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精选5篇)
通过灯塔大课堂第28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郭永怀、孔繁森、王杰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王杰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篇1】
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 郭永怀目光澄澈,朗声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
1956年9月,一艘驶往遥远东方的邮轮起航了。郭永怀凭栏远眺,心潮澎湃。忽然,身边响起女儿郭芹稚嫩的童音:“爸爸,咱们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噢,那是一幢样式古朴的住宅楼。灰砖、黑瓦,朱红色的木窗,那是国家专门建造的条件最好的专家公寓。可年幼的女儿觉得,还是从前的房子漂亮。三层楼带地下室,外加一个独立车库。二楼有个宽敞的露天阳台。可不知为什么,迁入简朴的新居后,父亲却天天眉开眼笑。
从那时起,每天一大早,郭永怀总是提前走进中科院力学所的办公楼,风雨无阻。同事们发现,新来的副所长走路总是低着头,似乎总在思考着问题。而且,步幅很大,节奏平稳,像是对预定的目标进行丈量。工作时,他喜欢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在沉潜中寻觅灵感。有时候,夜已经深了,窗帘后面依旧灯火明亮。是啊,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刚刚起步,有多少事情需要努力呀!
宿舍楼的东侧有个大花坛,下班路过,郭永怀会偶尔驻足观赏。葳蕤的草木中,他最喜欢迎春花,那一串串明黄的花朵热情地摇曳着,宛若思维燃起的火苗。如果有人凑过来,他会指着花花草草逐一报出学名,并说明分属哪一纲,哪一科。实际上,他的爱好很广泛,摄影,集邮……最痴迷的是音乐。然而,自打搬进新居,那些从国外带回来的黑胶唱片也被他冷落了。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篇2】
孔繁森给聊城留下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也赋予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独特的使命和担当。
2019年7月,学院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积极探索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当年11月28日,学院承办了全国“孔繁森精神研讨会”,一大批孔繁森精神研究专家与孔繁森的生前同事齐聚聊城职院,共同追忆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学院组织编写了《新时代的召唤——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照片背后的故事》等丛书,让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进课堂。学院以故事、案例等形式把孔繁森精神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并举办专题讲座、录制精品微课,打造有思想深度、理论温度、境界高度的思政课;组织开展专题研学活动,让学生亲临现场、触摸历史、激发情感。
在孔繁森精神熏陶下,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学生要求入党的多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多了,像孔繁森那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蔚然成风。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广大师生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在湖北等战“疫”一线,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火线入党;在防控后方,更有学院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热情奉献。不同的战“疫”形式,相同的战“疫”信念,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情怀和坚守。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传承孔繁森精神,牢记育人初心,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效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篇3】
1960年初春,郭永怀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忽然发生了变化。
一天早上,一辆绿色小轿车驶到楼下。妻子李佩莫名其妙:丈夫平时都是步行上下班,平白无故的,为啥改成车接车送呢?蒙在鼓里的李佩万万没有想到,丈夫已经同一个天大的秘密有了关联。
原来,根据上级指令,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科学家参与到原子弹研发工作中来。与此同时,从各地选调的科技人员迅速汇拢。攻关战斗悄然打响。
没过多久,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甚至彻夜不归。她觉得十分蹊跷,心想:搞理论研究,至于这样吗?
不仅回得晚,突然有一天,丈夫还要离家出发。
李佩随口问道:“去哪儿?多长时间?”
郭永怀咧咧嘴,喉咙里仿佛挽了一个结。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
正是从那天起,李佩心里出现了一处空缺。她有时会呆呆地愣神儿,心底的疑问又清晰浮现:丈夫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到底在忙些什么?
此刻,郭永怀正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
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出发前,同志们都穿上了配发的空军地勤服——皮上衣、皮裤子。郭永怀个头偏高,没有合适的尺寸。大家劝他留在家里,等候答复,可他无论如何不答应。人们拗不过他,只好找来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靴凑合穿。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
在研发过程中,对于引爆方式的选择,科研人员一度在较易实施的“枪式法”和起点较高的“内爆法”之间难以取舍。郭永怀采用“特征线法”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以先进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为了稳妥起见,应当“争取高的,准备低的”。随后进行的爆轰物理实验无疑是掌握关键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
这些事,李佩都不知道。她只知道,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她失联的丈夫又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李佩心疼地瞅着丈夫。看上去,丈夫更瘦了,脸颊凹陷,双眼里透着疲惫。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带去的茶叶居然原封不动带了回来。怎么回事?难道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丈夫没有说话,别看琢磨了一路,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是啊,他不能告诉她,青海金银滩基地海拔三千多米,水烧开了只有八十多摄氏度;他更不能告诉她,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因为,它们涉及国家的最高机密。
那几年,女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去哪儿了?”有一次,郭永怀出差归来,第二天,恰巧是女儿的生日。女儿等啊等,直到夜色沉沉,父亲才回到家里。女儿撒娇地搂住爸爸的脖子问:“你不是答应送我生日礼物吗?”父亲一愣,如梦方醒:糟糕,看这记性!他讪讪地拍下脑门,突然急中生智,指着窗外的夜空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我送一颗星星给你做礼物好吗?”“好,好。”女儿咯咯地笑了。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篇4】
1994年12月5日,西藏阿里狮泉河镇,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不足5000人的小镇竟有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向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作最后的告别。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以示决心。在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已是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公办学校和半数以上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中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由于他经常把工资分给贫困群众,领养孩子后,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然而,即使平日三餐主要靠榨菜拌饭将就,他也坚决不让领养的孩子跟他一样吃苦。为了补贴孩子们的生活费用,他甚至3次化名“洛珠”共献血900毫升。
第一次进藏时,孔繁森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赴藏时,他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药箱,以便工作之余为农牧民看病治病和分发药品。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处西藏西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气温常年零度以下,每年7至8级大风天达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征求孔繁森对于调任工作的意见时,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1993年春,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他马不停蹄地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在他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37.5%和6.7%。
正当阿里经济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孔繁森身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在为他料理后事时,人们看到了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款;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成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在孔繁森的追悼仪式上,许多群众站在他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无数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现场一副挽联十分醒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副38字的挽联,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灯塔大课堂第28课个人观后感【篇5】
为进一步创新主题党日形式,丰富主题党日活动载体,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转作风、提效能、办实事”活动,文登经济开发区机关党支部2月24日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和郭永怀故居参观学习,学习郭永怀同志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孜孜不倦、勤奋执着的奋斗精神,进一步锤炼政治强、信念坚、作风实、业务硬的干部队伍。
郭永怀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应用数学家、空气电力学家,郭永怀年少立志科技救国,在赴美留学归来后,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航空航天事业,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及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和郭永怀故居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全面记录和展示了郭永怀辉煌的人生历程和科研成就,展现了郭永怀科教报国、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和毫不为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传承先辈基因,牢记初心使命。郭永怀先进事迹为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注入精神动力,激励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工作、严谨认真、追求卓越。开发区机关干部褚姗姗表示:“这次的参观学习使我对郭永怀以身报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得到了又一次升华,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郭永怀无私报国的精神,担负起这份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学习郭永怀精神是开发区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的现实需要,开发区干部职工要准确把握学习弘扬郭永怀精神的重要意义,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深刻反思,通过大力学习弘扬“永怀精神”,加快转变工作作风,加力推动工作落实。开发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明确学习弘扬郭永怀精神的方式方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效果导向深入学,形成制度持久学,从“永怀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奋发工作,努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以实际行动推动开发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