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匆匆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匆匆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读题──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课文吗?你在预习过程中都预习了什么?
生:我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你很自觉,没有要求,你能自觉地读3遍。不错。
生:我先看了预习提示,然后根据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去读课文。
师:能够根据预习提示有针对性地预习,很好。
生: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
师:(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个给我吗?
(生笑。)
生:不能。
师:还保密呢!你能带着思考进入课堂,收获就要比一般同学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决了预习中不认识的问题。
师: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是会学习的同学。
生:我边读边想有什么问题,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师:一边读一边想,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师:好像还有很多同学搜集了许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尔基曾说了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师:这句话记得吗?能背出来吗?
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师: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真读了课文,有的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有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的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你们在预习时自觉做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这个习惯,你必定受益终生。
师:课文读了三遍的同学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读了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生无一人举手。)
师:(笑)你们都统一要求读三遍啊?
师:读得怎么样,你来选择其中一段读,我们看看你读得三遍与他人读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师: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
师:读得不错,很流利。这第二个句子很长,“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得很流利,不错。谁再来读给我听听,也能像他读得那么流畅吗?
生读。
师:别急着坐下,考一考,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想些什么?心情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略停一下)这一段中有问句,感情要深厚一些。
师:你注意了这段中有4个问句,感情不同,他注意到了,两位同学这一段都读得很好,边读边思考,说明他们读得很专心投入。
师:谁来读读其他的自然段,是不是都像他们一样认真?
生读第四小节(强调“呢”)
众师笑。
师:他读得很投入,(笑了)因为他的得很沉重。内容可能很沉重,但有些词语可以读得比较轻快。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依然强调“呢”)。
师:比较轻快,很好!但是,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呢”呢?
生:因为作者好像是有问题在问我。
师:谁能不通过强调“呢”来体现这是问句。
生读得很好。
师:美吗?象她一样读,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全新的感受。
生:我来读最后一小节。
师:为什么?
生:一来是这一节很短,二来是这一节也很重要。
师:我们就请你来读读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生读。
师:他虽只读了一句话,这却是课文的灵魂,这个问句的答案文中没有。正是因为这个问句,使这篇文章成为千古名篇。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有点忧伤的语调,不错。
师:你们看第三小节最长,谁有勇气来读读第三小节?
生读。
师:这么长的段落,读得这么流利,看来是真的下了一番工夫。
师:看课题,“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脚步匆匆,吃饭匆匆,洗脸匆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
生齐:时间。
师:先别急着告诉我,请你大声朗读全文,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是什么匆匆。
生大声读文。
师:读好的请举手。
师:课文有一个词,写出了什么“匆匆”?
生:课文写的是“日子”匆匆。
师:“日子”就是时间,就是时光,意思是一样的。
师: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往往就这最普通的事情,就容易被忽视。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点?到底是怎样的?请你们再认认真真地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日子有什么特点?好吗?
生读文。
生:我觉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这是日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你再看一看,这段话中还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
生木然。
师:(强调这句话: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从这句话中又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作者的想象(不入题)。
师:日子能偷吗?能藏吗?又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日子无影无踪(板书:无影无踪)。
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我来读。……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
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生:这是排比句。
师:你注意了句式的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都是讲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
师:你讲得很好。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那叫失而复得。
你来读一读。
……
师:你注意到了这三样事物去了可以再来,他们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
师:日子去了也应该是可以回来的啊?
生:不可以。
师:日子与桃花、燕子、杨柳比有什么不同?
生: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作者为什么还这样写?
生:作者为了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他很渴望时间回来。
师:是啊,他很留恋。(板书:留恋)
生:他很无奈。
师板书:无奈。
师:读书后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蕴涵了怎样的感情,这叫会读书。
请大家把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我相信,此刻你再来读这一段,感觉就不一样了。
指名读。
师:不错,体会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读书中,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课文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得到的。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
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日子的样子。
……
师:日子是有样子的,找到了吗?
生:没有。
师:再读读,找找日子的样子。
师:找不到没有关系,你去读读第三自然段,日子是什么形象?找找。
日子的影子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日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摇头。
师:找不到没关系,请你接着读第4自然段,(众师笑)读了这一段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真得糟糕了。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你找到的日子的样子是怎样的?
众生举手。
师: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师:请画出来的举手。
师:请你往上看,第2、3自然段中,日子的影子在哪里?请你画下来,一定能找得到?
……
师:现在都找到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请大家读读3、4自然段,发现在作者笔下,日子、时间、光阴是能看得见的,是形象的。
谁来读一读。
生: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有影子吗?
生再读。
……
师:现在你能看到八千多日子的影子吗?
生: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有多大?
生:一点点。
师:也就是说,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你经历了只不过半滴水都不到。你有什么感觉?
生:……
师:你们算算,八千多日子相当于多少年?
生:24年。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24岁。你读到这个句子时(板书: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你能感觉到、能摸得到吗?你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体会?
生:日子太容易被人忽视了。
生:时间太短暂了。
师:时间很珍贵,你一生有几个八千多日子?那仅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有什么感受?
生:时间太珍贵了。
师:因为少,所以珍贵,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话。
生齐读。
师: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几个八千多日子,只有几滴水一样短暂,(板书:短暂)属于你的时间就像一滴水,你现在连一滴水都不够。人的生命在时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记,是那样的渺小,想到这里,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你明白吗?
生: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时间是用不完的,没想到,你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结束的那一天的,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你还怎么认为?
生:他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二十几年里,他没有做什么有成就的事情,所以他“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是啊,当他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时,很难受,你有过这种感受吗?作者蓦然地发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过去了,你们13年已经过去了,我们齐读……
生读……
师: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听不见。有影子吗?看得见吗?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忽视了时间。
……
师:读到这里,你不要急于回答,读第四自然段,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生读。
师:八千多日像针尖上的一滴水,那每一个日子也是看得见的,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
生:飞快的。
师:读得好,但是还抓不住,我要让你抓住。
生:太阳有脚……
师:是啊,太阳有脚,像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我们读这句话。
出示:……
师: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脚步?
生读……
师:这都是时间的脚步在那儿移。怎样地挪移?
生读:轻轻地……
师:快吗?慢吗?所以吃饭时……
生读。
师:时间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们一起俩读。
生齐读。
师:开始是挪移,后来从哪里看到他的脚步匆匆而过?
生:跨过、飞过、闪过、溜走(板书)。
师:时间的脚步是怎样匆匆的呢?……
师:你从这些词语感觉到什么?或是有什么发现?
生……
师: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有脚,我可以让他停下来,可是他与人有什么不同?
生:人的脚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来,而时间的脚步一去不复返。
师:他的脚步只能匆匆而过,你想留也留不住,挡也挡不住,读第一句。
生……
师:……表达作者对时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无奈。
师:你能留住吗?那种对日子的无奈表现得非常清楚。(板书:无奈)
师: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吗?
生:……
师:青烟、薄雾,看得见吗?你看多形象,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朝阳蒸融的样子,你看过吗?
作者说八千多日子……
为什么把时间比作青烟、薄雾?而不是比作一滴水?
生:因为被微风吹散的青烟、被蒸融的薄雾都无影无踪了。
师:说得多好啊。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烟薄雾无影无踪、没有痕迹。主要告诉我们八千多日子没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我们来读……
生读……
师:你看到过这样的痕迹吗?
生:没有。
师:要急促些,听老师来读。
生再读。
师:这里有两个问句一样吗?为什么要反问一个问题?
生:强调了没有留下一点点的东西。
师:对,这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为什么?
往前看,读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生读。
师:八千多日子……留下两样东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东西。八千多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有怎样的感情在里面?
生:后悔。
生:惭愧,因为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
师:……
生读。
师:这个“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觉得来得时候、去的时候不能一样平凡,应该做点什么?
师:有点懂了。
生:不能平静地、白白地走这一遭。
师:要留下点什么,哪怕是一丝痕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它告诉我们,一生要有所作为。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岁月无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呢?怎样有所作为呢?所以作者留下这样一个疑问,齐读最后一节。
师:在作者眼里及笔下,日子匆匆过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
(指着板书总结。)
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一句话。
生读。
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他为什么这样写?
生: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师:是啊,一个需要用一生思考的问题,人生一去不复返,人生该留下一个怎样的痕迹,今天留一个作业:为这个问题写一个答案,想想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
匆匆教学实录2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作者用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甘心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品味、积累语言。
2、难点:
作者怎么至于为时间的流逝“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教学准备】
1、预习: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查阅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看老师写课题。大家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掉了。没有这一点是什么字呢?
生:勿。
师:能组个词吗?
生:勿庸置疑、请勿吐痰、请勿踩草……
师:注意加上了这一笔点,它就变成了“匆”,你们瞧,咱们汉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呀。好,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匆匆。
师:平舌音读准了。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生1:读到这两个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大人们急匆匆地赶着上班,我们学生拿着早点赶着上学的情景。
生2: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人们急急忙忙赶车的画面。
生3:我看到是妈妈傍晚赶着买菜、做饭时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时间的匆匆跃然纸上的呢?咱们来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
点评:在课堂上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在教学中找到契机就渗透,学生的习惯也就日积月累的形成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一遍读课文,要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如果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生读课文,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辅导、评价。)
师:大家预习时读了课文,现在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感受想说说了,但我觉得读得还不够,我们还得用心去与作者对话,咱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懂了的地方快一点读过,不懂的地方再多琢磨琢磨。
生再读文章,思考。
师:现在咱们可以谈一谈了。课文讲了些什么呢?
生:课文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教师板书:珍惜时间)
师:文章说时间过得很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知道的。(教师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咱们在熟读课文后,文章内容就显现出来了。内容清楚了,那咱们还要读书吗?你觉得该做些什么?
生1:我们还要抓住重点词句来读书。
生2:我们还要深入地理解课文。
生3:我们还要去品读,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感情。
师:那我们现在就细细地去品味语言,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尽管提出来吧!
生1:作者是真的不知道时间在哪里吗?
生2: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生3: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生4:作者写“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朱自清先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还说“赤裸裸的回去罢”呢?
点评:整体感知,质疑问难,在我们的常规课上是一定要做的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即使是在公开课上同样扎扎实实。
三、再读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看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出示cai)
“头涔涔”“泪潸潸”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
生: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为时间的流逝着急到流汗,流泪的地步,至于吗?同学们,要真正读懂这一句话中蕴涵着的感情,仅就这一句孤立地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点评:文章很长,内容很多,如何入手?平铺直叙的“平推式”,学生学得累,印象还不深,要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教学突出重点。这个关键点就是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精妙处,语言运用经典处,突出中心关键处。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3段,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你很喜欢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作作批注,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就与小伙伴交流交流,探究探究。(师巡视,参与合作学习)
师:当我们用心去与作者对话时,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的心。把你的体会,你的智慧说出来。让我们都变得智慧起来。
生:我喜欢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生情不自禁读了起来)
师: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燕子,杨柳,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该怎么读呢?
生练习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去──来”“枯──青”“谢──开”的充满希望。)
师:读得真美,但是,作者主要是要说这个意思吗?大家接着读读,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生: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是呀,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对比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苦恼与沮丧。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师:朱自清先生的这段文字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就是这份质朴无华,使我们读起来特别亲切,自然,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很抒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师接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当老师情不自禁读起这一段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跟着老师一起读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1:我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生2:我觉得时间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悄悄的溜走了,我们都没有觉察到。
师: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吗?来,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看不见,听不到)
那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生1: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不见了,那只是一瞬间。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
生2: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师: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啊!把作者的叹息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算一算,空虚了,溜走了的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
生:约23年。
师: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
生: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师: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生纷纷: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惜,害怕、惊慌失措……
师:那么,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
生再感情朗读。
师:一想到这些,作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又扣到这一句)生多种形式练习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评价指导:
你的声音很低沉,我可以听出你内心的沉重。
你的声音很高亢,你是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啊;你的语气虽然平静,我却听出了你的心情并不平静。
师:读着读着,我们渐渐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感慨又通过大家的读表达了出来。大家一起来读这一句吧。
生齐读这个句子。
点评:在课堂上把握课文的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师:我们的日子究竟是怎样一点一滴地滴在时间的流里的呢?你能通过你的读把我们带进作者的小屋,让我们仿佛看到他那茫茫然跟着旋转的样子,体会到他的无奈么?(出示cai)
生朗读第三段:“去的尽管去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音乐配读)
师: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生1:我觉得这句写得好:“洗手的时候……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
匆匆教学实录3
设计理念:《匆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旧时代年轻人觉醒,但又为前途茫茫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给人以警醒和启迪。要让小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受到一定的启迪,确实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通过“读”这一重要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感悟语言美,让学生在自主获取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去悟出文中道理,感受美文意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激趣。
1.指导学生看课件、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匆匆”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是来形容什么?(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2.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简历: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清丽质朴,引人回味,《背影》、《荷塘夜色》等优秀作品已被选编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今天,我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精典散文《匆匆》。
3.启发学生谈一谈听了课文录音和老师的介绍后的感受。
(通过播放录音,缩短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了解作者谈感受,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提供课文背景信息,也为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冲突打下伏笔;顺势导入课题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体会意境,赏读自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谈谈自读课文后的感受。
(从课文以“匆匆”为题看出作者是写时间难得而且易失的感受,题目既蕴含有浓烈的情味,又蕴含着生活的趣味。从文章内容看,处处能感受到作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想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些作为。)
3.找一找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写。
a.比喻句形象地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在比喻句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起到对时间稍纵即逝的衬托作用。
b.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抽象的时间,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让人们体会到时间流逝的轻巧、快捷。
c.用对比的方法写时间的易失,给人强烈的惋惜感。
d.许多重叠词的运用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4.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语句或段落反复诵读,并写下感受。
5.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深入理解,再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达成共识,最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发挥文章本身的魅力,让学生主动获得个性体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自读自悟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出文中的“味道”。)
三、升华意境,探究分享。
1.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作为探究学习的重点,启发学生谈一谈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时间逝去的无奈,又是如何进一步写出时光匆匆呢。
(1)让学生结合要探究的问题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
①从生活中的活动(如洗手、吃饭、睡觉)感悟时间逝去是无法阻挡的。
②课文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让人具体感受时间的存在。
③运用拟人手法使人体会到时间难得而且易失。
④通过相关动词(飞溜、闪)体会时间轻巧、快捷。
(2)如此细致的观察,深遂的思考,朴实的表述,具体写出了时间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先各自轻声读一读这一段,再集体有感情地读读并尝试着背一背。(各自背诵)。
(3)老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抓住生活中能体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现象写一段话。
2.再次领悟“头涔涔、泪潸潸”的含义。
(通过对时间匆匆流逝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有“头涔涔、泪潸潸”这种感觉,从身边的真人真事,作家笔下的形象,关于时间的格言中深切体会作者内心的焦虑、彷徨。)
3.让学生朗读结尾句并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诵读全文,用一句或一段话说说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
5.再完整地听听全文朗读,边听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后回答)
(由词到内容,再联系内容理解词的深刻含义,两者相辅相成,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又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奠定了基础。学习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朗读方式多样化,简朴的语言,读来轻巧婉转,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学生读的过程,是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完成一个完整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说、写的训练,生成自己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从理解文本走向超越文本。)
匆匆教学实录4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二、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
VCD、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教学实录5
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后辅以“说、写”体会作者反复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易逝的无奈,体会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通过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不想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
上一篇:《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下一篇:《登高》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