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孟子读后感7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篇1

《孟子》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巨著,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治国之道和孟子思想。与孔子相比,《孟子》对中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是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每次读《孟子》,都会有洗涤心灵的感觉。

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相比,孟子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善和解释。“仁”本来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理论基础来解释,孟子修缮了理论基础,弥补了不足。对于“仁”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的本能。他认为这是人与身俱来的人性,这是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善一直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的坏事,这是私欲对于善念善念的控制。孟子对于“人本善”的提出无疑是对“仁爱”的最好解释,这也是对后人道德修养方面最大的启发。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孟子》中很重要的内容,孟子认为个人的反思和思考相对于教育来说,更显得重要。教育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个人对于自己德行的思考才是升华。一个人要有好的修养,首先要接受教育,要刻苦学习,反复思考和反思,这样才会有进步。对于反思,也就是孔子《论语》所说的“一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宋明理学家们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是孟子在政治主张上一个缩影。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君王个人德行的重要性,这是才是仁政的基础。君王对待子民就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子女对于父母也要顺从。当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先进的理念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孟子没有考虑到封建阶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空谈”。但是这些政治主张的提出也从侧面体现了孟子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梦珂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读《孟子》,就是学做人、为政。这是两千年多来《孟子》一直深受我们喜爱的原因。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篇2

【孟子】,为战国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所作,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思想,南宋时被理学家朱熹纳入【四书】之列,是中国传统儒学经典,其语言、思想对国人影响极深。

与众人所理解相悖,【孟子】一书并非刚出世便为世人所接受、推崇,一直到汉代前期,【孟子】一书也只是和其他儒家诸子并列。然而,由于西汉中期以来经学的兴起,【孟子】与【左氏春秋】等著作的价值开始被发掘,研究【孟子】的经学家日益增多。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说到:“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孟子】之书则而象之。”自宋以后,【孟子】的地位已于【论语】并列,此不必赘言。

【孟子】一书在文学上地位也很高。有人说先秦诸子中,论文学水平,首推【庄子】,其次【孟子】。【孟子】一书用典极多,旁征博引,辩论内容也占很大比例,相比【尚书】的诘屈聱牙,【礼记】的冗长繁复,【孟子】的语言无疑更显生动而充满活力。

当然,作为一部影响世界哲学思想的书籍,【孟子】一书在思想上的建树极大,而这也是本文议论重点之所在。相比较于【论语】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孟子】对修养和治国的议论都很多,而且不完全拘泥于前人观点,尤其是其中经济观点于治国理念,颇为后人所推崇。

首先,作为传统儒学经典之一,【孟子】无疑是持性善论观点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诸如此类。虽然这些观点较为主观,但却为人类历史所证实。

孟子在论述主观性善论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后天修养。“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君子就应当坦诚自己的过错并及时更正,而相较于孔子而言,孟子对个人修养上更强调义。无论是“吾善养浩然之气”还是“舍生而取义者也”,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圣人的大义凛然和光明磊落。但是,这里也体现了孔孟对“圣人”“君子”理解上的不同,孔子认为,只要一个人能保持仁爱之心,守礼守德,就能当圣人,所以一个人成为圣人并不困难。而孟子却明显将圣人的标准提高,要将“义”置于生命之上,才能算圣人,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同样,对于圣人之间,孟子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像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孟子认为他很狭隘;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认为他不讲原则。至于孟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圣人,那便是孔子。“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者”便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在政治上,孟子完全继承了孔子的仁政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孟子一生中多次与齐宣王、梁惠王等大国君主谈论政治,并以帝王师自居,在较为开明的言论环境下,孟子的思想得以传播。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不是脱离实际的绝对理想主义者,孟子在游说君王时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套完备的治国套路:行仁义——得人心——王天下。战国的君王几乎没有一个采纳他的观点,但他也不必灰心,他所受的尊敬、礼遇和言论自由已足够使孔子和吾辈后人嫉妒。

除仁政思想外,孟子的经济思想更是先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这与【宏观经济学】中政府降低税收以增加民间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投资的扩大和经济的繁荣不谋而合,而西方经济学至少是十五、六世纪的产物。

不仅如此,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理论更是领先于世界。在以封建专制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简直是“大逆不道”。这种超前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为此将【孟子】一书删节。当然,“民本”不代表“民主”,孟子也不可能从战国之世中领悟到民主的真谛,我们尊敬圣人,也不可将其夸大,神话。

任何思想都有精华,亦有其糟粕,【孟子】也不例外。但错误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臆断性”的,一种是客观“时代性”的。【孟子】一书中对春秋五霸,管仲及当世的墨子,杨朱,梁惠王,齐宣王都深不以为然,尤其是对管仲,几乎达到蔑视的地步。当别人将管、晏与孟子相比时,孟子竟反唇相讥。平心而论,管子为人的确德操不备,但对应当时的时代,“以德取人”是否和当下“以貌取人”一样,失于偏颇?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南服强楚,北威夷狄,其治下齐国经济达到巅峰,连孔子都说“微管仲,吾辈左衽也!”管仲在客观上开发了经济隐行业,抵御外族侵略,保卫华夏民族,如此大的贡献在孟子眼中几乎不值一提。墨翟,杨朱为一时贤哲;春秋五霸,齐宣、梁惠也是一代明君。斯非尧舜之世,焉得尧舜之人?孟子对人的苛刻可见一斑,这便是主观“臆断性”的错误。而其它诸如忠君思想,民本未能升华成民主,这些便不能怪孟圣人了,时代决定了孟子的思想,华盛顿生在当时中国也绝无可能成为华盛顿。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所谓“专家学者”抓住这些对孟子进行批判,认为他“封建”“专制。

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孟子大部分思想是高尚且有价值的,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学习【孟子】等国学经典对个人修养帮助很大,这也是重温国学的目的。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篇3

在读《孟子》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孟子主张“仁政”,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王权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篇4

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

孟子读后感700字精选篇5

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