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考点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欢迎参阅呀!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

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 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化学初三下册期中重要知识点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样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碳具有还原性。

4.主意事项:①反应完后先将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移走,防止液体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②实验完毕不能立即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出观察,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端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对一氧化碳进行验纯。

六、铁的冶炼

1.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C0,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七、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水接触。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实验现象:I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初中化学“五步学习法”

1.“观”

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

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4.“思”

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

5.“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

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越,如果不练习,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

学好化学的四个高效方法

1、经常温故知新

在初三上学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多,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容量大,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其中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分化点,一些同学会由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可是事实上,就像我们学英语要学abc和音标一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入门工具。在这学期和以后的学习中,都一直要用它来表达学习内容,用得多了,就会消除陌生感并熟练起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回过头去重新读读书上已经学过的相关概念,这既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又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

2、提高复习效率

到了复习阶段,同学都会拿到一本《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进行总复习的依据。“基本要求”中的有些内容若平时的教学中落实不够,如画实验仪器示意图,要在复习时补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习题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学要将这些题目“小题大做”,在做题的过程中尽量多考虑一下与本题相关的其他内容,多联系,真正地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至于平时的教学中介绍过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内容,特别是提高要求的内容,如方程式计算中的过量问题,复习时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3、增强表达能力

近年来中考的另一个特点是阅读量和简答题分量增大。对于阅读量大的题目,一些同学由于题目看不懂而失分。因此首先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其次,阅读量大的题目中需要阅读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联系生产、生活和时事的内容,这类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过阅读看清题意,一般就能解决。关键是心理上不要先入为主地觉得它难。最后还可以对时事新闻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多作了解,因为如果一个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阅读的难度就会降低,同时还可以减轻因陌生而导致的紧张。

4、充分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的中考突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诸如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的考查。中考实验题的比例由15%升至25%,难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重视实验,争取多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手册要求的学生实验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注意对实验目的、原理、操作、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总复习阶段,可以对各种试卷中的实验题进行分类归纳,以领会近几年实验题的要求和趋势。

对于简答题,一些同学会做却表达不清楚,这与同学的年龄特征和平时不重视简答题有关。其实课本上就有较多的简答题,我们要经常练习用文字将答案写出来。

5、形成知识网络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它的特点是量大面广。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老师和教辅书籍都会给出现成的小结图表,同学在记这些图表的同时,要尝试着仿照这些图表,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自己制作图表,这样做的效果比一味地背现成的图表要好得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