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5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逐步探索、稳定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距今已有4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篇1)

一是抓有效投资,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开展投资新政三年行动,以有效投资为引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占比持续提升,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2016年提升9.2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2021年制造业投资是201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9%,为现代产业体系蓄积蕴集强劲动能。

二是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知名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海南布局,产业供给提质调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过半,较2016年提高8.5个百分点,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优化调整态势明显。

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海南着力把园区打造成自贸港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在复兴城信息产业园和海南生态软件园集聚。2021年,两个园区合计入驻企业超15000家,实现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4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7%,已超过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

四是打造“陆海空”未来产业。海南瞄准培育南繁产业、深海科技产业、航天航空产业,加快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国际航天城等园区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投入使用,南繁硅谷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与知名高校共建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吸引国内知名涉海领域的科研机构落户,深海装备产业园启动招商,崖州湾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6156家,累计注册资本金为1064.52亿元。开工建设航天装配异地协同中心、海南北斗自由流、长光卫星应用等项目,2021年文昌航天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是2020年的3倍。

五是注重创新驱动和拉长产业链。海南打响科技创新翻身仗,《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公布实施,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等8个配套文件先后印发,海南至香港海底光缆投入商用,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获批开通,创新驱动引擎动力增强。同时,下大力气抓好产业链招商与项目谋划,制造业链条加长提质,特别是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得到了补齐完善,中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于2021年8月份投产,汉地流体项目开工点火,100万吨乙烯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条整体向高价值、高技术方向提升。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篇2)

一是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航程。始终将完善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作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的根本前提,在中央殷切关怀、部委鼎力支持下,推动150多个政策文件先后出台,“1+N”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全面成型。始终将落实早期安排、争取早期收获作为重中之重,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减税超过65亿元,三张“零关税”清单进口货值超70亿元,“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试点展开,加工增值免关税、“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多项政策释放红利。货物贸易规模突破千亿,经济外向度达到27%,较五年前提高约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翻番,经济小省迈向外资大省行列。开放是岛屿经济的生命线,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2021年,海南经济增速达到11.2%,两年平均增速7%,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一位。自贸港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博鳌亚洲论坛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平台,“南海明珠”世界能见度日益提升。

二是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增添高质量发展原动力。坚持将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累计发布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13批共123项,其中3项获国务院表彰推广,“多规合一”改革、新一轮农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省级医保统筹开全国先河,国资国企等重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坚持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海南新优势。自2018年开始压茬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行动计划,“证照分离”改革力度全国最大,“极简审批”持续深化拓展,高质量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省市场主体增至179万户,较五年前增加1.9倍。坚持将补长科技创新短板作为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支撑。超常规全面打响科技创新翻身仗,聚焦“陆海空”三大领域构筑创新高地,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国际航天城加快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五年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9.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增加近1倍,“4·13”以来引进人才超过42万名,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奏响“经济转型三部曲”,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动能。坚持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协同推动、互促共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戒除“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由接近五成降至不足四成、房地产业税收由超过四成降至三成。聚焦“3+1”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9.4:19.1:61.5,服务业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创建,年接待游客突破8100万人次。数字经济新优势培育形成,互联网产业年营收超过1500亿元。博鳌乐城引进国际创新药200种,国际教育创新岛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43所。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1202家、年均增加43%。投资新政顺利开启、离岛免税购物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首秀,内需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彰显。精准招商引资激活产业平台一池春水,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入驻企业倍增,以不足2%的陆域面积,贡献超过四成税收和近三成投资。

四是统揽区域城乡陆海空间,运筹高质量发展新棋局。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构建“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南北两大经济圈加快融合、良性互动,儋州洋浦一体化全面开启,“三极”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近八成。环岛旅游公路、高铁、高速公路串起滨海城市经济带,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撑起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区,全省高效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1%、提高4.3个百分点。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动。海洋空间、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提高,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超过三成,海洋大省正努力向海洋强省迈进。

五是力促绿色低碳发展,描绘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坚持践行“两山”理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破除唯GDP论,率先取消全省2/3市县的GDP和投资考核,因地制宜促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深入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清洁能源装机比例提高到70%,全域“禁塑”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连续四年翻番,“六水共治”开启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优化提升新篇章。坚持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99.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13微克/立方米,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坚持集约节约发展,大力挖掘节能降耗潜力,科学统筹增量空间,五年来,单位GDP能耗与用地分别平均下降4.4%和10%。坚持争当“双碳”优等生,建成全国首个CCUS项目,设立蓝碳研究中心,进军海洋碳汇广阔空间。

六、坚守人民至上初心,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64.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全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1.4万人,超额完成3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8.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2。全力补长民生事业短板。完成“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1岁,优于全国、高于预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和95%,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力破除收入低、物价高痛点,2021年,全省CPI涨幅控制在0.9%,位列全国倒数第3,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就业较为充分、物价稳控有力的优化组合。文化事业、社会治安、民主法治等方方面面都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篇3)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小步快跑”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090亿元增加至6475亿元,经济总量突破6千亿元关口,年均增长6.6%,快于全国平均0.6个百分点。2018年实施最严格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全省投资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2020-2021年全省投资连续实现快速增长,两年平均增速9.1%,快于全国平均5.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47亿元增加至249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1%,快于全国平均3.2个百分点。

二、坚持主导产业方向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从22.6:22.1:55.3演变为19.4:19.1:61.5,非农经济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3+1”主导产业中,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均快于全省GDP增速。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快于第一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实现超过经济总体水平的较快增长,形成了“火车头”拉动作用,已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动能转换态势良好,新动能驱动作用增强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是五年前的近十倍,每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从385件增至954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成倍增长,研发投入力度增大,创新成果增加,进而推动社会生产效率的明显提高。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从8万元/人提高到12万元/人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从五年前的48%下降至去年的36%,产业投资占比从20.8%提高至30.0%,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从2.7%提高到7.1%,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1.9%。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凸显投资效率的稳步提高,助推经济结构提质升级。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离岛免税购物增长迅猛,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600亿元,是五年前的近10倍。网购、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快于全国,国内大循环市场潜力逐步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以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海南推动自贸港制度和政策体系构建从夯基垒台向立柱架梁转变,以市场主体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活跃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高,外资吸引力更强。近五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021年新增外资企业1981家,同比增长81.7%。外贸进出口规模五年间翻番,年均增长14.5%,经济外向度提高了5.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由3.09亿美元增加至35.19亿美元,增长近十倍。

五、推动共建共享和民生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省常住人口1020.5万人,年均增长1.2%。城镇人口比重突破60%,较五年前提高4.3个百分点。

教育和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群众接受教育和医疗救助的权利得到更充分保障。五年来,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人数由193人增至255人,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由42张增至58张。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2.3%,其中2021年涨幅仅有0.3%,是五年来最低值。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3万元突破4万元,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843元增至18076元,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均快于GDP年均增速,发展成果更多由人民共享,且倾斜惠及农村基层。

六、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海南样板

五年来,海南着力擦亮“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名片,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流生态环境的“金饭碗”,城市(镇)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近两年连续保持在13微克/立方米,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地表水优良比率保持在90%以上,2021年提高到92.2%,较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篇4)

一、关于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落地情况

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已有11项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其中,2020年出台了6项,包括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政策。2021年,又出台了5项,包括洋浦启运港退税政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和本地生产燃料油政策、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和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政策等。

同时,我们也积极与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沟通,对已出台政策进行评估和动态调整,及时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和利益诉求,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去年12月24日,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调整,清单商品实现翻倍扩容;今年2月14日,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调整,将过山车等游乐设备纳入清单,并将政策适用主体由企业扩大到事业单位。

二、关于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实施情况和成效

自贸港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节约了经营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纳税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吸引了各类人才集聚。对海南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增强了海南经济发展活力。已出台的税收政策,既有针对经济实体的优惠,也有针对人才的措施,与其他减税降费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形成合力,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初步形成了“资金”“人才”向海南汇聚的局面。新增涉税市场主体成倍增长,2021年,海南新增涉税市场主体是2020年的1.4倍,新增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6倍,新增外资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9倍。2021年,引进人才19.9万人,同比增长63%,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促进了海南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海南的经济增长已经初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1年,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3+1”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上缴税收增长了33.4%。现代服务业率先走出后疫情时代的“加速度”,2021年相关税收增长37.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涉税市场主体户数增长69.3%,是2019年的2.6倍,投资增长36.6%,高出全部投资增速26.4个百分点,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前,海南的离岛免税、消博会两项政策,已经成为了海南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靓丽名片。2021年离岛免税继续火爆,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其中免税购物金额505亿元、购物件数5349万件、购物人数9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3%、71%和73%。消博会展品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成功举办,4天时间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5家企业、2628个品牌参展。这两项具有海南特色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部分境外消费回流,不仅惠及了海南发展,也提高了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丰富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选择,欢迎大家来海南“剁手”。

四是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围绕洋浦港出台的启运港退税政策、内外贸同船加注保(退)税油政策和国际运输船舶退税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洋浦港”的吸引力,截至2022年2月底,共有412家航运业市场主体在洋浦注册,新登记船舶204艘。为推进洋浦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提供了支撑,也为海南进一步发展航运经济和海洋经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未来展望

在中央的殷切关怀、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南自贸港税制建设正稳步前行。未来我们将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要求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封关运作时间节点,做好销售税改革研究等工作,初步建立与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安排,并进一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体系。

观看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观后感(精选篇5)

一、加快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政策落地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相继出台,自由贸易港政策累计达150多项,“四梁八柱”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两个15%”所得税、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30%(含)以上免征关税政策等有序实施,三张“零关税”清单适用商品货值77.2亿元。完成自用生产设备和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调整,“‘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扩点扩区,政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大力推进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达33艘,海南省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公平竞争、反消费欺诈、社会信用等配套法规。

二、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设立全国唯一省级改革和制度创新奖,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批123项,多项案例获得中央和有关部门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出台实施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并积极发挥作用。二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国际投资、贸易“单一窗口”,审批时限和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市县区全覆盖,极简审批成为全国标杆。三是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实施国土空间用途审批“多审合一”,“机器管规划”成为全国典型。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南繁、深海、航天“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四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二是重大功能平台作用凸显。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产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以不足全省2%的土地面积,贡献超过四成税收和近三成投资。三是外向型经济势头良好。2021年货物贸易突破千亿元,经济外向度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四是以“三篇消费回流文章”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离岛免税店销售额高速增长,2021年突破600亿元。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签约引进43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首批学生就读。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特许药械品种首例超过200种,成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

四、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获批设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7.2%、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法规;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四年倍增;系统推进“六水共治”。2021年PM2.5浓度均值为13微克/立方米,保持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一是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意识,把握“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原则,全面建立“风险官”制度。二是科学构建风险防控机制,成立15个由分管省领导牵头的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统筹各领域风险防控。三是风险防控措施务实有效,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未设口岸区域64个综合执法点建成运行,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监管能力全方位提升。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效在国家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二是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省覆盖,“三医联动一张网”运行,“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收官,“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三是社会治理持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治安形势处于建省以来最好水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