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1)

首先,我是一个工科生,或者说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工科生,所以我不太喜欢历史。

曾经连中国几个朝代都说不清楚。其实历史就是讲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已经定了。就好比看一场已经知道胜负结局的球赛,但是过程同样可以很精彩。可惜从小的教科书总是这样:__变法,变法的内容以及变法的意义。然后考完试,什么都还给老师了。其实所有的变法不都是为了国富民强吗?好好的历史变成了教条,所以什么都没记住。后来想想,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历史的,喜欢看历史剧,只是现在的电视剧都改编的有点不成样子了。什么人物都可能杜撰出来。以前一度很喜欢看隋唐英雄传。。哈哈,好了,言归正传,谈谈自己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感觉吧。

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跟看故事书一样的,看得关键就是我记住了。记住了这个奇特的朝代,这个皇帝权利或许是最少的朝代。有一天晚上睡不着,回忆了一遍,所有的皇帝,居然记住了。。。所以我很震惊,震惊。在这么多皇帝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一个完美的皇帝,没有仇恨,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去仇恨;没有复仇,所有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复仇。在他当皇帝之前,真的可谓是险像环生,可是所有身边的人都保护着他,宫女,缤纷都保护着他。让人感动不已,每每看到此,忍不住落泪。

一种单纯的善良,总是让人感动。可惜皇帝很短命,留下来一个朱厚照,虽说混蛋,不过朝廷有杨廷和撑着,所以似乎都没啥问题。觉得最冤枉的就是崇祯了,其实他很想做好,而且很努力,可惜经过万历和木匠皇帝的折腾之后,明朝这个摊子实在实在太破了,破得根本没法东墙西墙这样补起来了,然后不可避免的明朝就这么灭亡了。积重难返,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了。

所以想想最后一个皇帝真的也挺可怜的,身上背负着亡国的罪名却并不定就是最糟糕的皇帝。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着就是命运,命中注定。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2)

明朝那些事第三本妖孽宫廷,皇帝的故事已经没那么有意思了,顶多算是宫廷八卦,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谦在这本书里被干掉了,让人痛心惋惜。

于谦,不是那个说相声的于谦,而是打了北京保卫战,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那个于谦。上部书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抓以后,瓦剌首领也先各种要挟明朝,想狠狠敲诈一笔,奈何明朝就是不买账,皇帝你扣着吧,这边再立一个就是了,于是出现了两个皇帝同时在位的搞笑情况。

被忽悠的惨了的也先一气之下冲到京城想要打一仗,这个时候的明军刚经历土木堡之变精锐部队二十万几乎全灭,毫无招架之力,也先3万铁骑已经要兵临城下,京城的9个门随便哪个门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严峻形势,战斗还是转移南京,关系着国家命运,战斗不一定能赢,而转移则是直接丢了半壁江山,于谦给出了答案:“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挽狂澜于既倒,于谦扛起了国家兴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不得善终,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王阳明,这位一心想要做圣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从小就励志要做圣贤,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后来创立了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而最让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造反。什么是什么都没有呢,宁王造反买通当地所有官员,没买通的也被宁王干掉了,朝廷根本没人知道宁王开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里逃生跑出来的,造反已经开始了,等着朝廷知道这事情派兵前来,宁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称帝了。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宁王有八万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没有,怎么赢。就是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王守仁凭借着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战术,平叛了宁王。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传奇了,明朝的历史还在继续,不同的人物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璀璨着这个时代。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3)

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用白话文记述明朝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强大不只是然你能轻松读懂,还能被作者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忍俊不禁。

本书主要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关于明朝的历史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本书共有7部,每一部都有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部,在第三部中,出现了一位亘古少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王守仁不是怪人,那些嘲笑他的人并不明白,这个看似怪异的少年是一个意志坚定,说到做到的人,四书五经早已让他厌倦,科举从政他也不在乎,17岁他就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了目标——做圣贤,有理想固然是好事,可是这位王兄弟挑的这个理想可操作性实在不高,毕竟之前除若干疯子精神病自称实现了该理想外,大家公认圣贤也就那么两三个,如孔某、孟某,不过,他最终清剿了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由此看来,想要成为圣贤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作者虽然幽默的调侃了王守仁,不过大部分都是给予肯定的,要想成功,必须为自己定下目标,然后意志坚定,努力实现,要说到做到。

看完整本书,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仅仅一个明朝,就足以让作者写上7部之多,可见中国历史之源远流长。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没有一个封建社会的大统王朝能超过三百年,这要归功于明朝做的好事了,在开国之初,灭北元,下西海修大典,四海归一,万国臣服,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帝国风光不再,鞑靼瓦刺又是俘虏皇帝,东瀛小国也敢骚扰侵犯,虽然一次次化解危机,最后也难逃历史的宿命。

以史为鉴,不禁让我想起诸葛亮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也”,国家的强盛需要一批栋梁型的人才,但凡盛世,无不是君主圣明。励精图治,广开言路,臣下各司其职,建言献计、一心为国。

明朝那些事儿,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读后真是感触不少,如果多读几遍,每一次应该有不同的感受,这个便是读史读书的乐趣所在吧!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4)

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迎着温暖和煦的春光,我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品历史之悠久,享生活之美好!善哉!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王朝——明朝的兴衰。那犀利的文笔,将任务的形象、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战争中,将领的运筹帷幄;朝廷里,百官的钩心斗角,无不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书中朱元璋的精明,于谦的正直清廉,张居正的刚正不阿,王守仁的无懈可击,孙承宗的神机妙算,都使我感慨万千,而真正令我仰慕的还是徐宏祖(徐霞客)。精于权谋的野心家、政治家,在朝野中明争暗斗,为了地位,、权力去陷害他人,而却忘记了自由,忘记了生活。他们眼中的成功就是排斥他人,跻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他们被历史制度牵着鼻子走,虽然为历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我只羡慕徐宏祖!

徐宏祖没有选择当年的科举考试的方法出人头地,他从小就立志遨游四海,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不退缩。他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成功的人。而他的《徐霞客游记》也成为我国地理学的名篇著作。

人云亦云不是一种好习惯,而是一种自卑的,毫无信心的做法。别人有自己的方式,你为什么没有?你凭什么没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沙砾一样,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模一样的。你可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克隆,克隆也是徒劳。

成功的人生是美好的,谁都这样认为。但不精彩的人生,不独特的人生,却并不成功。因为,唯一成功的方式,依我看来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700字左右(精选篇5)

近期把《明朝那些事儿》全套看完了,多年来还没有看过让我觉得这么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书,有段时间都迷了,早上起来看,晚上看,上厕所看。

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自我真是差远了,人家作者还不到三十呢,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来,并且很多见解都异常有道理,佩服、敬仰。而我呢三十多了,就这点水平,差距太大了。

书里面也有很多让我异常感动的人和事。有两个情节让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一是:明英宗朱祁镇和钱皇后的故事。因为皇帝被抓后,把后宫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部派人送到瓦敕的军营里,期望能够赎回丈夫,之后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长期伏地痛哭),看到两人重逢的时候(他带着急促的步伐向荒凉的南宫走去,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但他相信,还有一个人正在那里等待着他,等着他回来。他并没有失望,当他打开大门的时候,他看见了这个人。开门的声音惊动了里面这个坐着的人,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便站起身来,摸索着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她看不清来人,因为在漫长的等待岁月中,她已经哭瞎了自我的眼睛。我答应过你,我会等你回来的。当一切浮华散尽的时候,我还会在那里等待着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异常的感动。人一辈子,能有这样的一个老婆,夫复何求?什么皇帝,什么江山,都没有了只要还有这样一个对自我的人,也就不枉此生了。

二是:杨涟。电视电影也看过很多英雄,为了信念视死如归的人,但他是让我的心灵最受震撼的人。单单看那些文字自我身体就觉得受不了(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打掉,铁刷刷的“皮肉碎裂如丝”。用铜锤砸胸膛,几乎砸断了所有肋骨。布袋压身。然而杨涟还是没死,每晚在他身上压布袋,就当是盖被子,白天拍土又站起来。把铁钉钉入了杨涟的耳朵。最终也是最残忍的一招。许显纯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还有他死前说的一些话“〖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当看到(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眼泪怎样也忍不住了。

崇祯皇帝,明朝最终一个皇帝,以前以为他是个昏君,此刻才明白他原先是个很勤政很有想法的皇帝,但无法力挽狂澜。有时想如果在一个环境好点的时代,崇祯也不必须比康熙乾隆等皇帝做的差,只是生不逢时。

袁崇焕的教训。以前对明朝历史了解不多,片面的认为崇祯昏庸把袁崇焕杀了,因为袁崇焕的死才致使清军那么顺利的入关。此刻才明白袁崇焕该死,如果我是崇祯我也杀他。袁的死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信口开河,在皇帝那么器重的情景下,随口说出5年平定辽东;不请示直接杀了毛文龙(好像是一品),当时杀一个老百姓都要皇帝批得制度下;与同事不和;并且直接让清兵打到京城,在皇帝眼皮底下还让人家围着京城转了几圈。主要就是向领导请示少回报少,可见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有多么重要,引以为鉴。

假如没有满人入关的话,凭当时明朝的发展势头,咱们中国应当一向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至少不会有八国联军,日本侵华那些耻辱的事情。以前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叫《太阁立志传》里面主角丰臣秀吉,还有游戏里的很多强人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什么的,以为都很厉害。看了万历年间在朝鲜,几万人打日本十几万人,原先那些家伙什么都不是,差的太远了。即使明朝后期打日本还是很简便的,如果没有清朝,日本一万年也是中国的小跟班。还有关宁铁骑,估计是那个时代最强的兵种了。

明朝的几个首辅,看了书之后感觉真是太强了。夏言、徐阶、张居正等,明争暗斗、精明、忍耐力、工作本事等方面简直是一流中的一流。

最主要的收获还是收获了一个偶像。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有流行歌曲,很多人都说他的偶像是谁是谁,我有时候就问自我哪个是我的偶像?歌星,我只是喜欢他唱的几首歌而已凭嘛当我偶像?高中疯狂的喜欢上足球,偶像?也没有哪个球星让我崇拜的,只是喜欢罢了。看到王守仁的时候,我明白我的偶像是谁了,我从心底崇拜他,这个人就是我的偶像。立志做圣贤的人,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知行合一”,以后还要深入的了解一下他的思想。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是本好书,等孩子大点了必须也让她看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