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各个领域,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技巧,借助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侯,(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放风盘放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顔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究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 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大道之行也

重点句子翻译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示例一:不会实现。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_示例二:会实现。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大同”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平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多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4、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2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的形象,一定要从文本中找出能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来概括人物的品格,文章中那些最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内容,如人物描写,绝不能忽略。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有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景物描写,他们都对人物形象起到映衬的作用,或者会推动情节发展,从而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大全梳理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资料整理

★ 2021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知识点

★ 八年级2021政治知识点总结梳理

★ 中考语文结构复习提纲2021

★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 部编版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2021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语文知识点资料总结

★ 《蚕丝》的教学设计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