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学期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政治学习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从思想上正确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一个人的最高价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学期高一政治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篇1】

一、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高中的政治四大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____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汇率、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关系、国际组织的分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产业、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关系、人生价值等主干知识。山东试题考察的基础知识有:《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分配问题、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市场和宏观调控;《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和____委员的职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选择;《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的否定观,等等。

这些常考的基础问题往往粗浅的理解不难,但如果没有深入思考,没有与实际结合,只记住了表面知识,还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简单记忆阶段,没有达到能力提升的复习目的。

因此,第一轮复习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在深钻细研考试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序,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把教材中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突出基础能力的提高。

第一轮复习时,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对题型进行归类训练,弄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限度地避免失误。开拓思路,尽可能地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还要弄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灵活变通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将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景结合。

复习毕竟不同于新课程的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把教材内容问题化,把问题答案明确化。在把教材内容问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个具体问题,同时还要准确把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材料和题目作答,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能只记忆,不理解;不能只复习知识,不提升能力。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政治课复习的关键。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第一轮复习时,目标太高可能会使部分同学觉得可望不可及,产生自卑心理。要根据自身实际,确立适当的目标,在每一个课时、单元、章节的复习中,甚至在解答一道试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做的自己,不盲目与成绩突出的同学比,积累信心,提高攻关的勇气和进取意识。相信扎实的第一轮复习,能使政治学科成绩将面目一新。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篇2】

一、把握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有些学生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高考重点是考能力”,因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应该明确:高考要考查的能力归结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开基础知识,能力根本无从谈起。据有人统计,高考政治试卷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大约占到70%。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高考成绩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础知识成绩拉开的。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即以《高考说明》或《考试大纲》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打牢基础。对于每一个要考的知识点,我们都要把它逐一弄懂、记住、理解了。

二、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有的同学答题时思路很窄,答得知识不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结构掌握得不好,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要么彼此孤立,要么比较零乱,知识没有系统化、网络化。因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逻辑结构或内在联系,使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网络有大有小,小到每一课内的知识联系,大到各课之间知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复习“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时,应该回忆“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和优点”,联系“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宏观调控”,然后再复习“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样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关键点,按内在联系把上下相关的知识点串连在一起了。再比如,我们在复习“政府的职能”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搞清楚“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职能”,然后再探讨“为什么政府要履行这些基本职能,最后再进一步追问“政府应该怎样履行这些基本职能”。这样以“政府的职能”为关键点,通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就把这一课两框的所有知识点串连在一起了,真正做到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了。

三、注意比较,加强易错易混知识的辨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进步”。学习一定要注意知识点尤其是相似知识或易混知识之间的比较。比如复习“认识”这个概念时,不妨联系唯物主义部分的“意识”概念。这样一比较,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认识”这个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体”和“主导”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又比如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发展属于运动和变化,但运动和变化并不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是指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变化过程中所处状态,而发展则指出了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总方向、主要结果、主流。变化有量变和质变,量变不是发展,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便没有发展。但质变并不就是发展。

四、按照专题梳理知识,建造专业小仓库

比如,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专题,经过梳理我们就知道它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党建问题、党与人民、党与人大、党与____、党与民主党派等等。这样,同学们如果以后遇到一道题考得就是有关党的相关知识,那所有的答案就在这一块,不用往别处想。再比如,还可以把政府作为一个专题,从政府的性质、地位、职能、宗旨、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样道理,同学们在以后遇到有关政府类的考题时,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入手。因此,按照专题梳理知识、就好比建造起一个个专业小仓库,找钉子到五金仓库,找面包到食品仓库,提取的时候非常方便。

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习政治,一定要养成关心国内外时事的习惯,这是学习政治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应该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看《新闻瞭望周刊》、《半月谈》等杂志,熟悉与课内知识联系密切的当前国内外大事,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这不仅是答好时事题的需要,更是回答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需要。总之,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作材料命题,这是当前高考的一大特点,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篇3】

1、如何预习

预习是学生听好课的基础。每个同学都应该把它作为学好思想政治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如果同学们不作预习,就会在上课时感到生疏、突然。如何进行预习呢?

(1)列预习提要。

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标注,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

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

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

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2、如何听课

(1)集中精力、专心听课

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是保证提高同学们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

因为,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同学们才能听到教师讲的什么、问的什么、在黑板上写的什么,才能跟得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的质量。

也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作好笔记,为课后的作业和复习打下基础。但个别同学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听课的精力不集中,开小差,上思想政治课时练字、画画,或看其它书籍,做其他课程的作业。

一堂课结束了,老师讲了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课后作业有哪些,一概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

(2)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

听课时,同学们眼、耳、脑、手并用。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同学们眼睛要看教材、看板书、看老师的手势和表情;耳朵听老师讲的内容;脑要协调眼、耳、手的活动,思维要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手要认真作笔记,在书上划重点,记符号。

与此同时,同学们在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时,应注意和协调看、听、思、记四者的关系。

一般说来,在这四者中,首先是听。听是关键,是基础。因为听不清就记不清、记不全,思也就无法进行。

其次是记。记是听课的收获,是复习和作业的依据。俗话说,心记不如笔记。一堂课如果不做笔记,即使上课听清听懂了,课后也不一定记得清、弄得懂。所以,听课笔记很重要,一定要记,而且要记好。

第三是思。思能提高听课的质量。听课时,只有一边听,一边思,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才能从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只有通过思,才能发现问题,得到更多的收获,提高听课的质量。

第四是看。看处于辅助地位,为听、记、思服务。在听课过程中,同学们要正确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既不要主次不分,又不要注意了这个忘了那个。既不要只顾听,忘了记,也不要只顾记,忘了听,忘了思。

(3)注意听思记的方法

上课时,同学们只注意听、思、记还不够,还应该注意听、思、记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什么东西都仔细听,不能什么东西都仔细想、仔细记,还应注意它们的方法和技巧。

听:主要应仔细听老师对重要问题的讲解分析,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答案、老师对教材补充的新内容、重要的名词和概念的含义、作业的题目和具体要求。

思:要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主要思考那些重要的、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容易混淆的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

第一,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第二,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多读书看报。

第三,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第四,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记:主要是记下大小标题和老师讲课的思路线索;记下重要的观点、概念、事例、记下关键性和总结性的内容和教材上没有的新内容;记下没有听懂和没有想通的疑难问题以及自己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记下作业的题目、要求、课外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

此外,笔记要主次分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切忌主次不分,杂乱无章,也不要贪多求全,一字不漏。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

笔记内容还应包括:

第一: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

第二: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第三: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

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

3、如何复习

(1)复习的要求及方法

第一,课后回忆。

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老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第二,及时复习。

同学们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可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再者,政治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接着能力、提高觉悟为教学任务的学科,不能搞突击复习,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第三,循环复习。

这是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

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

再比如,学了第一课,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课,再将第一、二课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第四,概括提炼。

同学们应该在单元或学科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确定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就是系统地复习、巩固知识,应用理论并使其系统化、深刻化的复习过程。

(2)运用记忆技巧。

第一,分层次记忆。

对基本概念,按其定义内容分成若干层次来进行记忆。概念的定义都是其本质的含义,十分严谨。一般都有种.种限定,即用一定的定语来界定,每—定语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如“物质”的定义包含这样三层意思,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别指出了物质概念的”物质性”、“可知性”、“特性”。让学生按这三层意思依次记忆。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包含四层意思,即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样按层次依次记忆,既能全面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又便于准确记忆。

第二,联想比较记忆。

高中政治课所学知识中,不同的事物,性质根本相反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很多。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哲学中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和观点等。这里只要记住一个事物,就能迅速准确地联想出与此相对应的其它事物,并与之进行比较。

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只要记住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就能联想并对照出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

第三,把握关键词记忆。

“少则得,多则惑”,只要能抓住重点和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只要记住“前提”、“物质基础”“直接特点”这几个关键词,有了这个提纲,就打下了记忆的基础,就能较好地记住三个原因。

又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几点内容,主要记住“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这四点,好多问题都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就较准确全面了。把握关键词语也就把书本越读越薄,越读越精。

第四,直观记忆。

主要利用图表、图示、图解等直观手段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来。这样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记忆。如将股票和债券,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列成图表进行对照比较。

在对照比较、彼此衬托中,强化了我们对此知识的记忆。

第五,多功能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把耳、眼、心、手、口各器管都利用起来,做到耳听、眼看、心记、手写、口念,比单纯的眼看或耳听记忆印象深刻得多,效果要好得多。据教育心理学测试,前者可以比后者提高6倍效果。

“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证明,恰当运用记忆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采用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方法对头,就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目的。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篇4】

一、课堂笔记是不可缺少的

代科课程有大量的代字信息,老师讲过的内容会很快忘记一些,即使当时不忘记,时间长了也会记忆不深刻。如果上课不记笔记,那么遗忘的部分将永远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

上课记笔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你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是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备忘,可以在课后或复习时拿来用。然而,记笔记不是记流水账,不是把老师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而是记下重要的内容,如记录知识结构体系、思维过程等,特别要注意老师重点提示的内容。

二、听课要投入,思路跟着老师走,更主要的是思维要活跃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注意力的时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会在老师动听的故事式的讲课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记叙代中讲到课代中的某人说了一句话,老师很可能会问,这个人在这时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积极思考,不但要看清这句话里的每一个字,更应该同代章的前一部分联系起来,分析出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在上课时,你的思维是活的,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地提高(学习理科也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有两个人,同样上课都非常认真,为什么一个成绩很好,而另一个成绩始终一般?道理就是:一个上课时思维是活的,经常把正在学的知识同以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上课时思维只是由老师领着,学哪看哪,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三、看书时要细致。

可以将各章、各单元、全书的基本概念记住,对所有的知识点制作成一种关系图表,将全书知识点形成体系,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点即知识点,线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面及知识的结构.

四、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时,要能举几个例子将其实际化。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要能用马哲的概念与原理加以概括。这样的学习就算学活了,也才有真正的意义

五、做选择题要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考试事,要记住虽然命题正确,但是和题意无关的选择肢不能选入。选对的也好分析为什么,以防备可能出现的该题目变形来考试.简答题很容易的。

六、答题的时候宁可多答点子,也不要答不全。

用我们老考生的话来说,就是点子全,当状元!

七、用所学的哲学常识去分析材料。

必须首先对书本上的基本原理要非常熟悉,然后分析材料中心意思和关键字词与书本基本原理要产生联想,比较后选择一个好适合的原理进行分析.

八、分析分两步

1.原理(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

2.用原理的层次结合材料的分层次分析就行了.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篇5】

所谓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审题时思考命题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用意──想考哪个知识点,检测哪种能力?笔者给同学们提这样的建议,依据在于命题是有规则的。一般来说,命题老师总是先想妥了考什么(即命题的内容),如哪个知识点何种能力,然后才来考虑怎么考(即命题的形式),如题目的形式、材料的选择、设问的角度等等,所以如果一个命题是成熟的话,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都是服务于命题意图的,通过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推知命题的意图。

学生审题、答题的过程,说到底是命题的逆过程,学生首先看到的是题目的内容和形式,然后根据题目的内容形式确定答题的内容,答题的内容只有与命题的意图重合才有可能得分。如果你能看到题目首先想到命题老师出题的意图,那么关于这道题目的落脚点(哪本书上哪个知识点)你就找到了,这样一来,你的答题内容就不可能偏离太多,你也就不会失分太多。

不妨来看一道题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观点。从题目形式看,这是一道观点评述题,题目所选材料涉及两个观点:

(1)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2)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乍一看题目,我们也许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如果琢磨一下命题老师的意图,不难想到,设置这样的材料和设问方式,老师想考两个知识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检测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解决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是非意识和反对侵略战争捍卫民族利益的责任意识。

明白了命题意图,同学们回答这个题不会感觉困难了吧?因为关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很显然,题目所述观点夸大了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客观影响,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也掩盖了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是为侵略战争辩护、添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