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是小学语文读本中的棉花童话形象,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读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棉 娘 治 燕 别 干 然 奇 颗 瓢 碧 吐 啦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1)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猜谜语:“白”毛“巾”挂在树上。(棉)
良家妇女(娘)
“大”有“可”为(奇)
用纸包果子(颗)
老白和老王,坐在石头上。(碧)
口里有土要吐出。(吐)
“口”在“北”中,“廿”四点(c)。(燕)
加一加:娘 治 别 干 奇 颗 碧 吐 啦
比一比:干—千 瓢—飘
换一换:棉(绵) 治(抬)
认识新偏旁:大字头
3.易读错字:治 啄 然 盼 斑
4.多音字:只(zhī,一只;zhǐ,只有)
干(gān,干净;gàn,树干)
别(bié,分别;biè,别扭)
恶(ě,恶心;è,凶恶;wù,可恶)
记忆歌诀:恶(è)语能伤人,想吐直恶(ě)心。
真是太可恶(wù),恶(è)念潜藏深。
5.应会写字:
(1)写正确:易写错字
①指导书写的字:病 医 别 干 奇 七 星
②指导“病、医”的笔顺
(2)写美观:按书写规律分类指导
指导要点:
病:半包围结构,病字旁不要忘了两点水,撇宜长。“丙”字第一笔横宜短。
医:写时从上到下再外,“矢”的最后一笔为“丶”。
奇:“大”的最后一笔为“丶”,注意“可”的笔顺。写时上窄小,下宽大,尤其要突出长横。
干:第一笔为横。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
七:第一笔为长横。写时左低右高,起笔在横中线下,落笔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棉花、治病、可恶、蚜虫、盼望、空中、别人、帮忙、忽然、惊奇、斑点、瓢虫、碧绿、吐出、雪白、咧嘴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 第5、6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可恶 蚜虫 盼望 树干 忽然 惊奇 斑点 七星瓢虫
2.了解词意的方法:根据图片理解词意、做动作理解词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课件演示法
(二)重点问题:
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最后谁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的?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雪白雪白的
鲜红鲜红的 漆黑漆黑的 瓦蓝瓦蓝的
三、情感体验
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读好带有感叹号的的句子。
2.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认识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虫类。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一年级常规预习方法:)
1.试着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标(七个自然段)
2.借助拼音读课文至少三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
3.圈出课文中出现的翘舌音。圈
4.在课文中用“——”画出生字或生字所在的词语,读三遍。托
5.借助拼音正确拼读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的生字三遍,试着组一个词。认
6.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书空生字。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基于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棉花姑娘的图片、生字词卡片和棉花姑娘、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七星瓢虫及人类的其他朋友——益虫。(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
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谈话的方式,以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夸一夸”棉花姑娘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的美丽,为下面写棉花姑娘生病、治病做好铺垫。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图片和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交流听老师范读后的所得,并相机认读生字新词,把字、词、句的理解与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融“整体把握文本、朗读指导”于一体,学生通过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明白了课文讲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融合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棉花、姑娘、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碧绿、吐出、笑啦。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特点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
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强调“病”的笔顺。
5.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6.展示学生作品,及时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棉花姑娘》这篇课文。今天棉花姑娘又来看望大家了,让我们亲切地叫一声“棉花姑娘”吧!
1.棉花姑娘还带来了很多棉花宝宝呢!(出示带有棉花图案的生字卡片。)她要考考大家。谁能把生字认出来,我就把这个棉花宝宝奖给他。(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并组词。)
2.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开始,我安排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活动,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奖励棉花宝宝,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
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
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
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说出来了。(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人们都说兴趣是的老师。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用所给的词语练习说话的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地把生病的棉花姑娘想说的话说出来,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
同学们,你们平时也生过病吧,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学生读)
她最企盼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
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
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
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
(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
这么难受的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还真来了几位动物界的名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
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语言训练: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捉蚜虫”?(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习说话。)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5.教师情景导读。
导读:棉花姑娘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燕子医生,她真高兴,心里想:终于有医生来给我治病了,我有希望了。她非常有礼貌地对燕子医生说……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
燕子医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棉花姑娘很难过: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医生,却没有办法治我的病,难道我的病真的治不好了吗?哦,那边,啄木鸟医生来了。也许他有办法治我的病,我去问问他吧……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
啄木鸟医生也走了,这下可怎么办啊?我的身子越来越疼了,可恶的蚜虫还在拼命地吸我的汁液,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突然,青蛙医生跳来了,哦,也许他是我的希望,我高兴极了,连忙叫住他……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
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
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根据所给的词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运用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棉花姑娘得病后急于治病的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的不同心理。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结: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益虫益鸟,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表演,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
学习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知道不同动物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请、只”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学习用“只会……”说话。
3.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啊,出示--棉花
2.你了解棉花姑娘吗?出示课件:棉花的生长过程:棉株--开花--棉桃--吐絮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出示课题:棉花姑娘(板书)
2.学习生字:姑、娘--__发现什么?两个女字旁,是呀,你是小姑娘,她是小姑娘,我们都是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字旁。
__娘在词语里读轻声;给第二声的娘组词
3.指名读好课题,齐读
4.课文讲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呢?自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赶快读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把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自学交流:
1)学习生字:
___指名做小老师带读词语。
___识记:哪个字你觉得很难既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啄”:你看到谁会啄?
___开火车一组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棉花姑娘什么事?指名说
简洁地说:
出示句式: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请()、()和()帮她捉害虫,可是他们都帮不了她。最后,()帮助她治好了病。
学生说,教师贴画板书
三、朗读感悟第一小节
1.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一小节。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棉花姑娘生病了(第一句):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读这句话,你还知道什么?
A病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许多蚜虫)
B你知道蚜虫吗?出示蚜虫:看,这就是害得棉花姑娘生病的蚜虫!
介绍蚜虫:是专门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植物们被吸干了汁液就会慢慢地枯死。
C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盼望句: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句,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加红盼望
结合回答,理解盼望:你看--盼,眼睛分分秒秒地看着,望着,希望有医生来给他治病。
师:棉花姑娘身上爬满可恶的蚜虫,他们正在吸干她的汁液,仔细看图,棉花姑娘怎么啦?她的眼睛?她好像在说……她睁大眼睛,眼巴巴地盼着,望着,这就是盼望。你能读出棉花姑娘急切地盼望着的样子吗?指名,齐读。
3)是可恶的蚜虫害得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是多么盼望着医生啊,我们再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感悟课文2-4段:
1.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燕子、啄木鸟、青蛙医生来了,请你读一读2、3、4段课文,写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写其他小动物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来。再读一读,想想从他们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划线部分,并马上改正
小结:原来这3段课文就是写了棉花姑娘和三个小动物的对话。现在我们先来读读棉花姑娘的话,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这三句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A体会心情:着急地说,伤心地说-……师引(所以后面还加上了叹号呢),指导朗读,棉花姑娘着急地说……
体会第三句的高兴:三个医生经过,写棉花姑娘说的话的句子都一样吗?第三句有个高兴,她看到青蛙医生时,可能心里在想什么?再读一读这句话。
B体会有礼貌: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请你有礼貌的请求一下。
有事请别人帮忙时,就要像棉花姑娘那样用上请,有礼貌地说,哎呀,我的铅笔不见了,怎么办呀?我们也来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
这道题目我不会做了,怎么请别人帮忙?
4.小动物说的话:
A读这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只会是什么意思?哦,原来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啊,
B用什么语气读(有礼貌),燕子医生知道自己不能帮别人,还是很有礼貌地说声“对不起”。我们要像燕子医生学习,不能帮别人时,要有礼貌地说一声对不起。请你来做一做燕子。读一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2、3、4段课文,指名,教师手势提示1组。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看板书)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原来他们不会捉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
1.用只会说话:
1)师: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生接:啄木鸟、青蛙
2)你能不能用只会说话呢?看看老师给你小资料,自由准备:
①蚯蚓喜欢在地下造宫殿。
②蜻蜓在飞行中捕捉害虫。
③猫头鹰喜欢捉田里的田鼠。
()只会()。
2.大自然中有很多对我们人类有益的昆虫和小动物。请你们课后也去搜集一些资料,下节课汇报交流。
3、机动:小朋友,这时,蜻蜓飞来了,你就是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请求他?学着课文说一说,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2人)
五、指导写字:
过渡:你们真能干,已经学会有礼貌地请求别人了,说话的语气也是那么诚恳。
1、出示:请、只,请求别人帮助,别忘了用上请字哦!今天我们学写两个字
2.学写:请
看老师写,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里,后书写。
3.只
看教师范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口上宽下窄)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4
教具:生字卡、挂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字,会写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
2、读好请示的语气。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谁愿意到这儿摸摸,猜猜里面装得是什么?(棉花)你们知道棉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出示挂图)这就是一株棉花,观察一下这棵棉花,你发现了什么?你愿意帮助“棉花姑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棉花姑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试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些字。
2、接力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出生字卡上的生字。
4、找“小老师”领读生字。
5、识字游戏:找朋友把和一家子的拼音朋友贴在一起,全班齐读,介绍识字方法。
6、给生字组成词语。说一句话,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
1、生字都认识了,再来读课文,同学们就会觉得很轻松了,快来试试吧。
2、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讨论交流。棉花姑娘都请谁来帮忙?结果怎样?
4、趣味对读
(1)、分组、分排、分角色朗读对话。
(2)、小组朗读表演。师指导朗读方法。
5、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扩展练习
1、出示青蛙、燕子、蝗虫、蚜虫等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谁是益虫谁是害虫?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
五、合作总结
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助棉花姑娘而是他们确实帮不上忙,如:棉花姑娘向你请求帮助的话,你打算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设想好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说给它们听听。
附板书设计:棉花姑娘
生病的棉花、病好了的棉花
燕子、空中
啄木鸟、树干
青蛙、田里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材简说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得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的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这些科学常识。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一些生物科学的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读懂课文,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治、啄”都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
本课生字较少,认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姑、娘、蚜”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斑”可以用“班”字换部件的方法来记。“啄”字比较难,除根据字义记住口字旁外,右半部分要指导学生仔细认记,特别要注意“点”是写在第二撇上的。
本课要求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雪、帮”二字上大下小,注意“雪”字上的雨字头的书写变化;“星、只”二字上小下大,要提醒学生,“只”字右下是点,不是捺。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
(二)朗读感悟
童话故事是儿童非常喜爱阅读的文体,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各段句式也相似,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几个词语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了。
下面的教学步骤可供参考:
1.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有条件地可以用课件和实物引入)后,学习生字“姑娘”;再请学生自己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呀?这一课讲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指导正确流利地读。
首先让学生简单概括课文意思;接着教师范读或领读;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等,随时纠正错误,直到读正确、读顺畅为止。
3.读中理解字词。
本课字词比较简单,只要把“蚜虫、惊奇、斑点、七星瓢虫、碧绿”几个词语随课文理解就行了。“蚜虫、七星瓢虫”可先向学生直接讲述简单的概念,然后再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分清谁是益虫,谁是害虫。“惊奇”可用动作、表情来引导学生感悟。“斑点、碧绿”都可以用实物并结合课文解释。如“碧绿”一词的解释可以这样进行。
(1)学生读过最后一段后发问:棉花姑娘长出了什么样的叶子?(板书:碧绿碧绿的)
(2)出示绿叶、枯叶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3)“碧绿”一词还能形容什么?(青草、荷叶、柳树等等)
(4)相机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以对话为主,对话中多用叹号,感_彩较浓,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上。指导时,要以范读和领读为主,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什么样的语气”等字眼。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三)实践活动
小调查:《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寻找益鸟和益虫,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想一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四、资料袋
1.蚜虫
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2.七星瓢虫
瓢虫,因背部像葫芦瓢而得名。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少;后者占绝大多数,以哺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7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特别喜欢吃棉蚜、麦蚜、菜蚜、桃蚜。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可以吃掉130多只蚜虫,所以农业学家用它来治虫。
《棉花姑娘》语文教学设计点评
上一篇:《蜜蜂》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