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教学设计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一个重要概念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2.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3.重点、难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思路

  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观察抽象 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球、抽纸条等实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的惯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

  2.虚拟想象 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虚拟情景.

  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讨论.

  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

  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主义者最先进的核弹,如果正用来打击别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一起运动,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

  许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真理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

  3.比喻联想 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它的惯性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4.对照比较 辨别概念(惯性 惯性定律区别)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容易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

  区别:1.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后者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2.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后者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

  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

  5.实例分析 应用概念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1)汽车突然开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

  2)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分别向前跳远和向后跳远,哪一次跳得更远?

  4)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哪一次掷得更远?

  5)在匀速、加速、减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竖直上跳,当他落下时,分别落在原位置的哪一侧?

  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了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四、作业

  准备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一、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迅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一切物体:固态、液态、气态

  任何情况下: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匀速变速

  二、惯性现象

  三、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