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中,管仲、鲍叔虽辅助不同的君主,但最后鲍叔仍在齐桓公即位后举荐管仲,且齐桓公也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一
【识人之能,难能可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二
【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荐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理干部,自己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叔的作用的确大于管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人的故事,既是经验,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三
【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从古至今,宽容始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张廷玉墙退三尺,赢得“六尺巷”的流芳百世;蔺相如不计私利,换来“将相和”的千古美誉;林肯宽以待人,两度当选美国总统。宽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宽容对待他人,助力成就自我。
无论在与人交往还是国际合作中,宽容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口口相传,齐桓公不计管仲击射之仇,任命管仲为相国,数年之间,便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宽容何尝不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蝇头小利何其渺小,与人为善,不计前嫌,是智者眼光所至。
2020新冠疫情最紧张之时,武汉一度成为世界的焦点——当然不是仰慕的焦点。更有甚者煽风点火,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而中国脚踏实地降低感染率,走出困境,不计前嫌帮扶陷入困境的各个国家,传播中华历久弥新的美德,展泱泱大国之气度。不正如齐桓公之于管仲?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踏过它的鞋上,这就是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适当的宽容对人对国有利无弊,提升个人素质,彰显大国风采。
做到宽容并非难事,却需要一颗持久善良的内心。
新冠疫情中,金银潭医院是最接近炮火的地方。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抓住每分每秒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第一时间了解金银潭医院,却很久后才知道这样一位伟人。张定宇说:“我只有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病人。”他又何尝不明白于心,外界的看法抑或名誉,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这种崇高的宽容,怎能不让一心追名逐利的小人为羞?张定宇怀着一颗善良宽厚的心,不辞风雨,不慕名利地在幕后奋斗着,既是悲天悯人的胸怀,又是对生命至上的热爱。唯宽可以容人,唯宽容可以容纳世间最善良的情愫。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但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宽容是有限度的,宽以待人的前提条件是可宽容的人或事,不是一味依从,虚与委蛇。一味的宽容是纵容。宽容成纵容的例子不计其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汉成帝纵容王家做大,将千秋大业拱手相让。宽容的核心是大爱,而不是溺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以待人,能在疑虑丛生的荆棘里拨开一条信任的道路,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我们要学会容人,更要学会正确容人。齐桓公宽容的气度成就霸业,让我们用宽容成就自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四
【珍惜友谊 珍惜懂你的人】
同学们: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月例行组织一次读书会,纵论历史,审视当今,汲取养料,充实自身。
今天分享的历史故事“管鲍之交”中,我非常赞同司马迁的评论“鲍叔能知人”。我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他让我知道一个真理,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懂你的人。是的,鲍叔就是最懂得管仲的知音。他们的友谊让我再次相信,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友谊没有地位的界限。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也许也听说过。俞伯牙是晋国士大夫,钟子期只是一介山野樵夫。因一曲“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盛唐天宝三年四月,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杜甫有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传颂了两位诗人的佳话;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更值得我们礼赞。在马克思最穷困潦倒之际,作为富商之子的恩格斯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资助马克思完成传世巨着《资本论》。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为《资本论》后几卷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以上三个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让我们向往,而鲍叔对管仲的友谊更让我动容。这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当别人误会管仲贪财怕死的时候,鲍叔牙懂他背后的贫穷与孝心,当管仲因为跟错君主差点误杀齐桓公后,他不但劝阻了齐桓公复仇之举,而且把相位拱手相让,极力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得以大用。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假如没有鲍叔牙这位知贤荐贤让贤的朋友,管仲的政治才能哪里有施展之机?
巴金曾说:“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前几年流行的“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请老师指正,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五
【知人诚可贵,让贤价更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我感到非常高兴。在听了其他几位同学的发言后,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更引发了我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思考。那么,哪位人物令我感触最深呢?
我想起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几句话:“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的,我叹服于齐桓公心胸之开阔,倾慕于管仲才华之横溢。春秋,那个君明臣贤的时代,那个青春蓬勃的时代,那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是多么令我魂牵梦萦,神往遥思。但是,我认为,在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明君贤臣并不鲜见,雄才大略、任人唯贤的君主,能力超群、鞠躬尽瘁的臣子比比皆是。可是,能够推心置腹的知人,能够隐退幕后的让贤,这样的人却是寥若晨星。
因此,令我感触最深,让我奉为榜样的人就是鲍叔。知人诚可贵,让贤价更高。知人,是一种眼光;让贤则是一种气度!这份气度对于今日之青年具有更重大的人生意义。
让贤,需要一份真诚勇敢的赏识。让,不是胆怯懦弱的退让,更不是虚伪矫情的推让,这是一种在真诚中对他人才能的赏识,在勇敢中对他人才华的确认。世人皆知鲍叔对管仲有知遇之恩,然而又有谁会去思考这份知遇需要多少真诚,多少勇气。同样是胸怀壮志的文人,同样是才华横溢的士人,同样是文韬武略的谋士,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痛楚。嫉贤妒能在历史上时有发生,因妒成恨、痛下杀手,这样的悲剧还少吗?
让贤,需要一份自知之明的清醒。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不易,因此才有西方神庙上的箴言:人啊,认清自己。然而,面对功名利禄,面对权利诱惑,又有几人能够认清自己?妄自菲薄者有之,妄自尊大者更是大行其道,让“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悲剧一再上演的,不正是那帮认不清自己的奸佞小人吗?无法看清自己当然就难以放低姿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当然就利令智昏!
让贤,更需要一份家国情怀的担当。鲍叔之贤对我影响最大之处就是这响当当亮堂堂的家国情怀。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仅仅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让位于管仲绝对是昏招,因为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荣光从此与自己无缘,贤相能臣的赞誉从此擦肩而过,管仲的光芒照耀四方,鲍叔的才能无人知晓。那么为什么还要让贤呢?因为那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从此山河稳固、兵戈消弭,结束天下纷争,开创一世霸业,百姓安居乐业,百业繁荣兴盛,这一份理想抱负,如果管仲更有能力去实现,那么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在鲍叔眼中岂不是成了蝇头小利、蜗角虚名?
同学们,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流早已涤荡了春秋往事,但是这一份精神却凝固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正值青春,我们都是追梦人,在新时代这个最伟大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绽放自己的光彩。但是在纠结于“时不我待”的焦虑时,在惊慌于“你追我赶”的紧迫时,在拥挤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时,我们不妨停下急切的脚步,打开心灵,回溯历史,向那些先贤们学学做人做事的智慧。
鲍叔,你就是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的一颗星。一颗我人生的启明星,扫除蒙昧给我智慧;一颗我人生的北斗星,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六
【齐桓公的几次选择】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之首,他是第一个霸主。但今天梳理他的功绩,似乎找不到一场淋漓痛快的胜利。牧野之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就过历史的巨人。但齐桓公,似乎找不到一个“代表作”。
所以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的功绩,靠的不是武力。孔子还有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孔子大概要披着发穿左衽的衣服了。披发左衽,这是当时中原人眼中“夷狄”的装扮,如此穿着,意味着华夏文明衰败了。
从孔子的话也能看出,齐桓公与管仲的尊王攘夷,功绩不在于刀光剑影、武功赫赫,而在于捍卫了文明。孔子相距齐桓公与管仲,隔了一百多年,提起他们,着眼点却是发型与衣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是文明的象征物,映照着华夏的延续。
虽然孔子把功绩归美于管仲,但显然的,这是齐桓公与管仲共同成就的霸业。而且在我看来,齐桓公的故事更值得玩味。在关乎文明存续的重大历史进程里,起点或许就在于齐桓公的几次选择。
须知,管仲最早是作为齐桓公的对手出现的,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他还射了齐桓公一箭,让桓公险些丧命。桓公继位后,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管仲,他选择了原谅;不仅原谅,他还对管仲委以重任,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更张力度非常之大,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管仲,他选择信任。
我常想,在这些关口,齐桓公如果小心眼一点、多疑一点,心理状态发生点变化,历史会不会改写?孔子会不会就真的“披发左衽”了?华夏文明的进程,会由此产生什么走向?
推而广之,是不是多少崇高、显赫、荣耀,挫折、失败、堕落,其根源都在个人的闪念之间,在一次内心纠结后的选择?大历史的画卷,点睛之笔与败笔,或许就在于些微点墨。
从历史记载看,春秋五霸里,齐桓公不算有特点的:晋文公颠沛流离,大器晚成;勾践卧薪尝胆,心机尤深。倒是齐桓公,个人资质似乎平平无奇,也无甚出格举动,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信任管仲。但反过来想,为了信任管仲,他需要克服多少猜忌、忐忑、惶恐?他管控自己的“情绪成本”,其意义未必小于横刀跃马、顾盼自雄。
儒家经典《大学》从“正心”,一路推导到了“平天下”的高度,或许有它的道理。对于个体成功的实现、人类文明的书写,那心里的细微波动,往往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磨练,不只在星辰大海,更在于内心方寸。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七
【君子“成人”亦“成己”】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然而在管仲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重的人物。他举荐管仲,终成霸业,因而名留青史。他便是鲍叔牙。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鲍叔牙的千古流芳: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身侧运筹帷幄之人并非鲍叔牙;鲍叔牙甚至将自己的位置让与管仲,甘居其下。这样的“无甚功绩”的鲍叔牙,却能为史书大书特书。这是争强好胜的现代社会和时下持有浮躁心态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的。
但我觉得,鲍叔牙之所以能够“成己”,正在于他能够“成人”。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善于知人。知人之要务,在于放下成见。鲍叔牙与管仲曾经同为商贾、出生入死,每每被管仲占便宜,鲍叔牙总是一笑而过。后两人分侍二主,本应成王败寇,鲍叔牙却力排众议,举荐管仲。鲍叔牙能够剥开偏见、傲慢等缠绕在外界的茧丝,洞察出那位能力卓荦的管仲。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更在于他能任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公子小白践祚,鲍叔牙本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他审度自身,急流勇退,让贤甘居管仲之下。其胸襟之宽广,处事之谦卑,广为人所称颂。鲍叔牙的退让并非力不从心的自卑,并非沽名钓誉的姿态,并非求取庇荫的谄媚,而是为了大局着想,知己知彼的大智慧。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成人之美”。鲍叔牙成就了管仲,让管仲尽情施展抱负与才华,而不是“虽有千里马”却“骈死于枥中”;鲍叔牙更是成就了齐桓公,让他成就霸业,国泰民安;鲍叔牙更是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推广教化使黎民免于披发左衽,这是鲍叔牙为黎庶百姓所谋求的永福。
“我们飞的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里就越渺小。”鲍叔牙的气度并非寻常人能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少能为人所理解。我们时常看到的是人们竞争时的咄咄逼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却少能欣赏到像鲍叔牙般“能者居之,我愿退而佐之”的“成人之美”的气度。其实鲍叔牙式的“成人之美”,又何尝不在成就自己呢?
君子成人之美,是千帆阅尽后的从容;君子成人之美,是朝日赤子所怀抱的坦诚;君子成人之美,给予他人夏花之绚烂,留予自己同样值得讴歌的秋叶之静美。
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八
【鲍叔去哪儿了?】
春秋时期,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司马迁评述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谋划策很重要,有一个鲍叔太重要了。没有鲍叔就没有管仲之力,就不可能九合诸侯。这是孔子的结论。
孔子说的对!孔子今天还有话说,鲍叔现在去哪了?孔子学院怎么没有管仲来管?孔子有点生气。
孔子说,打着我的名片全世界设学校,问过鲍叔没有?世界上怎么没有释迦牟尼学院、穆罕默德学院、亚里士多德学院?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你们都沒弄懂,跑全世界去教孔子学说,管仲肯定不会这么做。
孔子学院把书法、国画、唐诗、宋词、茶艺、汉服、剪纸、京剧、川剧、功夫、中国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向外国人来推广、宣传和教授。这些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没错,但是,这些项目即使国人也见得人人都喜欢,都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西方人自小生活背景和文化观念上跟我们截然不同,刻意去推广,试图让西方人去喜欢和接受,学的这是什么嘛,这就是玩嘛!管仲肯定不会这么任性。
截至目前,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每年,都要派大批志愿者从国内出发,远赴海外,到当地孔子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教学,教师岗前培训要学剪纸太极拳,这些教师只能苦笑吧?而且耗费巨大,管仲会这么干吗?
我的学术思想影响华夏文明2000多年的进程,但囯内有多少孔子学院?还有多少囯人知道“仁义礼智信”?是不是应该先在囯内大力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外国人进入孔子学院学习,只是象征性收取很低费用,跟免费没有什么区别,还提供可观的奖学金,学习优秀者将有机会到中国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举办演出、中文比赛、书法比赛、学习深造等。这些机会和资源给农村的孩子多好,国内我知道的只有张桂梅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滇西贫困大山。张桂梅说,我绝不让我教的班级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我认为管仲肯定也会这么说。免费求着人家学汉语,我们能不能自信点,应该他们抢着来学汉语啊。我们的孩子倒是拚命学英语,每年学英语的费用老高老高了,明天高考还要考。管仲在,肯定愁死了。
孔子最后说:世不缺管仲,而少鲍叔也。鲍叔去哪儿了?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九
【时代巨擘:管仲】
春秋时期,风诡云谲,天威摇撼,诸侯国各怀虎狼之心,纷争频繁。既如齐国内部亦有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本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小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而成霸业。
管仲实为大智者,这在当时及后世人看来,似乎只有鲍叔牙独知。鲍叔牙曾与管仲一起经商,分财时,管仲多得,鲍叔牙不以为贪,反怜恤他生活贫困。管仲屡次做官而被君主免职,鲍叔牙不认为他不贤,知道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失败逃跑,鲍叔牙不以为管仲懦弱,知他顾惜老母。管鲍之交,难能可贵。
然而,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到底死了,君位被小白捷足先登了。公子纠死时,同时辅佐他的召忽为他而死;管仲却没有选择去死。关于这一点,即使像孔子的贤弟子子贡、子路都因此看不起管仲。按照“君君臣臣”之礼,君敬臣忠,君主死了,臣子应当奉命相陪,岂可苟活于世?
可见,智者确难被识别。管仲非愚忠之人而已。
然而,管仲终归是个幸运的人。等到小白成为齐桓公。齐桓公虽然也忌恨管仲曾箭射自身,但却被鲍叔牙的肺腑之言打动,鲍叔牙认为管仲的才华百倍于己,竟转而为管仲亲自松绑。鲍叔牙道出真相,是诚;齐桓公因而相信了管仲的才华,这是自知之明。
后来,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像管仲奉齐桓公之命征讨楚国时,其理由就是楚国没有向天子纳贡,也使昭王无返。楚国便同意缴贡。而齐桓公后来陈师准备伐楚时,说的却是,我军如此厉害,你们岂能抵挡?反被楚君怼回去了,最后还是讲和了。两相对比,足见管仲的大勇大智,桓公临机应变力反显不足。
大概也因此,孔子亦针对子路、子贡的狭隘认知评论道,管仲虽未以死效公子纠,却使天下免于更多的兵戎相见。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普通百姓只有填于沟壑而浑不自知了。孔子甚至因此罕见地将管仲定格为“仁”者。
是的,我觉得管仲之“仁”,不光体现在使天下少了乱战,也可从他助周王平戎有功时的表现看出来。当初周天子本想以上卿之礼犒慰他。而管仲确认为,自己不过是低微的官员,周天子身边的国、高二位上卿尚在,自己如果僭越礼法,天子又该如何对待真正的“上卿”呢?最终他以下卿之礼受赏。管仲这一行为,既在形式上维护了周天子的体面,也在谦卑中展露出自己的大贤。
虽然孔子也诟病过管仲有铺张、僭越礼法的行为——《论语》中,孔子曾说他效国君树立塞门,且多家臣。但从总体上说,在那个非常的时代,管仲的智、仁、勇“三达德”,是被当时的时代充分证明了的。诚如孔子所云,“可与共学,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管仲通身的文武艺,在各种权变、机宜中显得与众不同。学浅者,从小处怀疑他的才德;而只有懂得其中玄妙的人,才能对他大加叹赏。因此当时独有鲍叔牙知,后世又只有孔圣人独识。
管仲,特殊时代的巨擘呀!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十
【重解“管鲍之谊”】
在我所见的古书中,形容朋友间友谊的词语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管鲍之谊”。而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常常提到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了。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似乎对管鲍之谊理解得不够透彻。关于他们的事迹《春秋左传》、《史记》里有,《史记》之《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齐太公世家》里详细的记载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政绩,管仲辅政四十一年,让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这个机会是鲍叔牙给的。
齐襄公无道,使齐乱,于是他的弟弟们都跑向国外避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逃到莒国。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而自立,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国无主。机会来了,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公子小白,而且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诈死,连夜进了齐国都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等管仲六天后再带公子纠回到齐国的时候,小白已立为桓公了。
等待管仲的路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辅佐的公子纠都被鲁君处死了。鲍叔牙救了管仲——“君将治齐,即高奚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管仲字夷吾)不可。”齐桓公不仅没有杀他的仇人,反而重用管仲为大夫四十一年,这种心胸也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做到的。管仲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让齐桓公称霸诸侯。鲍叔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让给管仲,为国让贤,不仅只是知遇之恩那么简单。
在个人交往中,管仲自己总结了几点。
第一、他们曾一起做生意,赚钱了,管仲常常自己多分,而鲍叔不认为他“贪财”。临财勿苟得,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是鲍叔牙知道管仲贫穷,愿意给他多分。
第二、管仲在认识公子纠之前,也曾多次想做官而不得,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只是时机不成熟,后来,鲍叔牙举荐他给齐桓公,管仲得以尽显自己的才学。
第三、管仲也曾上阵当过逃兵“三战三走”,鲍叔牙不认为他胆怯,而是认为他有老母亲要奉养。
第四、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去死难,鲍叔牙不认为他不知羞耻。而是不耻小节,而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总之,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拘小节,在于一个“知”。整个友谊的最高层面在于为国家出力,国家利益高出他们所有的道德标准。管仲辅佐齐桓公,北征山戎,南征荆楚,讨晋乱,定周室,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说,打败了外族的入侵,安定了华夏,功劳非同一般。
所以管鲍之谊不是一般的朋友之谊,是一种公而忘私的公义。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十篇相关文章:
★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的感悟作文十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优秀作文5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2020高考满分作文5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作文精选5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状元作文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
★ 2020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素材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作文相关素材
★ 《管鲍之交》读后感范文五篇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感想作文范文十篇
下一篇:全国高考Ⅰ卷优秀作文范文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