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通用5篇】

说课稿的撰写需要全面了解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课文结构严谨,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让学生对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了解。课文总体难度不大,运用列数字,比喻的手法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10个会认的字,12个会写的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说明文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主旨。

难点:总结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文章难度不大,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对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同时结合课堂上展示的图像等资料,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对比等手法来介绍海底世界,句子生动活泼。通过课堂仿写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要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海底世界相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电视里或是海洋馆见到过的关于海洋的景象,让学生回答自己关于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梳理结构。让学生根据录音范文诵读,把课文读流利顺畅。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文段。

1.要求学生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再提问: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海里的动物和植物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让学生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句子中词语运用的妙处。

“海底世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些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底世界动物的活动描写得十分生动,学生要学会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所见和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回归整体,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再次体会课文的主旨,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了解。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十分生动地说明文,向我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难度不大,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简要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矿产。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课文的主旨。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⑵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⑶资源的拓展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二、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⑶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四、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工程部工作总结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内容。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20__党建工作总结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老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篇4】

【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以此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唤起学生海洋环保意识。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运用对比、拟人、数字说明等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难点是指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说教法、学法】

《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设计了“激趣、范读、重点指导、示范自学、随文识字”的教法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说说、想想、画画”的学法。这样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增进学生对海底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向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鱼群在海中游弋,轮船在海面航行,海鸥在空中飞翔,给人以襟怀开阔的壮美,令人陶醉和向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大海的壮阔和美丽。(稍停)海面上这么美,可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朗读到海底世界去游一游。( 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指导学生观看海底美景图,并导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内容:23、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对海底世界有一个总的认识,再从整体到部分,具体学习中间2—6自然段分述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认识上来。

其具体做法是:

(1)首先教师引导: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并联系刚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的开头方式叫__________开头法。

b.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哪一句话?

c.其它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两个方面在写?(景、物)

d.这样的课文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去读课文首尾两段。其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这叫设问式开头。这样的课文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在回答 c这个问题时及时板书“景、物”两字,并引导学生区别“奇异与奇怪”这两个词。

三、阅读赏析,落实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是说要贬低以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依靠教师善于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但讲读课文也并不是老师“整堂讲,满堂灌”,教师应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导得恰当,放得适度。虽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一些阅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讲读课文,但这些学生还处于中段学习状态,他们的智商还有待开发,知识经验也不丰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仍然离不开教师相应的辅导。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说2—6自然段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

(2)学习“景色奇异”的部分。

让学生齐读2、3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a.从哪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黑暗却有光点闪烁,宁静却有各种声音。)

b.课文是怎样写海底很黑暗的?

“阳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许多光点像闪

烁的星星”(以明衬暗)(板书:黑暗—光点闪烁)

c.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海底很宁静的?

“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依旧,对比衬托)

“风浪只能影响到海面下几十米深。”(宁静的原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设问,总领全段,承上启下。)

d.海底有哪些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窃窃私语”一词把物当人写(拟人),段中用了4个打比方的句子组成一组句子(排比),用了3个拟声词,对海底动物的声音进行了具体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宁静——许多声音)

e.写海底很宁静可为什么又要写有许多声音呢?

“宁静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蝉鸣山愈静”的手法,以声衬景更显寂静。)

小结: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烁,宁静中有许多声音共鸣,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

(3)学习“物产丰富”的部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刚才指导的分析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学4、5、6自然段。

列出自学提纲:

a.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动物.植物.矿物)

b.海底的动物着重写了哪几种?它们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比火车还快,

乌贼、章鱼——利用喷水而后退;贝类——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植物:多种多样、色彩各异)

(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d.写动物、植物、矿物用了哪些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相机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让学生先独自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教师稍作评讲。

总结:写海底物产丰富时,作者抓住特点,归类分述,详略得当,生动形象,相得益彰。

(4)课文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进行联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与句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析句子逻辑,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5)总结全文: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浩翰的大海,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万种,仅海产品年产量可供三千亿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亿人,是人类的天然粮仓。陆地上的矿物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几十年就会开采一空,而海底是个巨大的聚宝盆,已经探明的白银有数百万吨,黄金有一千万吨。人类未来发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将来去开发海洋,造福人类!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情感与载体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教学时,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介绍海底知识,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再配以画面,辅以音乐,深化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海洋的神奇富饶。

(1)说说:海底美景图及问题:海底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假若你拥有了整片大海,你将怎样去开发利用它,让它最合理的被人类利用而不受到伤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再选代表发言。

(2)想想:除了课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认为海底还有什么美景和物产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利用?

(3)画画:假若我们以后的生活空间要转移到海底,你将准备怎样去营建你的新家?请把你的设计图画出来。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先出示整个板书,再在讲解的过程中用有色字显出板书顺序。)

海底世界

黑暗 光点闪烁

景宁静 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 动态各异

物植物 色彩各异

矿物 种类丰富

关于海底世界的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美”字来写的,赞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荷花》一课时已学过了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想象画面,这一课要继续渗透这一训练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

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课13个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