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节是乡愁,乡愁在春天里进发,装载着的是那浓浓的乡愁,使这条归乡之路充满了艰辛、拥挤与疲惫,也无法减弱游子们期盼早日回家的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欢迎阅读。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第一篇】:故乡·乡愁·春节

  故乡、乡愁,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相牵最美的一份释怀,你所有的经历终会停圆在故乡,不管期盼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乡都是你丰盈生命的一笔珍贵素材,一份感动、一如往惜,是千里万里遥寄于你的乡愁、牵挂。——题记

  世上有一个最纯朴的地方叫故乡,人间有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故乡。

  故乡的遥遥守望,故乡的真情实意,故乡的不离不弃,将永远是身在异乡的游子奋斗的原动力。纵然风尘仆仆,纵然满面尘霜,只要想起故乡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只要想起故乡那温柔而可亲的笑脸,满身的疲惫便能化作风轻云淡,一路远去。

  故乡是包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一切荣辱得失它都给以包容、以温情。故乡那袅袅炊烟和潺潺溪水,那篱笆矮墙和柴垛灶炕,那蛙叫虫鸣和鸡鸣犬吠殳风中的悠悠牧笛,还有那故乡母亲的声声呼唤。永远是每个游子一生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是心里最美的风景原,是生命中最纯洁的情感圣地。

  乡愁是故乡,无论在异国他乡、还是在日照月映下;无论在日暮黄昏后,还是在每逢佳节时;无论在孤影徘徊里,还是在觥筹交错间,故乡,始终萦绕游子心头和脑海的都是游子心中对你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乡愁是游子心中开得最艳的那一朵花;乡愁是乡情,是游子眼里描得最深的那一幅画;乡愁是乡恋,是游子嘴里说得最多的那一番话。

  乡愁有时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树浓荫,祠堂的一柱香火,童年的一声呢喃,老屋的一缕炊烟。乡愁有时候又很大,大到是一个家庭的谱牒承嗣,一个聚落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兴衰流变,一个国家的宏伟史诗。山高路远梦萦绕,千里归程解乡愁。

  乡愁是春节风雪封堵不住的温热,是回家渴望和团聚梦想,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缘,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是故乡美好的过往在游子心中发酵的升腾,是对身在异乡者深入骨髓的心灵慰藉。

  春节是乡愁,是伤感、是美好,是游子油然而生一种名为乡愁的情绪,乡愁如酒、越陈越厚,乡愁如寄、越远越香,乡愁如梦、颠倒苍生。

  春节是乡愁,乡愁在春天里进发,装载着的是那浓浓的乡愁,使这条归乡之路充满了艰辛、拥挤与疲惫,也无法减弱游子们期盼早日回家的心。

  春节是乡愁,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回家过年,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团聚,成就了代代传承,铸就了每一个人的乡愁。

  新春已近在咫尺,故乡早已在风尘中为你守望,母亲早已在老地方把你踮脚等候,那是一份最长、最深、最久长的守望、等候,自你离开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蔓延飘摇在每一个流年季节,每一声晨钟暮鼓,每一道地平线上,等你,等你回家……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第二篇】:思恋母亲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与以往50年来的春节不一样的是,今年让我无以牵挂,茫然,哀伤,从前不知道没有母亲的节日原来如此让人伤感,难以接受,泪水如同自己长了脚一样时不时的跑出来侵蚀我最近已满是褶皱的双眼,想控制,难!

  从未梦见过母亲,每天睡前会心中暗想,今夜您会不会来我梦里与我聊会儿天,叫我一声:毛!梦是照常地做,却终没见你和我说过话!父亲去世时没有这般的悲伤、失落!有时在想为何对母亲这等的思念,甚至近乎发疯发狂的层度!也许这就是母亲与父亲在我们感情上的区别吧!撕心裂肺的痛!从此不见,我们最至亲的人!母亲!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第三篇】:没有母亲的春节

  母亲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原本打算不回老家的,怕触景伤情。妻与女儿不明白我的心事,早早就做好了回去的准备。也难怪,毕竟搬来小镇的时间不长,熟人少;而老家住着我的很多亲朋故旧,在老家过年,更能感受到浓浓乡情包裹下的喜庆氛围。因此,我不得不作出妥协。年三十的晚上,女儿在得知第二天就回老家的讯息后,很是欢欣——她又能跟儿时的伙伴们玩耍了。

  按老家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是禁忌走亲访友的,所为何故,不太清楚。只是近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禁忌早被人们摈弃了。当我们一家三口打车回去时,车窗外不时闪现三三两两的路人。每个人都是一身新,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脸上春风荡漾。我受了这种节日的喜庆氛围感染,心底倍感温暖、亲切。

  我的家族成员众多,等我们一家人赶到时,哥哥家已是济济一堂了。牌局早已支起。小姐夫领着我的侄女婿以及二姐家的两个女婿大战正酣;我那最古灵精怪的二外侄女正在走廊的小椅子上翘着二郎腿,边嗑瓜子边对众人的衣着颜色及样式作精彩点评;几个“小不点”在门前的场地上玩“擦炮”,在“嘭叭”声中欢天喜地。一大家子在一起真好。母亲在的时候,面对此番景象,总会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无声的笑着,脸上的皱纹细密、安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不知道母亲的一生可曾快乐过,我想,每当此时,她老人家应当是快乐的吧?

  下午三点左右,正席开始,谓之吃年酒。嫂嫂忙前忙后,忙好了一大桌子菜。在侄子引燃的鞭炮声中,大家频频举杯,相互敬酒。我习惯性的望向哥哥家的后门,却没能寻见母亲的身影。往年这个时候,信奉基督的母亲 总会在聚会过后赶回来,在我们酒酣耳热之际,不厌其烦的劝我们少喝。当然,一般情况下,大家是不会因母亲善意的唠叨而有所收敛的。也难怪,毕竟一年之中能聚齐这么多人的机会不是太多,除非家族中谁家做大事,再有就是过年了。大家利用这一契机喝喝酒,拉拉家常,其间还有可能打打酒官司,其乐融融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助推了酒兴,自然对母亲的劝告置之不理了。而今,往日情景重现,唯独不见母亲,微醺的我顿时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落寞情绪来。

  酒席散后,各人打道回府。为方便第二天 的行程,我决定留宿在哥哥家。妻跟女儿到村子里玩去了。我想,我应该到母亲曾经住过的房子里去看看。

  大门虚掩着,若在往日,这一现象表明母亲并未走远。我望向门前池塘边的小路,期盼在不经意间,能看见母亲像从前那样,挎着一只菜篮子,顶着满头白发,从菜园里蹒跚而回。在听到我喊她后用家乡土话回一句:小俺妮(小儿子)啊,你嘎来(回家)啦……然而,大门上的黄纸对联使我明白,母亲是再也不会为她的幺儿来开门了。

  堂屋早已被哥哥家杂七杂八的物件沾满了。母亲的房间陈设依旧。床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些药盒以及药瓶,还有母亲尚未吃完的半瓶蜂蜜。甚至,连母亲几乎用了半辈子的米缸,也照老样子静立在墙角,仿佛随时等着母亲去揭开它的盖子。一切凌乱而又真实。只是桌子上落了一层尘灰,表明母亲曾经用过的这些东西,处在静态中已经很久了。面对此番物是人非的景象,我的心像是被谁的手揪了一下,隐隐的疼痛起来。然后,我不顾床沿的灰尘,坐了下去,伏在母亲曾经靠过 床头,回忆起有关母亲的种.种,眼泪无声无息的涌了出来……

  母亲刚刚离世的那几天,我是最应该悲伤的,可我并没有感到悲伤,居然一滴泪也没流,心里木木的。只是在一段时日过后,那种绵长、细腻的疼痛感才悄悄袭来,侵扰我心,让我常常从梦里哭醒。

  我想,我这辈子所欠的最大一笔债,当属母爱。这份债务是耗尽我一生都难以偿清的。与千千万万个农村妇女一样,母亲是平凡的,平凡的有些卑微。但是,无论母亲是怎样平凡、卑微,母爱则是伟大的。

  少时的我天性顽劣,经常干些诸如逃学、打架之类的事。这对于所有为人父母者而言,恐怕是天底下最头疼、最不能容忍的事了。每当此时,少言寡语的父亲总是袖手旁观,而母亲的表现却异常积极。除了揪耳朵,“凿栗子”,“柳梢面”之类的“实刑”外,“政治课”也是每次都必不可少的。我至今都清晰记得每当我犯错时,母亲那种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样子。当然,最难忘的还是母亲边打我边对我唠叨的那句话——上等人不打不骂成人;中等人打骂成人;下等人再打再骂都不成人。其实,那时我很理解母亲的苦心。她试图通过她的打骂,把我从下等人改造成中等人,可惜,我总是令她失望,直至长大成人也是如此……

  而今,母亲不在了。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只能独自守在还弥漫着母亲气息的房间里,面对熟悉的景象,回忆过往,暗自神伤……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第四篇】:春节随笔

  春节从殷商、西周时期初步形成,到汉武帝定为年,辛亥革命后正式命名为春节。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之前,无论走多远,无论去干啥,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父老乡亲。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无不打点行装,带上一年的喜悦赶回家乡,踏上阔别已久的故土,去看望久违的父母亲人。

  我虽然离父母不远,每年都无例外地和大家一样回家陪父母过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那么坚强了,容易激动,感情色彩愈加浓厚。看着父亲沧桑笼罩的背影,望着母亲一瘸一拐的病体,免不了暗自流下伤心的眼泪。为养育儿女,父母含辛茹苦,渡过了大半辈子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曾经的过去带走了父亲灵活的身影,如今腰弯背驮,岁月的沧桑夺去了母亲双手的灵巧,现已半身不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不愁了,他们却没有一顿吃三五碗水饺的胃口了。人类繁衍生息,孩子在长大,父母在衰老,儿女奈何?

  农村的风俗虽比古代有所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时候的痕迹。腊月三十下午,日落西山,晚霞漫天。虽然已进七九,但依然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人们争先拿出一捆稻草放在门口,焚香烧纸,请回已故亲人的灵魂及天地诸神,其实这不足纠结,因为春节本来就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刹时间电闪雷鸣,此起彼伏,爆竹声声,硝烟四起,把人们带回了童年,年轻了许多。我和弟弟也不例外地燃放鞭炮,两万鞭炮足足响了十几分钟,让人激动不已。鞭炮纸削太多,自燃起火冒烟,只好拿水浇灭,回家陪着一家人吃年夜饭,其乐融融。

  除夕夜看春晚,早已是春节的一道大餐。要说这春节变化应该这是最显著的。而我除了这些享受,还增加了责任和义务,往年春晚结束前,父亲都忙前忙后,准备祭品,今年得我和弟弟干了,父亲总有干不动的时候,提前接过来还能有个指点。鱼朝东、鸡朝外,不要熟还不能凉,烧纸的,烧香的,忙了半天。其实我并不迷信,我只是把这些事情看作是一种形式,用这种传统的形式祭奠已故的前辈亲人们,祭奠那些传说中的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先人,是换个形式寄托哀思。

  年年岁岁过春节,岁岁年年有不同。必然变化着的就数不断增长的岁数,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和日渐衰老的老人们。其实父母不缺吃穿,也不图你给多少钱,就图个一家人平平安安,家庭和睦。做儿女的天天守在跟前那也是不可能的,有时间还是常回去看看,让老人放心,也就算天伦之乐了。愿天下父母都长寿,愿天下儿女都平安,愿这个社会更美好。

  没有家人陪伴的春节随笔【第五篇】:春节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别时微风,醉后梦境,一抹清晖洒入寒舍。虚窗半掩,夜拾心情,玉盘皎皎似亲人,天涯独处念故乡。

  不知从什么时候,回家的渴望凝成了一缕乡愁,织成了一幅墨画,涌上心头,风儿绕窗,牵动着我思乡的韵律琴弦。此刻,回家成了我最无助的奢求。

  背上行囊是流浪,放下行李是故乡。

  故乡犹如天上的一轮明月,始终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离家近三十年了,每次都是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像一个过客。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故土难离,乡情难舍。

  乡愁是故乡的那口老井,那一抔黄土,那一树枯枝,那泥泞崎岖的乡野小路,那一间间的瓦房,时常忆起让我甜蜜又悸动。

  因中秋临时决定回家有事,第二天下午便能走在家乡的水泥马路上。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杂草丛生。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远处的一些隆起的小山丘,那是已故家乡人的另一个国度,早已被枯黄的芭茅草覆盖着。

  那荒了长满草的田地里换醒了童年暑假在田间与父母劳作的场面。

  每天放学回家都在田间里和父母收获着一年的劳动果实。

  那时候的我未能体会到土地对农民有着深厚地感情色彩,但从父母早出晚归,那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种艰辛有些切身同受,更加珍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劳动成果。

  希望自己快些长大,长大就能帮父母分担劳力,减轻父母的劳累之苦。也暗自下决心寒窗苦读,因为在那时考上大学似乎成了我们农村人摆脱命运的唯一出路。

  远眺,蹙眉,思绪万千。

  远处的那条水库下的小溪还是那样静静地流淌着。

  表哥前几天晚上还打电话说起我们小时候在小溪河里捉螃蟹的情景。

  我知道,到我们这尴尬的年纪渐渐地都开始怀念故乡了。

  几十年的颠沛流离,总是在莫名地时候想起家乡的山水,怀念昔日的童年时光。

  而此时我仿佛看见了在夏天与儿时的玩伴整天浸泡在小溪河里。眼睛泡得通红,嘴巴微微紫,从岸上跳下水里,打猛子,在水里比憋气,还比谁游得快,再从水下爬到岸上……直到远远地看到大人拿着小木棍向我们走来才善罢甘休,可心还是依依不舍。

  还有山上的树林,掏鸟窝,捡拾干柴,放牛,小学同学在上下学的路上你追我打的嬉闹,以及寒冷的冬天雪地里,拿着一根比自己高的木棍,两片长长的竹片,找一个有陡坡的地方,一玩就是一整天,手冻得通红,鞋子,裤子都打湿了也不知道,在那时没有什么比溜冰滑雪更有趣了。

  伫立,思量。

  激烈地回味着躺在家乡山水花草树木给我的温暖,犹如躺在母亲身上。

  我始终怀念深夜里儿时的喁喁呓语,还有那家乡的乡村小路,那远处波叠起伏的山峦,那一处梯梯形的田野,还有儿时睡觉前父母亲充满爱意的那一吻,都会在此时得到重温,得到实现。

  多希望时间的脚步放慢些,再放慢些,让我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沐浴着她那慈爱的温柔和温暖的胸膛,在此不愿醒来。

  乡愁是乡邻的眉间笑话,是那平凡和朴素的一句问候,是那你借他一碗米他还你一袋的浓厚乡情。

  临近村口了,看到只有依稀地两三个老人在忙着收拾刚从田里收回的稻谷,彼此简单的问候与你寒暄后又继续忙着手上的农活。

  偶尔见到几个在水库边上从城里钓鱼的鱼迷们,此时耳边又响起了车子的汽笛声,乡亲们都知道那是接送村里小孩在镇上幼儿园读书的汽车。

  远处偶尔传来零稀地狗叫声,除此之外,又恢复了昔日的沉静。

  现在打工或许成了稍微好的谋生方式了。

  村里青少年几乎都外出务业去了,大部分还背井离乡的。儿时出现的嬉闹场面或许只等到春节前后,那时所有在外漂泊,工作,经商的村里人都大部分回家与亲人团聚欢度春节。

  近几年,村里的生活水平渐渐地提高了。昔日的瓦房己被一幢幢两层半的新房所取代,水泥马路,小汽车,光纤宽带网也进来了,在这信息化的今天,村里的父老乡亲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我们小时候的一些民俗风情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

  小时候谁家建新房都会请来亲朋好友聚一聚,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主人便爬上屋顶去抛钱扔糍粑略显好客之情,更望平安富贵。于是在屋檐下争先勇夺的嬉闹情景是童年里最开心的事情。

  那时谁家嫁娶女或媳妇都会提前一两天叫邻居亲朋好友来帮忙,杀猪宰鸡鸭,搬厨具搭建场地,贴对联帖囍字,个个忙得热火朝天。还有去迎新娘的村里人会提前一天把聘礼送到新娘家中,一二十个有力气的年轻小伙子不管路程多远,多崎岖难行都会把新娘的嫁妆完好的抬回来,而现在不同的是用小汽车去迎亲了。

  村里面谁家老了老人,邻乡们都会来看望悼念,陪着守夜,与做法事的师傅们共同抚慰主人失去亲人的疼痛之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