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10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大全10篇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怎么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10篇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1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耕地事关十几亿人的吃饭大事,让耕地“稳”而“实”、“新”而“旺”,是必须答好的时代卷,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麦田守望者”,用心筑牢“耕地安全”之基,以万象“耕”新之势,真正点亮乡村“丰景图”。

盘资源让“撂荒地”耕新,绘出“旧绢可点新妆颜”的丰景图。“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近世界20%的人口”,这是我们面对的客观现状,总体看来,我国耕地资源仍是总量高、人均面积少、破碎程度高等特点,若耕地“红线”被动摇、被逾越,自然是“根基不稳、地动山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会看到耕地浪费、撂荒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等现象,这无疑是与大计方针“背道而驰”的行径。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担起“保土”之责,深刻明白若抱持“地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不仅会受到问责执纪的压力,更会丢失“基础盘”优势让地区走入发展困境,所以我们既要用心盘点当地耕地资源,以魄力决心推动“撂荒地”耕新推进,更要让有限耕地发挥最大效益,在多措并举中不断“变废为宝”,真正绘出“旧绢可点新妆颜”的丰景图。

提质量让“高标准”耕新,绘出“沃土流金稻谷黄”的丰景图。“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红线“退无可退”,在有限资源中释放无限可能,方是“解题答卷”的要点和难点所在。聚焦现实难题,从“非农化”“非粮化”的变相开发,到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农药化肥污染等问题交织,从量到质的改变“势在必行”。广大党员干部当带头转变、争做“农田专家”,在提质量中促“高标准农田”耕新向好发展,主动围绕耕地质量开展好“修复”工作,积极组织专家团队下基层、搞调研、出方案,更要引导广大农民合理使用药剂化肥等,以“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为主,促农业“循环发展”擦亮品质名片,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植效益提升“双向奔赴”,真正绘出“沃土流金稻谷黄”的丰景图。

立招牌让“示范区”耕新,绘出“满眼生机转化钧”的丰景图。从“水养茭白”的示范村,到“菌草技术”铺就致富路子的山林地带,从油菜花“小火车”跑出的网红旅游线,到“荷塘月色”绘就的富春山居图,从沙地红薯交织而起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线,到高原土豆映红的幸福生活,越来越多的农业“示范区”出现在大地之上,不仅丰富了农村画卷的色彩,更立了一块块“金招牌”,让我们看到了致富路上的无限可能。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度结合耕地保护、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在盘活存量、优化质量、把控变量、提升增量中,让一方热土为地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真正引进更多好项目、好想法,让美丽田园长出“致富果”、铺就“幸福路”,让泥土的芬芳沁润出好日子的香甜,不断绘出“满眼生机转化钧”的丰景图。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2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__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党的__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自当始终牢记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更加热爱新时代“三农”工作,钻研“三农”理论知识、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创新“三农”工作方法,团结带领广大种粮大户在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敢闯敢试中为“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敬业奉献”中确保“粮食安全”。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的一生始终要“执事敬”。众所周知,“三农”工作“多、繁、杂、忙、细”,一些年轻干部刚走上基层工作岗位,或者在基层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浮躁、埋怨、当“逃兵”等现象。因此,只有广大基层干部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怀有挚爱之心,从事即十分热爱党的“三农”事业,__、牢记使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去,发扬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服务“三农”,持续为推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大正能量。

在“精益求精”中确保“粮食安全”。“三农”工作也是政治性、时代性、专业性等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掌握日常的“三农”业务工作,还要及时掌握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等。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像“金刚石”那般,在实践的熔炉中不断打磨、锻造自己,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成为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厚积薄发,在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时刻为推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守好国家粮食安全站好岗、尽好责。

在“敢闯敢试”中确保“粮食安全”。党的__以来,我国大力实施“两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切没有一项不是在敢闯敢试中助推完成的。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基层干部同样也会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唯有保持敢闯敢试的精气神,在传承中大胆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开拓新时代“三农”工作新方法新举措,助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入新境界、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4月10日下午,__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攥紧中国种子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渠道发力攥紧中国种子。

增强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忧患意识,从思想上攥紧中国种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确保种子安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__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们不能只看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农业发展中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要放眼长远,提高站位,做好时刻应对自然灾害、人为操控等可能引发粮食安全的战略准备,将攥紧中国种子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底线。

发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从源泉上攥紧中国种子。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大部队”。但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正逐渐减少,相应的,种粮人员也逐渐减少,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本土粮食作物的失种。我国已连续1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足以引起我们对事关粮食安全的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我们常讲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种、藏粮于民,种源要自主可控,就要完善和落实相应农补政策,依靠广大农民朋友,让中国的种子,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农业科技特别是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从技术上攥紧中国种子。现在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农种科技也不例外,育种技术的革新发展,是农作物增产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45%~50%。“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也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提供方向引导和组织保障,持续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和粮种培育中。

完善规章制度为种业发展保驾护航,从法治上攥紧中国种子。种业高质发展、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建立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的种业法律制度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于2022年3月1日施行,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推向新高度。要广泛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都应充分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了解法律确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确保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4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__心之所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各地要主动挑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行稳致远走好粮食安全路。

定下耕地“硬规矩”,藏粮于地不退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就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虽然坐拥960万平方公里,18亿亩耕地面积,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依旧是稀缺资源。应当看到,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最直接方法,各地要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标准、抓稳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采取“铁手腕”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对任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坚决不留情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提供科技“动力源”,藏粮于技不畏难。“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种子安全与否、种源好坏,都会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因此为保证主粮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种源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种子研发需要经历选种、育种、验证等漫长步骤,这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与资源投入战,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考量种业科技研发。因此各地要采用“政策输血”与“资金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危机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紧迫感,不断突破技术新高,守护好种子安全这份农业“振兴之宝”。

签订行动“军令状”,藏粮于策不放松。“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地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因此要打好“政策牌”,坚决杜绝“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的错误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相关粮食政策要求,在政策保障上将粮食安全融入政策制度中,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抓好各领域监管工作,采取数字、信息等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研判,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不降低。要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质量稳定。要抓准时机不误农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民下田、外出农民返乡务农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春耕秋收、农资农机调运。不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实、民心更稳。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5

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3年纪念日。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党员干部当沿着一路的“稻花香”,追寻袁隆平院士的足迹,坚定爱国爱民的信念,涵养实干创新的作风,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奉献青春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爱国为民、矢志坚守的丰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年幼的袁隆平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从小就埋下了农业报国的种子。在大学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学农,立志改造农村,为农民做实事。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道:“哪里最艰苦,祖国最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一生无悔!”就这样,袁隆平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农业报国的种子一种就是一辈子。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守牢“农业报国”的赤子之心,做一粒“好种子”,不断汲取爱国精神的营养,借先辈楷模的“春风”,以“稻香”为引,厚植爱国爱民之情,自觉把个人、集体、国家利益融为一体,矢志不渝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建设中去,奋力“破土而出”,做信念如磐的爱国者。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丰碑。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写照。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十几年如一日,不怕日晒雨淋,啃馒头、睡草席、用体温温暖种子,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答案,最终打破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创造了杂交水稻量产的“神话”。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90岁高龄依然躬耕于田间,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敢于“脱鞋下田”,扎根基层,把理论融入实践,始终坚信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水稻,才能嗅到真正的“稻香”。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涵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惧“拦路虎”、勇跨“荆棘丛”,在吃苦中磨砺意志,在实干中开拓创新,做锐意进取的先行者。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丰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两岸稻花香。袁隆平曾说,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让杂交水稻更多地造福世界。我希望杂交稻不仅对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做贡献,也希望为建立世界和平做贡献,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在袁隆平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把“杂交水稻”科研领域的成果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人民。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袁隆平始终以社稷黎民、天下苍生为念,他把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把甘于奉献作为人生奋斗之底色,唱响公而忘私的“主打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立足工作岗位职责,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让“稻香”洒满人间,把“沧海”变成“桑田”,做默默奉献的耕耘者。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6

9月22日,在第_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__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发扬节约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实现藏粮于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危机、疫情、气象灾害、部分地区战争等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把握“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硬道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摸清家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牢牢抓紧“中国粮袋”、端稳“中国饭碗”。要保护好耕地,守住粮食“命根子”“生命线”,承担“保土”“管土”之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田水利、良种优化等农业技术科技的发明创造,古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蜀地万亩良田,今有袁隆平院士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必须靠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增产。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到“向科技要粮”。要在粮食安全领域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人才队伍,选拔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十年磨一剑”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传经送宝”,推动粮食作物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发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的节约精神,实现藏粮于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古诗句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增强节约意识,引导全民参与节约粮食。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7

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在解决好“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么种地”三个问题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

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为“国之大者”提供人力支撑。粮食谁来种、谁来生产?现阶段关键靠亿万农民。可以说,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只有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更多农民参与粮食生产,才能保障好粮食安全。而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得实惠,切实稳住农民种粮的心;还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让农民会种地、种好地。通过降低化肥等农资的采购成本、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实种粮的各项优惠政策、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真正让“谁种粮谁受惠”。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开展职业农民素质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切实保障粮食生产人力需求。

解决好“种在哪里”的问题,为“国之大者”提供土地支撑。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硬基础”“命根子”。没有耕地,粮食“种在哪里”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更谈不上粮食生产了。只有把关系14亿人“饭碗”的耕地保护好、利用好,才能筑牢粮食生产的“坚实基础”“安全防线”。要保护好耕地,既要保护好耕地的数量,还要保护好耕地的质量,只有把这两个方面都保护好,才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土地支撑。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采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等方式压紧压实保护责任,采取数字、信息等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研判,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不降低。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策略,通过开展农地综合整治、重点保护良田沃土、防范土壤水失风失、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等方式,努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解决好“怎么种地”的问题,为“国之大者”提供科技支撑。粮食生产的安全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就是要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地”的问题,做到“向科技要粮”。长期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确保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必须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来支撑、来保障。近年来,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及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机械化、“种田管家”打理水稻、农技专家在线看田、育种能力建设……这些都是科技成果在粮食生产、农业发展方面的应用体现。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中,通过培育粮食作物品种、研究开发粮食科技、检测智慧粮食安全、推进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等方式,让农业科技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粮食产量、增进种粮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8

平原之上,风吹麦浪,涌动的是陆地粮仓的潜能,也是粮食安全的底气。一代青年,许党报国,当扎根基层、苦干实干,拓路领航、奋发向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土味”含真情,做群众“贴心人”,凝聚振兴“硬核”力量。“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广大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扑下身,扎根乡村土壤,学好弄懂村里的“大事小情”,与广大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摸爬滚打谋发展。还要摸得清乡村的“阡陌交通”、听得懂邻里的“鸡犬相闻”,让基层群众感受到“自己人”的心贴心,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戴,为乡村振兴凝聚最坚实、最磅礴的力量。

“土味”蕴斗志,做实干“有心人”,激发振兴“奋斗”精神。“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乡村振兴的路上,必然会洒满辛勤的汗水。广大年轻干部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争当“领头雁”,心怀对土地深沉的爱,突破自己的“机关腔”“办公范”,锤炼过硬本领,把“泥土味”融于乡村建设,融于造福群众,融于实干担当。要走村入户了解农户想法,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计为村子蹚出发展路子。还要有“钉钉子”精神,将农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人甘于“留下来、接着干”,在产业发展、解决难题中,一锤一锤接着敲,朝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让乡村振兴的图景更加美美与共。

“土味”聚力量,做基层“凝心人”,建强振兴“组织”保障。“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广大年轻干部要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抓班子、带队伍,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动员+培养”想方设法汇聚多方人才和力量,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要在“老乡绅”“田秀才”“土专家”中发现和培养基层党组织“骨干员”,吸引更多能人返乡,为乡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夯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地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9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完善阵地建设,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汇聚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化产销合作,健全订单农业,提升农民收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党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人才振兴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__以来,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提升种源质量,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要挖潜扩面积,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目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粮食安全专题座谈会发言稿篇10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__始终对这一问题念兹在兹。基层干部要探索大国“粮”策,巧解粮食安全三道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奔跑。

守牢“耕地红线”,巧解“根在哪,如何管”的难题,思“藏粮于地”之大国“粮”策。“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粮食的质量和数量由耕地决定,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__以来,保护耕地的多项策略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条不断加快,盐碱地转化、复垦等手段“多管齐下”,让耕地保护力量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立足基层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扛起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带刺的牙齿、通电的高压线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和污染破坏耕地的行为,严控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走好落实耕地保护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发动“农科引擎”,巧解“用什么,怎么用”的难题,思“藏粮于技”之大国“粮”策。“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用足科技工具箱。要通过科研攻关,掌握育种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农业发展的“芯片”问题,不断扩大粮食产量;要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要组织“土博士”“田秀才”等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做到科学种田、趋利避害。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做“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激发“种粮热情”,巧解“依靠谁,谁来种”的难题,思“藏粮于民”之大国“粮”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有大国“粮”策的加持和护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工作,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种粮补贴、惠农贷款、灌溉设施建设、粮食收购价保护等政策落实落细,切实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基层党组织要用双脚丈量基层热土,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通过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蹚出一条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新路子,不断壮大农民腰包、激发农民种粮热情,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