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为团圆节日呢?国内外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中秋文化心得1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了,这是大家团圆的一个节日。大家欢乐地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有一句话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天,我看见月亮又大又圆,我很激动。我叫来爸爸、妈妈,搬来桌子一起赏月,吃月饼。说起吃月饼,白天一家人制作月饼的情景再现眼前。
为了吃上美味可口的月饼,我和爸爸妈妈精心准备。我们准备了面粉,鸡蛋,白砂糖,豆沙和黄油。另外,还准备了制作月饼的模具。
首先,准备月饼皮。把鸡蛋打碎倒进盆里,然后放入面粉,面粉、鸡蛋、白砂糖和水一起搅拌,用手揉成面团儿。
开始制作月饼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兴奋极了,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月饼。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一块小面团,把面团扯大一点,将已经准备好的豆沙馅放进去,刚准备捏好,可是一不小心,豆沙馅掉在地上了。我没发现,还在继续包。妈妈发现了便问:“你包的馅呢?”我低头一看,原来馅掉在了地上被我踩在脚下了。我叫来爸爸,我们看完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月饼一个一个地包好了。用模具盖上就形成了不同的花纹,很好看。
月饼做好了,开始烤月饼。我首先要把月饼刷上黄油,可是我刷的黄油太多了,我赶紧用纸把多余的黄油擦掉,放入烤箱。接下来,我就等着月饼烤好,我等呀等啊,我叫来妈妈问她:“妈妈月饼什么时候好啊!”妈妈说:“孩子,做一件事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刚说完月饼就好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咬上一口好吃极了!
这个中秋节,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是第一次吃自己做的月饼,月饼又香又好吃,月饼还很松软,口感很好,吃着好吃的月饼,看着美丽的月亮,月光照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银纱美极了。
中秋文化心得2
吃过团圆饭,我直奔楼顶上去赏月。
只见深蓝的天空中,月亮的“脸蛋儿”分外皎洁,像一个洁白的玉盘。我不由得想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来。今年月亮比较小,听妈妈说,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远。
妈妈让我背诵有关月亮的古诗,我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姨父听了直夸我聪明,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抬头看天,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戴上“帽子”——月晕,旁边也聚集了许多碎棉花似的云朵。俗话说:“云交云,雨淋淋”、“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看来,明天是一个有风有雨的日子。
到了11点,我们一家人才恋恋不舍地回房睡觉了。
中秋文化心得3
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中秋“博饼”活动。
“博饼”活动开始了,我紧跟着爸爸,想让爸爸把机会让给我。好不容易轮到我们,我又紧张又激动,小心翼翼地抓起骰子,嘴里小声地念叨:“天灵灵,地灵灵,老天保佑我。天灵灵,地灵灵,老天保佑我。”说完,我把骰子向大碗扔去。可能是太用力了,其中的一颗骰子在碗沿转了一圈,跳了出来,掉在桌子上。一无所获!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垂头丧气地向妈妈那一组走去。
这边,大家正围着桌子起哄呢!那些手气好的人,一个个满面红光,而那些愁眉苦脸的,可能手气和我一样臭吧。我不甘心,就让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妈妈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次,我终于得到了一个“秀才”,乐得一蹦老高!
“博饼”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家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凯旋而归。
中秋文化心得4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文化心得5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文化心得600字范文相关文章:
★ 描写中秋节心得作文600字范文
★ 中秋节心得体会作文600字5篇
★ 中秋节心得感悟作文600字5篇
★ 中秋节的心得作文600字
★ 中秋日记600字优秀范文5篇
★ 关于2020年中秋节的心得体会600字大全
★ 中秋日记600字精选范文5篇
★ 关于中秋节的心得作文500字6篇
★ 2017中秋节作文600字范文
★ 中秋日记600字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