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精选6篇

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1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 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教材分析

(1) 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3) 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教法建议

(1) 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 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 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2

一、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采用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并顺势提问:能否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3

【摘要】鉴于大家对数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高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1.2.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要求: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重点:画出三视图、识别三视图.

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讨论: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

2. 引入: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我们所学几何体,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来画在纸上.

三视图:观察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直观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用途: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产生影子。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科学的抽象,总结其中的规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投影中心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实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讨论:点、线、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结果.

2. 教学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

讨论:三视图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并讨论所反应的长、宽、高

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③ 试画出:棱柱、棱锥、棱台、圆台的三视图. (

④ 讨论:三视图,分别反应物体的哪些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数量(长、宽、高)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⑤ 讨论:根据以上的三视图,如何逆向得到几何体的形状.

(试变化以上的三视图,说出相应几何体的摆放)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 画出教材P16 图(2)、(3)、(4)的三视图.

② 从教材P16思考中三视图,说出几何体.

4. 练习:

① 画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

画出右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 右图是一个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试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5. 小结:投影法;三视图;顺与逆

三、巩固练习:练习:教材P17 1、2、3、4

第二课时 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教学要求:掌握斜二测画法;能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教学重点:画出直观图.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用坐标法及距离公式证明Cα+β;

(2)会用替代法、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由Cα+β推导Cα—β、Sα±β、Tα±β,切实理解上述公式间的关系与相互转化;

(3)掌握公式Cα±β、Sα±β、Tα±β,并利用简单的三角变换,解决求值、化简三角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问题。

[学习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学习难点]

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

[知识结构]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一章和、差、倍公式系列的基础。其公式的证明是用坐标法,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把两角和α+β的余弦,化为单角α、β的三角函数(证明过程见课本)

2、通过下面各组数的值的比较:①cos(30°—90°)与cos30°—cos90°②sin(30°+60°)和sin30°+sin60°。我们应该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cos(α±β)≠cosα±cosβ,sin(α±β)≠sinα±sinβ。但不排除一些特例,如sin(0+α)=sin0+sinα=sinα。

3、当α、β中有一个是的整数倍时,应首选诱导公式进行变形。注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诱导公式等的基础,而诱导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特例。

4、关于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用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5

目标:

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常规教育,加深学生们对数学课堂常规的认识,使同学们重温规范,学会动手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懂得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课堂规范,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过程:

一、即时问候再开始课堂常规训练。

1、提前进入教室,明确课前应上厕所、喝水、准备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及摆放位置等。如:数学课(数学书、笔记本、铅笔盒等摆放在桌子左上角)

2、课前两分钟预备铃一响,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二、理论学习中渗透当堂训练,在落实常规中以榜样领头。

单纯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枯燥、乏味的,也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今天上课时,渗透了当堂训练,让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也能掌握一些要领。如在训练坐姿时,既告诉学生坐的方法,又让他们马上改正不正确的姿势,并说明了好姿势利于听讲的几个好处,学生欣然接受,再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就逐渐做得越来越好了。

(一)问好

1、当上课铃响后,迅速会班级坐好,安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

2、教师进入班级后,听到教师喊上课后,班长喊起立,然后向教师问好,坐下(要求问好时声音整齐、响亮,起立时速度快、整齐、安静),练两遍。

(二)听的要求

1、上课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报告,老师允许后方能轻轻从后门进出。

2、上课迟到者,迟到走到后门,眼睛注视老师,带老师同意后,轻声走进教室。(叫班长示范两次)

3、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聊天讲话、打闹,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传纸条,不阅读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籍或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训练坐姿)

5、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做旁观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不嬉笑、不嘲讽。

(三)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叫学生一起示范),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如果学生表现优秀的话给予一定的加分表扬,以鼓励其它同学展现自我风采。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学生只允许用铅笔书写,不许用自动笔、水笔、钢笔等。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不做旁观者,并提出适当的奖励加分的方式以激励学生们互相探讨学习的动机。

三、小结

课堂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靠平时不断地强化训练和督促提醒才能越做越好。我相信,只要我和同学们都能花些心思,不断重复的训练,落实细节,加上我们班制定的班规、课堂礼仪和积分竞赛措施,我们一定能早日养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的。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篇6

教学目标: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

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

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

调递减,所以loga5.1>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

增,所以loga5.1

板书:

解:Ⅰ)当0

∵5.1<5.9 loga5.1="">loga5.9

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

∵5.1<5.9 ∴loga5.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⑵中这三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三个对数底、真数都不相等。

师:那么对于这三个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间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书:略。

师: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构造对数函数,直接利用对数函

数 的单调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间量”间接比大小,③利用对数

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来比大小。

2 函数的定义域, 值 域及单调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