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作文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人物说明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1

柳宗元为人所知,大多因为他的《江雪》一诗。俞平伯先生的父亲,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俞陛云先生从这首诗里读出一种“悠然”的态度来,他说:“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杆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见《诗境浅说》)对于俞陛云先生所讲的“天怀淡定、风趣静峭”,我理会不到(借用梁启超读李商隐《锦瑟》语),反而对霍松林先生所读出的“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和“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见《唐诗精选》)有所体会。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重用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革新。他们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弊政,免除民间欠税和各种杂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官。永贞革新仅五个月即受到残酷的镇压,八位革新派的主要成员纷纷被贬谪为远州司马。唐宋官制,一般官员三年一调,可是柳宗元等整整过了十年,才奉诏进京。谁料想又被贬为更荒凉的边缘州郡。他在原配夫人去世以后,一直没有续弦,原因是他在贬谪之地,没有门当户对的女子,而且士人家庭出身的女子,也不愿意与他这样一个“罪大者”亲近,因此只好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一想到这种情况,他便极为忧伤痛恨,内心如有热水沸腾般焦灼不安,甚至在寒食节时无法回到家乡为祖先扫墓,担忧祖坟被损,无法为家族延续后代,唯能向北方长号大哭,用头撞地。人生经历了这样的打击,难怪他的心情抑郁之极,以至于在他的“永州八记”中,偏好于描写那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过清”之境。结果,他年仅47便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扼腕,唏嘘不已。

与柳宗元同为“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年长一岁,与柳宗元所受到的迫害几乎完全一样,但却活到了71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想到,在境遇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胸襟是否开阔、性格是否爽朗、精神和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给予人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人的生命。从刘禹锡的《秋词》中,已经可以看到这位诗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见解。诗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等到读到他在《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两首诗中对当时执政者的冷嘲热讽以后,便俨然看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开朗的胸怀。他在诗里嬉笑成风,说你们这些当政者,都是我走以后才来的;又说,十四年以后我倒是回来了,可你们去哪儿了呢?言外之意是在笑问:谁笑到最后了呢?具有这种性格和胸怀的人,才能在被打击了23年之后,仍然不抱怨、不颓废,仍然可以放眼瞻望,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

当然我也在想,把柳宗元寿夭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心性和胸怀,对他是否过于严苛,是否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呢?我愿意援引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的一些话,来表达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景仰之情。韩愈先是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才华和见解,称其“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尽管“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但是韩愈却肯定地说,柳宗元坎坷的一生玉成了他的文学成就。如果他被打击得不是那么久,不是那样的艰难困苦,即使他有出众的才华,他的文学词章也一定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一定不会流传百世的。与一个人生命的质量相比,寿命的长短毕竟不是最重要的啊!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2

满腔热血铸造成冤屈的枷锁,戮力革新换来了痛苦的流放。一叶孤舟悄然荡开湖面的冰雪,一孑身影默默伫立在船头,凛冽的罡风挟去了柳宗元的坦荡仕途,换来的只有永州司马的憔悴岁月。

柳宗元,唐代政治革新家,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涯。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主张革新朝政的王叔文集团,开始了“永贞革新”,结果失败,柳宗元被贬卲州,后来又被贬至更为偏远的柳州。

努力咽下上涌的热泪,任其灼烧挣扎的心灵。

“若为化作身万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是跋涉在荒野古道上的柳宗元仰望苍穹的寂寞长叹,他风尘仆仆,被迫像茹毛饮血的野人般在异乡了却残生;“来往不逢人,长歌碧楚天。”这是浪迹于名胜古迹的柳宗元蘸墨挥毫的雄浑感慨,他探幽访胜,想要摆脱内心痛苦的缠绕;“久为髻组束,幸此南夷谪。”这是垂钓于漫江风雪的柳宗元轻掸蓑笠的孤独喁语,他写就《悼屈原赋》,获得了“火中生莲花”的清净解脱。就是陷入人生困顿和政治窘迫的低谷中,他也能在对山水的凝望中激发出自己生命中傲人的光彩——《永州八记》等作品流传千古,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蓑笠遮不住他的傲然正气,风雪吹不散他的悠悠文思。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超越一切苦难,追寻真实的自己。千年之后,透过历史缥缈的烟尘,我们仍能看到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怀着博大的胸襟,笑看人间潮起潮落。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3

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城墙,你只能轻轻哀叹一声:别了,长安。

一腔热血换来戴罪之身,半年变法失败而遭流放。一叶孤舟,独自江面漂泊,载走了柳宗元的鸿鹄之志,留下的是永州司马的忧伤。

永州,一个偏僻而荒凉的小城。这时的你正处于人生最低谷—老母病逝,故交疏远,对已心灰意冷的你又是当头一棒。孤寂,愤懑充满者你的内心,你苦苦挣扎在异乡,多少次梦回长安,希望再次被皇帝赏识,引领大唐繁荣昌盛,自己流芳百世。醒后,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犬吠声从远处传来,好似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你的希望之火仍未完全熄灭,仍然渴望有一天被召回长安。于是,你开始探幽访胜,以此摆脱内心的苦闷。

小石潭边的你,暂时忘却了苦恼,摒弃尘世的喧嚣与浮华,那已丢失的灵魂似乎又刚刚找到。听水声,如鸣佩环一般快乐。你向小潭西南远眺,只见那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坐潭上,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那忘却了的孤寂和忧伤,再次来到你身边。你不想回忆过去,于是离开了小石潭。

你游访到了西山,把西山作为知音,将自己融入这高峻峭拔之中。你已不再像以往那般约束自己,潇潇洒洒,笑对红尘。“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八天后,你又来到钴鉧潭,彻底将灵魂放飞,与自然融为一体。“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已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的对象,而是投射了你心境的自然与高洁,与山水对话,亦是在释然后的自己对话。

你从未屈服于卑微之下,你以屈原自慰,写就《悼屈原赋》;你以流放自嘲“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于是你独坐于孤舟之上,垂钓于江雪中。群山无鸟飞,万径无人行的孤独与痛苦磨练了你的意志,获得“火中生莲花”的解脱。

时隔千年,你留下的一篇篇经典之作,仍让后人看到铮铮铁骨的男儿。致敬,柳宗元!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里出自柳宗元著名的小石潭记。那是一个清朗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柳宗元坐在潺潺溪水边一块巨大而光滑的石头上,望着清澈透明的水中一只只鱼儿。画面仿佛定格在了此处,柳宗元从鱼儿身上看到了自然的生命力,又仿佛看到了自己无依无靠的样子;视线不肯离开,他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宗元的一生大起大落。原本步步高升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永贞革新,却因为触范了皇家的利益,被流放到永州。他一心想报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这样的打击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在永州游山,玩水,他仍没有释怀。

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上写了水有多么清澈,细品却能体到他内心的情感。他何尝不是那鱼儿!无依无靠,在永州,他格外地无助,内心无尽的凄凉。他思考着自己的价值,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命运仿佛在玩弄他一般,朝廷先一纸召书将他召回了长安。终于到了长安,他又被贬到了更偏、更远、更荒凉的柳州。极度的欣喜和极度的失落在一瞬间转换时,很容易让人的心态彻底崩溃。这难以想象的落差将柳宗元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无依与寂寞将他占满。他不断地,拼命地想,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朝中为国效力的人来说,这些起落足以让他心灰意冷,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他厌世、不再顾虑任途荣枯,不再顾虑国家的未来。

但是柳宗元没有!

巨大的打击接连地冲向他,他却捂着伤口,缓缓前行,从未倒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在一个国中是多么渺小。他可以忘记一切,去隐居,去避世;但是即使心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他的选择仍然是兼济苍生!

在柳州,他利自己小小的官职,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

他为国效力,直到他再也不能了为止。

他是最无助的人,又是最无私的人。

无依无靠的鱼儿,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柳宗元人物说明文5

说起柳宗元,我想到一个与他经历相似,也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陶渊明。可后者与前者在结局上相差甚远,后者辞官归隐,前者却不;这是性格之间的差距吗?

说到这两者的性格,我们可以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来说明:《桃花源记》是一篇可以体现陶渊明对人人平等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而又将这种精神世界留下给后人,我们说他心中装着百姓;而柳宗元呢?那要先知道小石潭和柳宗元之间的关系。

想想:当柳宗元被贬到偏僻的永州时,遇到了在永州“偏僻地带”的小石潭;柳宗元的才华不被众人所知,小石潭的美却被篁竹遮挡……我们不得不说小石潭是柳宗元的知己。潭水如镜,照人影,也找着柳宗元的心。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正确的。

但,柳宗元用小石潭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什么呢?

结合一下背景:当时柳宗元等人在倡导一场有益于人民的运动,想把唐朝引向“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个高潮。这在当时的世界来讲,是一件大事,且深得民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政变将柳宗元等人期待已久的梦成了过去,新皇帝将这些倡导改革的人全部贬到边远地区去了,而柳宗元也因此十分孤独,可以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了。

这时,换成陶渊明,早归去了。

而他,去了永州。人们对这个新来的人并无好感,他的才华也因官位较小而无处可施。而人活着,总要有事干,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也就去游山玩水,写出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很明显,当朝廷“植木偶于堂”时,“木偶”却像匹诺曹一样活泼。

匹诺曹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柳宗元呢?我想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皇帝将他召回京师时他那么的兴奋。

他甘心,为唐朝卖命,也甘心为理想卖命。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失志而灰心丧气,他像他笔下的潭水一样,一点点地流过曲折的岸,流向他的目的地。这使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骆驼:它们一点一点地走,虽然很慢,但一步一步的,它们总会到的。而柳宗元也就成了唐朝的骆驼。

但与骆驼不同,他有理想,骆驼只是在被鞭子赶着。柳宗元的雄心壮志和信心使他像骆驼一样坚定。

与陶渊明又不一样,他的壮志雄心背后的就是另一个和谐的“桃花源”,也就是说,有人民。但他更善于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罢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