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
是否写起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来就毫无头绪?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1
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
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影响农民增收。该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但规模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发展。该村还是采用以前的、低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增收,农民增收渠道少,增长缓慢。
三、关于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北苏庄紧邻309国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立足现有的沿路贸易和苏庄商贸市场基础,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规划建设。高标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规划。在制订规划时,既要着眼于美化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另外,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得到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结合村庄建设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重点搞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瓶颈”制约,建立起适应群众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讯、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民居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教育培训好农民。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二是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倍增计划、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走出家门,闯市场、办企业、上项目,示范带动,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歌舞、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赌博、迷信和计划外生育等行为。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农村。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__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3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__年x月x日至20__年x月x日
2、调查地点:县镇村。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__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__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统计图略)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统计图略)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4
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8.5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85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_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9.33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2.2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1.05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__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172.9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5.9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_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态田园 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5
为切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乡镇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操作者,直接面对群众和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紧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从整体出发,一分为二的看带问题,从整体出发,不能单方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而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
一、工作现状
镇交通便利,紧靠国道347线,距县城60公里,距省会市240公里,平均海拔1750米,属于干旱河谷地带,是通往风景名胜区的“咽喉”要道,是最佳过境休闲景区。镇气候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美称,境内拥有无污染立体气候资源,拥有古朴农耕文化。20__年省人民政府授予镇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各村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迫切,深入开展我镇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浓烈的文化气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措施。计划分别在17、18、19这三年将麻都社区、五里村和地渔村打造成具有镇特色的县级文明村镇。我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紧扣“四好村镇”这一主题,建成富有我镇特色的文明村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广泛利用宣传标语,倡导村民勤奋苦干,创收致富,日益提自己的生活水平,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利用村文化中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文明警示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加强对镇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法管理,依法搞好镇区综合治理,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市场秩序,规范村民文明行为。
(二)大力弘扬和提倡“最美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
通过“看得见”的感召力,倡导引领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大力培育好家风、家训,引领时代新风尚。将开展活动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三)积极营造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认真落实好《公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等公民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镇形成了浓烈地爱国守法、团结互助、勤劳上进的.风气。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保证村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镇高度重视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四村一社区都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书屋、日间照料中心,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应有的途径和便利。
(五)加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以清除垃圾和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卫生清扫和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在各村设立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和倡导村民不乱丢乱扔相结合,保证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村镇。
(六)切实抓好各级学习型组织阵地建设。
通过在各村、各行业中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全镇农村现有的文化中心为阵地,搞好一室多用,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与上级单位对接,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其中,喜颜欢笑,丰富日常的生活。
(八)完善古村落、民居等保护措施
积极的倡导群众保护传统的村落和民居,通过设立保护警示牌和发布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大家协力保护珍贵遗产。目前镇藏寨已纳入重点保护范围,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打造,目前藏寨综合体建设已进场施工阶段。
(九)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认识偏差。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是不足。二是队伍不完善,主体缺乏。村里没有专职的文化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四、加强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领导要加强重视。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只把它放在口头上、文件上,讲一些空话、套话,流于形式,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实际,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文化专项小分队,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创新工作方式。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且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大力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6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谈谈我镇的一些做法及建议。
丁堰镇地处如皋市东大门,总面积70.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5.36万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_,以争创省、市文明镇为契机,负重拼搏,奋力争先,四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南通市文明镇、法治南通合格镇、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等荣誉称号,被如皋市表彰为招商引资、小集镇建设、项目投入、全面小康建设红旗单位、文化体育工作等先进集体。20_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亿元,人均GDP达43200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2010.98万元,全镇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形成了“乡风文明镇容美,和谐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建成省级文明乡镇(村)2个,南通市文明乡镇(村)2个,如皋市文明村(单位)25家。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德育人抓教育,干群道德素质有了新提高。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一抓干部道德建设,树立做好官做好人。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法纪教育和文明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文明标兵意识。今年党风廉政日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题教育。
二抓党员队伍建设,永保党员的先进性。以镇党校、村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加强形势任务、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培训,宣传贯彻精神。镇党委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开展“作表率、比贡献”竞赛活动。
三是抓职工群众道德建设,人人争做文明人。近年来,结合创建文明镇、卫生镇、平安安全合格镇等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道德规范建设,以“文明和谐我先行”为主题,提高居民素质,重点开展了“清洁庭院、清洁河塘、清洁村镇”文明生态创建活动;“文明走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 文明交通倡导活动;深化“双帮”、“志愿者行动”、“春蕾计划”爱心文化弘扬活动。
四抓中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习惯细节的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教育,培育学生文明习惯行为行成,教学生学会做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抓学校教师、学生进社区制度,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镇为了发挥教育功能的整体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大教育模式,为我镇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施展才华的舞台,我镇各学校与社区建立了教师、学生进社区制度,例如每学期初,学校负责召集村、社区代表,召开会议一次,讨论并商讨本学期共建计划;社区应支持学校开展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确保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放。全年教师进社区活动次数不少于20次,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不少于50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使学校与社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学校作为农村重要的服务机构,与社区联系密切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2、群众创建抓载体,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新转变。近年来,我镇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扎实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_年我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39.55亿元,增长3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7亿元,增长57%;实现利税总额5.79亿元,增长6.6%;实现利润4.61亿元,增长8%。全年完成注册外资3078.4万美元,占年计划139.93%;到帐外资1205万美元;全年完成规模工业项目投入14.6亿元,占年计划112.3%;全年开工城建规模项目12个,开发房地产20.5万平方米,占年计划102.5%;全镇开工项目农业29个,其中,规模项目8个,一般项目21个;20_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018元,增长12%;人均地区总值36200元。实力丁堰不断增强。
3、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净化家园。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
一是突出设施建设。在镇区公共场所内设置垃圾桶(箱),镇区公共场所有禁烟及禁止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的标志。对镇区环境卫生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建设,我们按镇区整体规划实施了镇区公共厕所水冲式改造,镇区共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1座,设置封闭式垃圾房、垃圾桶300多个,设置环保型果壳箱100多只,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镇区垃圾达到了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全面落实临街单位“门外三包,门内达标”的镇容环卫责任制,镇区主次干道无“八乱”现象。农贸市场车辆乱停放、店外店、摊外摊等秩序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突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今年上半年全镇先后组织了1500多人的队伍,花了十天时间对全镇所有的河道、居住线、农村公路、人口聚居地突击整治,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园前屋后环境,清理水面恶性植物。去冬今春共整治三级河1条,1.86公里;村级河28条;41.5公里,累计动土90多万方,在清除恶性水生植物、清除生活垃圾、清除建筑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除整修路面坑塘等工作上,做到应清尽清,全面推进到位。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镇范围所有一、二、三、四级河道基本达到了“底清、面洁、坡绿、岸净”的要求,我镇镇区和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以瑞华文化休闲广场、机场油库的候鸟家园为代表,我镇形成了一批景观绿地和生态小区。
三是建立长效管理。具体做到了“四个落实”、“一个建立”。全镇6个村7个社区落实垃圾袋装化收集、环境保洁员60名;投入资金60万元落实垃圾清运车辆60辆,新购大型自动装卸清运车2台套,新购垃圾箱、垃圾桶600个,新建垃圾池120处。
4、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镇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对我镇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科学知识、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知荣辱、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形成现代文明理念。我镇在各村(社区)设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会理事会,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我镇10个村(社区)建有高标准的公墓,火化率已达到100%,全镇无乱建坟墓、乱建宗庙、骨灰装棺土葬等现象。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使全镇人民得实惠。
5、完善设施抓阵地,群众文体生活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及文体活动惠及百姓。两年来镇大力抓好阵地功能完善提升。镇财政拿出40多万元对镇文体活动中心进行整理装修,镇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新建12000多平方米的华盛健身休闲广场并投入使用。13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健身室、篮球场,其中三个村(社区)建成了高标准的农民健身广场,镇、村文化阵地开展活动正常化,以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正常开展文体活动,两年来镇文体中心在传统节日,本着节俭,贴近需求,开展40多场有影响的文体活动比赛,丰富全镇人民文体生活。所辖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全镇有群众性特色文体团队5个,在“三送工程”中,全镇放影150场、送文艺节目进村进社区14场,全镇3万多人次参与了观看。近年来每年的元宵艺术节,都在镇区沿街街道进行荡湖船、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表演;在文化广场举行活力丁堰大型文艺晚会,灯展、猜迷、焰火等穿插其中,让全镇人民过一个欢乐、和谐、健康、文明、喜庆的新春佳节,激励了士气、鼓舞了人心。
镇建有局部四层的广播电视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全镇有线电视11640户,入户率达到93%,数字电视转户率达到90%,固定电话装机数(含小灵通)17750部,户均1.12部,百户电脑拥有量达到38.6台。
6、村民自治抓规范,群众民主管理上了新水平。建立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在全镇13个村(社区)依托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村民议事室、会议室,建立健全了以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村(社区)“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村级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农村“一池三改”、居民新村建设规划等改善村容村貌的重点工作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在讨论决定中,充分听取和广泛吸纳村民的意见及建议,使村(社区)两委的决策充分体现民意,更加切合村情。
7、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作用。镇机关、各村(社区)、镇骨干企业、学校医院均建有公益广告或宣传栏(橱窗)等宣教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有计划。全镇各村(社区)做到推进村全覆盖,村规民约履约率95%以上。建立了镇村社会矛盾调处组织,全镇有专兼职社会矛盾调解人员65人,1~6月份,全镇排查矛盾纠纷12次,共梳理调处矛盾纠纷131件。接受来访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8、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村(居)、治校、治企工作取得新实效。在依法治村工作上,我镇把皋南村作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试点村,典型引路,在全镇全面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活动,全镇村民“四民主两公开”及民主意识普遍得到了加强。各村(居)均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将村级财务、费用上缴、一事一议资金收取和使用、_指标等人们关注的重大事项定期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鞠庄村示范推广了村务公开触摸屏,让群众更方便快捷了解村务公开内容,实施民主管理。在依法治校工作上,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到校讲课,定期开展法制道德教育,预防、减少和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在依法治厂工作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干部职工的四意识的教育,即市场经济法律意识、产品质量法律意识、劳动安全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工会、职代会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劳动用工普遍签订了劳动合同,无歧视性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9、爱心文化抓弘扬,关爱特殊群体有了新举措。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开放,珠心算、乒乓球、舞蹈、绘画、电脑等培训正常开展,培训有计划、有记载、有效果,全年少年宫接受未成年人活动5000人次。如皋市文明委、南通市文明委的领导多次突击检查,均非常满意。
10、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让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的监管力度,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规范,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未成年人教育指导站,形成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定期向未成年人开放。
1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近年来,全镇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镇建有花园式的敬老院,入住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我镇在全市乡镇中率先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现皋南社区和凤山社区1556名失地农民均已进入失地农民保障体系,按月领取保障金。(按政策规定,16周岁以下领50元每月;男性16~50周岁、女性16~45周岁领取150元;男性50~60周岁、女性45~55周岁领取110元;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上领取210元。)既充足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为我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到目前,全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75%、失地保险覆盖率70%、工伤保险覆盖率85%。
12、结对帮扶为“十二五”迈进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09年全镇10个村(社区)665户贫困户全面与市级机关、镇域企事业单位共47家446人结对。其中:市四套班子领导1人帮扶3户,市级机关(含在城下属单位)34人帮扶34户,在镇的市级机关下属单位82人帮扶82户,镇公务员48人帮扶95户,镇下属事业单位145人帮扶219户,村(社区)干部77人帮扶173户,镇域规模企业59人帮扶59户。实施了一帮一或一帮二,做到帮户工作的全覆盖,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们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单位一些干部中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在一些村(社区)阵地建设加了,但在落实人员管理,开展活动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强、活动阵地变成了聋子的耳朵。镇级缺少综合性文体活动场馆,无法举办一些有影响、有意义的大型活动;镇电影院、文化馆、宣传栏等设施老化,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工作人员缺乏。目前乡镇抓精神文明建设专业人才少,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工作人员一方面存在着数量不足的问题,如镇党校没有人员编制,兼职人员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存在着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普遍偏大,思想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4、工作方法简单。创建的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多还停留在搞活动、刷标语、提口号、出宣传车等一般的、沿袭多年的老办法上。还不能很好地把当今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5、参与意识不高。调查发现,较多群众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_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农村经济强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发达的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举步维艰。事实证明,许多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很迫切,但苦于没有经济条件。因此,要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及集体经济。有了经济基础,再有正确的引导,广泛的宣传,科学的方法,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展。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
2、农民教育强引导,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农民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是抓好形势政策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形势政策教育,宣传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是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当前农村一部分农民群众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扎实开展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三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将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企业老板、种养大户、经济人。
3、文体阵地强建设,满足农民生活新需要。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一是要重点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好改造好镇文化站、健身房,下工夫建设农民大剧院、培训中心(成教学校)。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在农闲季节特别是国庆、元旦、中秋、春节期间,组织灯会、歌咏、球类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农民参与进来,自娱自乐。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电影、戏剧送到乡村,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三是培养一批群众文艺队伍。在抓好乡镇文化专职干部的配齐配强工作、加强思想和业务的培训提高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要着力抓好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民间社会文化团体、民间艺术人才队伍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4、村容镇貌强整治,建设环境优美新家园。建设环境优美新家园,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要求。在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一是按照村庄规划,加大基础性投入。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交通硬质道路建设,解决农民集中小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新建小区要按照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进行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农村“脏、乱、差”长效管理措施。按照“以块为主、条包块管”的原则,对城乡结合部、后街里巷、镇与镇村与村交界处等重点区域的卫生死角展开集中整治行动。三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培育农民卫生习惯。
5、创建载体强创新,注入“乡风文明”新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一是强化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惠民资格。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党政机关、单位、(村)社区主要有违法违纪不文明行为,取消文明评比资格,农民有违法等不文明行为取消惠政策的补助。二要实行城乡共建。有计划地组织县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支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工农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和结对帮扶,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文化帮扶等活动,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竞争上岗、交流等方法,引进一批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尤其是宣传文化队伍中,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四要加大精神文明创建投入,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投入,尽快制定和出台多渠道的投入与产出办法,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群众推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全县七个乡镇200多个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广泛座谈、走访,切身感受到,党的农村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群众对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热切向往,对新知识、新观念、新生活比较渴望,对农村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训,努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抓教育、抓活动、抓示范,把创建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与提高农民素质紧密结合、与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放眼全县广大农村,文明村、镇与“十星级文明户”群星灿烂、交相辉映,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扑面春风,成为邱县广大农村一道靓丽风景。
(一)以德育人,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邱县坚持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_、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对新形势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宣传,增强了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扎实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公约进农家”、“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大力发展“股份文化”,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秧歌舞、二鬼扳、份子戏、百家书、股份球等80余支“股份文化”团体在全县乡村已经十分活跃。家庭才艺展演、民间艺术展、太极拳表演、篮球赛、乡村舞狮表演、青年乒乓球赛,一场场群众性文体活动把农家人的日子装点得红红火火。
(二)严格考评,建立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为把农村创建活动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注重在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下发了《文明村镇创建和管理办法》、《文明村评比标准》及考核实施细则等,使文明村镇创评考核量化、细化,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立管理制度,制定了年初申报、半年考核、年终评比等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基层推荐、层层把关、全面考核的办法,促使文明村镇创建质量不断提高。此外,强化考核督导,每年年终,对年初申报的文明村镇按考核细则进行认真考核,实行百分制,严格打分,优胜劣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以城带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结合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全县确立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农村环境治理和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一方面,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洁行动”,对农村“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进行了集中治理。组织专门卫生保洁队,清理脏乱差,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县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农村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优势,帮助结对村开展“环境整洁行动”、文明卫生知识教育,整治村容环境卫生,搞好净化、绿化、美化,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织送图书、送文艺、送电影进村等活动;广泛开展破除婚丧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以点带面,聚全力打造文明村、镇示范点。一是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在文明小城镇建设上,以邱城镇为重点,对镇政府所在地区域内建筑进行仿古改造,既体现现代风貌,又突出古城特色,并组织沿街商户开展美化门店活动,引导商户居民做好门店的门脸、门窗、门牌的修缮和美化;在小城镇建设上,按照“打造亮点、典型引路”的思路,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村民中心”建设、道路硬化、卫生整治、村屯绿化、特色文化、培育新农民工程)”。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现场观摩会在邯郸召开,波留固、付东、东锚寨三个村列入示范点。二是在“村民中心”建设上采取典型示范、资源整合、对口帮扶等措施。抓典型、抓帮扶、抓宣传,使村民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功能发挥良好。三是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不断丰富“星”的内涵,进一步健全评选机制,细化量化评选标准,使之更具操作性,严格评选程序,狠抓自评、互评、总评三个关键环节,使之更具严肃性。认真落实“十星级文明户”的优惠政策,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参评率不断提升,推动整个活动向纵深发展。近年来,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已在全县农村村全部推开,参评率达到95%以上,“十星级文明户”逐年增加。
(五)创新载体,丰富群众性创建内涵。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吸引农民广泛参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各乡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组织、设计、策划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活动,不断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邱城镇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文化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进家庭、移风易俗教育进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乡风进农家”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程度的提高;新马头镇、香城固镇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在全县农村各地蓬勃兴起。
二、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览全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实效,但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还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建设动力。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二是经费投入不足,阵地建设滞后。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强、创建工作没有吸引力。三是创建活力不够,载体建设不新。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意识不浓、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载体不活、创建的效果不明显。四是文化队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抓精神文明建设专业人才少,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要按照贯彻落实实践_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立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要重点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
二是要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创建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问题,必须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建立创建投入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要把文明创建工作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一步细化、量化,并融入到工作全局之中,使评比考核能更全面,更深入细致,根本改变重评比轻创建,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让群众和集体都从中受益。
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对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骨干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培训学习、互相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力争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
四是要不断加大投入。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技专家、农民技术员、“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能手,向邻里乡亲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种养技术、经营本领,推动共同富裕;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加强“党员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小小志愿者”队伍建设,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组织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专业户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各级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志愿服务组织为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提供信息、联络、组织等保障,在全县农村形成“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
上一篇:大学校园市场调研工作情况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