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物体下落的现象。
2、动手制作降落伞,观察降落伞慢慢降落的现象。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塑料袋、沙包、夹子、羽毛、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和羽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你们看(出示沙包和羽毛),请小朋友想一想沙包和羽毛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落下来的样子一样吗?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是慢慢落地的。
3、请小朋友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下落过程。学一学羽毛和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二、出示同样的沙包,给其中一个绑上降落伞。
1、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沙包,老师在其中的一个上绑了降落伞,请小朋友猜一猜,在同样的高度下同时下落谁会先落地呢?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先落地。
3、出示记录纸(上面画有两个沙包,其中一个有降落伞)让幼儿记录,哪个慢慢落?把最后落下来的沙包涂上漂亮的颜色。
4、教师小结:降落伞能利用空气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所以能够使物体更加平稳地下降。
三、小朋友,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是慢慢落下来的?幼儿回答(跳伞、滑翔机、柳絮、蒲公英的种子、雪花等)
四、小制作
1、小朋友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
塑料袋降落伞制作方法:首先用小贴画装饰空塑料袋,再用夹子夹住塑料袋口就做成了降落伞。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3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__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5
【设计思路】
目前我们进行的正式“学本领”的有关小动物的主题。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越小年龄段的孩子越是喜欢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同时,小年龄段的孩子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是喜爱有加。于是,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出发,我预设了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小兔过生日》。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看、听、说、玩的过程中,在故事的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包括外形特征和声音特点,从而激发孩子喜爱动物的情感。
【内容与要求】
1、在小兔过生日的情景中,通过看、听等途径判断来参加生日派对的动物是谁,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活动难点】
通过局部特征和声音判断出常见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
【活动流程】谜语倒入——感知体验——生日庆祝——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森林里有个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她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条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猜猜她是谁?
二、感知体验
(一)小鸡和小鸭
1、提问:来的朋友都穿了一件黄黄的衣服。他们会是谁呢?
2、看课件,验证猜想。
3、小结:是的,小鸡和小鸭穿的都是黄黄的衣服,可是他们的嘴长得不一样。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的嘴扁扁的。
(二)小猫
1、提问:门铃又响了,这次会是谁呢?
3、课件验证。
4、小结:对的对的,小猫叫起来就是喵喵喵的。
5、教师:你们想不想和小猫一起唱?
(三)大灰狼
1、提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来的是谁呢?
4、听大灰狼唱歌。
5、课件验证。
6、小结:看来,我们真的可以用看一看、听一听的好办法来知道来敲门的是谁。
7、提问:小兔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要是开了门会发生什么事啊?
三、生日派对(情景表演,庆祝生日)
1、教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动物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呢?
四、活动延伸
将故事的录音和胸饰放在表演区供幼儿区角活动使用。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6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执教:赵青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在口味上所发生的变化。
2.愿意思考并积极探索常见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1小杯水,1块方糖。
2.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 观察方糖溶解过程,引起兴趣。
教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把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大胆猜测)。
先让幼儿品尝一下水,明确水是没有甜味的,然后让幼儿将方糖放入水中,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幼儿自由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2.师幼讨论方糖溶解的现象。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方糖放到里怎么样了?
教师:方糖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
教师:水应该是什么味道的?让幼儿再次尝一尝水的味道。
3.教师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教师:除了糖。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教师:这些饮料是什么?拿出各种事先冲好的各种饮料,引导幼儿猜测。
每组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饮料粉末进行尝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颗粒状的饮料,溶化时水的颜色变化状况。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8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观察与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其明显的花纹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模式】感知体验式
【运用策略】情境贯穿策略,音画结合策略。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
本次活动是小班教研实践活动的第三研,在前两研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发现问题为:部分幼儿对点状和块状花纹的辨认度有困难;第三环节中动物舞会出现提供动物过多,幼儿挑选有难度等现象。因此作以下调整:
(1) 将舞蹈音乐进行创编修改:歌词内容为可替换的“我们穿着点点衣,快来跳个舞”,以歌词引导幼儿进行辨别,指向明确。
(2) 调整第二环节的重点提问等,突出“点点”“块状”“条纹”三种花纹的比较观察。
(3) 对部分动物的花纹进行更清晰的呈现,突出块状与点状的不同。
(4) 第三环节中提供与前环节不同的动物每人一份,增加层次性和挑战度,是活动的进一步验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动物花花衣
2、小动物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
1、情境导入:
导入语: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小结:想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可真多,有老虎、猎豹、斑点狗等。
二、邀请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纹的动物参加舞会。
将邀请函和动物连接。
尝试用较完整的句子邀请动物朋友:___,你有花花衣,请你来跳舞。
2、区分花花衣
(1)点状花纹:
1)重点提问:舞台比较拥挤,这次请穿着小小的,一点一点衣服的朋友来跳舞,该请谁?
(斑点狗、猎豹)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一点一点真可爱。
(2)条状花纹
1)重点提问:斑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谁的花纹和斑马的一样?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马和老虎穿着条纹的衣服,一条一条真神气!
(3)块状花纹:
1)重点提问:还剩下两个动物朋友,它们的衣服和点点的衣服有点像,但是不一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观察比较
3)小结:原来,奶牛和长颈鹿的花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穿着块块衣服真特别!
(4)小结: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真漂亮,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奶牛和长颈鹿穿着块块花纹的衣服,老虎和斑马穿着条纹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热闹。
三、参加舞会
1、还有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朋友也赶来参加舞会啦,看看有谁,它穿着什么衣服?
2、播放音乐,幼儿辨析花纹特征进行舞蹈。
要求:听清楚要请穿着什么衣服的动物朋友来跳舞。
3、幼儿参加舞会。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9
设计意图:
巧克力的种类繁多,包装精美,是幼儿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小班的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我以巧克力作为活动内容也能更好地激起幼儿的兴趣。其实在生活中打开巧克力的包装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乐趣。活动一开始通过小熊送礼物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再通过“娃娃为什么哭了”的音乐,激发幼儿尝试开启各种巧克力包装的不同方法。让孩子在操作摆弄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打开巧克力包装。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现象。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包装的巧克力、课件、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儿与小老鼠打招呼)
1、师:今天小老鼠来到我们小(1)班做客了,和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小朋友,你们好,我今天还给你们带了礼物,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呀?
每个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给每个小朋友一件礼物的话,那他要准备多少礼物才可以啊?(引导幼儿说:许多许多)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什么礼物?
3、播放课件。
4、小老鼠带了什么呀?你在哪里还吃到过这样的巧克力?
二、尝试探索打开包装的方法
1、情景引入:(录音哭声)听,谁在哭啊,想想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因为收到的小老鼠的礼物,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急的就哭了。我们来给他想想办法好吗?
2、个别幼儿师范打开巧克力的包装。
3、谁愿意来说说看,他是怎么打开巧克力包装的啊?(拧、撕、拉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那么现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许多许多的礼物发给小朋友一起分享,请我们小朋友在这些小礼物中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再想想怎么打开外面的小包装,然后尝一尝把它吃掉好吗?(幼儿尝试打开包装,并品尝)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纸是脏的,有细菌,你可以学一学刚才的那些方法。
吃好了吗,把你的好办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巧克力的包装打开的呢?(请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励相互帮助、讨论。)
5、你们的本领真大,那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包装打开的?谁愿意来说说看。
6、那打开以后你有没有数一数,里面有几颗?
7、(小结)刚才你们的小手真灵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剥的方法,拧的方法,撕的方法,。原来打开不同的东西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
三、说味道
1、巧克力我们都吃过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2、你们的巧克力到哪里去了?还在嘴里吗?老师来告诉你,巧克力是由大到小,慢慢融化掉了
实验: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张大嘴巴,把巧克力放进一张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会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现象,由大变小)这就是溶化。
四、分享
宝宝们我们的巧克力好吃吗?好东西要和别人一起分享,那请我们的客人老师也来分享一下吧,你们要帮他们把巧克力打开哦!
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