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与朱元思书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范文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难点)
3.品味文章中所描述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享受审美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具体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明确:(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明确: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常绿的树,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明确:(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明确:(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明确: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5.作业布置
提问1: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问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析作用。
提问3: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其作用。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五岳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的富春江。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评价)(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 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 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 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课件出示):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3.读懂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
四、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自由朗读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
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
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
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板书:由景生情 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
(二)体会感受——志趣美
解答辅助:比较下列两组景与本文景的异同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积之大,“撼”表明波涛气势之盛,此景带给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思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带来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闲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的是宁静、安详,是闲居山林的归隐之意。
所以,不同的景所触发的人的情感是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景亦会生发不同的情。吴均仕途失意,更有当时的环境作背景,面对此景自然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产生了归隐之意。
(三)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三、拓展延伸
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吟诵山水诗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2.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由“景”释“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喜好山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山水作品?元朝吴桓赞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
二、视听范读,划节奏
三、读美文
1. 自由朗读,感受节奏美。
2.配乐齐读。
3.根据幻灯提示,译读美文。
4.小组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5.反馈合作学习结果,小组推选代表展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船顺江流飘荡,任凭船儿时而往东时而往西。)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江两岸的高山上,长满了常青的树木。)
(4)负势竞上,互相轩藐。(山峦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相互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里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心。)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偶尔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6.作者是怎么评价富春江山水的?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品美文
1. 理清本文的结构。
2.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齐读第一段,女生朗诵二段,男生读三段,再次走进富春江,去领略奇山异水,并用“富春江的_______美,就美在 ,我从 句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1:富春江的水美,美就美在水的清净。我主要是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中读出来的。
例2:富春江的水美,美就美在水流的激越。我主要是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形象的比喻句中感悟出来的。
例3:富春江的山美,美就美在山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主要是从“负势竞上”的山峰、“泠泠作响”的泉水、“嘤嘤成韵”的好鸟、“千转不穷”的蝉和“百叫无绝”的猿等景物上看出来的。
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而写“急”这一特点时则从动态的画面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变化,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从而突出了水的异。
写山时作者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山以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接着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最后补写的山峰上的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给人以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感,在这“皆生寒树”的高山之上,我们听到的是那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又照应前文的“寒”字。这里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山的“奇”。
文中句式整齐富有变化,多用四言,间以六言并时而加上一些副词,使行文灵活自如,又富有疏宕谐婉的节奏。如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以对句开端,勾勒出山水的形象气势。又如在写动态水时用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个整齐的比喻句来形容水的急。在刻画山的特点时更是选用了“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疏条交映”等讲究对仗、声律的句子来写神奇的山峰。
(2)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五、悟情趣
一切“景美皆情美”,作者在描述美景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或情趣?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醉心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怡然自得、自在、愉悦)
2.鸢飞戾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在厌弃世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林中日光明暗的景致多么美妙!刚才还是树木阴翳,光线昏暗,一会儿又能柳暗花明。从色的角度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体现了作者的高雅的志趣。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优化设计》中的练习。
相关文章:
1.初中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
2.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3.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2)
4.与朱元思书课文及教案(2)
5.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指导:飞机上看时装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范文
上一篇:高中教案模板优秀范文
下一篇:2022小学体育教案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