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一

  曹兄弟的一生是悲剧的,生在南北朝这种皇帝论斤卖的时代就算了,还主要活动在梁朝,戏份完全被上级领导兼职皇帝兼职数天和尚的萧衍给抢走了。

  在曹将军的职业生涯巅峰(钟离之战)后,皇帝大人大宴宾客为其庆功。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群人开始了吹逼---君臣连句赋诗。本来考虑到曹兄弟捉急的文化素养,领导就没有安排诗韵给他。曹景宗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坚决要求步韵赋诗。

  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难度很高。一群文化人都翘首以待这位粗人出丑,谁知张口就来:

  去时女儿悲,

  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

  何如霍去病。

  当然文采是谈不上了,但是诗雄健流畅,而且出自武人之口。老板萧衍特别将这件事记录到了国家档案(国史)。

  曹兄凭借能力给自己挣了回脸,此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可是曹兄还是没火起来,戏红人不红啊,时也,运也,命也。

  强烈建议大家去读读曹景宗的传记,其为人傲娇,唯独在韦睿面前才表露傲娇受的本来面目;拥有男人全负面属性,贪财好色嗜酒,却也不计危险为好友收尸千里送葬。

  正义与邪恶掺杂,勇武与逗比共存,大抵世间之人,皆如景宗般万千诸相。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二

  公元74年,汉章帝年间,朝廷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今天的乌鲁木齐、天山一带),驻守边疆,其实当时也只有屯兵数百人。75年,北匈奴进攻金蒲城,耿恭两次迫使北匈奴领兵撤退。后来耿恭又移师疏勒城,又遭北匈奴猛烈攻击,城中弹尽粮绝,但耿恭和部下仍坚守不屈,身处险境。

  76年,朝廷援军在柳中(今新疆鄯善县附近)打败车师,北匈奴军队也惊慌而逃。当时,耿恭的一位老部下范羌也在军中,他力主营救耿恭,但是其他将领因为深入敌人腹地而不敢去。你们不去,我去,于是范羌便带领两千救兵孤军深入。行军途中历经艰险,曾遇到过一丈多深的积雪。终于援军精疲力尽,勉强到达了金蒲城。耿恭等人夜间在城中听到兵马之声,以为匈奴来了援军,大为震惊。范羌从远处喊道:“我是范羌,汉朝派部队迎接校尉来了!”城中的人齐呼万岁。于是打开城门,大家互相拥抱,痛哭流涕。

  接到耿恭后,第二天大家便和援军一道撤退。返回途中遇到北匈奴追兵,汉军边战边走。从疏勒城出发时,耿恭的军队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第二年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胜利回归!

  读到这个故事,眼眶又一次的湿润,耿恭的坚强不屈、范羌对战友的不离不弃让人荡气回肠!玉门关守将在给皇帝的上书中,一句“不为大汉耻”我觉得是对耿恭的最好评价了! 耿恭到达洛阳后,被任命为骑都尉。这件事情后,章帝下诏,将戊校尉、己校尉和西域都护一并撤销。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三

  故事发生在公元507年,南梁和北魏之间的战争期间。当时,北魏中山王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听这个名字就是个猛人,但他不是主角)等数十万人马攻打南梁的钟离(今安徽凤阳)。钟离城北以淮水为阻,北魏人在两岸架桥,跨过淮水连通南北道路。当时钟离城中才三千人,守将昌义之督率将士苦守。

  战况异常惨烈,北魏人疯狂的进攻,北魏军队用车载土填入城壕之中,士兵背着土跟随车后,骑兵又紧跟在后面,这样一拨一拨的攻城,那些背土的士兵有些人来不及返回,就直接被土给埋进去了,城壕很快被填满。北魏人用冲车撞城墙,所撞之处城墙上的土掉下来一大片,昌义之就命人用泥巴涂补,外面敌人一边在撞墙,里面的人一边在用泥巴飞快的修补。这样冲车虽然能撞入但终究不能撞毁城墙。北魏军队昼夜苦攻,轮班相替,从云梯上掉下来再上去,无人后退。每天交战数十次,前后杀伤的人以万计数,北魏死去士兵的尸体堆的与城墙一般高。

  二月,北魏宣武帝诏令元英返回,但元英坚持攻打。南梁的梁武帝此时也命令豫州刺史韦睿和曹景宗率兵去援救钟离。韦睿千里疾驰,一夜之间在北魏前线建立起进攻阵地,使得元英惊呼为神人。双方展开激战,战事一时胶着。三月,淮水暴涨,韦睿派兵乘斗舰竞发,击魏军。另外以小船载草,烧毁了北魏建立的桥栅。魏军大溃,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昌义之激动得说不出话,但叫:我又活了、我又活了(更生,更生)!此战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后北魏元英被免为平民,杨大眼充军。

  这场战争在南北朝期间不算出名但绝对精彩,北魏进攻的凶猛、昌义之防守的惨烈、韦睿救援的迅疾均堪称经典!

  其实,中国的历史故事远远比电视中演的要精彩!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四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guā)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有趣又有哲理的历史故事五

  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因为家里没粮食,他不得不去皇觉寺出家,后来连寺庙里也没有粮食了。老和尚把几个和尚叫到一起,叫大家封寺,自谋生路。

  艰苦的流浪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朱元璋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着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随后的几年,他相继流浪到河南信阳、淮阳、鹿邑、亳州,又回到安徽阜阳。一路跋山涉水,云水飘扬。难以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在乞讨路上会体会到多少艰辛和苦涩。

  他吃过大户善人的白面馒头,也吃过草根、野菜。住过高门大户的门廊,也曾经睡在山洞悬崖、风雨大雪里。

  传说深秋的一天,朱元璋走到一个叫剩柴村的地方,已经几天水米没沾牙,忽然在村边发现了一颗柿子树,上面挂着好些霜打过的红柿子。他攒齐最后的力量,爬上树去,一口气吃了十几个,总算活了下来。发迹之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带领大军又一次路过这里,发现这棵柿子树还在。朱元璋不禁感慨万分,下马抱树痛苦,又脱下自己的红袍,披在树上,说:封尔为凌霜侯!

  历史的背后,不是浪漫主义的朝霞满天,漫天大雪,而是血与火的苦涩的回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