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物理的心得感想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理的心得感想(范本8篇)

写心得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写好物理的心得感想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物理的心得感想,方便大家学习。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1

20__年9月至20__年12月,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农村中小学物理教师的培训。通过本次国培学习,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历时三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现将参加这次国培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通过国培,学习和领略到许多名师教学风格,他们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都有的共同特点: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的得心应手。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和各位专家的互动应该说是我们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各位专家用自己的自信、率真、真实、真诚和热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风采。经过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再到视频会议,让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明朗起来,意识到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开阔眼界,丰富了教学技能

这次的国培学习,通过研修学习,作业,写日志,,培训作品,创新性成果、论坛研讨等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得以展现,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培训期间,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解决了我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我听了多位名师的教学示范课,他们灵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把学生引入到胜景,把课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从这一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一定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发展中,起到持续的指导作用。

三,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

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乐学、爱学物理。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物理方法,体现物理课的灵魂,使物理课上出“物理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总之。国培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我会自觉的联系自己的实际,哪一点我应该改正,哪一点我应该继续发扬。做到心中有数,今后的教学中少走不少弯路。经验的积累不在牺牲学生,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2

今年,县组织了物理教师的培训活动,在培训后,我深的体会,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但是美好中也存在着点滴不足。诸如教师的鼓励手段应该及时、多样;在给予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彻底的进行思考、讨论,而不搞形式主义;再是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太长,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有些教师在设计上还是以问题作为引线,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听课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开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等方法予以讲解。如:李永林老师《平面镜》的课中,学生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象的错误结论,教师马上利用简单的实验,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想法,教学的机智性真是非常不错。课堂设计新颖,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凌晓东老师的《平面镜成像》公开课中,桌上实验器材先只给出平面镜、跳棋,没有玻璃,然后在实验中逐步引导让学生发现用不透明的平面镜很难找到像的位置,而应该用透光的玻璃。这样就让学生大大加深了对实验器材的印象。在确定像的位置时,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找出其中最简单准确的一种。这样在实验中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探究多种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再让学生讨论验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每一组同学都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教师引入新课、提问题时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上前演示,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

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3

运动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 和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 、 同向:合力 方向与 、 的方向一致

② 、 反向:合力 ,方向与 、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 、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 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 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1.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

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 表达式:F=ma

(1) 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

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 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

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4

在物理学习上,也会出现一种情况:某同学平日里习题做的得很不错,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错的错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情况出现不仅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奇怪,连学生自己都觉得诧异。实际上,这就是平日里学习的时候,一遇到公式定理就去课本上查一下,然后再进行解答所造成的问题。因为动不动就查一下课本,造成自己对定理公式的记忆似是而非,在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准确的内容,当然就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谨和灵活。

物理学习很讲究分析和综合。有些题目实际上只要考虑清楚其整个过程,把这个过程逐一分解开来,难题就变成了简单题。所以,要在平日里注重考查下自己是否有这种将难题拆分的能力,这点实际上很重要。当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把题目拆分错了?同时,物理学科又很重视综合考虑。在做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将思路局限在力学、电磁学等单一的领域中,也要考虑会不会是共力的结果?这样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将会使难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进行自我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在分析与综合能力上多加关注。

物理实验有趣且直观,物理老师往往以演示实验作为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经验规律等不断推进课堂进度。所以,大家不能只顾感受物理课的趣味性,陶醉在欢乐之中而忽略了物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那么物理课究竟该怎样去听?又该听哪些内容呢?

1.目标明确,紧跟思路

当你有目标的去听课的时候,就会有效防止因一些有趣的实验而使注意力偏移。目标让你变得更加理智,因为你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节课当中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所以,你会通过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这方面也有误区,老师讲解的地方是不是也就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学习的效果将大大提高。同时,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把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牢固的记住,哪怕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你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也请你全当其是一种复习,以最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去记忆。

2.分清主次,重视过程

高中物理课讲授的过程是按部就班的。我们应该先找到涉及问题的源起,也就是这个知识点是从什么地方引导出来的,又使用了哪些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同时我们应该对其推导过程多加注意,要搞清楚是怎样一步步推导出来的。另外,还要对解题的方法进行重点掌握。学会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与非重点,这样学习起来才会稳扎稳打。另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物理学科里有很多内容可谓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比如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动量和增量……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5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 ,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 应用 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 觉悟 。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 觉悟 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p、V、T、S、U、H、A、G 等八个状态函数及其变化联系起来,它是一种普遍联系,可以由一些性质预测或计算另一些性质。只要输入的数据是可靠的,得到的结果必定可靠。例如根据由基本方程导得的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可由较容易测定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预测较难测定的相变热,这种预测是热力学理论最能动之所在。

3. 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输入物质特性热力学理论是一种普遍规律,必须结合实际系统的特点,才能得出有用结果。实际系统的物质特性主要有两类,即第一章所介绍的pVT关系和标准态热性质。这两类性质本身并不能从热力学理论得到,它们来自直接实验测定、经验半经验方法,或更深层次的统计力学理论。

4. 过程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的有效利用是两类主要的应用它们都植根于可逆性判据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由此得出的平衡判据,即前者的依据,由此得出的功损失和有效能概念,则是后者的出发点。还要指出,不可逆程度还将引出第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即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程度与时间联系,就是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熵产生。

5. 热力学计算主要内容是Q、W、 U、.H、 S、 A和 G的计算。最基本的公式有两个,还有六个最基本的定义式,由此派生出的许多公式,大都是结合某种条件的产物。当求解具体问题时,要注意:⑴ 明确所研究的系统和相应的环境。⑵ 问题的类型:I. 理想气体的pVT变化;Ⅱ.实际气体、液体或固体的pVT变化;Ⅲ.相变化;Ⅳ.化学 变化;Ⅴ.上述各种类型的综合。⑶ 过程的特征:a. 恒温可逆过程;b. 恒温过程;c. 绝热可逆过程;d. 绝热过程;e. 恒压过程;f.恒容过程;g. 上述各种过程的综合;h. 循环过程⑷ 确定初终态。⑸ 所提供的物质特性,即pVT关系和标准热性质。⑹ 寻找合适的计算公式。这是最费神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复杂性在于: a. 具体计算公式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过程的公式不能张冠李戴。 b. Q、W、 U、 H、 S、 A、 G是相互关联的,计算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先计算哪一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得合适往往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c. 有些还需要设计过程进行计算。设计过程是因为直接计算有困难,但由于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初终态,因而可以利用题目所给条件,设计有效过程,达到原来的计算目的。

这就是我学习物理化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6

全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在赣七中举行,会议由市物理教研员钟晓青老师主持。来自全市的初中物理教师及教研员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有两项:

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顶级思考

2、物理与音乐。

主讲老师是江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南昌三中的黄恕伯老师。

黄老师就这两个主题讲了近8个小时,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我们都没觉得累,因为黄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黄老师穿插着讲解两个课题的内容,且较好地将音乐这一优雅艺术融入到物理学科中,并现场用管子、杯子、瓶子、棒子演奏了几首优美乐曲,多次博得老师们热烈地掌声。

一天的听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我的收获却颇多。我想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老师要重视教学的优化。首先是“理念和策略”的优化。正如黄恕伯老师所说的,始终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手段、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保持这样的兴趣。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物理,我们的物理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7

有幸,参加了今年10月25—29日在山东烟台一中举行的为期5天的山东省物理优质课评选的听课,的确是大开眼界!使人于教学之中增加了几许借鉴之处。现总结于下,与大家共勉:

优秀选手们的课,深深折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让人听来,深深感叹!我更是惊叹又赞赏!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十几位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每听完一位老师的课,我就期盼下一位,到底这一节课,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呢?事实上,真是万紫千红,而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可以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借鉴。

这次听课,体会较深的是老师们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层挖掘,尤其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中,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数据,有一位老师帮助并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并引导,除去干扰因素会有什么结果?这些真问题具有强烈的实际性和启发性,恰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教法不一,却也各有千秋。对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本质研究,有一位老师的直观作图法,动画演示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实践证明,老师的智力思考劳动没有白费,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热情也高涨,一节课,在愉快中渡过!这难道不是我一直追求的吗?

简洁明快的板书,让人记忆犹新!用最少、最精炼的字描绘最重要的信息,真好!

若要对听过的诸多课一一讲说体会,我想恐怕我得再说万言也不止,恐日子久了淡忘,赶忙记录下来几点体会如下:

1.知识整合,妙!

针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这两节实验探究课,不同的老师分别做了不同的教学顺序,细细听来,都十分恰当,看来,对教材的重新整合的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也与教师的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从生活应用中引出规律,有的从小组合作探究中得出规律,而引入新课都下了极大的功夫,有的联系生活激趣引疑,有的表演魔术振奋人心,有的自创教具紧扣课题,有的巧设谜语活跃气氛,有的师生配合搭台唱戏,教材上的实验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教师有智慧,设计出新颖、有趣、创新、实效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所以无论哪种方式,都十分顺畅、有效不分仲伯。

2.环节过渡,精!

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各教学环节,虽形式各异,似无法,确有定法在其间。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得环环相扣,过渡极为自然,如同故事进行到此刻,就当有下文一样,引人思考。因教师准确的语言串联,各环节过渡时,毫无唐突之感!尤其,烟台龙口教研室的赵剑锋位老师和威海文登市七里中学的于秀敏老师,更是以自然大方的教态、流畅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称赞!我的体会就是,听完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一个字,美!!

3.启发质疑,实!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疑问,教师能灵活的处理,说明课前下了功夫,而且教师点拨时,语言中的启发性,引导性,能启迪智慧,没有暗示,又十分恰当!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

真正是用真实存在的问题,即真问题来串起一节课,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激荡,在我心中,也是如此!!我不得不说出心中的感觉:震撼!

4.学习过程,趣!

那些优美的课件自不待言,那些有趣新鲜的实验,确实让学生们快乐起来,热情高涨起来。如庆云二中的张爱琴老师,让学生分别头戴标有蜡烛、凸透镜、和不同特点像的王冠,通过改变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来变化成像特点的游戏巩固成像规律,威海环翠国际中学的宫照刚老师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老式照相机来给同学照尺寸不同的像,巩固了所学规律,掀起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的高潮,师生互动真的很巧妙,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积极自主探究实验、边学边实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逐步对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改进实验设计的能力。学生真是学在乐中,乐在学中,我听课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殿堂。怪不得,满满的听课老师都在聚精会神地听!

5.教具创新,巧!

观看讲课老师们改装或自制的教具,真是费了心机。如莱州云峰中学秦静老师用改装后的LED灯组装灯塔来带替蜡烛做实验,威海环翠国际中学的宫照刚老师自制老式照相机,新泰市青云二中刘建芳老师自制的喜洋洋玩具时快时慢的敲鼓,紧扣课题,引人入胜,效果甚佳,无不称奇!甚至有些老师借来研究,还有的请教问询。这个功夫之深,用心之细,可以想见。

回来深思,细致归纳,心有感触得出省级优质课教师的十条共同特点:

1、精彩的导入设计,紧扣课题,激情引趣。

2、精练、优美、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

3.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4、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实,难点突破—巧,教学效果—优。

5、课堂教学生成三种声音------学生的质疑声、惊奇声、欢笑声

6、合理、科学的分配教学时间。

7、课件的制作精美、实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8、教案设计实用、详略得当,留有弹性余地和发挥空间。

9、都体现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10、好课都体现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巧妙的“引导、点拨”的新课标思想。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物理的心得感想篇8

刚参加这次物理国培学习时候,我担心是不是又流于形式。但通通过后来的学习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领导及各班主任老师和指导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每天都坚持上网学习、写作业、发表评论,也可在网上直接与专家交流,互动效果好,克服了以往只是专家讲,培训老师听的这种单一的形式。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本次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来对待。

随着学习的推进,自己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所以我每天都坚持在线学习、写作业。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下面我简单总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1、我的确是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2、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本次网络培训中的视频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每个专题讲解的都很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论下,新的教学形式下。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新的教学策略,用什么教学素材,怎样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从而教学目的。

3、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很多,易于接受,从而也认同了培训的内容,我从内心愿意接受这样的培训。

4、本次培训学习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内容,几位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剩学了之后确实获益匪浅。例如苏利康教授所讲的用心学习是教师最值得寻觅探求的地方,更是教师一生追求所在。

5.感受最全面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在书本中学习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整合,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把能力和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还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今天就是国培学习的最后一天了,真的时候恋恋不舍!国培,不说再见;国培,来日方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