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副主任管理班里的公物,家长们为班里捐了很多工具。第二天有一位家长不惜用几百元买来奖品,让我鼓励孩子们学习。孩子们也在慢慢变化着,家长们更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习家庭教育是一项艰难的路程,但我相信现在积累的宝贵经验会在将来有一定的用途。自从参加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学习以来,虽然很辛苦,但一路走来收获颇深。在育人方面我首先改变了很多,尽可能多鼓励和赞赏孩子们,孩子们在一天天变化着…班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后,现在班里的工作很是轻松,家长会的召开,学习上有主任管,班里的公物有副主任管,一切都轻松自如。在学习家庭教育上我已经尝到了甜头,虽然是一点点,但是我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谢顾老师率领的团队,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使我感到这条路越走越宽。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5)

人生很长,童年很短。错过一辆车可以再等,错过一场电影可以再看,错过了落日余晖可以再欣赏,错过了满天星辰可以再期待,可如果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你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吗?

都说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远离父母的过程,从抱在怀里到读书之前,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每一天;从读小学开始到初中,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个晚上;从读高中开始,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个星期一天;从读大学开始,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个学期的某几天;当你踏入了社会,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也许就是一年里的那几天。

经常听身边的一些朋友说没时间陪孩子,所以我时常会问自己:我还能陪伴孩子多久?当孩子慢慢长大,对父母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少,代沟会越来越大,你想走近孩子的世界也会越来越难。如果不趁现在孩子还需要你的时候多多陪伴,那么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有时间有想法要陪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可能已经不再需要了。

小孩的教育,就像打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把烂牌打赢,可如果你连自己手里的牌都不看,试问你怎么可能打得赢?相反的你只会把一把好牌打烂。同样,你都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去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你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你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实,陪伴没有那么难。只要你在吃喝闲聊、玩游戏刷抖音的时候,拿出一点点时间,在孩子放学后去关心一下她在学校里的情况;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在旁边看看书写写字;在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和他聊聊,并帮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孩子开心的时候学会和她一起分享;在孩子难过的时候试着安慰和开导,这就是最好的陪伴。

老话说:女儿要富养。可现在很多家长都误解了“富养”的意思,以为给与足够的钱、买好看的衣服、吃好吃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富养”。可我始终认为:只有陪伴,才是最好的富养。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舍得把赚钱的时间花在陪伴孩子的身上。所以,陪不陪孩子,真的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自己如何选择的问题。如果一定要给富养一个诠释的话,那么就是去陪她坐旋转木马,去陪她经历成长道路上充满困难挑战的未知旅程,去陪她看尽世间繁华!如果连陪伴变成了孩子的奢侈品,那么即便再“富”,也养不好。

没有陪伴,父母如何发挥在教养过程中的作用?没有陪伴,父母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相机而教?没有陪伴,父母如何在言传身教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没有陪伴,父母如何体现严慈相济?没有陪伴,父母如何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科学引导?没有陪伴,父母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互尊重、理解以及平等交流?没有陪伴,父母如何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

我何其庆幸,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十二周岁,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长发披肩的小姑娘,她成长的每一天,我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我经常跟女儿开玩笑说:人生啊!一晃已到四十载。正如你看到的,我被生活栓在了这三尺之地,曾经我以为自己的39岁应该是西装革履温文儒雅,没想到我会系着围裙与你讨论老舍和高斯。虽然我也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可当你出生抱你在怀里的时候,我就多了一份责任和牵绊,我最希望的就是在你成长道路上,我能陪得久一点!

记得有一次女儿问我:“爸爸,为什么我从来没见过你和妈妈吵架?”

我很奇怪地问她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她说:“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的父母老是吵架,在家里烦都烦死了!”

“这样啊!为什么要吵架呢?把吵架的时间拿来陪你看书写字看电视不好吗?”我反问道。

女儿也是立刻回答到:“是啊!家里和和睦睦的多好,有你们的陪伴最幸福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是孩子的父母,可以是孩子的老师,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真的不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说教的方式去俯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有爱、有陪伴、温馨的生活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太阳会重新升起,但童年无法重来,趁孩子还没长大,趁你还未老去,趁时光刚刚好,好好珍惜这段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6)

三载时光,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一个眼睛鼻子还皱成一团、巴不得时时粘着妈妈的小小人儿,已经长成了天天盼着去幼儿园向老师们学本领、和伙伴们玩耍的小大人了。当然,和她一起成长的,还有我自己。在这个“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学习和体悟国家于去年颁发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帮助我更好地明晰对孩子的培养方向,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千人千面,万物万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对孩子的教育也绝非是千篇一律可以照搬照抄的,即使是长期研究教育的专家学者,也无法在具体操作层面言明穷尽什么是人人都适用的教育。但我坚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心灵的滋养、对教育观念的影响是受用一生的。犹记得,我的爷爷虽然小学都未毕业,却一生坚持看报自学,在我即将步入小学时,他给我们一家三口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希望父母以言传身教为我树立榜样,希望我遵循师长教诲,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当年妈妈念这封信时,我仍懵懵懂懂,更多感受到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期许,而当我自己也成为妈妈,这一幕已近30年前的场景却在脑海中愈发清晰,让我感悟到好的教育并不由学历高低所决定,家风传承对孩子教育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用爷爷当年的叮嘱自勉,并和家人们形成一致。

秉持初心,身体力行。得益于紧密的家园协同机制,让我这样的“新手”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就孩子的成长情况向老师们请教其应用。虽然近现代的教育理论颇多来自西方,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自古重视教育的国家,并流传下了诸多经典。譬如《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不启迪着我们思考“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孩子”等问题。《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更昭示着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品格。而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我们也能明确看到对家庭教育的指引,并不是对孩子的知识、技能的堆砌填压,而是着重于家国情怀、道德品质、意趣审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并提出了多种方式方法。我对其中三点尤为印象深刻,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是亲子陪伴。我和孩子爸爸都很注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双方参与、不可或缺。在平时,我们会和孩子在晚饭后边散步边聊天,在书桌前阅读各自喜欢的书,用APP听故事甚至一起看动画片,讨论其中的情节和角色。到了周末,我们会一起去爬山嬉水,亲身领略“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的场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或是逛馆观展,了解博物馆里展陈的人文和科技,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希望通过点滴日常,把自己的素养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则保持敬畏之心。

二是充分尊重。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而是具有自己思想、性格的独立个体。我们将孩子视为平等一员,常会在需要作出某项决定前,倾听孩子的意见并求同存异,既不以家长的权威施压或操控,也不因她的幼小而有求必应。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尊心,比如她不擅长的事就不愿意示于人前,家长的示弱、容错,看似不经意间制造的让她悄悄努力的机会,反而会给她带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情绪是个小怪兽,家长总会有不耐烦的时候甚至免不了大声训斥,但及时反思,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三是相互促进。人无完人,我们并不是“超级妈妈”、“万能爸爸”,都存在自己的知识短板、性格缺点,所以我们也从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万事完美。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盲点和未知领域,我们都坦然承认,并会和孩子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来查资料学习。我们也常常发掘对方和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声赞美、一个拥抱,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助于我们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非一夕之功,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的一场修行。希望我们能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日益精进的自我修为,陪伴孩子从扶风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家庭教育促进法读后感1500字左右(篇7)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革新和重建教育生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鲜明导向,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值此全党、全国人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交汇点和战略新起点上,中央统筹全局、强化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了新的、更重要的历史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对互联网行业的重拳整顿、调整计划生育放开三胎政策、对娱乐传媒行业的加强监管、强力推出“双减”政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一以贯之、通盘考虑的,总体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育人强国。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新时代育儿须理念革新。重任在肩,感慨良深:

第一,“家事”就是“国事”。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家事,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审议通过,让这件“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家长们首先要革新理念,明确家庭教育需要国家指导、学校引领。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身教重于言教,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意味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受到引领和约束,只有加强学习、配合上级政策(例如升学政策、分班政策、就业政策)和学校管理,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二,“家长”也是“老师”。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甩一甩衣袖万事大吉了。多年来,这种观念,在寄宿制学校家长、幼儿园家长群体中尤其突出。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更加凸显了这一点。不要只想着“学校给了孩子什么”,还要首先想一想“我影响了孩子什么”。

第三,也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双减”绝不意味着“躺平”。2021年是“双减”元年,“减负”“加强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强化考试管理”......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势必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产生历史性的影响。然而不少家长把“减负”理解为了“躺平”,在家庭教育环节,面对大把的时间而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管理有所放任。事实上,“减负”的目的是“提质”,这是一枚硬币的双面。

“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质,一是遏止“内卷”、二是因材施教。作为家长和孩子,将面临较为充裕的家庭时间、较多的业余生活选项。事实上,这是一片虚伪的“舒适区”。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陪伴,陪伴并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是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貌似更充裕的居家时间,在这一点上要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的《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阅读管理、体质管理)。然后是发现和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并扶植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在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中,真正认识并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当然,孩子有其一定意义上的可塑性),量身定做、一人一案,一步一步做好人生的规划、走出一条独特的幸福成长之路。

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双减”路上孩子学业减负最大的底气,或者说是最后的底线。要想减学生之负,家长必须内强素质、外结盟友,从这个角度看,家长和教师的使命是一致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