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_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寒食节的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寒食节的含义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传统节日,本是两码事,但因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所以,“清明节”与“寒食节”并不是同一天。

  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古代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晋文公,也是姬重耳传说晋文公被他老爸和后妈迫害,被迫出国逃亡,中间还产生了一个成语,难兄难弟。流亡期间他没饭吃了,饿了好几天,带来很多仆从都大眼瞪小眼。后来他的手下,一个叫介子推的(有的叫介之推),拿了一碗肉汤过来,重耳想也没想就吃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介子推是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本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诗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