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5篇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压强概念和公式的计算,本节内容既是建立在对于弹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还设立了探究性实验,能够推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提高。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下面谈谈我所教授学生的情况。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正逐渐发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而本节内容与日常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易于理解,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如认为压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压力有关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能够根据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将采用设置情境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将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为让学生先学会,再会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同学课本中压路机压路、跳水运动员起跳及手压图钉的图片,进而向同学提出疑问,以上三副图片中物体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进而导入本节新课《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激发其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图片结束后设置疑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知识目标,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四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对于压力的理解与认识。
我会组织学生对于导入图片中所受压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我此时讲解压力的产生条件,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学生简单思考后,我举出正例,物体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举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让学生意识到压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压力是属于弹力的一种,但是对其方向、产生条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学习,而本节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压力的相关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此时我会继续抛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用在受力物体身上的力是压力,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让一名学生演示双手夹铅笔并说出其感受,引发学生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本次实验中由于需要讨论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怎样选取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才能明显比较出压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必要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实验具体步骤。实验结束后先由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再由我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后,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化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也能够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着是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
此时我会适时在学生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物理学中利用压强表示压力的这种作用效果,并对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进行讲解,举出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具体数值,并由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之后,系统地对于压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
最后是对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一知识点的讲解。
我会根据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同时让学生再列举其他的方式或例子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在此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一组合作,利用网格纸中测出脚与地的接触面积,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重,估算站立时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的具体数值,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研究并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设计意图: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问答法的方式进行,但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本环节中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听课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讨论合作,估算自己对地压强数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我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车枕木等如何利用压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2)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做到讲解准确,指导有力,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本节课我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在课后我会及时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反思。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各位老师!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压强的概念。
(2)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 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 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 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 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 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 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 14.1-3实验
(4) 进行实验
A. 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 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 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 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 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公式:P=F/S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 ,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1N/M2
3, 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P79 4
(2) 动手做P79 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 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
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
(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
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
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
(1)用两指捏;
(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
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
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1、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3、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