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过桥》是第三册的教材,它是一篇科学幻想式的小品文。这类文章重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大胆地去幻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课的教学目的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新型的桥,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兴趣。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要求,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兰兰过桥课堂实录
1、 小朋友你们看见过桥吗?那谁来说一说你看见过什么样的桥?(湘江北大桥、湘江大桥等)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用CAI出示图片)
这两座桥就在我们美丽的家乡—长沙。
3、 今天,有一个兰兰小朋友,她的爷爷是个桥梁专家,他带着兰兰过了两座桥。他们过的这两座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桥可不一样。你们想不想这知道他们过的是两座什么样的桥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板书课题)
4、 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请小朋友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两个问题:1、兰兰过了哪两座桥?2、兰兰是在什么地方过的这两座桥的?
2、 指名说。(板书:潜水桥和塑料桥)兰兰在什么地方过的这两座桥的呢?(分别是在大河里和小河上)
3、 好,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轻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从课文里找出课后的生字宝宝,并根据拼音把生字读准确。等会看谁读得好。
4、 CAI出示生字,指名读。
5、 通过刚才读课文,小朋友觉得他们过的这两座桥和平时看到过的桥一样吗?那谁来说说你觉得这两座桥怎么样?(非常奇特、神奇、特别等)
6、 那课文里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两座桥的神奇、特别呢?那下面请小朋友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划记出能体现这两座桥神奇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精读,积累语言,激发情感。
1、 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们找的是哪些句子?小组互相交流。
2、 好,我们先来说说潜水桥?哪些句子体现了它的神奇?指名说。
3、老师相机出示句子:
(1)潜水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
(2)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为什么认为这句话能体现出潜水桥的神奇呢?(特别结实、玻璃砖)“结实”是什么意思呢?(坚固、耐用)用“结实”说一句话。“结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指人的身体很健壮,如“这个小朋友的身体很结实。”
这句话应该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它的神奇呢?谁来试试看,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除了这句话,还有吗?
(3)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
CAI出示图片,兰兰站在桥上看见这么美的景象,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高兴、惊奇)这也可以说明这座潜水桥很神气,对不对?好,请小朋友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惊奇的语气。
指名读。
5、下面来说一说塑料桥,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又体现了塑料桥的神奇呢?指名说,出示句子。
(1) 这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打进空气就成了一座轻巧的桥。
为什么是这句呢?(CAI出示画面)。看,这就是塑料桥。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让大家感受到这塑料桥的神奇呢?指名读,齐读。
(2)过了桥,爷爷打开放气孔,哧——塑料桥跑完气变软了,又自动折叠起来。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这句话哪些词体现它的神奇呢?(自动、像雨衣)
同桌两个互相读读,如果读的好,你就表扬他,如读的不好地方,你帮他指出来。
指名读,能把这句话读好的同学站起来读。
7、小朋友读得真棒,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的确感受到了这两座非常得神奇。
四、说说议议,让学生在议中了解两座桥的特点。
1、就是因为这两座桥很神奇,所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来参观,假如这两座桥是小朋友设计出来的,下面请小朋友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桥的样子、材料及一些神奇的地方。先在小朋友在下面准备一下,等会看谁介绍的好。
2\自由说。评议谁说的好。
3、其实这两座桥是谁发明设计出来的呢?(爷爷)爷爷可真了不起。假如爷爷现在就站在我们眼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来赞美一下爷爷吧。(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为什么说爷爷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呢?
9、这两座桥是爷爷根据人们的需要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建造出来。
10、下面老师还想带小朋友到外国去看看既漂亮又有特色的桥,小朋友想去吗?
11、CAI出示图片,老师简单介绍。
12、看完了这些设计巧妙、气势雄伟的桥,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自己设计一些神奇的桥呢?下面小朋友先在下面想想,然后请学生来说,最后画。
五、总结。
1、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神奇、美妙的桥,老师真想早一点儿走到你们用智慧设计出来的桥上去。不过要进行发明创造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渊博的知识,老师希望小朋友从现在起就扎扎实实地学习,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拓展作业。
除了设计桥外,小朋友还想不想设计别的一些奇特、有趣的东西呢?在家里画,然后到班上评比。
一年级《兰兰过桥》教学实录
上一篇:《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兰兰过桥》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